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名称的演变和两岸交往的脉络

发布时间:2024-12-20 19:11

台湾名称的演变和两岸交往的脉络

2021-10-26   作者:朱华荣

  台湾是我国的第一大岛,它与大陆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台湾古称夷洲。《三国志·孙权转》记载,公元230年,东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万人之庞大船队到夷洲。这是历史上大陆与台湾首次成规模的交往。

  隋朝称台湾为流求。公元607年,隋炀帝派朱宽为使者,何蛮为向导,再次了解当地之风俗习惯。次年,隋炀帝又派朱宽前往流求了解当地民众的生活需求。经两次察访调研,隋炀帝遂于公元610年派陈棱、张镇周率一万多人的船队携带各类大陆货物由义安(今广东潮州)出发去流求进行贸易。这三次流求之行在《隋书·流求传》中均有记载。

  宋之后,由福建省移居台湾、澎湖的人逐渐增多。每年往返于两岸的贸易船只均不下数百艘。

  由于澎湖在渔业生产和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1171年南宋泉州知州汪大猷在泉州建军营屯兵,隶属于福建晋江县。1292年——1294年,元朝政权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列岛和流球(元政权在“求”旁加上表示玉石的“王”字以示对该地域的重视)。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

  台湾在明朝时还有北港、鸡笼、东蕃等名称。至于“台湾”这一称谓,一直到明朝万历年间才有。而当时只指台南一隅之地。

  明朝自天启年起,福建一带农民移居台湾者益增,仅漳州、泉州一带农民去台垦殖者就不下三千人。

  崇祯元年,福建大旱,明政权为救灾计,毅然决定“每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以船载至台湾,开垦荒土为田,响应者不下万人。这些迁台的农民不仅给台湾这个宝岛增加了大批劳力,还带去了许多相对先进的耕作技术和数千年传承的闽南文化。从此台湾的经济文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1624年,荷兰殖民者以其“炮舰政策”悍然侵占了台湾西海岸安平湾一带并修筑了赤嵌城。又两年,西班牙步荷兰殖民者后尘也以武力侵占了北部的鸡笼和淡水。后荷、西两殖民者为各自利益发生战争,荷兰胜,遂独占台湾。对于荷兰殖民者侵占我领土的强盗行径,国内有识之士皆要求明政权维护国家主权收复台湾被占领土地。1661年爱国将领郑成功率二万五千明军东渡海峡讨伐荷兰殖民者并一举收复失地。两岸人民皆弹冠相庆。此后明政权将台湾更名为东郡 ,并继续实行移民政策。后郑成功之子郑经又改东郡为东宁。

  明皇朝气绝而清皇朝取而代之,遂又将东宁改为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至康雍年间,移民潮在政府的支持下再次掀起。至1811年,生活在台湾的汉民族已超过了200万人。他们与各地的原住民和睦相处,同甘共苦,为开发、建设台湾付出了辛勤劳动。1885年,清政府改台湾府为台湾省。

  以上详尽史实充分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丝毫不容置疑。

网址:台湾名称的演变和两岸交往的脉络 http://c.mxgxt.com/news/view/372661

相关内容

两岸婚恋新趋势 “台湾女”青睐“大陆男”
看两岸》大陆娱乐圈为何吸引台湾艺人
逾百位两岸知名作家和高校青年厦门共话两岸文学交流合作
杨传堂会见台湾客人 就加强两岸航运合作交换意见
台媒:两岸婚姻形势倒转 台湾女嫁大陆男越来越多
微短剧《风吹茶花香两岸》昆明首映
专访台湾著名电影导演、编剧、演员钮承泽
台湾艺人狄莺谈两岸关系称不希望孩子上战场 国台办回应
第五届两岸青年网络文学大赛启动 以“文”会友促融合
07年两岸关系:“台独”兴风作浪 和平稳定来之不易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