一种鲜为人知的病毒在蔓延:奥罗普切热是什么?
不久前,距我们15,000多公里的南美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病毒病——奥罗普切热(Oropouche fever)的流行爆发。
据央视新闻报道,根据巴西亚马孙州健康监测基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2024年1月至2月,该州已出现1674例奥罗普切热确诊病例。3月1日,亚马孙州政府确认州内已暴发奥罗普切热疫情。
据Science Adviser统计,截至2024年6月,巴西已经报道了5,530例奥罗普切热病例,是2023年全年病例的6倍以上,流行范围在逐步扩大,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和古巴等远离热带雨林的地区也发现了该病的踪影。
其实,这并不是该病的首次流行,此前已发生30多次流行,超过50多万人感染,奥罗普切热是巴西的第二大虫媒传染病。相较于之前,此次疫情的流行范围和影响都明显增加。目前,奥罗普切热主要在中美洲(巴拿马、特立尼达及多巴哥)以及南美洲(巴西和秘鲁)流行传播。据推测,整个美洲或有500万人生活在该病的威胁之下。
引起奥罗普切热的病原
奥罗普切热是由奥罗普切病毒(Oropouche virus,OROV)引起的一种病毒病,主要由媒介吸血昆虫如蚊、蠓等叮咬传播,该病毒基因组由三节段单链负义RNA构成,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80~110nm,属于泛布尼亚病毒科(Peribunyaviridae)正布尼亚病毒属(Orthobunyavirus)。
该病毒于1955年首次从一位发热的林业工人血液中分离得到,病毒的名称是根据该病人的居住地Vega de Oropouche村命名而来。
传播与流行
研究人员在野外采集的媒介蚊虫以及树懒等动物中发现该病毒的踪影。目前,奥罗普切病毒的传播分为两类循环,第一类是丛林循环,哺乳动物(三趾树懒、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及啮齿类动物)和鸟类是该病毒的天然贮藏宿主,其传播媒介仍不确定。第二类是城市循环,人类是目前已知的唯一的脊椎动物宿主,城市循环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帕拉库蠓(Culicoides paraensis)和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该病毒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水平传播。值得注意的是,人类可能是两类循环间的重要枢纽,有证据表明该病毒通常由有森林地区旅居史,并处于病毒血症时期的感染者,进入城市地区后,才引起了病毒的城市循环。
奥罗普切病毒的传播分为丛林循环和城市循环 (图片来源:作者)
症状与治疗
奥罗普切病毒感染人体后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在被叮咬感染后4~8天(或3~12天不等)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病人发病突然,通常伴有发热、头痛、关节僵硬、疼痛、发冷,有时还会出现持续恶心和呕吐,持续时间长达5~7天。临床表现严重的病例较为少见,但可能导致无菌性脑膜炎。
大多数病例会在七天内痊愈,但有些病人可能需要数周才能康复。正是因为奥罗普切热的症状与其他虫媒病毒感染较为类似,并且感染者可自我恢复,在临床中往往被误判或忽略,从而低估了其流行范围,导致疾病突然发生和流行。目前,还没有研发出可以在临床上使用的针对该病毒的特效抗病毒药物或疫苗。
在我国发现的该类病毒
目前在我国发现的由蚊子和蠓传播的正布尼亚病毒,主要有塔希纳病毒(Tahyna virus,TAHV)、巴泰病毒(Batai virus,BATV)、阿卡斑病毒(Akabane virus,AKAV)、Oya病毒(Oya virus,OYAV)、Cat Que病毒(Cat Que virus,CQV)、Manzanilla病毒(Manzanilla virus,MANV)和艾比湖病毒(Ebinur lake virus,EBIV)。
前三种病毒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中,塔希纳病毒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北地区。2009年在青海省格尔木地区发现了5例TAHV感染确诊病例,其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80%的病人表现出咽炎,此外还有乏力、食欲不振、关节痛和头痛等症状,所有症状均可在2~3天内自行恢复。
而巴泰病毒的分布及宿主范围更为广泛,云南、内蒙古和浙江的蚊虫或动物中均能发现该病毒的踪影,但在我国暂未发现与之相关的人类病例。
阿卡斑病毒于1998年在我国上海采集的蚊蠓样品中被首次分离后,在湖南、广西和云南等地的蚊虫或动物中也分离到病毒,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阿卡斑病毒抗体在中国的牛羊血清中广泛存在。
猪是Oya病毒、Cat Que病毒和Manzanilla病毒的主要哺乳动物宿主,在云南、广州、湖南、四川等地的蚊子中被发现,艾比湖病毒在新疆艾比湖地区的蚊子样品中被分离,这些病毒虽然在我国均还未发现人类感染病例,但经实验室评估,对人或动物都具有潜在的致病性。
如何预防?
奥罗普切热的流行再一次警醒了我们需要注重虫媒病毒在生活中的预防。首先,我们需要清楚虫媒病毒的感染和传播离不开媒介,主要包括蚊子、蜱虫、蠓虫、跳蚤等吸血昆虫,所以在日常生活以及野外活动中,比如在公园草丛、景区林地、河边等地方,一定要时刻注意防蚊、防蜱,还要小心比蚊子体型还小的蠓虫等。
推荐在户外活动时多穿浅色长袖长裤,或及时喷涂驱蚊剂等,在草丛中行走时注意扎紧裤脚。居家生活时,使用蚊帐、纱门和纱窗等工具减少蚊虫进入,保持周边清洁卫生,清洁积水和湿垃圾,减少虫媒滋生。
作者:生物学博士杨辞寒
(责编:邢郑、杨鸿光)本文分享自人民网科普频道,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网址:一种鲜为人知的病毒在蔓延:奥罗普切热是什么? http://c.mxgxt.com/news/view/31418
相关内容
薛宝钗的“热毒”究竟是什么病?作者说得实在太隐晦了!《一千种绿,一万种蓝》:蔓延于战争的爱情哀歌
“感冒好了”病毒未清,会对身体有何影响
猩红热进入高发期,这些知识要了解
保罗·奥斯特:所有人都以为他死了
这种致命咽喉痛被攻克,要感谢他一百年前的“以毒攻毒”!
保罗·奥斯特:我是被选中进行写作的
家人突然确诊癌症,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
被蚊子叮咬后 为什么有人起红点有人起大包?
流感病毒关键受体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