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称为“水中软黄金”,现在中国产量全球第一

发布时间:2024-09-10 14:15

烤得金黄微焦的表皮、富含胶原的软糯肉质,淋上咸鲜的酱汁,再盖在热气腾腾的米饭上……这样一份极具诱惑力的鳗鱼饭,光是想想,就足以令人口水直流、神魂颠倒。作为一种营养与美味兼具的鱼类,鳗鱼在世界范围内都十分风靡。一项来自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报道显示,早在2016年前后,全球每年鳗鱼消耗量就已经达到了13万吨。

这么多的鳗鱼从何而来?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鳗鱼养殖、加工以及出口国。早在1972年,我国就开始尝试鳗鱼养殖,2017~2021年我国鳗鱼产量由21.73万吨增长至25.53万吨,约占全球鳗鱼养殖量的75%。

我国是如何从零发展为鳗鱼养殖和出口第一大国的?这其中有哪些经验与困难?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大鳗鱼产地”的福建,正是中国鳗鱼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福建的“鳗鳗养殖路”

福建的鳗鱼养殖,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到上世纪80年代,活鳗已经成为福建省福清市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根据福清方志的记录,到1989年,福清市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淡水鳗养殖加工出口基地,产量已达671吨。

福建的鳗鱼养殖有着十分优秀的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海岸线漫长,又有众多的江河流入,水文状况适宜,且水质较好,这对于喜欢清洁水域的鳗鱼至关重要。

90年代,鳗鱼产业已成为福清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年产量达到约2万吨。与此同时,福清的鳗鱼产业链、技术及经验已经开始向周边县、市,甚至其他省份外溢。广东、江西、广西、浙江等地均发展起本土的鳗鱼产业。

在向周边省份输出鳗鱼养殖经验的同时,福建也在不断改进更新鳗鱼养殖技术,让鳗鱼养殖越发绿色高效、数字化、智能化。

饲料方面,福清当地企业联合科院、国内知名鱼类专家和营养饲料专家组成的科研团队,先后攻克了鳗鱼开口饵料的原料选择、营养配比、诱食性、黏弹性、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等一系列技术难关。最终,在2008年,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鳗鱼开口饵料,打破了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技术垄断,也让国内鳗鱼规模化养殖成为可能。

与进口开口饵料相比,国产鳗鱼开口饵料每吨只要6~8万元,不仅价格便宜2/3,还表现出更高的存活率和饲料转化率,同时在成本和环境污染问题上也有所改善。2014年,这款国产饲料首次走出国门,出口到印尼,标志着中国鳗鱼饲料技术逐步显露的国际竞争力。

养殖管理方面,福建鳗鱼养殖企业还研发了生态内外双循环养殖水净化处理系统和鱼菜贝“种养一体化”系统。厂内的养殖用水每天排放2次,排出的尾水经过粗滤后,清水回到养殖池,有沉淀的部分排出后,液体通过臭氧杀菌后进入“鱼、菜、贝”共生种养一体系统净化,而后流入蓄水池准备再次进行养殖利用,固体则进入集污池,经过处理成为有机肥,实现尾水里氮、磷等营养物质资源化利用。

在福清的“中国鳗谷”,鳗鱼的所有的养殖环节都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

以其精准的温控系统为例,鳗鱼对水温要求极高,传统养殖模式中多采用煤炭、烧锅炉的方式来控制水温。这种方式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而在“中国鳗谷”基地,养殖池的近池处和中间位置铺设有环状加温管,当传感器捕捉到温度变化时,便会将数据发到数字化的养殖平台,工作人员可根据需要及时调控,这套技术可让水池的温差控制在0.5℃之内,大大提高了养殖环境的精确度。

这套数字化养殖模式,让基地鳗鱼的存活率提高了10%,增肉系数和肉质都有所提升。

依托技术创新的全产业链建设和产品策略的不断调整,如今,福建不仅鳗鱼产量全国第一,在鳗鱼养殖品种数量、烤鳗及饲料产量,及鳗鱼产品所创外汇收入上,也都是全国第一。

鳗苗人工繁育研究,列入国家计划

不过,惊人的产量与庞大的市场需求背后,也有一道阴云笼罩在鳗鱼产业的发展之上。

鳗鱼是所有养殖鱼类中,唯一完全依赖捕捞野生鱼苗的鱼种,这也让鳗鱼苗获得了“水中软黄金”之名。

为什么鳗鱼无法人工养殖?还得从它们极其特殊的生命周期说起。

鳗鱼一生要经历6个阶段:卵→柳叶鳗→玻璃鳗→线鳗→黄鳗→银鳗。鳗鱼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河里生活,唯独产卵时会游到离陆地几千公里的海里,称为降河性洄游。它们一生中只繁殖一次,一旦完成,鳗鱼的生命之旅也将画上句号。

正是因为这一独特的生长特性,科学家们难以在自然环境中完整观察到它们的繁殖、生长过程。甚至连其繁殖地点长期以来都是个谜。直到上世纪90年代,日本科学家才确定了鳗鱼大致的产卵范围——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附近。

不仅如此,鳗鱼的性别不是从出生决定的,而是由后天的环境因素来决定的,并且只在鳗鱼生命的晚期,也就是“银鳗”阶段,才发育出性器官。当族群密度高、食物不足时,鳗鱼就发育成雄鱼,而当族群密度低、食物充足时,就发育成雌鱼。族群数量少时,雌鱼的比例会增加,族群数量多则减少。目前,无论是野生鳗鱼还是人工养殖的鳗鱼,都无法在人为的环境下自然性成熟。

为了应对“鳗鱼危机”,许多国家都展开了科研攻关。

日本从20世纪40年代,就已着手鳗鱼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2024年7月4日,日本水产厅宣布旗下水产研究机构实现了国内人工鳗苗繁育技术新的突破,繁育成本从2016年度的每条4万日元以上(约合人民币1805.72元)降低至1821日元(约合人民币82.33元)。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国家和省市各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启动了鳗鱼发育生物学及其人工繁育技术研究。2023年4月,农业农村部下发《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水产育种联合攻关计划的通知》,选择鳗鱼作为首批攻关对象之一。

通知称,要把批量培养人工繁殖柳叶鳗为主攻方向,持续开展鳗鲡的人工繁殖技术优化、高质量受精卵获得和仔鱼培育研究,提高初孵仔鱼的成活率和存活时间,优化初孵仔鱼饵料配方和仔鱼培育设备,力争突破柳叶鳗培育技术并最终培育出玻璃鳗;建设鳗鲡种质资源保存基地,形成鳗鲡种质资源保存、后备亲鱼培养、鳗鲡亲鱼催熟催产和初孵仔鱼培养一条龙式技术体系。

2024年4月底,“国家水产育种联合攻关计划——鳗鲡繁育联合攻关研讨会”在上海海洋大学召开。鳗苗繁育再次列入国家计划。

除了研究鳗鱼人工繁殖的技术,我国也在不断规范鳗苗行业的发展。

在我国,捕捞鳗苗需要凭许可证才能进行,而且要定时定点定数额捕捞,否则就是违法行为。轻则罚款罚没作案工具和所得,涉案金额超过1000元,就是刑事犯罪,严重的,最高可判处三年有期徒刑。

2024年农业农村部举行“中国渔政亮剑”执法行动新闻发布会,在“亮剑2024”中新增了规范管理鳗苗捕捞执法行动。

于世界范围内,鳗鱼都是非常重要的水生资源和经济渔业物种,于我国,鳗鱼养殖也是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产业,希望鳗鱼的人工繁育研究能早日取得新进展,让鳗鱼产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科普创作者逸骁

审核:中国水产学会研究员刘雅丹

(责编:邢郑、杨鸿光)

本文分享自人民网科普频道,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网址:它被称为“水中软黄金”,现在中国产量全球第一 http://c.mxgxt.com/news/view/33661

相关内容

阅文集团CEO侯晓楠:我们有机会让中国IP成为全球IP
24年前的思科?英伟达市值登顶全球第一后“泡沫论”再起,但黄仁勋已将目标瞄准各国政府
它是蔬菜界的“水中参”,现在正上市
瓦格纳歌剧《指环》之《莱茵的黄金》初露真容,将有近20吨水铺在舞台水池中
中国区员工只能用iPhone?微软回应→
金价疯涨,究竟在炒什么逻辑?
占比升至4.61%,连续8个月全球第四!经济日报:人民币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环球小姐投稿国展,被网友质疑代笔,中书协紧急取消她入选资格
海康威视在英国被禁后,去年在英销量猛增一倍多
中国人的故事|愿每个青春的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