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两位中国学者眼中的奥巴马外交政策

发布时间:2024-12-19 13:28

只剩一天,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要正式卸任,为8年的总统任期画上句号。但这个句号到底画圆了没有?

对于被视作全球超级大国的美国来说,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是评判总统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在外交和反恐领域上取得过意想不到的突破,包括就伊朗核问题达成协议、美国与古巴宣布开启关系正常进程、击毙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签署巴黎气候协议等。

但在亚太地区,奥巴马政府推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增加了该地区安全领域的复杂因素;在中东地区,各国势力的角逐把中东战乱越搅越浑;在对俄罗斯的关系上,奥巴马上台伊始怀揣着改善美俄关系的愿望最后化为了对俄罗斯的制裁。

对于奥巴马时期的外交政策,美国媒体纷纷进行了“尸检”(postmortem),祭出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丧失了影响力”、“奥巴马是个外交政策失败者”、“为什么奥巴马是美国外交的琼恩·雪诺”(雪诺是美国电视剧《权力的游戏》里的角色,曾被自己人暗杀)之类的标题。

中国分析者对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有何看法?界面新闻近日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美国研究所所长滕建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战略研究室主任樊吉社进行了专访。

用一个词来形容奥巴马执政8年期间的中美关系,会用哪个词?

滕建群:我觉得是“合作大于对抗”。合作是奥巴马执政期间对于中美关系的基本判断,但同时他也担心中国的迅速崛起给美国带来挑战。总体来说还是合作大于对抗,包括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等机制来保持双方的沟通。

樊吉社:我认为“管控”比较合适。因为中美之间的挑战很多,合作和竞争并存,分歧也比较明显。管控是奥巴马要维持中美关系的大致稳定。在中美首脑互访当中,就危机管控所达成的协议和共识是重要的成果之一。

奥巴马在其执政8年期间似乎希望中国帮助美国解决一些美国关注的问题,比如气候变化、地区安全、反恐问题、防止核扩散以及维持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稳定。

但同时他却对中国所关心的问题回应不足。以新型大国关系为例,美国对于不冲突、不对抗这两点比较认同,但在相互尊重这点上表现得特别犹豫。这就导致中美合作的力度没有预期中那么大。

所以中美关系之间有合作、有竞争、甚至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分歧,但双方都做出努力管控分歧。这是过去8年中,中美关系中的一个常态。

奥巴马两届任期内的中美关系有何变化?如何评价重返亚太策略?

滕建群:亚太再平衡战略并不是奥巴马政府的发明,还需要往前看。

从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就一直在寻找对手,2001年前后美国试图把中国当做主要对手。但由于“9·11事件”,美国把重点放在了反恐上,这时和中国的关系改为了合作。但把中国视为对手这个观念是一直存在的。

之后随着反恐战争的结束,美国开始对亚太地区调整兵力部署,这算是形势使然。跟小布什时期相比,奥巴马时期总体的对华政策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是在延续一贯的对华政策。

即使有亚太再平衡战略,也是合作大于冲突和对抗。

樊吉社:希拉里对亚太的重视要远远强于克里。在希拉里担任国务卿时经常提到亚太、对亚太访问比较频繁;而克里担任国务卿之后,一心扑在中东事务上,极力推动伊朗核问题的谈判和中东和平进程,他对亚太的关注度显然在减少。

中美关系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有两个背景。第一个是中国在2010年之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快速崛起引起了美国的警惕;第二个就是美国在2010年提出了重返亚太战略,也被称为亚太再平衡。

美国出的一些官方报告,比如战略指南、国家安全报告、军事战略报告等,都显示美国在对国际环境评估中越来越重视亚太地区,认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引擎可能是在亚太,而该地区未来的安全挑战也比较突出,因此有必要重返亚太。

虽然美国一再强调亚太再平衡战略不是为了限制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但一般认为这个战略下采取的行动体现了防范中国的意图。

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也消极地塑造了中美关系的气氛,让中美关系的大背景中互相猜疑的趋势出现上升。这也是一个需要被批评的策略。

奥巴马上台时曾说过要从阿富汗和伊拉克撤军,ISIS也在同时期崛起,如何评价奥巴马对中东的军事政策?

滕建群:两次反恐战争消耗了美国巨大的国力和财力,所以奥巴马在中东的收缩政策也是没有办法而为之的选择。

现在最热点的叙利亚问题就是美国大中东计划的一个恶果。在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卡扎菲政权之后,美国就继续把目标指向了叙利亚,这不是一个反恐问题,而是美国意识形态作怪的表现,也就是推行美国所谓的大民主计划。

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超越了美国的能力。小布什时期,美国在中东倾注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到最后这个大民主计划并没有成功。而推翻旧有的国家体制之后造成的力量真空,导致了ISIS的蔓延。

奥巴马政府做出的调整,包括宣布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都是给小布什收拾烂摊子的表现。

但是美国又不能完全脱离中东,因为中东与美国的切身利益相关,所以最后陷入了想撤军撤不了的尴尬境地。而在叙利亚,由于各方力量的角力,包括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使得局面更加复杂化。

樊吉社:在我看来,和小布什时期动用所有资源在中东进行反恐战争不同,奥巴马采取了“淡出”,包括从阿富汗和伊拉克撤军。他在退出反恐战争上的态度非常坚定,对于使用武力也非常谨慎,这和小布什形成了鲜明对比。

对于奥巴马时期的外交战略,我把其称为“奥巴马主义”,一共总结了四条。

第一,在使用武力问题上极度谨慎、拒绝人道主义干预,也就是提高了使用武力的门槛;第二,对危机不是寻求彻底解决,而是管控危机。相对于武力,奥巴马采取的是政治和外交孤立、经济和金融制裁、外交妥协等手段相结合;第三,借助多边平台,充分发挥美国的影响。也就是争取其他国家、国际组织或者机制的支持来解决美国关注的外交安全议题;第四,分清轻重缓急,优化资源配置。

在中东问题上,奥巴马对美国地面部队的介入极为谨慎,派出的人员以顾问为主,在规模方面与小布什时期成建制的部队有很大区别。因此在对待反恐问题上,奥巴马时期美国的套路已经发生了改变。

ISIS的崛起是美国攻打伊拉克之后的产物。小布什时期,在反恐方面美国就是引擎,出钱出力出武器;而奥巴马则重塑了反恐这个话题,指出反恐是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所以大家都应该参与。因此美国在人员的介入上已经显著减少,转而让欧洲国家更多参与反恐问题。

在叙利亚问题上,美国政府之前是一心想要推翻阿萨德政权,这就导致了在打击ISIS问题上与叙政府一直僵持不下,和俄罗斯也产生了诸多分歧。

奥巴马似乎是想让阿萨德下台,但同时又不愿意过度投入。他曾经就叙利亚的化学武器问题提出了对叙动武的“红线”,但当叙利亚大马士革2013年发生化武攻击事件之后,他又寻求美国国会对动武的批准。国会肯定不会批准,说明奥巴马其实并不愿意动武。

可以看出他在叙利亚问题上很纠结,目标和手段不一致,也让中东地区的乱局持续到了现在。

以色列一直被视为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友,伊朗核协议的签订是否意味着奥巴马改变了美国在中东的同盟关系?

滕建群:从伊核协议可以看到,美国的中东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从依靠传统的盟友包括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变成了与伊朗谈判。这确实改变了美国传统中东政策的做法,使美以关系、美国与沙特的关系出现裂痕。

伊核协议本身创造了一个先例,但是国际关系不是仅仅靠一个伊核协议能代表,特别是整个中东的政策。我觉得美国与其传统中东盟友的疏离是奥巴马过于理想化的政策所带来的结果。

奥巴马对于建立防核武器扩散协议有一种特殊的倾向,克里就倾注了很大心血解决中东地区的核武器问题。虽然这种做法本身创造了成果的,但这对中东地区的局势和美国的中东政策是有负面影响的。

樊吉社:奥巴马投入了很大精力寻求伊朗核问题的谈判解决,这也是美国国务卿克里在中东地区取得的最大成果。

但这个协议的达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既往的做法。可以看出,在中东问题上,奥巴马弱化了对以色列的支持;除了以色列之外,美国和沙特的关系也因为“9·11事件”的机密报告和伊核协议出现了裂痕。因此在这方面出现了想要重构美国在中东盟友关系的趋势。

特朗普上台后会不会出现变化,现在还很难预测。他可能会比较重视反恐,但会采取何种手段反恐现在还很难说。俄罗斯现在参与叙利亚问题比较多,特朗普又在向俄罗斯示好,有可能他会让俄罗斯更多参与打击ISIS。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的中东政策会怎么展开,我认为主要需要观察两个重大的变数:一个是对伊核协议如何处理,此前特朗普曾多次对伊核协议表示不满;第二就是看美国和俄罗斯在中东问题上如何互动。

如果能知道这两点,就能大概知道未来美国中东政策的面貌。

奥巴马在上任时表示要改善美俄关系,现在美国对俄罗斯实施了制裁。如何评价奥巴马时期对俄罗斯的政策?

滕建群:奥巴马政府对俄罗斯的政策是高开低走。这也是几次美国领导人变更之后,出现的通有现象。包括上世纪90年代初的叶利钦政府,和美国也非常火热;梅德韦杰夫当俄罗斯总统的时候也希望能跟美国搞好关系。但最后都是事与愿违。

奥巴马时期的乌克兰危机、北约东扩、导弹防御计划也再次引起了俄罗斯的不满,使得美俄关系趋向冷淡。我觉得特朗普上台后也避免不了这种情况,因为美俄关系非常复杂,有一些结构性的矛盾很难克服。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也不可能从欧洲撤出导弹防御计划、不可能停止北约东扩;如果他把这些都撤出的话,欧洲的安全怎么办,都是很大的问题。

虽然特朗普之前对北约多次批评,但我觉得他最终会调整过来,因为美俄之间的矛盾不解决,美俄关系很难像外界所预测的那样转好。

樊吉社:如果说奥巴马政府最开始对俄罗斯的政策是“重启”,那么他任期结束的时候美俄关系就是“宕机”。

在奥巴马上台初期,他对美俄关系抱有巨大的期望,但在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之后,奥巴马政府对俄罗斯的认知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克里米亚事件之后,美国和北约做出了一系列反应,包括军事装备的部署、演习,这一时期的奥巴马政府认为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可能会和苏联一样。

所以我认为克里米亚是奥巴马执政时期美俄关系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克里米亚事件之后,美国对俄罗斯的警惕和防范显著上升。

在外交上,奥巴马最大的革新和失败分别是什么?

滕建群:我觉得奥巴马当政时期的情况是理想太丰满,但现实很骨感。

他理想化的概念比较多,比如建立无核武器世界、跟古巴和伊朗改善关系。这些概念都对世界的和平稳定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在现实面前是比较难操作的。以无核武器世界来说,美国是不可能放弃核武器的。

樊吉社:奥巴马接手白宫的时候,美国已经经历了两场反恐战争,软硬实力受损,还面临着金融危机。其实是接了一个烂摊子。在这种时候,如何能在保存实力的同时还维持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奥巴马政策努力的方向。

他优化资源配置、借助多边平台、在动武问题上极其谨慎都是为这个背景下的美国所提供的解决方案。这种策略我觉得对美国而言,是比较稳健的外交政策。

他推动的巴黎气候变化协议、伊核协议、核安全峰会、改善与古巴的关系都是革新的方面。同时他也做了一些糟糕的事情,比如朝鲜核问题。

奥巴马政府对朝核问题的政策可以说是完全失败的。他提出的所谓战略耐心,结果到现在为止朝鲜进行了五次核试验,有四次都是在奥巴马任期内试验的。朝核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出现一种激化。

奥巴马的对外政策真的削弱了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吗?

滕建群:我觉得不是奥巴马的政策削弱了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发起的几场大的战争,包括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这些都极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

因此这个责任奥巴马一个人承担不了,而是美国这些年来各届政府的对外政策所导致的。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的对外政策可能会有重点的收缩,但有些方面也会加强,比如对亚太地区、对中国的围堵。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他会做出相应的算计。

樊吉社:奥巴马的对外政策是在修复小布什时期对美国软硬实力造成的负面影响。

奥巴马主义所展现出的战略收缩在历史上不乏先例,比如尼克松主义。当时越南战争引发美国公众厌战,尼克松在竞选总统时提出“体面和平”,即结束越南战争。

每次在经历重大战争之后,随着美国调整对外战略,战略收缩基本都成了惯例。朝鲜战争结束后如此、冷战结束后也是如此。

而奥巴马在修复两次反恐战争造成的后果方面,我觉得做的还是可以的。与小布什时期的单边政策不同,他更依靠多边力量、在处理方法上更为技巧。

网址:【专访】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两位中国学者眼中的奥巴马外交政策 http://c.mxgxt.com/news/view/325819

相关内容

【专访】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两位中国学者眼中的奥巴马外交政策
奥巴马执政以来的中美关系
奥巴马新政
邱林:中国人为何喜欢普京胜过奥巴马?
专家点评老布什:对中国有好感,美国对华接触政策的象征
奥巴马力挺同性恋背后:民意巨变及政治考量
奥巴马的成长历程
马哈蒂尔向东学习2.0:中马关系和中国软实力输出的推进剂
韩国学者:致力于和谐国际关系 中国外交值得尊敬
【专访】尼尔·弗格森:美国国务卿都一个样 为什么专挑基辛格的错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