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全诗写饮酒却无一酒字,第三句乃千古名句
陶渊明,一个名字,却蕴含了千百年来饱含深意的文学情感。他一生创作了二十首《饮酒诗》,其中的《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被誉为最为脍炙人口的一篇。有细心的读者或许会惊讶地发现,这首名为“饮酒”的诗却在全篇没有一字提到酒。为什么呢?这其中的奥妙就隐藏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个“见”字之间。
故事追溯到传说中的另一个版本,那个“见”字曾是“望”。然而,苏轼却强烈反对这种改变。因为“望”是一种主动的行为,无法真实地表达诗人在饮酒后微醺的状态,那种自然地抬头,看见南山的情境。于是,“见”成为了最合适的选择。
首先,我们来赏析一下这首《饮酒其五》。陶渊明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开篇,表达了他在喧嚣的城市中安家的决心。这并非是要归隐于深山大泽,而是在闹市之中寻得一份宁静。门前车水马龙,象征着士人间频繁的往来。尽管客人不断造访,但他仍能保持内心的清静,这是如何做到的呢?这正是通过自己的心境,心远地自偏。
接下来,他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场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在这里,陶渊明以一种悠然自得的姿态,通过采摘菊花、抬头望见南山的方式,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他的文字中透露着对自然的向往,对山水间清新空气的向往。
然后,陶渊明提到了诗歌的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他试图告诉读者,人生的真谛就隐藏在这些平凡的事物之中。然而,正如他所言,“欲辩已忘言”,这种感悟是难以言传的,只可意会。
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能够感受到陶渊明归隐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并非将归隐定格于深山,而是在尘世中寻找一份宁静。这种宁静不是外界环境带来的,而是内心深处的“心远地自偏”。在城市的喧嚣中,他通过采菊、望山,找到了心灵的平静。
其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景象并非只是字面的描绘,其中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寓意。叶莹嘉先生认为,“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四君子”,而菊花九月凌霜而开,更寓意着文人的傲骨。在陶渊明的诗中,采菊成了一种修炼,一种保持内心真淳与自然的方式。这样的生活态度让他在“悠然见南山”时,得以顿悟人生的真谛。
此外,南山在古代文化中又常常指终南山,是修仙的胜地。陶渊明通过“日暮山岚,时有时无。浮云绕峰,飞鸟往还”的描绘,展示了终南山的美丽景色。这里的“见南山”并非仅仅是物理上的望见,更是心灵的一种境界。他通过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顿悟。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并非单纯的饮酒诗,更是一种人生哲学的表达。他通过平淡的文字,道尽了他对尘世的思考和对内心深处的追求。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言,陶渊明的作品以淳真著称,他的文字虽朴素,却能引起人们深刻的思考。
在古代中国,人们信奉“天道”,认为命运由“天意”决定,而人只需顺应天命。然而,东晋时期黑暗无望,让人们对这种思想产生质疑。这一时期的人们开始“谈玄”,重新思考宇宙与人生的关系。时间无限,生命有限,人们开始追求长生不老,同时也思考个人生命的真正意义。
陶渊明正处于这个时期,虽然他并非真正的穷人,但由于时局的原因,他的抱负难申,无法实现个人的理想。于是,他在《饮酒诗》中表达了对精神寄托的需求。归隐不仅仅是深山大泽,也可以在城市中找到,只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他通过“采菊东篱下”来表达对清新自然的向往,而“悠然见南山”则是在内心宁静的状态下顿悟人生的真谛。
陶渊明的人生哲学正是通过这样的饮酒诗篇得以体现。他的文字虽然平淡朴素,却蕴含着深刻的思考。这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极强的时代穿透力,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引起后人的深思。
在《饮酒其五》之后的诗篇中,陶渊明依然在“饮洒”,他在微醺中向读者讲述自己的人生哲学。这种微醺并非只是酒后的迷糊,更是一种对人生的深刻认知。因此,苏轼之所以强烈反对将“望南山”改成“见南山”,正是因为前者更能真实地表达诗人的心境。
总而言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不仅是一首描写饮酒的诗歌,更是一篇表达人生哲学的作品。他通过平淡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了在尘世中寻找宁静的可能性,以及通过内心的平静达到人生真谛的顿悟。这种精神寄托不仅贯穿于他的诗歌,也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成为经典传世。
责任编辑:
网址: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全诗写饮酒却无一酒字,第三句乃千古名句 http://c.mxgxt.com/news/view/33024
相关内容
饮酒是佛教大戒,为什么《西游记》里,唐僧却多次饮酒?陶渊明是否真的不为世俗所累
酒通人和,欢喜人间,山东的酒礼与酒令
【夜听】唐代诗人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诗赏析
征稿启事|珍我所珍 以酒敬诗——珍酒杯·酒文化诗词大赛征稿
李清照喝的是什么酒?吃的是什么肉?
拼酒,吹牛,逛窑子的李白整天抱怨报国无门,他底还有啥真本事?
辛弃疾最狂放的一首词,其中名句化用李白诗句,却更妩媚更有风致
当“中国诗”邂逅“中国酿”,古井贡酒传递文化魅力
【古诗词鉴赏】宋代词人苏轼《南乡子·集句》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