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被人普遍贴上“小众艺术”标签的古典音乐中,室内乐相较于歌剧、管弦乐等诸多表演体裁仍旧可以归为小众的类型。
而三个一起玩耍了20多年的小伙伴,突然有一天在“烤串+啤酒”的推动下成立了一个三重奏的组合,谁也无法预料这颗关于“音乐梦想”的小火苗是否会戛然而止,然而这场说走就走的音乐旅程一走就是15年!
基因三重奏组(DNA Trio)成立于2005年3月,由钢琴家张佳林、小提琴家张精冶和大提琴家宋昭组成。三位成员共同生活学习于中央音乐学院的二十余载所缔结的深厚友谊,是创立“基因”三重奏的初衷。
“‘基因’名字的由来和内容很复杂,其中比较明确的含义是:我们在我们的音乐中会永远坚持艺术音乐基因的传承,并关注它的发展。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对这个名字的意义有自己的理解和专注点,也包括我们的听众们。”
2005年4月,基因三重奏在北京成功的举办了首演音乐会,在圈内友人们的高度肯定与支持下,他们开始了独特而精彩的“基因”之旅。几年间,他们应邀进行了一系列赋予艺术独创性的专场音乐会,推出了LIVE唱片,丰富高雅室内乐艺术推广,但基因似乎对音乐所谓高雅性产生了质疑的情绪。
“我们相信音乐本身是单纯的,音乐没有与生俱来的功能:它只有不同的性格,不分高低的层次。我们希望我们能够接近音乐的性格并展现它的单纯。我们对音乐只有索取没有付出——我们希望音乐能够让我们的生活也变得单纯;而我们不会为了音乐而牺牲我们的单纯,至少在作为“基因三重奏”成员的时候。”
于是,他们重新整合策划出重塑经典当代室内乐作品。在音乐本质方面,对流行、通俗、经典音乐的共通性、情感性做出了新一轮的研究、试探和打磨,升华听众的艺术感受,为各地音乐欣赏者、艺术爱好者带来更为挚真挚幻的音乐旅程。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中,我们希望音乐能够让生活变的单纯,而我们不会为了音乐牺牲我们的单纯。”
2020年,恰逢贝多芬诞辰250周年,三位老友也以独属于乐团风格的演奏,分别以《D大调第二号交响曲》、《D大调第五号钢琴三重奏》两首曲子致敬这位从初出茅庐到成为万人敬仰的音乐大师,从追随维也纳乐派最杰出的“交响乐之父”的天才——贝多芬。
- 乐团成员 -
小提琴
张精冶
小提琴家,EOS 交响乐团首席。当今最优秀的华人青年小提琴演奏家之一、同时他还是室内乐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北京)、皇后大学客座教师(纽约)、EOS交响文献乐团首席、国家大剧院八重奏首席、北京现代音乐节演出总监。
在他所获得的众多奖项中,包括中国文化部授予的最高音乐奖项“金钟奖”小提琴演奏比赛、以及意大利“波斯塔基尼”国际小提琴演奏比赛等等。他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过中国小提琴家极少染指的“巴哈特别演奏奖”。
大提琴
宋昭
宋昭曾被已故世界音乐大师Mstislav Rostropovich、Isaac Stern誉为“天才大提琴家”、“不可多得的大提琴人才”。
1998至今,他以中国音乐家身份,应邀参加各类大型国际音乐节、艺术节以及音乐大师班演出。演出之外,宋昭还以策划人、制作人、导演等多元身份,先后制作推出多部大型当代东方音乐艺术项目。其另类的音乐概念和坚持纯粹艺术的单纯品质,引发海内外众多艺术家、艺术爱好者的思考与关注。
钢琴
张佳林
合作钢琴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起担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钢琴伴奏及艺术指导教研室主任,2018年正式签约为雅马哈教育家。
作为声乐钢琴伴奏,他曾被评论誉为“音色优美”、“具有国际级水准的声乐伴奏家”。作为室内乐钢琴家,张佳林与大提琴家宋昭、小提琴家张精冶共同组建“基因”钢琴三重奏组(DNA Trio)发行过多张专辑。作为中国多所音乐院校的客座教授,经常应邀在许多艺术院校及各种音乐节期间进行学术讲座和公开教学。而他还是北京、上海的多家音乐类报刊、杂志的特邀撰稿人。
三重奏为“挚友”一词带来了新鲜的含义,而他们也为艺术与生活注入了恒久的活力。
贝多芬:D大调第二号交响曲,Op. 36
(由贝多芬改编的钢琴三重奏版本)
BEETHOVEN: Symphony No. 2 in D major, Op. 36
(Arranged for Piano Trio by L. van Beethoven)
中场休息
Intermission
贝多芬:D大调第五号钢琴三重奏,Op. 70 “幽灵”
BEETHOVEN: Piano Trio No. 5 in D major, Op. 70 No. 1, "Ghost"
演出曲目以现场为准
“先驱的觉醒”——基因三重奏音乐会
演出时间:2020年10月18日 15:00
演出时长:约105分钟(含中场休息15分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