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的诗句通用12篇

发布时间:2024-12-20 10: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秋的诗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秋的诗句

第1篇

2、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3、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唐李白《把酒问月》

5、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宋苏轼《中秋月》

6、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

7、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清袁枚《春日杂诗》

8、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子送春》

9、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10、斫(zhu)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11、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唐刘方平《秋夜泛舟》

12、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唐刘方平《月夜》

13、月色更添春*好,芦风似胜竹风幽。唐贾至《别裴九弟》

1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宋苏轼《前赤壁赋》

15、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宋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16、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17、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18、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19、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清濮淙《闻梁蘧玉已寓京口》

20、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唐杜甫《漫成一首》

21、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唐白居易《春题湖上》

22、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宋苏轼《西江月》

23、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唐韩愈《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第2篇

——王维《使至塞上》关于黄河的诗句黄河的诗句大全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李白《将进酒》关于黄河的诗句黄河的诗句大全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关于黄河的诗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崔曙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第3篇

比如,关于“秋”,我们可以搜集到以下的诗句。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李白《日出行》: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贺铸《鹧鸪天》:秋风想见西湖上,化作白莲千叶花。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刘禹锡《萋兮吟》:穷巷秋风起,先摧兰蕙芳。张炎《清平乐》: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龚自珍:四海变秋声,一室难为春。郑板桥: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马致远:投至两处凝眸,盼得一雁横秋。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细细品味这些诗句,继而展开想象,设置一定的场景,我们便可以开始写作了。不过,具体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对重点诗句的详细领悟。写作是讲究详略得当的,所谓对重点诗句的详细领悟,其实就是要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诗句的意境。比如:不是吗?轻轻闭上眼睛,遥想两三枝嫣红的桃花悄悄伸在翠绿的竹林外面,花下水暖,嬉戏的鸭儿摆动起颈项,霎时晶莹的水珠四射,苏轼信笔一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意便盎然生动了。又比如:最令人拍案叫绝的当数宋祁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好一个“闹”字,让人在一刹那仿佛就能看到枝头的杏花密密匝匝,开得何等繁盛;让人在一瞬间仿佛就能听到杏花在枝头争先恐后怒放的声音。有形、有声、有色、有情,春意蓬勃啊。这两个段落就是对原诗句的描述与评述,即对重点诗句的详细领悟。

第二、要有对诗句的合理归类。有一些诗句的内容可能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写作时,我们便可以把它们归类在一起,这样便容易集中地说明自己的主题。比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用诗句则揭示了春风最本质的特点:带来生命。许多诗人都曾为此作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春风使江南披上了绿装,这是生命的动态表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春风像剪刀裁剪出如许的细叶,裁剪出大好的春光,这是生命的形象描摹;“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程致道),春风滋润万物,却不让万物感受到春风的关切,这是生命的最高境界。以上四组诗句写的都与生命有关,放在一起,便能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

第三、叙述的语句要富有变化。是先引用诗句再提作者,还是先提作者再引用诗句,写作时都要用心。比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不慕富贵,只向往田园式生活,只愿在秋季以菊为伴,对山当歌。《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看出了杜甫的宽广胸襟,面对滔滔江水漫漫落叶,在这个寂寥的季节里,诗人并不是反复吟唱着“悲戚”二字,而是“多病独登台”。郑板桥“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足见他超俗品性,独具闲情雅趣,胸有傲竹,以竹为竿,在这样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垂钓,那该是如何的惬意!这个段落是学生作文的原稿,我要求学生修改时注意叙述语句的变化,学生修改为:秋的画面是最灵动的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以菊为伴,对山当歌,不慕富贵,只向往田园式生活,远山近菊,淡淡的画面,洋溢的是淡淡的真纯与闲情雅趣。杜甫面对滔滔江水漫漫落叶,吟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浑厚的画面,不单单是寂寥,那种广博的胸襟所呈现的悲壮更叫人在心间千百次地萦回。“撷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郑板桥以竹为竿,垂钓秋风江上,天高气爽的意境渲染着他的惬意,也衍化着他的品性超俗。很显然,后者比前者因语句富有变化,而显得有韵味得多。

因此,诗句的引用要注意与行文所设置的场景水融。

例:学生用上述关于“秋”的诗句写成的作文。

秋颜

文 璇

看着窗外深黛色的树瑟瑟地摇曳着,看着深灰的土地上不再有阳光的艳影,看着女孩们拉紧了衣链在风中飘扬着长发,我亦换上毛衣,才蓦然发现原来秋已款款而至。

都说自古逢秋悲寂寥,也确是。一个人漫步于小道上,少了炙热阳光的陪伴,只觉得风儿从指尖滑过,感到丝丝寒气袭向全身。风儿跃到桂树上,挑落了粒粒桂花,遗落了满地金黄,馨香在头顶缭绕。我不禁想起刘禹锡的“穷巷秋风起,先摧兰蕙芳”。纤纤蕙芽是柔软的,怎受得住秋风的摧残。但秋日并不都是寂寥的,不是还有“我言秋日胜春朝”吗?有诗为证:“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漫山枫叶红似火,映红了半边天,也映红了诗人的眼,秋的火热使诗人忍不住驻足观赏。

在秋的影片里,风和叶总是主角,不断地上演着一幕幕绝美的剪辑。“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将我带到一个至善至美的境界。秋风拂动,落叶飞扬,引得我心驰神往。看到落叶,人们总会联想到伤感、悲凉等词语。其实不然,李白《日出行》中不是说“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吗?落叶本身不具备令人愁的能力,是人们看到她凋零,赋予她感性。倘使落叶在秋天不落,依旧高挂枝梢,生机盎然,那还算是秋的本色吗?难道你就不觉得少了点什么韵味吗?风是秋的主旋律,“秋风想见西湖上,化出白莲千叶花”便将秋写得活灵活现了。白莲在风中随波而漾,宛若白衣素女,亭亭玉立,那一种站在秋的容颜里守望的姿态,多么地让思绪翩翩呀。

秋的画面是最灵动的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以菊为伴,对山当歌,不慕富贵,只向往田园式生活,远山近菊,淡淡的画面,洋溢的是淡淡的真纯与闲情雅趣。杜甫面对滔滔江水漫漫落叶,吟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浑厚的画面,不单单是寂寥,那种广博的胸襟所呈现的悲壮更叫人在心间千百次地萦回。“撷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郑板桥以竹为竿,垂钓秋风江上,天高气爽的意境渲染着他的惬意,也衍化着他的品性超俗。

秋款款而来,又悄然而去。在“只有一枝桐叶,不知多少秋声”的沉吟中,我拾起一片落叶,放在掌心,仿佛托起整个季节的容颜。看着她清晰的纹理,我知道那就是我要找寻的秋天。

第4篇

一、12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1诗人____________.在《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观沧海》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观沧海》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人___________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人____________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散曲家__________在《天净沙·秋思》中写秋天农村晚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天净沙·秋思》中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天净沙·秋思》中点名主旨,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诗人_________在《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诗人_________在《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念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诗人_________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等同情,对早日评定安史之乱等渴望等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诗人________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秋词》中能够表现诗人________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秋词》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新视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秋词》中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极言秋之悲凉,《秋词》中与之情调相反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诗人__________的《夜雨寄北》中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夜雨寄北》中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夜雨寄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诗人_________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直接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感情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潼关》表现作者___________渴望冲决落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等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论语》十二章

1.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舍弃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中表明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孔子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论语》中强调对学习的热爱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论语》中强调坚定信念,广泛学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诫子书》诸葛亮

1.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1.《天上的街市》中由街灯联想到明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的街市》中由明星联想到街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上的街市》中写作者坚信牛郎织女“定然在天街闲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累拓展

天街夜色凉如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秋夕》

争将世上无期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七夕》

第5篇

咏月诗句串串烧

河南省方城县育星学校四3班 卢清雯

愉快地度过八天长假后,同学们陆续返回学校。我们班的同学一进教室,纷纷背诵起课外作业来。那是我们语文老师别出心裁布置的作业——搜集有关咏月的诗句,开学第一天晚上开展“咏月诗句串串烧”比赛。

踏着晚自习的上课铃声,语文老师健步登上讲台,宣布比赛规定:老师指名背诵咏月诗句,后面再提名的同学不得重复前面已背诵的诗句。

比赛开始了,“调皮大王”乔冠洋第一个闪亮登场,他晃头晃脑地背诵的是李白的《静夜思》,?悖?飧鲆蔡?《?屏税桑?锥?靶∨笥讯蓟岬陌。〉诙?錾咸ǖ氖侵芄饣裕??乘械氖敲虾迫弧端藿ǖ陆?返摹耙翱跆斓褪鳎??逶陆?恕薄=幼攀茄?拔?辈芎H闵铣。??乘械氖钦啪帕洹锻?痘吃隆分须谥巳丝诘拿?洹昂I仙?髟拢?煅墓泊耸薄薄?

不一会儿,老师点到了我的名字,我有点紧张,背诵的是李煜《虞美人》的“春花秋月何时了?花落知多少!”随着时间的推移,背诵的难度越来越大,有的同学急得抓耳挠腮。老师点名让我班“大才女”——文艺委员马可背诵,她的出现让大家耳目一新:轻歌曼舞地表演了苏轼的《水调歌头》,同学们打着拍子也唱起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她的表演精彩极了,让我们看的如痴如醉,一个字——绝!

最后,比赛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杨秋雷搜肠刮肚地背诵柳永《雨霖铃》的诗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有意思的是张宝恒同学的,居然把《西厢记》也搬出来了,“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下课了,同学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教室,议论纷纷。我真希望多举办几次这样的活动,既丰富了大家的课外知识,又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指导老师:董见闻)

第6篇

第一节 如何把握古诗的意象

技术点拨

“意象”中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蕴涵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诗歌的意象,包括三个方面:人物意象、物象、景象。

一、人物意象

人物意象指蕴涵诗人情感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鉴赏人物意象要注意以下几点: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知人论世”主要指要了解诗人的阅历、情趣、心境乃至创作风格,了解诗人创作诗歌时的时代特点。“知人论世”应注意两点:

(1)单项思考。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有利于掌握他的写作意图,或别有所指,或言在此而意在彼。同时,还可以联系诗人的创作风格,如苏轼的豪放旷达,杜甫的沉郁顿挫,李清照的柔婉幽深等。

(2)双向联系。就是要把诗人笔下的“客观对象”与他的“主观情志”联系起来,两者之间总有某种联系,或命运不济,或遭受打击,或不被重用,写物实则写人,物不过是诗人的“代言人”。常用手法为暗喻、象征、烘托。

2.抓人物形象的语言、肖像、动作、心理和细节描写。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诗歌也不例外。古诗中的人物形象不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完整,它通常描述的只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如刘禹锡的诗句“何处深春好,春深稚子家。争骑一竿竹,偷折四邻花”,诗人写道:哪里的深春景色最好?最美的春色原来是在儿童嬉戏的庭院里。你看他们正争着骑一竿竹马,悄悄地去邻居家折花。诗人用典型的动作“争骑”“偷折”写出儿童好动、淘气的天性,惟妙惟肖,极具情趣。用“竹”“花”写孩子的,暗示他们将如竹、如花一样地茁壮成长。

3.关注对人物描写的侧面烘托。侧面描写是不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描写、刻画,而是描写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或通过其他人物的评价来表现描写对象。通过侧面烘托、映衬,含蓄地表现出描写对象的特征,给读者以特殊的美感。如李白的《子夜吴歌》一诗:“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镜湖方圆三百里到处都是盛开的荷花。五月里,西施到这里来采莲。若是在若耶溪,来看西施的人就要把若耶溪挤得水泄不通了。诗人用婉曲的手法从侧面渲染了西施的美貌绝伦。全诗只字未写西施的外貌,但是这种婉转表意的手法却言已尽而意无穷,足见其艺术感染力的深远。

二、物象

物象,即饱含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形象。一般来说,物象所蕴涵的情感是有一定的习惯性的。简要举几例:冰雪的晶莹象征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梧桐、杜鹃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鹧鸪鸟是离愁别绪的象征;鸿雁象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梅兰竹菊松和蝉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因此,在古诗阅读中,学生应抓物象的内涵。

当然也不可一概而论。比如同是《卜算子咏梅》,在笔下,梅是不畏严寒、凌霜美丽的形象,表达了他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在陆游笔下则是孤高清绝的形象,寄托了词人的悲怜与同情。

三、景象

写景诗中的景象最集中,鉴赏时学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来说,除了诗人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外,大多数的写景诗寄寓着诗人各种各样的情怀。有的借眼前景物的壮丽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有的借山水寄托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还有的在大自然的奇伟瑰丽中感悟人生哲理。当然穷山恶水也会引发诗人凄凉的身世之感,异地山水会让人有思乡之念。中国诗人历来有伤春悲秋的情结,见流水落花而感伤,悲叹的诗篇不在少数。有些诗人因为仕途不得志被迫隐居,景物之乐,虽然能感受到,但诗人志不在此,美景徒增诗人对现实的不满。这种情感以南宋诗人居多,学生鉴赏这些诗歌时应结合诗人生活的朝代知人论世。

2.关注诗人写景时的表现手法。大致说来有几下几种:

(1)对比衬托。如唐求的诗句“岩间松桂秋烟白,江上楼台晚日红”中“秋烟白”与“晚日红”色彩对比鲜明,如一幅加彩的水墨画。

(2)动静结合。如孟浩然的诗句“天开斜景遍,山出晚云低。余湿犹沾草,残流尚入溪”,“天开”“出山”是静景,意象开阔;“斜景遍”“晚云低”颇具动感,给人以清新、明。

(3)虚实结合,即将写实与想象结合在一起。如李贺的诗句“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诗人写实中融入自己的想象,将星空描绘得美妙多姿。尤其后一句,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为画面加进了醉人的声响。

(4)渲染色彩。如杜甫的诗句“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青”“红”二色,令人觉得花红欲燃,柳青如碧。

(5)观察角度的变化。①远近高低变化角度。如杜甫的诗句“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庭前有白露,暗满团”,描绘的是月隐云端后的景象。银河不因月出月隐而改变其明暗,关山也如往常一样空寂冷峻。院前有白露,在不知不觉中挂满了露珠。河汉、关山写远景,庭露、言近景,远景近景相映成趣,描绘出月隐云端后的一幅朦胧夜景图。②东西南北中、前后左右上下的变化。如晏殊的诗句“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描写的是一处安静闲适的居住环境,流露出词人闲适自得的孤高情趣。古雅的小阁楼,低垂的层层帘幕,轻盈的娇燕在堂间来回穿梭。片片落红飘洒在庭院中,犹如散在绿毯上的朵朵彩花,分外鲜艳。夕阳晚照,栏影斜映于凉池之中,随波荡漾,这是多么悠闲深静的环境呀。词中画面是依据时间的先后,采用视转景移的方法,从内向外,由上而下,从室中到水面的空间顺序进行着墨的。③调动各种感官综合感受。如杜甫的《绝句》一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鸡。”这四句诗描绘了山间村院雨过天晴之后清新明快的景象。诗人调动各种感官综合感受,使诗显得错落有致,情趣盎然。

(6)侧面烘托。如王勃的诗句“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诗人写山中春兰茂盛,遮掩了小路;城外的庄园中桃李争艳,绚丽多彩。面对这样的美妙春光,一切人间俗事都不愿过问,内心无比宁静,就连鸟的吵叫,也没发觉。诗人正是用侧面衬托的方法,描绘出醉人的风光。

3.掌握写景诗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做另一种事物或情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2)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能够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第7篇

早上看到一段关于古人写诗的精妙的文字,当时就觉得非常的棒。

文字中讲的是古人用在古诗中用“一”字巧妙地安排应用,竟是写出了好多非常妙的诗句,可以说是化平淡为神奇了。

一字,笔画最简单,独独看,似乎没有什么,可是古人却能在简短的几句诗句中,多次将它利用,为我们勾划出种种意境。

有一首是写垂钓的诗句,“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五个简单的一字,加上几个物件的名词,竟是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一位戴着斗笠穿着蓑衣者,坐在一扁小扁小舟中垂钓,而他的工具也非常的简单,丝纶和鱼钩。就像此时我们描述这意境写出了这一串的文字,却不如作者那样简短数语写出的景像有画面感以及美感,甚至只是这简单的字里行间,不同的人却能想像中不同的画面。

有的人会觉得垂钓之人,也许是一位像姜子牙一样的老者,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是一位渔夫,他的表情是愿者上钩的惬意,还是为了生计的小小的焦虑。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又是几个简单的字眼,为我们脑海中的影像加了清晰的描摹。

一边垂钓,一边喝着酒唱着歌,即使是一个人在钓鱼却是独揽一江的秋色。可想而知,这应该是位爽性地怄意地垂钓者了。

虽说我们现在平常用的都是白化文了,可是当看到这们的诗句,以及一些经典的古剧的时候,看到那些偏古风的台词,还是觉得古人那用词简短的精妙。

我们的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有太多值得好好地学习且探索的。

第8篇

三春

对于喜欢小说《红楼梦》的朋友们来说,这几句判词是不陌生的:“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元春判词)、“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惜春判词)。另外,秦可卿死前托梦给王熙凤,也曾说道,“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红楼梦》中其实有“四春”,指的是: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但曹雪芹在判词中所写,实际上既指人,也指人生。如果要论起“三春”诗,想必朋友们最熟悉的还是孟郊的那句“临行密密缝,报得三春晖”。以“三春”入诗,形成了别有情趣的“三春”诗。

“三春”最普遍的定义,是指春天中的三个月。不过叫法稍有不同。一种指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唐・刘禹锡在《杂曲歌辞・踏歌行》中写道,“自从雪里唱新曲,直至三春花尽时”。“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白居易在《别毡帐火炉》中也留下过这样的诗句。

另一种说法,指3月初春,4月仲春,5月暮春。实际上只是名字不同,时令上是相同的。“行乐三春节,林花百和香。”唐・张仲素的《春游曲三首》不但写出了诗人游春时看到的百花烂漫,而且把自己的一片欢快之情也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与此相反的是,同为唐代诗人的刘希夷在《代悲白头翁(一作白头吟)》中写下了“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卧病在床,不能出去尽情享受春光,不免心怀惆怅,无限落寞。

“三春”中的“暮春”已然时值春末夏初,所以诗人也多有在诗句中流露。唐代“贞观盛世”开创者唐太宗李世民在《赋得夏首启节》中写下过“北阙三春晚,南荣九夏初。”同是皇帝的唐文宗李昂也在《暮春喜雨诗》中写有“渐侵九夏节,复在三春时”的诗行。“暄龠三春谢,炎钟九夏初。”唐・李峤在这一诗句中写出了一派三春过后,诸芳凋零的景象。

“三春”除了指“春天中的三个月”,有时还指三个春天,即三年,这点与“三秋”相似。晋・陆机《答贾谧》诗云:“游跨三春,情固三秋。”唐・崔璞《蒙恩除替将还京洛》诗也曾写道:“两载求人瘼,三春受代归。”

春天是浪漫美好的,也是生机勃勃,富有朝气的,所以诗人在诗中表达的多半还是自己的欢悦之情,不论是唐・徐坚的“对三春之花月,览千里之风烟”,还是南唐・孙鲂的“烂熳三春媚,参差百卉妍”,扑面而来的都是春的明丽和希望。

三伏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历经初伏(10天)、中伏(10~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2013年“三伏”是7月13日起伏,到8月12日结束,总共有40天。三伏虽热,但古人却能做到“热中求凉”,留下了许多吟咏三伏天的诗作。

唐代诗人权德舆《病中苦热》诗云:“三伏鼓洪炉,支离一病夫。倦眠身似火,渴汗如珠。悸乏心难定,沉烦气欲无。何时洒微雨,因与好风俱。”大热的天,却偏偏身染疾病,倦怠无力,汗如雨下,真真苦煞了诗人。诗人渴盼着来场好雨,既去去地热,也去去自己的心火。

宋代大文豪陆游《南门晚眺》诗云:“奚奴前负一胡床,门巷楸梧已渐黄。不历尘埃三伏热,孰知风露九秋凉?”陆游的诗不由人想起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三伏过去,即是金秋到来。所以,诗人从中辩证的读出了物极而反,否极泰来。三伏天虽然热,但只有热过,才能感知什么叫凉爽。诗句包含着只有经历过波折,才能懂得珍惜的人生哲理。

陆游另有诗作《暑夜》,云:“毒暑弥三伏,微凉起二更。月窗风竹乱,烟渚露荷倾。寂寞借书读,清羸扶杖行。无功耗官廪,太息负平生。”陆游夜里难以安眠,扶杖起行,看着竹影残荷,不禁感叹时光飞逝,功业无成,从中我们似乎又看到了那个时刻不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

三伏天这么热,如何安然地度过呢?唐代诗人杜荀鹤的《夏日题悟空上人院》或许能给予我们一定的启发。“三伏闭门披一衲,兼无松竹荫房廊。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得心中火自凉。”原来,杜荀鹤的避暑法宝是“心静自然凉”。清朝雍正皇帝曾追录康熙皇帝的训话而编辑成《庭训格言》,内中有一则训文叫《心静自然凉》,曰:“盛暑不开窗、不纳凉者,皆因自幼习惯,亦由心静,故身不热。”夏天人们难免心浮气躁,如果能保持一种自然、平和的心态,确实能有助于我们避免“情绪中暑”,顺利地度过火热夏季。

三秋

岁值金秋,我们很自然的会想起柳永的名句,“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其实,除了柳永,以“三秋”二字直接入诗者,大有人在。

对于“三秋”的解释,答案不止一种。一种说法是指九个月。一秋三月,三秋为九个月。《诗经・王风・采葛》诗云:“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唐代诗人杨炯《有所思》中的“三秋方一日,少别比千年”就是化用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诗意。

古时人们也将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菜剪三秋绿,飧炊百日黄。”唐初诗人王绩在《食后》中如是写道。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也留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唐代诗人白行简《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一句道出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隋・孔绍安的《别徐永元秀才》:“金汤既失险,玉石乃同焚。坠叶还相覆,落羽更为群。岂谓三秋节,重伤千里分”也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处。而唐・杜审言的《登襄阳城》:“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其首联记述的就是诗人在秋高气爽的九月登临襄阳城楼的瞬间感受。

除了上述两种解释,“三秋”有时也指代一年或者三年。

李峤诗曰:“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王维诗云:“四海方无事,三秋大有年。百生无此日,万寿愿齐天。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无穷节,长奉柏梁篇。”这两首“三秋诗”都写了在重阳时节的赏菊盛况。张说《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的“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崔善为《九月九日》中的“九日重阳节,三秋季月残”也都直接抒发了在重阳佳节感叹时光流逝之情。

唐朝卢照邻《咏史》“直发上冲冠,壮气横三秋”的诗句,气势磅礴,充满了一腔豪情。“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则写出了白居易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生活上孤寂闲散的情境。

三九

“三九”,中国传统农历年中的某一时段,也称“三九天”。中国俗语有:“数九寒天,冷在三九”的说法。“三九”一般出现在冬至到惊蛰。与三九对应的是三伏。尽管“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但这却丝毫没有影响古人们的诗情。

“苜盘朝日照蓬蒿,消得长吟赋老饕。喜见监州有螃蟹,未须学士议车螯。案鲑三九漫青韭,斗酒十千无白醪。应为近来诗思少,故将饮兴发。”(宋・岳珂《谢赵季茂海错二律》)“白醪酒”,古称“醪醴”;用糯米加酒曲酿制成酒再加芳香的黄桂而成。诗人在三九寒冬日,不禁想起了白醪的美味。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的作者岳珂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之孙。

“清溪潮上送行船,回望高城隔晓烟。景色似看名画展,醉魂犹忆寿杯传。春盘食菜思三九,人日书幡诵百千。南国逢君唯道旧,后时何处笑今年。”(宋・蔡襄《人日立春舟行寄福州燕二司封》)农历正月初七,又称“人日”。传说女娲创造万物生灵时,先造六畜后造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于第七天才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魏以后,人日逐渐从单一的占卜活动,发展成为包括庆祝、祭祀等活动内容的节日。因此,诗人有“人日书幡诵百千”一说。

“瘦夷一枝横照水,疏花点点耐清寒。雪晴月白孤山下,几度清香拄杖看。”(明・王冕《素梅・三九》)明代有“画九”的习俗。所谓的画,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王冕这首诗既是顺了风俗,但更多的还是表达出了画家不愿同流合污的骨鲠之气。

“时来食方丈,时去鲑三九。”(宋・敖陶孙《寄题龚立道农隐堂》)鲑,音xie,古时吴人对鱼菜的总称。三九,相乘为二十七,也为“三韭”的谐音。

第9篇

自古以来,秋是悲伤的象征,是没落的表现,是人生愁绪的晴雨表。古代很多诗人墨客,都对秋,著以太多笔墨。而我,独独怀念,故乡的秋天。

“过了七月半,放牛娃子伴田埂”。可见,故乡的秋天,有微微的凉意。有丝丝的风,穿过衣领,漫过脸颊,温柔的抚摸肌肤的那份清凉。而南方,炎热似乎没有过瘾,踏着夏的足迹,又寻觅秋的芳踪,太阳明晃晃的刺眼,湿热的汗水,打湿脊背。

记得在故乡,秋天的太阳,温暖地抚摸肌肤,天空格外的蓝,朵朵白云下,有成群的雁群南飞。在溪水孱孱的山涧,卷起裤腿,叉起鱼竿,追逐着鱼儿的身影,而来回上跳下窜;又或者,做一把弹弓,夹上一块石子,装弹上甲,射击穿越而过的小鸟;心血来潮的时候,三五成群,拿来废纸,竹片,编织一架风筝,捏着线头,后面跟着奔跑的,尖叫,吹口哨,大笑声连绵不绝……

黄昏,小伙伴们各自从家赶时髦,搬来一条小,托着腮。围坐在一起,听大人们讲三国演义,水浒,还有聊斋……。和着微凉的风,淡淡的月,秋虫呢喃,萧声渐歇,常常因为,听着听着,睡熟过去。

秋天的蒸水河,早没有夏日的嚣张,早没了血气方刚的模样,而像一位待嫁的姑娘,缓缓地挪动脚步,羞涩又忧伤;岸边的梧桐,一夜之间,不知落下了多少黄叶,却如剪影般被碾作了尘土,或被凉风吹到了某个不知名的荒原。门内仍是寂寞,牧童缓缓在骑在牛背,低头潜声吹笛,残碎的余音反而比主旋律更为隽永……。

坐在南方这座城市的高楼大厦里,坐在冷冷的空调构建的气流中,一年四季,已经没有什么区别。秋天,也在记忆中渐行渐远。这里没有枫叶飘零,没有雁群掠过头顶……

下班了,不知什么时候,竟然飘起了雨丝,撑着伞走在繁华市区拥挤的人群里。远处的音像店雷鸣般在放一首情歌。而刚下雨时的那种湿热,像有翅膀一样,扑腾腾直面而来,径直呛至人的肠胃里去。汽车呼啸着从身边一扫而过,溅起的水花,不自觉地四处散开。身旁匆忙闪过的行人,能有几人,会是曾经的故知?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感叹自己,身处繁华都市,对柳永这样多愁善感的诗句,已找不出当年的那年情怀。而唐朝诗人马戴的诗,此刻却引起我的共鸣。“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羁旅他乡,忽见落叶纷披,秋气袭人,孤灯独坐,情思顿生,纵使少年也添老。空园白露,孤壁野僧,极为清寒寂寥之境,沧桑至极,欲说还休。

昏暗与朦胧中,独坐在空阔的椅子上,焦燥的心,惦记着?还在套牢的股票?孩子的学位?房子的涨跌?……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轻吟着王士祯这种遗世独立超然物外的诗句,怀着对故乡秋天的怀念,再细细去品味,秋天的极致和底蕴。

故乡的秋天,那何止是一种想念。

第10篇

“北窗”是诗意的。《全唐诗》在总计129首反映“窗的朝向”的唐诗中,竟有70首中出现了“北窗”(或“北牖”)字句,这远远超过了南、西、东的字句出现频率,甚至明显超过了三者总和。

“北窗下卧”本来确有夏日消暑这一实用功能,但由于陶渊明展现隐士风采的事迹在唐代士人中影响深远,因此在唐人心目中,在北窗下坐卧歇息不再仅仅是消暑的行为,它实际上被看作隐逸风度的表现而受到主流文化的赞许和推崇(从后世南宋的《槐阳消夏图》中可以看到,翘足高卧于榻上的人被画家赋予了超然洒脱的隐逸风度,原本单纯功能性的消暑行为因而复杂化,成为高士沉静飘逸的专门姿态之一)。于是,从陶渊明发端的“北窗下卧”行为原型成为“北窗”意义美学符号化的滥觞。

“北窗”成为了超越实用功利主义的美学符号价值,并和人高层次的生活体验――精神追求联系为一体,因而在《全唐诗》的诗人笔下频频被歌咏,“北窗”由其驱暑消夏的功能演进为文人墨客的美学符号诗意象征。

唐人对“北窗”情有独钟,这与今人购房要看“两卧朝南”或“三卧朝南”的价值大相径庭。《全唐诗》中有“南窗”字句的唐诗仅有15首,是唐人疏于“宜居”因素,还是今人缺乏唐人的人文精神?《全唐诗》以“北窗”居多,压倒“东、南、西诸窗”,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唐人极力淡化北窗在御寒等方面的实际功能,而强化“北窗”在其它方面的积极作用。有诗为证:“炎月北窗下,清风期再过。”(孟浩然《晚春题远上人南亭》),诗中所述北窗在炎热的夏日纳入北向而来的清风,极具美化驱暑消夏之功用。而白居易在《赠吴丹》诗述:“夏卧北窗风,枕席如凉秋”,同样是大加赞颂“北窗”给人带来的惬意。这在一个没有空调等制冷设备的时代,“北窗”在夏秋的功用是不可替代的,从现代建筑学的角度来说,“北窗”也正是夏日里住宅中最重要的建筑元素。

因此说“北窗”不仅仅是诗意。诗意之外也不乏现实的应用功能。许多涉及北窗的诗句,还不能说上升到美学符号层面,更多的是在真实告白:夏卧北窗风的美好感受。

唐人对北窗夏季通风凉爽的美好体验并非以一概全。“暑月贫家何所有,客来唯赠北窗风”(白居易《新昌闲居,招杨郎中兄弟》)诗句中也暗示了“北窗”虽有夏日驱暑纳凉之长,也不乏冬日招寒风缺乏阳光之短。如在《全唐诗》中,杜牧《西山草堂》诗一句蔽之:“北窗生晓凉”;而齐已《春雪初晴喜发生至》中的诗句“已尽南檐滴,仍残北牖堆”充分显出“北窗”不受日照的缺陷――以至于冬春雪后,“南窗”冰雪消融,滴水入地,而“北窗”残雪堆积,寒气逼人。

“北窗”、“南窗”,孰“长”孰“短”,重要的是看如何协调北窗盛夏通风纳凉与冬季招寒阴冷的矛盾。陈继儒在其小品文《小窗幽记》中记述:“春冬闭之,以避风雨;夏秋可开,以通凉爽”。在日益重视建筑节能的今天,倘若像唐人一样把“北窗”作为重要的建筑元素,灵活运用“北窗”秋夏通风凉爽的功能,做到趋利避害,“中禁鸣钟日欲高,北窗欹枕望频搔”的美好图景,将会重现于我们的生活中。或许,这是一种遥想,但不是奢望。

第11篇

今夜,把自己交给一本诗集。今夜,无眠。

在舒婷的《致橡树》里寻找我们美丽的爱情。在北岛的《一切》里诠释我们生命的含义!

八十年代,舒婷,北岛,顾城,海子。一个美丽朦胧诗席卷的时代。我们何其幸运,有如此温情隽永的诗歌温暖了我们青春里那一个个不眠之夜。陪伴我们走过了多少的风雨坎坷。多少次含着泪,在心底默念“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

稍纵即逝的追寻。”也无数次地挣扎在“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的诗句里。

这一转身,就是二十多年了。从豆蔻年华的少女到了四十女人的淡定从容,从青葱岁月到了欲说还休的秋天年轮。而这些美丽的诗依然长久地流淌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那块地方,像一条潺潺的小溪,像一朵飘不散的秋云。无数次地缠绵在我们的一帘清梦里,依然那么贴近我们的心灵,依然一次次地呵护着我们有时并不坚强的肩膀。

“一切爱情都在心里,一切往事都在梦中,一切爆发都要片刻的宁静,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应”。

“我如果爱你,我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枝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当我捧着高中语文教科书给学生朗诵这些经典激情的诗句,我会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这就是诗歌的力量,这就是诗歌的精髓!

`谢谢诗人,也谢谢和我们一样爱诗的人。凭着这诗歌的温度和亮度,我们再次相逢,再一次留下了滚烫的泪行。没有忧伤,没有叹息,只有内心的安静,归属在诗歌的力美里,自在而温和。

朋友,让我们心怀诗情吧。在人生里荡漾一颗清丽的诗心,含而不语,放飞曼妙,从容享受这人生之秋的静美吧!

关键词:杜牧 诗歌 数字入诗 艺术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也是一个数学大国,中国的诗歌和数字结合的现象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种现象。在中国的古代诗歌中,有很多诗歌都使用了数字,特别是在唐诗中,这种特征更为明显,唐代诗人偏爱数字,特别是近体诗成熟之后,许多杰出的诗人如李白、杜甫、刘禹锡等,都创作了较多的以数字入诗的诗作,但在唐代的诗坛中,在诗歌中娴熟运用数字,并且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的诗人首推杜牧。

一、杜牧善将数字入诗

在杜牧的诗作中,数字可以说是俯拾即是,不仅很多诗歌中出现了数字,而且有很多诗歌都是在一首诗中好几处出现数字,如:“腾阁中春绮席开,拓枝蛮鼓殷晴雷。垂楼万幕青云合,破浪千帆阵马来。未掘双龙牛斗气,高悬一榻栋梁材。连巴控越知何有?珠翠沉檀处处堆。”(《怀钟陵旧游四首》之二)“十顷平湖堤柳合,岸秋兰芷绿纤纤,一声明月采莲女,四面朱楼卷画帘。白鹭烟分光的的,微涟风定翠。斜晖更落西山影,千步虹桥气象兼。”(《怀钟陵旧游四首》之三)

在这两首诗中,每首诗歌中都用了四个数字。

据岳麓书社集部经典丛刊《杜牧集》,得杜牧诗共计约四百五十余首,其中有数字的约有二百六十五首,超过了总数的一半,这在其他的诗人中是极少见的。《唐贤清雅集》评杜牧《题齐安城楼》云:“此诗须善会,若无渠气骨,更是算博士。”关于杜牧善以数字入诗这一特点,前人早有所注意,如何文焕在《历代诗话》中云:“旧称牧之好用数目,如二十四桥之类是也。”今人王淑均、朱碧莲在《杜牧诗文选注》前言中也称杜牧“善于将数字入诗”等等,这些资料都表明了杜牧在数字应用上的艺术技巧。

二、杜牧将数字入诗的原因

(一)中国早期诗歌中存在的以数字入诗的手法的影响。在诗歌中应用数字,这并不是杜牧的独创,在他以前的诗歌中就有以数字入诗的现象,这种以数字入诗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诗经》,《诗经》中的诗歌就出现了大量的数字。此外,还有其他的很多作品同样也存在着以数字入诗的现象。

(二)中国古典哲学特别重视数对中国的古典诗歌创作的影响。中国古典哲学特别重视数,《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淮南子诠言训》曰:“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无敌之道也。”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他们都认为“一”是数之始,又是万物之源。所以数在中国的古典哲学中,始终是它的基础,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体系中的象数之学,以数字、图象符号来解说宇宙中万物之变,必然会影响到中国的古典诗歌的创作,可以说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和数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数字的表现功能的影响。数字在最早出现的时候,主要是为了计数,这就使得数字必须具备准确性、直观性的特点,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发挥数字的功能。也正是因为这样,诗歌中的有些数字往往可以给读者以直观的感受。如:六年仁政讴歌去,柳远春堤处处闻。(《寄牛相公》)。诗人抓住了数字的准确性特点而加以应用的。

(四)杜牧对数字有着独特的敏感。杜牧作为一个大量在诗歌中运用数字的诗人,他对数字在诗歌中的作用有着独特的敏感。《韵语阳秋》卷四记载:“张祜诗云:‘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杜牧赏之,作诗云:‘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故郑谷云:‘张生故国三千里,知者惟应杜紫微’。”由此可见杜牧对诗歌中的数字是有独特的敏感与体会的,所以一见张祜的诗歌便被其所吸引。

三、杜牧诗歌中对数字处理的方式及效果

数字最大的特点是准确性、实指性,因而在现代的一些文体中应用数字最多的大多是一些应用性的文体,而诗歌作为一种以抒情为主的文体,在诗歌中大量运用数字往往会使诗歌变得平板、枯燥,缺乏诗歌应有的美感。但杜牧的诗歌却相反,达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这与他在诗歌中处理数字的艺术技巧是分不开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些看来简简单单的数字,在诗人的笔下,充满了魅力,构成了一首首美妙的诗作,令人回味不已。

通过对杜牧诗歌的分析,其诗在数字的处理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句间并置式。这种方式是杜牧诗中用得最多的一种,在杜牧的以数字入诗的诗歌中,采用这种方式的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如:“娉娉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赠别二首》之一)

二是句中并置式。即在一句诗句中并置几个数字,在这些诗句中,诗人依靠数字间的内在联系,将几个数字直接组合起来,中间省去了任何的修饰、连接、交代等一切语言。如:“一日五诸侯,奔亡如鸟往。”“七十里百里,彼亦何尝争。”(《感怀诗一首》)“四海一家无一事,将军携镜泣霜毛。”(《长安杂题长句六首》之一)。诗人在诗句中将这些数字并置在一起,在情感的表现和渲染上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聚合场,具有强烈的表现力。

三是和典故结合式。这种方式数字中本身就蕴涵了典故。如“君为珠履三千客,我是青衿七十徒。”(《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三千客”用“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的典故。“江碧柳深人尽醉,一瓢颜巷日空高。”(《长安杂题长句六首》之三)“一瓢颜巷”用的是《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的典故。

四是诗人在诗歌中将所要描写的对象用数字加以放大,强化诗人的感情,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雨中作》)人的一世“一万朝”,当然是一个概数,但是却从数字上放大了一个人的一世,在这漫长的人世中,作者“朝朝醉中去”,万朝如一日,因而我们也就可以从诗歌的数字上读到作者郁郁不得志只有借酒浇愁的无奈。

网址:秋的诗句通用12篇 http://c.mxgxt.com/news/view/359661

相关内容

描写秋天的诗句范文
描写秋天景色的诗(精选5篇)
人物传记范文300字(通用12篇)
优秀作文我的偶像(通用12篇)
星座文化论文通用12篇
明星励志故事通用12篇
唐代诗人是这样用诗篇描写南方天气的
三年级优秀语文教案(通用21篇)
明星制造通用12篇
自强不息的名人成功的小故事(通用12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