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技巧、逻辑的古诗教学——以李煜《虞美人》为例
前言:
欢迎江山右韦, 林之茵, 楚地芳兮, 安瀾四位志愿者(也是“学徒”)来到“思而美”语文实验室,也欢迎群里的其他朋友旁听。
从今晚开始,请允许四川也人冒充你们的师者兼同学,传道、授业、解惑,同时,也对话、交流和切磋。愿你们首先要成为思想表达的勇敢者,其次又愿意向往热情、明亮和良知。
四川也人想要的是,让你们成为读写专业的或语文职业的真正自由者。愿有一日,□□百科的文学理解,都仅供你批评;世上的教参书,多权作废纸;官方的高台上的专家应当向你请教。就是这样,四川也人的心中的价值,就指望在你们那里实现。
当然,若实现不了,他也甘愿做一个时代的失败者。最后,希望你们能坚持这个可能需要有些时日(一年或几年)的实验。今晚,才刚刚开始。
说明:课程参与的志愿者(4人),同时是身兼两种身份:既是学习者又是语文教师。主讲将面对这两种身份,随机变换教法:或讲解程序,或指挥操作,或评价成果,或说明原理,或解答疑问等等。这是前所未有的师培课堂形式。
主要目的是让参与者体验“思而美”古诗教学课堂操作的独特风格。
欢迎四位来到微信群,那么我已经发的文字我就不再用语音重复。我在这里要口头讲的就是文字上没有的东西。
为什么要有这一个现场的这个一个公开课?就是首先要让你们知道古诗教学它可以怎么上。那么今天我就以李煜的《虞美人》,也就是高中必修一的一首词来做例子。
我现在说,如果老师们上这个课的时候,你可以让学生朗读。或者你跟他们一道朗读,或者师生对读。所有的文本,尤其是文学作品朗读的确可以体会感知到文本的意境节奏的:一种模糊的综合的美感。所以朗读是可以的,但是,今天晚上我这里就省去朗读这个环节。(本次课程,省略朗读)
也就是说,假如朗读过后进入第二个环节,那就是直接进行文本批注式理解。那么我就假如说我是老师,你们是学生。我教你们怎么做,也就是你将来也可以在课堂上这样做的。当然,你说朗读过后,让学生们举手合上书,说一说对这个诗词整体的一种信息感知,或者说意境情感的感知,都是可行的。
那么老师这个时候就要让同学们打开自己的书本,拿出你的笔,钢笔或者是铅笔。在这里诗词的句号前的部分,也就是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里这两句,用画横线和批注的方式解读。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发现结构——批注式理解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那么,假如这个时候你们四位就扮作学生:同学们,你能不能用你的笔画出一二句里面描写的物象,或者说对象,或者说关键词?你会画出什么呢?画完了过后,如果你还能就这两句信息的重点,或者一些你自己的说法、描述,用批注的方式写在问号的后面,或者是写在问号的旁边。同学们,你们开始画线。说说前两句的关键词,并批注。(发在这里)
如果有学生不能动笔,尤其是基础差的班级,那么你要努力地鼓励他们,怎么鼓励?你要说,对诗歌这样的批注式理解,是真功夫。即使是专家、教授、学者,也未必然有多高级的功力。甚至那些教授、名家,那些编书的人也多会胡说八道。既然他们都可以胡说八道,那么你们作为学习者,也有胡说八道的权利。所以你要鼓励他们,哪怕是他们没有把握,也可以用铅笔做画线,批注。
江上右韦:第一句关键词:春花与秋月,往事(存在对比)
你还可以给你的学生讲一个规矩:语文老师在黑板上示范的画线或者是批注,你们都没有必要做笔记,抄录。因为你抄录了不会去背诵,你连诗的原文背诵都要花大力气,你不可能背老师的笔记的。所以从理性上说,抄是无意义的。这个时候他就只能写自己的,否则他的书上只是空白。那么教师就要巡视他们,看看他们的纸上有没有字。那么现在你们就做学生,要把你们的意见发表出来。
楚地芳兮:(画线)春花秋月,往事。(批注)感慨美好时光易逝,伤感悲伤往事。句句强调情感。
以我的经验,就是职业中学里面的那些普高生,好一点的班级,也有一二个人敢于主动的汇报自己的|批注。当然,实在差的班级可能没有一个人愿意主动的汇报。所以你这个批注就在几十秒钟过后,你就要让人起来分享他的成果。只有在学生不愿意分享成果之后,或者分享完之后,老师才分享自己的。
林之茵:由春花秋月这样的一个眼前所见之景。引出了自己对于过往的一些回忆,这个过往肯定是跟后面这个故国紧密相连的,所以就可以大胆的猜测,诗人应该是在想念自己的故国,对自己的故国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学生分享完过后,正如你们把你们的分享完之后,老师就分享。老师的向学生分享仍然是,提醒他们尽量不要做笔记,因为要把时间精力用在自己的成果展示上(要动脑筋)。
老师要解释为何要这样标注,这样画线,这样批注。那么,我这里就冒充老师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之所以在这个地方批注,是因为这是一篇文本它可以分节的地方。也就是意义分节的地方,方便在这里批注。
我这里画线的“春花秋月”,它就是物象,就是描写对象,它就是“往事”,所以“往事”和“春花秋月是”等号关系或者等式关系。那么“春花秋月”它的意思是什么?那就是美好的事物,春天的花,秋天的月,我批注为美好。那既然它成为往事,说明他不在了,那么简单的批“美好不在”。这种批注仅仅是一种,不是说字句都不变,凡是批注了的,都有存在的理由。
林之茵:“了”和“少”在音韵上来说是都是三声,所以也利于于古诗的朗读,更好抒发情感。
那么可能有学生对“何时了”的“了”字不理解,教师可以说了,就是完了,就是没有了,没有了,就这么简单。嗯,这时,我要说的是批注“美好不在”,它就是马正平先生所说的重复渲染的什么东西,现在把这个东西,把这个意境,把这个意义,把这个美——把这个意义信息给指出来。也就是这两句重复渲染的就是“美好不在”这个意思或者意义。
一般来说,画线它已经都是检验了阅读者的水平、基础水平的,也就是说线画的好的,它一定有七八成的阅读能力,连线都不敢画的,甚至画错了的,那他就没有七八分的基础阅读能力。如果他又能写出意义、意境,做词语描述或者概括性的批注,这又是更高级的水平。就是这样两种层次水平。
江上右韦:春花,秋月,往事,了等意义重复,是这样理解么,王老师?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在老师汇报了分享了自己的画线和批注讲解之后,学生没有疑问了就马上进行下两句的批注划线和批注。那么,在这里就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你们就试着做学生又来继续画线批注,大胆地去做。你们动笔吧。发出你们的画线和批注。
楚地芳兮:(画线)小楼,东风、故国,月明,(圈)又,不堪。(批)小楼、东风、月明等美好意象,再次激发了故国不再的伤痛。又,不堪,直接强调点明人物情感。
教师一定要走下你的讲台去巡视学生是否在纸上写字,胆小的一定要鼓励他们。怎么鼓励?你把他们比成一岁的小孩儿,父母把他们放在沙堆边上,是看他们能不能去玩沙子?或者说拿着柴棍在沙滩上写字,或者是画线,或者是涂鸦。你就把他们想象成一岁的小孩儿,看有没有这种勇气在沙滩上涂鸦。
林之茵:昨夜春风又起,而此时的诗人去感受不到一点希望,故国连着一切美好如同消散的云烟,昨日一模一样的月亮都让人难以回首。一回首,就成痛成伤,诗人满是绝望。
在学生们写上了字的时候,教师就要鼓励那些愿意分享的举手。大大方方的把自己的画线和批注说出来。在学生们汇报分享完了过后,教师再分享自己的画线和批注。下面,我就说我这里的画线和批注。
我这里画线和批注,首先画的物象性的词是“东风”“故国”“月明中”。当然,你要跟学生说,不是说只能这样画、唯一的这样画,只是说老师这样画有老师的目的,那么老师就要说为什么这样画。
现在我就说,我为什么要画“东风”、“故国”和“月明”,这完全是从审美、美学的角度考虑的。“东风”、“故国”和“月明”,他们都是美好事物。“东风”为何是美好事物?“东风”就是春风,就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春”是呼应的。“东风”来了,万物复苏,它是美好的风,生命之风。故国为什么是美好的?因为它是“春花秋月”。“月明”中,月亮明亮也是美好的,所以这三样都在渲染美好。
但是它们和这两句明显的感情“不堪回首”,是一种不一致的关系,所以我用了一个斜线把它和这三种物象隔开。这就意味着这里是以美景衬哀情,那就是情和景是一种反衬、对比式的映衬关系。那么批注的时候仍然可以批注“美好不再”。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美好不在”也就是说这两处的批注完全是一样的。那么如果同学没有疑问,或者说觉得老师有道理,就可以继续进行下两句。也就是以逗号为句的话,就是在“只是朱颜改”后面进行划线和批注。那么你们就可以动笔了。
美好不在就是“故国”不在。“东风”、“故国”、“明月”,这些东西是美好。但是“美好不在”就意味着什么呢?当然,这里是一种“故国”的不在,是这个意思。
也就是说,这里的美好,主要是一种与国、家国有关系的美好,就这样理解。而不是说,月亮不在、明月不在和东风不在。不是这种物象性的不在,而是一种家国美好的不在。
楚地芳兮:(画线)雕栏玉砌,朱颜,(圈)改。(批)美好仍在,美好不在,突出感伤。
林之茵老师,你要画线做批注。如果你不画线,你就缺乏了基础的功夫,而批注往往失之根据。
仍然是让那些愿意发言的分享他们的成果,时刻提醒他们不许抄老师黑板上的。因为批注,不是唯一的。同样的意思,批注的文字可能不一样;同样的理解,也可能画的线不一样。所以不要抄老师的黑板,老师和学习者在这里是平等的学习。那么学生只能写自己的,在自己的纸上写字之后,教师分享为什么这样画线批注。
这里我画的是“雕栏玉砌“和“朱颜”,这两个物像中间用斜线隔开,就意味着它们是一种对比反衬关系:一个在一个改变不在。那么“雕栏玉砌”,如果是学生的字面还不是很清楚,容易误解的话,你可以给他们顺便提出。就是雕刻的石头栏杆,或者是雕刻的木栏,或者是玉石做的台阶,那么“朱颜”就是红颜,红颜就是美女,“改”可以理解为是老了,也可能理解为改嫁了,成为别人的女人等等。这些意思都是可以的。
那么,这里为什么要批注“美好不在”?这里美好不在,就是朱颜不在。也就是说,这里真正的美好是指向人的美好,人,人本主义。这就是人的生命主义,生命为本,这是真正的美好。有同学可能说那“雕栏玉砌”也美好啊,但是那个美好是物质性的、无生命的美好。这里的美好就像家国一样的,人、生命、家国,这才是真正美好的东西。所以“朱颜改”,生命、人、女人这样的美好不在,所以仍然可以提出“美好不在”。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同学们如果没有意见的话,没有疑问的情况下,就可以继续推动读诗词的最后两句。那就是要批注划线,批注到“一江春水向东流”。现在你们就试着可以动笔了。
画线还要努力的写上自己的批注,写上词语,写词语是最高级的干活。
楚地芳兮:(画)几多愁,一江春水,东。(批)太多美好逝去,人物悲伤同样多深。
你们提交吧!
按马正平先生的思维速度论,阅读的那种感知(直观)理解速度实质上是光速的。所以,你不要小看这个知识。也就是说能理解,他就是光速般的就能理解了;不能理解的,那也就只能理解错误,或者是不敢理解。
所以文本解读我们这个操作就在于不断地犯错,不断地切磋。就看谁与谁比较而言,你觉得谁更有道理。这样就是在一种默会的,一种内心的承认、服气之中慢慢的体验。功夫不是讲出来的,不是听出来的,是犯错“犯”出来的能力。
可以说,没人像也人老师这么粗暴野蛮,每一处都做相同的批注。
这就是能够在有些诗词里面,你有眼光发现它处处都在渲染同一个东西。但是不是所有的诗词,有些诗词的确可以处处都做同样的批注。现在我为什么说最后也批“美好不在”?“美好不在”是愁的原因、根源、本质,这里我就批注的是本质性原因。
二、发现张力——艺术技巧分析
在这一个环节完了过后,我们就进入艺术发现或者说技巧分析的这一个最高难度的环节。那么这里我就说一些原理性的东西。第一条,诗词里面所有的修辞格,比如说比喻、借代,这些东西我们都视为艺术技巧。其次,那么就是情和景的关系这一类艺术技巧,那么你就让同学们首先能不能发现这个诗词里的修辞,比如说比喻,以及它的效果等等。能不能说出来,你就试着让他们去做批注,写。
现在你们就勇敢的大胆地写本词的艺术技巧,你能发现一条就写一,能发现两条就写一、二两条。每一条要指出是什么艺术技巧,并且把效果也说出来,你们试着做吧。
请你们写本词的艺术技巧:大胆写,犯错吧。
一定要大胆的写,这为什么说是高难度的动作,就是美学家真的要他来写,他也难写好的。甚至古代的那么多文论家,凡是对艺术、对美的言说都是困难的。当然,待会儿我要给你们讲原理,怎样去启发他们。启发学生去写,或者是老师怎样去思维。
林之茵:设问∶问君能有几多愁并作出回答。比喻∶愁比喻成春水。
楚地芳兮:1.乐景衬哀情。诗歌大量堆砌春花秋月等美好意象,衬托人物内心浓烈的哀愁。2.比喻、夸张:一江春水,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强调人物的情感。3.两次问句,突出情感。
首先,如果艺术手法比较多,要按一定的顺序,把最明显的、最重要的排前,叫作降密排序。那么对本诗本词来说,最明显的修辞是比喻,或者是夸张,其次说借代,再次说情景关系。
江上右韦:1,反衬:东风、明月反衬不堪回首的故国,效果不明;2,反衬:雕栏玉砌犹在反衬朱颜不在;3,比喻:愁情比作一江春水(相似性),把抽象之情变为具体实在之物,通俗易懂又别有意趣。
我现在说你们提交的比喻,多数人都说到了它的比喻修辞格,但是言说它的效果是难的。有老师不敢说很正常,那么我现在要说对这种修辞格,怎样去思维它的效果。
所有的修辞效果,你要把有修辞句与无修辞句,在脑子里对比体验,思考言说。
对于比喻,假如说比喻和夸张,那你就要把它分别,拿比喻句还原成没有比喻的句。这两种效果在脑子里去对比,体验它的不同。正如,如果我们去掉这首词的比喻句,只说我好愁啊,那么比喻就说的是我的愁像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么这两种我们怎么去比,实质上就是主要是在时空感、空间感上去比。显然一个“愁“字,它本身没有空间感,没有时空感。而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有时空感的。
时空感是一种美学的、哲学的说法,通俗的说法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具体、生动、形象而已。
那么对于设问,仍然是你要把它还原成没有设问的形式,去体验两者表达的不同。一种直接说,我的愁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一种说,我有多少愁呢?我的愁如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自问自答,它不是在时空感上的一种差异,而是在一种对话的或者语言的一种表达的悬念上的一种惊奇感,或者说有注意力的提醒上的差异。(设问的效果,在于言语的悬念、提醒的情味)
那么这些艺术的细微差异,你只有通过训练去练习去表达,你才会表达。比如说我今天对这种设问,它的艺术效果我从来没有写过,也没有想过,那么我为什么能回答?我为什么回答,就是我知道原理,它是比较而出来的。并且我对这种两种差异的艺术感能够有感觉,敢于用词汇描写出来。我描写的这些词语有可能是所有的教参书、所有的专家都不会说的。
别人不会说,你说出来又不离谱,那你就不简单,你就能让学生服你。
现在我说情景关系,为什么我们要把诗词的情景关系拿来作为艺术方面的考察?这一定要把原理想清楚,为什么情景关系是艺术技巧,并必须考察的。
情景关系,为什么是诗艺必考查的?
这里边实质上有这种习惯,或者是这种惯例,这种传统。有背后的无形的语言,没有人补充出来。现在我就试着补充为什么要考察情景关系。第一个理由就是,诗歌首先是要么抒情,要么表达思想和意志的。所以,只要他不是完全赤裸裸的抒情和赤裸裸的表达情感,他一定就有艺术,那么他的艺术就在于他不仅仅是抒情和表达情感,还有写描写性的东西。
第二,所以描写就自然要涉及到自然物体,就是物象和人文景观,那或者叫做“景”的描写。所以我们自然而然就会认为物象或者是景观与人的情感和思想是有张力的,这个的情景它本身就是富有张力,富有映衬关系的。它本身就是一种技巧性的表达。凡是拿实物、拿景来陪衬情感的,都是艺术技巧。
因此,本文的第二类或者第三类艺术就是情景关系的考察。那么本词的“景”主要是自然的美景或者自然物质的美景,映衬反衬,对比性的映衬、反衬亡国之愁。那么也就是说,这里的情景是一种对比性的映衬关系。我们也可以说是以美景衬愁情,或者是以美景衬哀情,那这样就使诗词的悲剧感更强烈,如此而已。
另外还有一个角度,就是虚实的角度,也就说诗词除了修辞格、情景关系,还有它的一种时空或者时间带来的一种时空的一种虚实感。那就是眼前事物和过往事物与未来事物的一种综合的或者交融的全面的描写。那么对本词来说,显然,他写了过去的事物的,描写“春花秋月”啊,“朱颜”,还有什么“雕栏玉砌”,也有现在的物象的描写,“东风”“月明”。
“东风”、“月明”,这可以视为眼前事物的描写,当然,“一江春水”这是一种想象,想象中的一种,也可以视为一种想象中的一种虚。这里我们仅仅把过去时和现在时理解为虚实相生或者虚实相对,那么我们怎么分析虚实结合的效果?这又是一个问题。
虚实结合,实际上我们怎么去思维它的效果,那么你把它看成是,“实”是一个空间,“虚”一个空间,两种空间都描写,它是二。如果只写一面的空间,它是一。二大于一,也就是二的时空感大于一的时空感。所以我们认为虚实结合,它是拓展了时空感。它是叠加的时空感,所以它比单一的描写更为美好,就在这里。
三、发现逻辑——情感逻辑
这一个高难度的环节,我们就此过去。我们接下来的是请老师们用“因为,所以”来表述本词里面你认为的逻辑关系,你们把它表达出来。(先用“因为——所以——”表达)
(再用∵——∴——重新排列诗词游戏)
再用数学符号。你们用汉文的“因为所以”把它综合的表达出一个逻辑语句,过后再试着玩最后一个游戏,来结束本课的课程。那就是用数学符号的“∵∴”重新排列本词。如果你们的输入法里面没有、找不到,手机上找不到数学符号“因为所以”你可以用汉字代替。
楚地芳兮:因为故国不在,所以回忆很美。因为回忆太美,所以伤感不断。因为伤感太浓,所以写作本词。
楚地芳兮:王老师,从来没玩过这个游戏,是这个意思吗?@四川也人-王思勇
把诗词重新排列吧,加上“因为”“所以”,有数学符号输入法的,你们就直接用数学符号代替汉字的“因为”“所以”。
江上右韦: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回楚地芳兮:你写的)这是一种。再排列。
(回江上右韦)形式对的。
这样我们的这种阅读课就变成了一种高级游戏,一种非常好玩儿的一种游戏课了,一游戏就结束了,给学生上课也是这样。诗词读到这样,已经足够了。
要注意我们刚才综合的“因为/所以”和这里重新排序它是有差异的。我们综合的只是一句话,而重新排列,它有细微的逻辑。我为什么把这样排?因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就是因为“美好不在”(就是这个意思)。那么所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这里的“所以”就是关于情感“不堪回首”,“不堪回首”就是愁,因为有“春花秋月不在”,所以有下句的“不堪回首月明中”,就这么简单。那么接下来的逻辑也是一样。因为“朱颜改”,所以“一江春水向东流”。
最后,提醒学生们,不要抄黑板。这里的重要教育哲学。
江上右韦:因为春花秋月,故国已成往事,所以不堪回首;又因为朱颜改(美好生命的消逝),所以愁情浓厚又不绝,这样理解?
今天的课我要最后说一点的就是不抄黑板,这一条是我才最近特别发现的,这一条有重要的教育哲学。你只有让学生不抄黑板,你才能把老师放在一个学习者、与学生平等的学习者的地位,同样的不小看学生的那些作业,哪怕他写的跟老师不一样。老师写的也不要让学生视为一加一等于二那样的物理学的或者数学的真理。甚至可以。当作一种会心的、拿来作会心的一笑,一种游戏,一种文字游戏而已。
所以今天你们的作业与我也是平等的。我首先说,也人老师的不代表唯一真理。如果能有所启发,这就是游戏的唯一价值。那么最后我要回答的是刚才小Z老师说的那一个“朱颜改”。“朱颜改和那一个“故国”成往事都是一回事情,可以划等号的。
楚地芳兮:这一点对我启发也很大,明年重返讲台,课堂要革命了。
最后,我要祝大家年末快乐,元旦快乐。我要说的是,我真希望你们能够坚持住,在接下来的明后天,我将给你们布置作业。那就是真刀实枪的去干,我要给你布置是小学三年级开始的古诗解读训练,是几十首一直到高中的。你们把这一个苦吃掉了,你们就很牛的,我相信。
年末快乐,新年快乐,坚持快乐,牛人快乐:祝你们平安!
晚安!
安澜:谢谢王老师,最大的收获是学到了好多操作性技术,授之以渔,谢谢您老师
四川也人2023.12.28于青衣江畔“思而美”虚在实验室
网址:结构、技巧、逻辑的古诗教学——以李煜《虞美人》为例 http://c.mxgxt.com/news/view/359600
相关内容
李煜的一首词,流传千古,宋太宗看完后说:不能让此人苟活于世【评论】 |李少君:诗教与情教
追寻李白踪迹,构建以宣城为中心、辐射皖南的“唐诗之旅”建议
西安翻译学院举办“商业计划书的底层逻辑
古韵今声,让古典诗词焕发新生
从0到1解构“被关注”的核心逻辑,打造高粘性粉丝运营策略
李煜在扇子上题了首诗送给宫女,宫女保存多年,短短28字句句扎心
叶嘉莹:集诗人、学者、教师于一身,她教给学生什么是真、善、美
李煜最炫技的一首词:全篇无一愁字,却道尽愁意,值得细细品味
古诗词与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