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备受争议的民国才子,浪漫而短暂的一生!
黄磊不是徐志摩。但很多人第一次听说他的名字都是因为黄磊。在那样的年纪,俩人的文艺气质几乎是相近的。他们都是文艺青年,在某个年龄段不同时空重新相遇,将我们拉回了那个民国时代。
徐志摩,1897年生,浙江海宁人,他的一生短暂而绚烂,为人饱受争议,感情世界坎坷,文学成就斐然,留过学,写过诗,当过教授,35岁不幸罹难,永远留在了史册上。在政治上,他期望有一个英国式的民主政治;在个人生活上,他期望有一位理想化的美女辅助他一起,在文学园地里耕耘;在艺术上,他追求一种醇正的境界。
童年
志摩好说、好思、好动、好玩,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他爱流的水,他爱飞的鸟,可是在家乡总好像有一张无形的蛛网,黏住了他欲飞的翅膀。他在《想飞》中说:“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老是在这地面上爬着够多厌烦!”他喜欢听别人讲故事,听“小热昏”,做他所爱做,想他所爱想,玩他所爱玩,逢年过节的时候,没有人管他,他就可以到处转转,调皮得很。
求学
志摩之名,是其父亲取的,其意并非志在“摩顶放踵”,或志在“效诗人王摩诘”。徐志摩家境优渥,按照现在的话来讲,属于中产阶级。自小聪明绝顶,从四岁起就开始跟着一位私聘名师学古文。塾师称赞他:“初学聪明超侪辈。”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他进入了废科举后硖石第一所学堂——开智学堂,他的才华得以在同辈们展现,有个“两脚书橱”的雅号。十三岁能写出《论哥舒翰潼关之败》,后因志趣相投,结识了郁达夫,其思想与文笔上普遍受到梁启超的影响。在克拉克大学期间,以勤奋好学、才智过人著称,获得了该校的一等荣誉奖。1920年9月,他在哥伦比亚得到硕士学位。之后他没有选择攻读博士学位,离美赴英,1921年初春,志摩转入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改学文学。
感情
浪漫不羁且自由,徐志摩追求纯粹浪漫的爱情。爱情生活是志摩短暂的一生中,一条粗蛮的感情线。他是争取女权的一名战士,这不单表现在他对离婚与再婚的态度上,同时在他的著作中也有充分的反映。但他对于原配张幼仪糟糠之妻的态度和责任心却是让人难以信服,这一切都太不公平了,他从西方撷取了另外一种习俗,不愿意生下他们的孩子。 在得知要和张家联姻的时候,他说,“夫妻是靠爱情来结合,有了爱情,才有真正幸福可言。张家有钱有势,可代替不了爱情。”他第一次看到张的照片的时候直呼“乡下土婆娘”,尽管如此,他还是顺从了,和大部分那时候的男人一样。
徐志摩和张幼仪
他选择了和张幼仪结合,却不曾真真正正结拜天地,也不曾正眼瞧她一眼,他失望极了,想到自己的命运已与一位素不相识的女子拴在一起,更加忧心忡忡。 这种婚姻并不表示夫妻之间没有爱情,他们的爱情是婚后才来的。先对公婆、夫家和配偶尽义务,爱情就会跟着来。 没过多久,他就出远门求学了。后来,由梁启超的介绍,志摩又结识了汪大爕、汤化龙、范源濂及林长民等研究系的头面人物。林徽因就是林长民的女儿,由此他们相识,有了一段“风流轶事”。徐志摩比林徽因大7岁,初次见面时林仅十七岁,花一样的年龄,长得又像花一般娇艳。一双富有表情的眼睛,明澈而灵活;中西两方面的文学修养又好。她既有中国传统闺秀的遗韵,又有西方女子落落大方的风度。
徐志摩对她一见倾心,林徽因被他渊博的知识和俊朗的外表所吸引。俩人花前谈心,翩翩起舞,频频举杯,共研诗文。这一切才是徐一直追求的爱情本来面目。当时的徐不仅结了婚,甚至还有子嗣,而林还是一名学生。志摩归国后,每次来到徽因家,徽因总是盛情接待,友好而亲切地交谈,但一接触到恋爱问题,她却机智地转移了话题。直到后来嫁与梁思成,他们最终还是挚友。 在当时社会里,离婚被视为大逆不道,连听的人都好像是犯罪。他在离婚通告中写道“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此时,他与张幼仪名存实亡的婚姻终于解除了。他们的离婚事件常被称为“中国第一桩现代离婚案”。张幼仪容貌端庄,为人练达而精明,后来也是活出了自己精彩,这都是后面的事情了。
徐志摩和林徽因
在经历了离婚事变,林徽因赴美之后,志摩曾一度消沉,直到他遇到了陆小曼。陆小曼是他好友王赓的妻子,但他们之间没有实质性的感情。起初志摩并无非分之想。与小曼相处,既尽了友职,又可慰藉心头寥寂。但相处日久,志摩渐渐看出小曼心头郁结,有了同病相怜之感,但仍没有要取而代之的想法,他用诗文,用故事,来排遣小曼心头的烦闷。 日久生情,陆小曼的出现重新唤起了他对爱情的活力,于是他写了《雪花的快乐》,他要选择他真正要去的方向。小曼把志摩出国期间的种种忧患遭遇,写进了《小曼日记》;志摩把回国后的一个多月里的种种苦闷挣扎,写进了《爱眉小札》。功德林夜宴上,风云人物会聚一桌,刘海粟和张君劢为自己的爱情高功颂德,随后王赓主动退出,成全了徐陆。
“还是让我把话说完吧,志摩是我朋友,我了解他,他虽浪漫,但他是个笃诚君子,愿你们幸福……” 父亲徐申如虽然勉强同意了志摩的离婚与再婚,但向志摩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与小曼结婚时必须由梁启超作证婚人,胡适作介绍人;第二婚后夫妇南下随父母同住;第三婚费自理。
1926年孔子诞生日,他们在北京北海董事会举行了婚礼。一时间,北京几乎所有的名流都聚集在此,有的是来祝福的,有的却是来看笑话的,梁启超老师愤懑不平,甩下了一段激烈的措辞,他说,“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做不好学问;徐志摩,你用情不专,以至于离婚再娶……陆小曼,你要认真做人,你要尽妇道之职,你今后不可以妨害徐志摩的事业……” 爱之深责之切,婚礼致训辞实为古今罕见,但也不难看出梁启超对徐的器重。俩人结婚后便“隐居”在硖石,生活并不富裕,风凉话不止,浪漫的爱情生了疮。
徐志摩和陆小曼
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想象的那样浪漫美妙。不久,徐志摩因陆小曼的要求移居上海,而陆小曼对社交生活的迷恋和阔绰的开销,使徐志摩日渐窘迫。在上海,徐志摩一面与胡适、邵洵美、闻一多等一起创办了新月书店,任书店总编辑,又参与主编《新月》杂志、《诗刊》杂志。另一方面,为了维持日常的生计,他先后在光华等几个大学兼职任教,还兼任中华书局、大东书局的编辑。
在夫妻关系日益不和谐的日子里,徐志摩试图以勤奋的写作、翻译和编辑工作来排遣和冲淡心中的郁闷。1931年初,在胡适的劝说下,他决定离开上海十里洋场,赴北京大学英文系任教,但陆小曼迟迟不愿离开上海,他只得在京沪两地来回奔波。1931年11月19日中午时分,徐志摩在从南京搭乘邮政班机飞往北京的途中,在山东党家庄开山山顶遭遇空难。年仅35岁。
思想
志摩痛恨迷信,一生也不信宗教,但耳濡目染,佛教里的“众生平等”、“齐物我”、“齐生死”,基督教的博爱,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和志摩一生所追求的爱,均和谐地汇进了一条江河里。
就像五四精神的内核一样——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这个时代的骄子往往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紧地维系在一起。如郁达夫之悲号,鲁迅之尖刻,徐志摩是民主自由,是“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
他所说的个人主义当然不是我们目前通称的一切以一己为私利的利己主义者。他所称的个人主义是伦理学中一派,重视个人的独立自由,欲以自身为基础,来规定一切的行动。 他说:“庄子果然可敬。但中国人之所以趋向和平、豁达,不走极端,乐天自然,完全是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对罗素有极高的崇敬之心,他们经常见面,渐渐地成了谊兼师友的知友。他和胡适是一对密切互有影响的朋友。他们在思想上不尽相同:志摩是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者,胡适是实用主义者。
文学
志摩的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诗歌或者散文,这么说只是因为他的散文同样优秀。写过小说,可是他的小说若与他清新柔丽的诗歌,跑野马似的散文比较要逊色得多。他自己也说他的笔不会转弯子,写不好小说。 他在国外参与了中国的新诗运动。在诗《马赛》中他说“我爱欧化,然我不恋欧洲。”“在繁华声色场中,有梦亦多恐怖:我似见莱茵河边,难民麇伏,冷月照鸠面青肌,凉风吹褴褛衣结。”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再别康桥》,和林徽因和梁思成双双赴美之后,他写下了《恋爱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日本写了《沙扬娜拉》十八首……《我等候你》被新月同人誉为最好的一首抒情诗。
爱情与对理想的追求和碰撞,无疑进一步淘洗了这位浪漫诗人的诗魂,在与小曼相恋后,他在翡冷翠的山中写下了这首《翡冷翠的一夜》,表达相思之苦。接办《晨报副刊》后,写出了“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这首诗上下两节基本对称,一如人的本体,音节的流动犹如人身血液,诗意则是心脏的搏动,靠着它血液才能流动,人才是活的。结婚后小曼的开支惊人,导致入不敷出,当尝尽生活的苦后,他确实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了”。再后来,小曼鸦片成瘾,《别拧我,疼》这类闺房趣闹诗就这样产生了,他的爱情诗失去了原有的光彩。 挚友林徽因评价说:志摩的最动人的特点,是他那不可信的纯净的天真,对他的理想的愚诚,对艺术欣赏的认真,体会情感的切实,全是难能可贵到极点。他有着极其可爱的人格。
总结
徐志摩直到去世都是青年,年仅35岁。当后世惯于把他的一生简略成两段婚姻、三个女人和几首口耳相传的爱情诗时,那个怀揣着救国梦想渡海、以政论文章针砭时弊的青年,却渐渐地不为人知。可悲,可叹啊!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网址:徐志摩:备受争议的民国才子,浪漫而短暂的一生! http://c.mxgxt.com/news/view/315555
相关内容
徐志摩:备受争议的民国才子,浪漫而短暂的一生!民国才子徐志摩:爱情与生命的传奇
徐志摩:极致的浪漫是绝望的深渊
民国诗人徐志摩怎么死的
民国才女陆小曼与徐志摩婚姻的凄凉结局
国民才子的风流往事:徐志摩与三个女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现代诗人徐志摩,诗歌风格虽然独特浪漫,感情生活却多变苦涩
民国大诗人徐志摩挽联一览
民国文化娱乐圈最大的两只瓜:徐志摩与金岳霖,谁是真爱林徽因?
徐志摩原名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