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源:从肖战事件看为什么我们要警惕“饭圈思维”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戴源】
最近,当红流量小生肖战突然遭遇“恶名出圈”,在他本人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的情况下,就引来了互联网上混各个“圈子”的人群起而攻之,一时间确实让吃瓜路人摸不着头脑。究其原因,竟然是他的衣食父母——粉丝给他惹来的祸。
简单总结这件事的始末:某天,肖战的粉丝发现了一篇涉及肖战的“同人文”(里面的主要人物名字是肖战的谐音和另外一位男明星的真名,但是角色身份和情节与现实毫无关联),并认为这篇文章所描写的情节和人物身份是对肖战的恶意侮辱。
刊载这篇文章所的平台是境外某颇具影响力的“同人文”创作平台,粉丝为了“消除对肖战的不良影响”,遂向网络主管部门举报了这篇文章和这个境外网站。两天之后,众人发现,这个网站真的登不上了,愤怒的大众于是把矛头直指“举报者”——肖战的粉丝,并且迁怒于肖战本人,抱团向所有肖战代言的品牌施压。
相比翟天临事件这种“吹牛翻车”,肖战事件透露出一种浓浓的荒诞气息:这个境外的同人文平台,在国内原本是一个非常小众的东西,没有多少人知道,包括那篇被粉丝指责为“给偶像造成不良影响”的文章,在这个网站上更是寂寂无名。经过这番“举报”风波一闹腾,不仅网站在国内名声大噪,连那篇同人小说也是“洛阳纸贵”被捧成了“名作”,人们争相传阅,好奇是什么样的故事引发了如此狂怒。所以,这种为了“消除恶劣影响”的举报行为,实际上给偶像本人造成了N倍的“恶劣影响”。
相比于翟天临的“翻车”,“肖战事件”多了一些荒诞和苦涩(图片来源:网络)
为什么大众会如此愤怒?有人这样形容:“网上冲浪就像是逛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你挑自己喜欢你的买就行了,而有些人却因为货架上有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就要求超市必须下架,不然就要放火烧了超市”,那些喜欢吃的人自然会因为你“烧了自家的粮食”而奋起反抗。
另一方面,“同人文”属于一种网络文学“亚文化”——人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来弥补遗憾,比如说为一本小说创造自己喜欢的结局,或者满足自己的“脑洞“,比如说把两个在原作或者真实世界中不相关的人凑成一对儿,亦或者借用已有作品或者人物的设定创作全新的故事,比如说我们熟知的《金瓶梅》其实算是《水浒传》的一个同人作品,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后40回与所有各种版本的“续书”都可以算得上是《红楼梦》的同人作品——事件中所涉及的那个网站的宗旨也是为人们的这种亚文化创作提供一个非盈利性质的平台。
当然,这样的创作中会有很多离经叛道的内容,其中甚至有很多主流无法接受的东西,因此,“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圈子的封闭性,所谓的“圈地自萌”,给自己划好界限,确保只是小圈子的爱好者才可以交流,设立明显的标识把大众排除在外。
其实,肖战得以大红大紫的“成名作”《陈情令》原作就是属于“亚文化”范畴(原作《魔道祖师》是一部描写男男相恋的“耽美”网络文学),只不过被资本看中删去了相关内容搬上银幕,剧情能够大火很大意义上也得益于这样的“擦边球”。
肖战的成名作《陈情令》改编自“耽美文学”《魔道祖师》(图片来源:网络)
但是这次粉丝们的操作,却是为了自己小团体的利益而把小众亚文化提溜出来,置于大众舆论的领域来批判,并且用国内的网络审查标准来要求境外的网站,在一个“不可明说”的灰色地带利用政策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即便如此,“亚文化”的具体内容和这其中所涉及的道德评判,甚至是这个网站本身都不是大众最关心的。真正让人们后怕和警惕的是这次事件中折射出来的一种“唯我独尊”、“无所不用其极”的“饭圈思维”。
在“饭圈思维”中,世界是非黑即白的:“自己的偶像哪哪儿都好,怎么会有人不喜欢他?那些说他坏话的人一定都是邪恶的‘黑子’,而自己的偶像那么善良,那么势单力薄,只有靠我们这些粉丝团结起来战斗才能够保护他”。
这种极端的价值判断看似很荒诞,却是互联网时代一个非常可悲的现实——在网络诞生之初,人们曾经充满期待,认为网络技术的特点必将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加理性、包容、智慧、多元化的世界。因为理论上说,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知识的门槛会无限降低,而且没有了空间的阻隔,会非常方便人们低成本地获取来自各方的信息,便捷地与各种各样的人交流,这会使人们更加有判断力、不容易被单一的声音所迷惑。
然而,现实却是朝着这种理想的反面一路狂奔——人们在互联网上形成越来越封闭的舆论圈,党同伐异、排斥异己,而圈子里的人每天重复同样的声音,每个人都相信自己的观点就是主流,因为“身边的每个人都是这么说的”。“饭圈”往往就是这样的典型,但也绝不是唯一的典型。
和其他党同伐异的圈子不同,“饭圈”能够为明星及其背后的资本创造出真金白银的巨大价值,因此便会有巨额的金钱和人力被投入其中,帮助“带节奏”,强化这种思维方式。加之进入饭圈的大多数是十几岁还在学生阶段,思维能力、社会经验都不够成熟的年轻人,更容易沉沦于这样的氛围,成为“工具人”——你所关注的人,每天刷的微博朋友圈都充斥着偶像的美图和海量的“彩虹屁”,很多青春期的少女很容易就相信自家的偶像是“前途无量的大明星”,甘愿为其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
再加上“饭圈”的一大利器,制造悲情——粉丝中的头目会定期不定期地挖出一些情报,告诉粉丝们有坏人在有计划有组织地“黑”我们家的偶像,“哥哥只有我们了”,号召粉丝们运用一切手段去“撕”这些坏人,在战斗中加强内部的团结,巩固粉丝的“信仰”。这一招被饭圈内戏称为“团建”。
网址:戴源:从肖战事件看为什么我们要警惕“饭圈思维” http://c.mxgxt.com/news/view/324049
相关内容
青少年追星调查:警惕饭圈思维侵蚀主流价值观从“肖战粉丝事件”看饭圈文化如何影响文学与日常?
吴京维权事件:为何明星也要维护肖像权?
肖战事件,最难过的是娱乐圈的公关啊
汪海林:我为什么怼肖战粉丝?因为我反对流量霸权
肖战“227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
227事件227大团结什么意思?事件盘点与回顾!肖战粉丝引言论争议
肖战AO3事件:当流动的粉丝遭遇封闭的饭圈
肖战土豆是什么意思什么梗?肖战黑称为什么叫土豆?
老师应援惹众怒,饭圈文化何去何从,“肖战们”如何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