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朋友圈里的鲁迅先生
张家鸿
《鲁迅文物经手录》 叶淑穗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鲁迅文物经手录》是一部严谨、细致的学术著作,数据清楚、逻辑严密、情境完整、情理兼具,如把一个真实切近的鲁迅介绍给读者。
许广平去世后,周海婴主动将家中尚存的鲁迅手稿捐赠给博物馆。这其中有鲁迅辑录的《易林》手稿404页,还有鲁迅在1933年9月《中国小说史略》第九版上的修改手迹,这也是鲁迅对此书的最后修改本。这是在学术研究上精益求精的鲁迅。北京鲁迅故居存有鲁迅亲手记的《家用账》三册,其中记着每逢年节,一定会给女工的赏钱。有趣的是,母亲鲁瑞的生日是农历十一月十九日,在甲子年与乙丑年的这一天,均有“拜寿钱”与“拜寿赏钱”的记载。可见当日家中的热闹与喜气,以及女工们脸上洋溢的笑容。
鲁迅故居南屋是会客室,里头有鲁迅的25个书箱,这其中,有8个是鲁迅于此居住时就有的。它们是鲁迅于1919年从绍兴运来,由一个叫做“和尚”的农民兼木匠设计制作。“搬家那一次,‘和尚’师傅以竹子劈成篾条,仿络酒坛的方法,把书箱编在络内运到北京来。”鲁迅每一次回乡,总要和这位木匠商量制作家具。在短篇小说中,鲁迅写了许多愚昧、麻木的中国底层百姓,并寄托哀伤与愤怒,然而这并不表示他的高高在上,而是从始至终的同情与怜悯。现实中,他是有不少所谓“底层”朋友的。
故而,《鲁迅文物经手录》亦可被视作一部别样的鲁迅传记。它把与鲁迅有过交集的一个个物件串联起来,并不以时间为顺序,却拼接连缀成一生的鲁迅。不求完整,只求在某个侧面或某个阶段抑或某段情感,有如实、温热的呈现。
与此同时,这部书搭建了一个别样的朋友圈,先有鲁迅生前建立的朋友圈,后有此书作者叶淑穗因鲁迅而结缘建立的朋友圈。鲁迅的朋友圈为内圈,叶淑穗的朋友圈为外圈,内圈散发出不绝的凝聚力与感召力,外圈势必会不断扩大、延宕开去。也可以说,内圈的力量决定着外圈的质地与成色。诚如叶淑穗所言:“更重要的是,他们那种对鲁迅的真挚情感,深深地打动着我,感染着我。这种情感以至于影响了我以后的工作和人生道路的选择。”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送小水盂给鲁迅的许羡苏,于这一年4月底到5月初,经常往返于鲁迅躲避通缉暂住的三家医院与西三条故居之间,为他送书、报、衣服和食物。这不是鲁迅的主动要求,而是许羡苏的崇拜使然。在1976年给叶淑穗的回信中,许羡苏详细道出小水盂的由来:它于头发胡同地摊上被买到,被送给鲁迅入住的故居之后,成为文物。小水盂虽普通,却是友情的见证。
由此可知,两个朋友圈有交集,有重叠。因为鲁迅,叶淑穗与许羡苏、章廷谦、曹靖华、唐弢等鲁迅生前好友或同道建立起联系。“每次我们告辞的时候,曹老总是一再挽留,要和我们多聊一会儿。”惜别总是依依,不舍的既包括叶淑穗在内的鲁迅博物馆工作人员,更有鲁迅先生。往事一幕幕,在叶淑穗脑海中无休止循环播放。很显然,这种情感非曹靖华独有,而是许多人的共同情感。
从曹靖华、唐弢、冯雪峰等人的手稿、题签本、书信,到叶淑穗几十年来围绕鲁迅与鲁博所做的一切,可以说是鲁迅文学事业与文物遗产的坚韧传承。从亲见前辈们回忆与鲁迅有关的点滴,到隔着文物贴近鲁迅,既是流逝的时光之河,也是鲁迅在叶淑穗心中形象与地位的一再确认。
《鲁迅文物经手录》首先写出了独特的鲁迅,这是叶淑穗独有的。与此同时,这个鲁迅还是属于所有读者的。许广平深知鲁迅作品的价值与鲁迅本人的意义,因此她一而再、再而三地捐出与先生相关的文物,并且为鲁迅博物馆的建设增添力所能及的一砖一瓦。叶淑穗同样深知这层深意,这正是她几十年来在博物馆扎扎实实、勤勤恳恳付出的精神动力,把可以了解的、能琢磨清楚的鲁迅,借鲁迅博物馆这个平台,传递给万千读者与观众。因此,作者的有所得不仅属于她个人,还属于与她同样喜欢甚至热爱先生作品的人。把与鲁迅先生有过直接交流的作家学者和包括叶淑穗在内的鲁迅博物馆工作人员或研究者联系起来的一条线,正是爱,即对鲁迅及其作品的喜爱乃至热爱。
与此同时,它又是一部充满温度、饱含情感的散文集,以鲁迅为当仁不让之主题。于此,叶淑穗既把鲁迅视作学术研究对象,更把他看作一个鲜活可感的人,尽管先生已逝去近九十载光阴。文物经手,文物因了手的触摸,携带温度。手因为触摸文物,感受到了物品背后的人世浮沉以及寄托其中的种种情意。
鲁迅与许羡苏亲如一家人,鲁迅因韦素园早逝而悲痛和想念,唐弢为保护先生在北平的藏书与各书铺打招呼,年已七十多岁的周作人带着工作人员实地查看鲁迅在北京住过的地方,冯雪峰跨越千山万水把唐卡带到上海送给鲁迅,曹靖华临终前交代子女要把仅存的9封鲁迅亲笔信捐给鲁迅博物馆,王士菁于昆明在找一部鲁迅著作都很困难的情况下完成第一部《鲁迅传》……把这些温度加起来等同于什么?等同于置身历史现场般的感染力。“七十多年过去了,我对鲁迅研究从懵懂无知,到刻骨铭心地热爱这份事业。鲁迅故居的一砖一瓦、鲁迅手稿的一笔一画、鲁迅著作的一字一句、鲁迅生平中的一人一事……至今都深深地刻在我的生命里,我的工作就是我终身热爱的事业。”因为这份热爱,叶淑穗在一次次如同置身历史现场之后,又自主创造了历史现场,让更多读者因她而遇见鲁迅、了解鲁迅、喜欢鲁迅。(作者为书评人)
责任编辑:
网址:寻找朋友圈里的鲁迅先生 http://c.mxgxt.com/news/view/36416
相关内容
寻找朋友圈里的鲁迅先生齐一民《柳浪梦寻》(7)“不太像话”的鲁迅,不太像话的外企
物质生活里的大先生
鲁迅先生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亲笔信,字也很漂亮
齐一民《柳浪梦寻》(8)鲁迅也有对不起他弟弟的地方呢!
周令飞谈“鲁迅家事”:用生活细节还原一个真实、有温度的鲁迅
云茶之“风”|景迈山的“朋友圈”
萧红在散文里夸奖许广平,可是许广平却因为鲁迅而对萧红不满
从余华“讨厌过”鲁迅,看“去鲁迅化”的潮起潮落
齐一民《柳浪梦寻》(14)读韩石山《老不读胡适,少不读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