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师徒反目成仇的例子比比皆是,在艺术界就更多了,比如郭德纲和他的师父,还有郭德纲和他的徒弟曹金,这些事情已经被大众熟知。今天说的是绘画界的两位大师——黄永玉与范曾。
一、心心相惜
齐白石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画家,而黄永玉恰恰就是与这位泰斗比肩的人物。
往往一些伟大的艺术家,都经历过劳其筋骨的过程,黄永玉也是一位贫苦人家出生的孩子,早年为了家里的生活开始当童工,学过木匠,也曾在小学里当教员等等。
丰富的生活经历,也让他对生活的感触更加深刻,为日后的绘画留下了充足的灵感。
而范曾却是恰恰相反,他自幼是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是富贵家庭,良好的教育为他成为一代国学大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7年,还曾在历史专业学习的范曾,转而进入中央美术学院,不再攻读历史。然后就拜黄永玉为师,开始学习绘画。
不论两个人的成长背景的差异多大,但是他们的才华,使得两人自然而然的惺惺相惜。
60年代前后,正是新中国大力发展工业的时候,全国都在大生产。而这时候,可以去研究艺术,懂得艺术的人寥寥无几,而这对师徒,恰恰就是其中之二。
所以,因为他们共同的艺术追求,在开始的心心相惜的感情下,两个人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两个人如此的热爱绘画,又都是如此洒脱疯狂的个性,作为师徒,旁人看来,肯定是会成为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
但是人生总是这么奇妙,往往你认为必然的事情,却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两个人成为师徒没有很长时间,关系就开始分崩离析。乃至于之后两个人在各自的绘画作品中,传达出两个人关系不和的表达,完全不会在乎对方。
二、艺术家的对骂
艺术家的互相对骂,往往与大众的破口大骂不同。曾经,鲁迅还有很多文人骚客,当与谁不和,或者看不惯某人的行为后,并不会直接对骂,往往都会写入文章中来骂对方。现在的这两位师徒,开骂也是如此。
范曾曾经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露骨的表达了对他师父的讽刺。甚至于,直接向公众表示,他师父的作品“既无色彩,亦无线条”,所以不会与他同流合污。
如果说,范曾此举,是对待晚辈,甚至于自己一辈的画家,也不过分。但是,他这样的评价和讽刺可是说的自己的授业恩师。
而自小叛逆的黄永玉,怎么可能忍受得了自己徒弟的讽刺。所以,他为了这位“爱徒”,自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所以在一副“鹦鹉学舌”的画作中,加上八个大字“鸟是好鸟,就是话多”。这要是没点文化,还真无法了解到他们的意图是讽刺对方。这幅画就再说范曾就好像这个鹦鹉一样,话多而令人生厌。
两个艺术大家的互相讽刺,虽然都在画中进行了暗喻,但是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什么意思,大家也就当看一个笑话娱乐了。
而范曾所作的画作的“无赖有感”,则对对方的讽刺是最严重的一个作品。这幅画的内容是,一人牵着一条狗,狗嘴里叼着一根骨头。而人物表情的细节,是能看到满脸的不屑一顾。
而大家认为,这幅画比喻,画里的人是范曾,而那条狗则是黄永玉,人的表情则色表达了对黄永玉的不屑一顾,看不上眼。
通过这幅画,之后两人就不再彼此讽刺,而在别人的采访里,两个人表达的都是和对方关系良好的意思。
三、化干戈为玉帛
传言中,最可信度高的两人交恶的原因是因为沈从文。
黄永玉的表叔就是这位大名鼎鼎的沈从文,两人关系不错,沈从文也对黄永玉照顾有加。当黄永玉与范曾建立师徒友谊之后,也让范曾结识了沈从文。
本来这就是良好的关系开端,可是因为年代的特殊性,加上范曾对沈从文的一番评论,而彻底将关系恶化。
但是范曾是因为年代原因而选择自保,还是他内心确实如此想法,现在也无从考据,但是这么做,确实对黄永玉是极大的损害。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两个人的关系就开始走下坡路,之后就成了后面互相讽刺的局面。
冤家宜解不宜结,其实,两个人是互相欣赏对方的。
所以,在之后两个人又以画作来缓和彼此的关系。而真正破冰的作品,就是黄永玉的《永玉画猪》。
这幅画的内容是,老年的黄永玉在画猪,可是画里却不画出来猪,身体周围都是各种颜料桶。
通过这幅画,之后两人就不再彼此讽刺,而在别人的采访里,两个人表达的都是和对方关系良好的意思。
黄永玉之后对范曾的评价就是,虽然不喜欢他,但是大家的思想观念,价值观都是一样的。
范曾对这个话题的回应就很简单了,只是表达双方都不恨对方。
所以,大家对那副破冰的画作就进行解读,了解为什么会因为它而破冰。人们的理解是,范曾在之后的创作中,开始遇到了瓶颈,心烦气躁的他,无法听取他人的意见。而黄永玉则表达,要懂得进退,不可以和猪一样懒惰不思进取,要适应环境,努力向前。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作为范曾的师父,也不希望他这个人才从此一蹶不振吧。也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在生活中遇到他那位良师益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