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纯谈抑郁症:她患病背后的心理创伤与很多抑郁症患者非常相似

发布时间:2024-12-20 05:13

01、

3月7号,国内著名女演员马思纯在微博发布了一则视频,公开谈自己罹患抑郁症的经历及原因,并呼吁大家正视抑郁症。该视频得到了极高的关注,微博浏览量将近2000万。

图片

图片为马思纯微博页面截图

名人、明星罹患抑郁症的新闻并不罕见,但往往令人好奇的是他们罹患抑郁症的原因。

马思纯今年33岁,金马奖影后,连续3年入选福布斯中国名人奖,2019年更是一度位列福布斯中国名人第4位,是国内公认的演技派小花。

在一档综艺节目《吐槽大会》上,演员马苏调侃式地问马思纯:“妹子,你都这样了,咋还抑郁呢?!”

虽然节目里是为了追求喜剧效果,但这确实道出了很多网友的心声:马思纯颜值高、演技好、人气旺,年纪轻轻就拿了这么多殊荣,她到底为什么抑郁了?

马思纯这次在微博视频中透露,其患病原因很可能源于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和恋爱挫折。

马思纯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性格与原生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她从小被教育要听话、懂事,要学会“让着别人”,不能自我。这导致她过分在意别人的感受和看法,不敢表达自己的心声与诉求,哪怕是完全合理、正常的诉求。

她甚至因为害怕太麻烦司机,在高速公路上一直憋着不上厕所。“怕别人生气,怕别人难过,怕别人不喜欢我”,这是马思纯心中长期的担忧。

马思纯没有明确道出这是来源于哪些家人的教育,但按照常理,一般是来自于其父母。

她父母这么做是因为控制欲、是因为刻意打压吗?肯定不是。他们和很多传统的中国父母一样,怀着朴素和善意的出发点,总是教育孩子必须听话、懂事,别给别人添麻烦,多为别人考虑,不要那么自私、自我。

从严格意义来说这些道理并不完全是错的,在人际交往中甚至有可取之处,一个处处为人着想、体贴入微、从不发火的朋友和同事,谁不喜欢?

可如果父母过早、过分刻意和严厉地对孩子提出这些要求,如果孩子做不到就训斥、贬低,总是忽视孩子正常的心理、情感诉求的话,这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严重阻碍他们的心身健康发育。

儿童、青少年在过程中一般有2次心理叛逆期。第1次约在3岁左右,第2次在10岁至15岁之间。在这些阶段,他们的独立思想和自我意识特别明显,有强烈的表达诉求和想法的意愿,希望掌握更多关于自己生活、学习的话语权。

叛逆期的到来绝非坏事,反而反映了孩子的心理发育和成长比较正常。可是随着孩子有了更多自己的主见,自然就容易与过去“家长主导式”的相处模式产生冲突,与父母发生意见上的分歧。

这时,父母要做的应该是顺势而为,对孩子的诉求宜疏不宜堵,特别是那些正常、合理的诉求,可以尽量与孩子平等沟通,达成一致。可很多父母不懂,将孩子正常的心理成长视为孩子不懂事、不听话、叛逆,加以责备、打骂。

一方面,这会令亲子关系受到严重伤害,孩子向父母锁上了心门,在学校、社会或互联网遇到挫折时不愿意倾诉、求助,父母也就难以成为他们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孩子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的风险骤增。

另一方面,在父母连续不断的责骂和要求中,孩子很可能会反而认同父母的观念:我要懂事、听话,遇事先想到别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喜欢。虽然他们能强迫自己做到这一点,或者不自觉地去做,但内心其实非常压抑、痛苦,并渐渐形成“讨好型人格”。

从马思纯的叙述中来看,她很可能就有这种“讨好型人格”,与人相处时大气都不敢喘,不断承受来自外界的压力,同时自我施压。

另外,马思纯在《看我的生活》节目中,还谈及自己曾在初中遭受过校园霸凌,“上了初中,我觉得就像到了地狱。”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她因为胖、婴儿肥,每次跑步都要遭受同学的挤兑;

她收到的信被同学偷偷拦截,同学还当着全班的面大声读出来;

她喝了一半的可乐,被故意针对她的同学偷偷加了抹布水、粉笔灰、拖把水;当时不知情的她还喝了下去……

而她回家与父母倾诉自己在学校被欺凌时,父母却并没有安慰她,反而让她学会大度,父母这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给马思纯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马思纯还谈及她的初恋,“小心翼翼追了3年才追上的”,而且在感情中遭受了强烈的挫败感。在恋爱中,马思纯可能十分在意对方的看法,非常投入,为了讨好对方持续地、卖力地付出。但最终的结果和回报与她的付出并不成正比。

当然,这里并不是指她曾遇到了“渣男”。“讨好型人格”的人虽然不遗余力的付出,照顾别人的感受;但在恋爱关系中,他们往往也会希望、甚至是要求对方也对自己同样地付出和在意。如果对方应种种原因没做到,他们可能会质疑对方的真诚和真心,给对方带来巨大的压力,二人因此经常发生矛盾。

而且,严厉的家庭教育很可能给马思纯带来叠加性的心理创伤,渐渐导致其性格比较敏感、多疑,甚至可能有一定的偏执。这也可能是其恋情受挫的原因之一。

总之,初恋带给马思纯的并不是美好、甜蜜,而是痛苦和挫败感,这也是她后续罹患抑郁症的隐患之一。甚至有可能初恋分手时她就有过轻微的抑郁发作,但她和家人都没有觉察。

而且她一直表现出色,在学业、事业上都取得不少成绩,得到外界的夸奖,这些方面的自信来源仍在支撑着她,不至于情绪崩溃。

可是,从小严厉的家教、优秀表现和外界的闪光点也可能令她形成了追求完美、不断自我施压的强迫型人格特征。作为明星又不得不以笑脸、乐观的形象示人,过分压抑自己的感受,最终出现严重的情绪症状。

据媒体报道,2019年马思纯罹患抑郁症。

02、

随着病情的发展,马思纯开始主动、积极寻求治疗。从她现在在视频中的表现来看,她康复得非常不错。她还呼吁广大抑郁症患者:“它只是一种病,要正视它,去看医生,吃药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当然,吃药是不是治疗抑郁症最好的选择,这要视不同情况而定。但对于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而言,尤其是像马思纯这样的成年患者而言,以药物治疗为主是首选方案。

马思纯得知自己罹患抑郁症之后有没有过病耻感?我相信是有的,不然她不太会说出这些话。在抑郁症被“污名化”仍普遍存在的当下,马思纯能勇敢地说出患病经历,并鼓励广大抑郁症患者共同面对,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看到这个视频时我还想起了崔永元。他罹患抑郁症并逐渐康复后,他也选择站出来与大家分享,鼓励抑郁症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公众人物身体力行地普及抑郁症的科学知识,分享患病经历,这会给广大抑郁症患者带来力量与希望!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有很多网友注意到了马思纯的体型变化——她明显发胖了。有不少网友也猜到了,她可能是因为服用精神科药物而导致代谢紊乱,体重增加。具体来说,她极有可能服用了抗精神病药及心境稳定剂。

对于明星来说,体型管理和外在形象非常重要。发胖无疑给马思纯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对其病情不利。她也自曝曾为了上镜效果,不惜采取不健康的减肥方法,生生把自己饿瘦。

所以,虽然对于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最经济、最方便的治疗方法,但也有明显的弊端,那就是药物副作用。

抗抑郁药只对大约30%到40%的患者有明显效果,还有很多患者需要联合用药,也就是服用抗抑郁药的同时,还要吃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等。

其中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比较明显,其带来的发胖、食欲亢进、嗜睡困扰着很多患者。很多患者可能擅自减药、停药,这并不是可取的方法。马思纯可能也有过这样的纠结,但很庆幸,她现在选择了健身减肥的方式。而且其处于抑郁症康复期,适当的运动能更有利于她加快康复。

还有,虽然药物是成年抑郁症患者首选的方案,但并不意味这它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我们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尤其是大量的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临床实践发现,抑郁症的主要根源是叠加性的心理创伤。

换言之,如果患者只服药,不从心理社会因素上寻找根源、加以改善,其康复效果会非常不稳定,极有可能不断反复。

所以,马思纯虽然说吃药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但她明显也觉察到了其患病背后的心理社会因素。她明显在原生家庭、校园环境和恋情中受到了叠加性的心理创伤。而且大明星蒋雯丽是她的姨妈,所以她刚出道时,不少网友指责她缺乏演技,只是靠姨妈获得资源,甚至言语里有侮辱。对她来说,这很可能也造成了不少来自于互联网的心理创伤。

从这个角度看,马思纯罹患抑郁症的心理根源,与我们在临床中接诊的青少年患者的惊人相似:遭受过来自于原生家庭、校园、社会和互联网的叠加性的心理创伤!

幸好,马思纯的家人对此已有所意识,并作出了积极的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在视频中她提及,她的姥姥害怕狗,一直不同意家中养狗,但得知养狗会有利于外孙女的康复后,姥姥采取了默许。

希望马思纯及其家人能够更加深入地觉察其患抑郁症的心理根源。一方面家人继续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成为马思纯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另一方面马思纯也可以积极寻求心理干预,将更有利于康复。

现在的马思纯似乎对自己的人生看得很通透,她说,“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

确实,心身健康是一切的前提,而抑郁症是完全可以康复、可以治愈的。希望马思纯看到疾病背后的根源,加强自我觉察,坚定康复的信心,继续为广大患者带来正能量。

若她能将这段患病经历转化为人生财富,塑造出高逆商,得出更深刻的人生感悟,完全可以因祸得福,在演艺事业和公益事业上取得更多成就,交上一张真正令自己满意的、自信的人生答卷!

网址:马思纯谈抑郁症:她患病背后的心理创伤与很多抑郁症患者非常相似 http://c.mxgxt.com/news/view/350591

相关内容

盘点曾患抑郁症的明星
盘点娱乐圈患上抑郁症的明星
娱乐圈自曝患抑郁症的十大女星,谁最让人心疼?
明星为何更易患抑郁症
明星如何走出抑郁症 怎么判断我是不是得了类似于抑郁症的病
李玟、张国荣等巨星都因抑郁症自杀,抑郁症真的难以治愈吗?如何找到出路?
抑郁症患者家人该如何对待
宁静自曝患有重度抑郁症,多位明星因抑郁症停止活动,还有人自杀
为什么很多名人明星都有抑郁症?
明星们都这样对抗抑郁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