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丹姝因宫斗被立皇后,救宋仁宗、苏轼于危难中,却一生无儿无女

发布时间:2024-12-20 19:13

随着电视剧《清平乐》的火爆热播,由江疏影饰演,被韩琦称为“貌丑不至惑君”的曹丹姝,在剧中的戏份也逐渐展开,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与热议。

那么在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曹丹姝这个人,她的经历与生平与电视剧中的演绎是不是一样?在此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所知的的历史真相呢?

01 因缘际会,册立为后

曹丹姝的历史原型,是宋仁宗赵桢第二任皇后曹氏,她出身于宋朝著名的豪门世家——真定曹氏,是北宋开国元勋周武惠王曹彬的孙女。关于她的名字,各种史料都没有记载,丹姝之名,可能是为电视剧的方便。《宋史》中记为“慈圣光献皇后”,是以她的谥号相称了。

曹皇后的入宫,是缘于仁宗第一任皇后郭氏的被废。郭皇后是在刘太后坚持下,被册立为皇后的,并不符合仁宗心愿。加上她生性鲁莽,嫉妒心重又姿色平平,故而很不得仁宗欢心。刘太后去世后,仁宗对她更加疏远,经常很长时间都不与她相见。

仁宗当时有两个受宠幸的美人,一个是尚氏,另一个是杨氏。郭皇后对她们常怀嫉妒之心,经常去找她们的麻烦,并且屡次和她们发生冲突。有一天,三人同在仁宗跟前侍奉,尚氏恃宠而骄,口无遮拦,当着郭皇后的面向仁宗抱怨皇后。

郭皇后听了勃然大怒,冲上前去想打尚美人的耳光,仁宗忙上前亲自救护尚氏,郭皇后收手不及,一下打到了仁宗的脖子。

仁宗大怒,不顾范仲淹等大臣们的反对,执意于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将郭皇后废为净妃,并责令她出家,赐号“玉京冲妙仙师”,居于长宁宫。此事过后很长一段时间,仁宗依然余怒未息,受此影响,尚、杨二人也于次年被相继废黜。这一场宫斗的结果,是三败俱伤,并没有什么胜利者。

曹皇后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被选入宫中,并于景祐元年(1034年)又被章惠杨太后选中,被册立为皇后。考虑到她的家族背景,可以得出一个很确定结论——这又是一场政治上的联姻,仁宗对她照样也是没有什么感情的。

02

谦淡冲和,宽容内敛

曹皇后出身望族,心境淡泊,《宋史》说她曾在宫中亲自种植谷物,并领着宫人内侍养蚕纺丝,过着平淡的生活。她自幼熟读诗书,练就了一笔漂亮的书法,尤其擅长写“飞白书”。良好的教育背景,提升了她的眼光和境界,让她比其它妃嫔们显得更有教养。被册立为皇后之后,她并不象郭皇后那样斤斤计较于皇帝的荣宠,而是谦淡冲和,宽容内敛。

有一次,张贵妃仗着皇帝的宠幸,不甘居于皇后之下,竟然向仁宗提出要用皇后仪仗出游。仁宗让她自己去借,曹皇后得知后,对于这种明显僭越行为,并没有表现出不悦,反而马上答应了她。张贵妃非常高兴,跑去告诉宋仁宗,反倒是仁宗制止了她,对她说:“国家自有礼制,你这样明目张胆地打着皇后仪仗出去,大臣们是不会答应的!”张贵妃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放弃了这样的想法。

曹皇后全力辅佐仁宗皇帝,做好皇后份内的事,从不参与后宫的争斗,遇到争端,总是主动退让,因此,在宫中获得了极好的口碑和声誉。

03

心思缜密,临事果断

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的闰月恰好在正月,当年就有了两个正月十五元夕节。第一个元夕过后,宋仁宗准备在闰正月的十五再张灯结彩办一次灯会。曹皇后得知后,以靡费和无法保证安全为由劝阻仁宗取消了这次灯会。

过了三天,有几名卫士发动叛乱,他们趁夜黑穿越前殿,直奔仁宗寝宫而来。当时曹皇后正在侍奉仁宗,仁宗想出去逃跑,被曹皇后抱住全力劝阻,仁宗听从劝告,没有出去。叛乱时,内外情况不明,贸然出去,万一遇到叛军,后果不堪设想。曹皇后的思虑周到,做法堪称明智。

曹皇后随即命令关闭了寝宫的殿门,并迅速派人传召负责宫廷禁卫的都知王守忠,让他尽快前来平叛。这时叛乱的卫士击伤一名侍女,侍女大声惊叫,声音传到寝宫。有内侍假意来禀报说是乳媪在殴打小宫女,曹皇后厉声训斥他道:“叛贼就在旁边杀人,你们还敢这样胡说!”

她预料到叛军一定会放火,就派内侍宦官端着水盒悄悄跟在叛军身后。叛军果然用火把点燃了门帘,待他们走后,悄悄跟在后面的宦官,马上用水浇灭了火种,让叛军焚烧宫殿的想法未能得逞。

当晚曹皇后每派出一人出去办事前,都要亲手剪下他的头发,告诉他们说:“明天就以头发作为凭据来论功行赏。”因此,人人争先效力,叛乱很快就被平息了。

发生叛乱时,内外情况不明,贸然出去,万一遇到叛军,后果不堪设想。曹皇后思虑周到,劝阻仁宗外逃的做法堪称明智。另外,在整个事件的处置中,曹皇后心思缜密,坚决果断,表现出了超人的镇定及非凡的统御力和判断力。

04

不被认可,倍受猜疑

叛乱平息后,寝宫内一名宫女与叛军私通,按律应该处死,宫女找到深受仁宗宠幸的张贵妃替她求情。仁宗答应了张贵妃的请求,赦免了那名宫女的死罪。曹皇后得知后,穿着正式朝服去见仁宗,要求按律处置,并说:“不这样的话,就没办法整肃宫掖了!”。仁宗让她坐下说话,曹皇后坚持不肯,要求仁宗尽快下令。这样僵持了一会,仁宗被迫应允,马上处死了那名宫女。

不过这件事也激起了仁宗的猜疑,仁宗怀疑这是她为了邀功,自导自演出的一幕闹剧。态度开始急转直下,对她变得极度不信任。按《宋人轶事汇编》记载,仁宗曾对宰相说:“我在宫中,左右都是皇后的党羽!”。另一次又对宰相梁适说:“我想废黜皇后怎么样?”梁适说:“市井小民都不会轻易休弃自己的妻子,陛下是万乘之主,废黜皇后这样的事怎么能连做两次呢?”。

后来,仁宗心情稍好了一点,有一次闲聊时告诉曹皇后说:“我曾想过要废黜你,幸亏梁适进谏,你才幸免于难!”。曹皇后心里非常感激梁适,梁适去世后,曹皇后曾花费五百万钱做法事为梁适祈福,仁宗见了过问此事,曹皇后据实以告,仁宗长声叹息,却并未阻止。曹皇后于是每年都做此法事,引为定例,直到她去世后才停止。

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仁宗得病,神志有些错乱,恍惚中竟然觉得曹皇后会谋害他,于是就在宫中叫喊:“皇后与张茂则谋大逆。”张茂则是负责服侍仁宗宦官,听闻后吓得想去自杀,被人救下,曹皇后从此也不敢再到仁宗跟前去伺候他了。

仁宗对曹皇后的不满,其实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两人的结合是出于政治婚姻,并无感情基础。加上仁宗就感情而言,更加亲近贵妃张氏,并不喜欢曹皇后,因此,不管曹皇后如何表现,在仁宗眼中,总有不是之处,这也是曹皇后的悲哀。

05

慈爱贤德,得享天伦

仁宗以无嗣的缘故,将年方四岁的英宗赵曙接入宫中抚养,立为皇子。曹皇后对他视为己出,尽心抚育,对他非常慈爱。仁宗暴病身亡后,曹皇后和大臣们扶持赵曙继位,史称宋英宗。英宗登位后,尊奉曹皇后为皇太后。

英宗有一次得了重病,不能处理政务,为防备大权旁落,便请求太后帮忙处理政务。太后答应了英宗的请求,来到东门小殿垂帘听政。因为她熟悉五经及史书,听政中多以经史中的道理来判断是非,故而很少犯错。听政期间她严格约束自己的娘家曹氏和自己身边的臣仆,不让他们肆意妄为,因此,朝廷上下政治环境秩序井然,没有出什么大的乱子。到了夏天,太后马上下令归政英宗,并无丝毫贪恋权势的想法。

后来,英宗病逝,他的儿子赵顼继承帝位,史称宋神宗,曹皇后也成为太皇太后。宋神宗对祖母非常孝顺,只要能逗祖母高兴的事都全力去做。每次陪祖母出去游玩,都主动去扶掖保护,非常尽心。他将太皇太后所居的宫殿名改为“庆寿宫”,表达了他希望祖母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太皇太后也对神宗非常慈爱,每次上朝时间晚了都会在屏风后守望等待,并经常亲手做一些菜肴给神宗品尝。

太皇太后还救过大文学家、大诗人苏东坡。元丰二年冬,太皇太后得了水疾,牵延不愈,神宗衣不解带,在她身边侍候,忧心如焚。此时苏东坡因为做诗获罪,已被关入死牢。

太皇太后听说此事后,她强撑病体对神宗说:“我记得当时仁宗皇帝在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考中进士时,高兴地说:‘我为子孙得到了两个宰相!’,现在听说苏轼因为做诗的缘故被关进了死牢,是不是有仇人中伤他啊!何况做诗是很小的罪过,我病已经很重了,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死去,不要因为冤杀大臣而得罪上天,你好好考虑一下吧!”神宗听说后悲伤莫名,痛哭流涕,苏东坡因此被赦免。

虽然神宗全力施救,想挽回她的性命,便限于当时医疗条件,太皇太后终于还是溘然而逝,终年六十四岁。

06

结语

曹皇后走完她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她因为宫斗获益而被册立为皇后,在位期间谦淡冲和,宽容内敛,慈爱贤德。临大事又不乏果敢勇决,正是这些优点保证了她在中宫中的地位稳固,数十年而不衰。由于政治婚姻的牵累,虽然她全心全意想辅佐支持丈夫,却没有得到丈夫怜爱,这也是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哀。但好在到了晚年,她慈爱贤德,受人尊敬,母子相互扶持,孙儿又非常孝顺,得享天伦之乐,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另外,按照传世的曹皇后的画像,她长相虽称不上倾国倾城,绝代风华,也自清秀可人,史料中也没有她相貌丑陋的相关的记载。所谓“貌丑不至惑君”之语,应是电视剧为展开剧情而进行的艺术创作,姑妄听之即可,当不得真。

网址:曹丹姝因宫斗被立皇后,救宋仁宗、苏轼于危难中,却一生无儿无女 http://c.mxgxt.com/news/view/372735

相关内容

曹丹姝因宫斗被立皇后,救宋仁宗、苏轼于危难中,却一生无儿无女
《清平乐》曹丹姝和宋仁宗 历史上宋仁宗不爱曹皇后曾想过废后
清平乐宋仁宗怒吻曹皇后,丹姝百口莫辩终屈服
《清平乐》中曹丹姝的历史原型:稳坐中宫28年历经三代皇帝
苏轼一生中的七个重要女人之五——曹皇后,乌台诗案,救命恩人
《清平乐》里的曹丹姝历史上是个怎样的皇后
《清平乐》赵祯与曹丹姝算是政治婚姻吗?宋仁宗曹皇后一生无子吗?
曹丹姝
清平乐曹丹姝是如何成为皇后的 赵祯和曹丹姝结局是什么
清平乐:曹丹姝经年被冷淡,无儿无女孤苦伶仃,晏殊一语道破原因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