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 中秋寻“月”

发布时间:2024-09-13 12:00

皮影“貂蝉拜月” 清-民国 成都博物馆藏(现展于广东省博物馆)

绿釉素面椭圆形兔座枕 晚唐 河南巩县窑 南越王博物院藏

仿唐月宫图铜镜 明 广东省博物馆藏

唐明皇游月宫横楣角花 清 广东省博物馆藏

赵少昂《月夜猿啼》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藏

居廉《嫦娥图》(局部) 清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藏

文/羊城晚报记者文艺

图/各博物馆提供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中秋节源于对月的崇拜,每逢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圆月当空,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古往今来寄托着人们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

自唐代开始,中秋节逐渐成形,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唐明皇游月宫”“杨贵妃化月神”等神话故事相互融合,成为百姓生活中的重要节庆。时光流转千年,中秋节已然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并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又是一年中秋佳节,我们不妨到博物馆里去寻觅一番,看那轮明亮的“古时月”如何穿越时空,微缩进一件件精美文物中,告诉我们古人过节时是怎样的心境。

玉兔蟾宫迎佳节

绿釉素面椭圆形兔座枕

说起中秋佳节,不少人首先就会联想到嫦娥和玉兔。在南越王博物院,有一批珍贵的兔子造型瓷枕,唐“绿釉素面椭圆形兔座枕”是其中的代表。

只见这件椭圆形兔座陶枕通体施深绿色釉,镶嵌绞胎花纹。底部有莲瓣座连接一只趴着的兔子,造型灵动可爱,雕塑手法被巧妙地运用于瓷枕装饰。心灵手巧的匠人将兔子圆圆滚滚的体形和聪明伶俐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据介绍,烧制“绿釉素面椭圆形兔座枕”的巩县窑是唐代的重要瓷窑,创烧于隋,兴于唐,衰于宋、金。南越王博物院藏的这件瓷枕就是一件典型的巩县窑产品。巩县窑的三彩和单色釉陶器是采用二次烧造的方法制作的,先烧素胎,后施釉二次入窑烧造,从窑址中出土的大量素烧胚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从瓷枕脱釉处我们可以看到素胎的颜色,是浅灰黄细泥质陶胎。

仿唐月宫图铜镜

从唐到清,以月宫为题材的铜镜绵延不绝,如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明代“仿唐月宫图铜镜”。其纹饰正是嫦娥桂兔图:桂树在正中,左边月兔捣药,右边嫦娥起舞,下方以卧蟾蜍。

从隋唐时期发展演变的科举制度,到明清时已经内化于社会生活之中,不仅政府重视科举,士子参与科举,哪怕是各类通俗小说与戏本中,也不乏科举、学子与状元的故事,在此背景下,具有“蟾宫折桂”意味的月宫镜,也就有了盛行不衰的社会基础。

此枚明“仿唐月宫图铜镜”虽然为仿古镜,但它并不是简单的“山寨”产物,而是古代的工匠基于前代铜镜的图案、纹饰再加工的产物。在制作仿古镜时,一些工匠会直接用古镜摹出图案,制造出类似的镜子。

广东省博物馆藏的这枚明代“仿唐月宫图铜镜”就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的“桂树嫦娥纹铜镜”在图案上几乎一模一样,有可能便是由后者制模翻铸而来。

羞花闭月美人意

皮影“貂蝉拜月”

中秋节又称拜月节,拜月是中秋的重要民俗活动。古时候人们以务农为主,农历八月中旬正是丰收的黄金季节。中秋之夜,家家户户拜祭月亮,答谢月上神祇的护佑并祈求农耕顺利。

广东省博物馆正在热展的《皮影里的中国》展览中,有一件皮影“貂蝉拜月”十分精妙:貂蝉神情虔诚,双手相握,跪拜于一张小几前,几上摆有灯烛,惟妙惟肖。

据介绍,“貂蝉拜月”的典故出自《三国志平话》,貂蝉因在临洮府与丈夫失散,一直未得相见,故拜求苍天怜恤。原典中只提到她拜求苍天,或因祈求团圆,后逐渐演变为拜月,在元代文学中已提及寓意为“祈福团圆”。后人还有传言,貂蝉貌美,她一拜月亮,月亮都害羞地躲进了云层里,不敢和她比美。这也是“羞花闭月”中“闭月”这个说法的由来,意思是貂蝉美得连月亮都自愧不如。

居廉《嫦娥图》

居廉是清代番禺(今广州)人,擅画花鸟、草虫及人物,尤以写生见长。他在继承和发展恽寿平没骨画法基础上,创撞水和撞粉法,是岭南画派奠基人之一。该《嫦娥图》为扇面图,虽不是居廉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也笔法工整,设色妍丽,画中嫦娥清新俏丽,令人回味。

关于嫦娥的传说有很多种,但都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每逢月圆,她的夫君后羿只能仰望夜空,对着月中倩影遥寄相思。老广州人还有十四“迎月”、十五“赏月”、十六“追月”的说法。

祥云仙月寄思情

唐明皇游月宫横楣角花

“唐明皇游月宫”的故事是中国民间流传的一个传说。广东省博物馆藏木雕作品清“唐明皇游月宫横楣角花”,工匠用精湛工艺在木头上雕刻出了这一故事。

该故事围绕唐明皇,即唐玄宗,在中秋之夜游览月宫的奇幻经历展开。相传,唐明皇在叶尊师的陪同下踏上银桥,前往月宫。庭前有一株高大的桂树,树下有无数白衣仙女在翩翩起舞,奏乐声声,美不胜收。唐玄宗在月宫中见到了传说中的嫦娥仙子和其他仙女,她们身着霓裳羽衣,舞姿曼妙。他还听到了仙女们所奏的仙乐,乐声悠扬动听,令人陶醉。由于月宫寒气逼人,唐玄宗不久便感到寒冷难耐,想要返回人间。道士便再次施展法术,驾起彩云将唐玄宗送回宫中。

赵少昂《月夜猿啼》

岭南画派名家赵少昂画作《月夜猿啼》描绘的也是月圆之夜的一只猴子单臂挂于藤蔓之上的情景。

此画以工细的笔法描绘出猴子纤细柔亮的金褐色绒毛以及神情专注的眼睛,形态准确且质感逼真,与写意的藤蔓形成对比,工写兼施,于奔放粗犷中见精细。画中明月巧妙地留白而成,引观者无尽遐思。该画以空灵流畅之笔墨、诗意之构图传达出隽永超逸的意境。

同一轮明月,同一张画,在万千人眼里可能会发出万千种思绪。但这轮明月总会忠实地遥寄思情,在中秋之时用圆满、皎洁的光辉迎接归家的旅人,抚慰在外的游子。

责任编辑:

网址:博物馆里 中秋寻“月” http://c.mxgxt.com/news/view/34276

相关内容

从“独乐”到“众乐”:中国私立博物馆“圈粉”年轻人
一天打卡300家博物馆?8月来呼和浩特完成这项挑战!
博物致知丨博物馆里的隔空对话
博物馆里话端午 走进戏曲百戏博物馆看《西厢记》文化展
“树,一直在那里”——吴文化博物馆为百余棵古树立传、办展
大连博物馆推出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展
湖北省博物馆再登“国家名片”!《博物馆建设(二)——湖北省博物馆》特种邮票首发
博物馆学的力量|湖南博物院举办“21世纪国际博物馆学基础书系”发布会
洛阳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在这里遇见“戏如人生”
国际博物馆日 | 马未都:文物传达着我们生活中的美好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