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年前,张君秋与马连良裂穴,已经预示了董宇辉出走新东方的结局
1941年10月,著名京剧演员张君秋,随另一名京剧大师、须生谭富英到上海演出。
有感觉敏锐的小报记者开始流传,“张老板要离开扶风社,跟谭老板搭班唱戏啦”
张君秋谭富英 四郎探母
对于当时的京剧界,这绝对是一枚大号炸弹。当时是还没发明原子弹,否则戏迷们肯定会用原子弹当形容词,形容这件事的爆炸性。
为什么呢?
在当时的大众认知里,马连良张君秋,那就类似于水和鱼,刘备和诸葛亮,郭德纲和于谦,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
马连良张君秋 游龙戏凤
马连良是仅次于四大名旦的京剧名家,自己挑班做扶风社,海报一出,基本上是顷刻之间门票就会销售一空。
而张君秋作为后起之秀,受马老板提携极多,可以说每次演出,马连良都默认把张君秋这个小辈的字号跟自己并列,给足了张君秋面子。
1941年11月,报纸上的海报广告,谭富英开始和马连良并列
在这里我得说一个当时的潜规则:凡是挑班唱戏的角儿,往往会打压剧团里的其他人,避免“他红了我就没饭吃”这种尴尬。作为当时扶风社的老板、绝对主角,按照规矩,马连良绝对可以在海报上、广告上只写自己,别人都用省略号代替。
在张君秋搭班扶风社的三年半里,他一直是马连良最好的搭档,一路花旦。当时的角儿分为一路、二路、三路,就类似现在的女一号、女二号这种。马连良唱老生,跟他搭配的女一号花旦,就是张君秋。
作为地位的体现,马连良也给出了张君秋远超其他戏班的待遇:每场包银360元大洋,是其余戏班一路花旦的数倍之多。
大家可能对360元大洋没概念。还记得夏衍写的《包身工》么?包身工芦柴棒在纱厂工作12小时,所得报酬是大洋一角,每月可得大洋3元。买断她的包身银,是大洋20元,预付10元现金。
按照这么换算,张君秋演唱一场戏,所得的报酬是120个纱厂女工的月工资。如果女工所得是人民币5000元的话,则张君秋一场戏报酬为60万,这实在已经是很高的价格。
但是,当时名伶的报酬,其实是比这个要高的。比如四大名旦,他们自己就是老板,唱一场堂会所得的报酬,得上千、几千大洋,甚至以金条来计算。
于是,张君秋就试着向马连良表示,因为自己技艺提高,知名度提高,想提高包银报酬,由360元增加到500元。
被马连良拒绝。
其中的细节,外人不得而知,所有的情感波动、背叛与忠诚、辩解等等,最后都化作一个结果:
张君秋开始增加与扶风社之外的名角儿搭戏,比如谭富英。
马、张要分家,逐渐成为猜想概率中最大的那种,大家都愕然了。
京剧名角儿挑班,和直播行业明星制,真的很像
当初郭德纲当初京剧行业的时候,就说到了民国期间各种剧社的“挑班制”。
在那种制度下,最大的明星自己就是老板,别人都是配角,获得的报酬多少,都得“随爷赏”,角儿决定给他们多少钱,决定谁上场谁不上场,决定捧谁不捧谁。(跟李佳琦直播差不多,李自己就是老板)
想想看,当初的德云社,是不是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这个制度?
用于谦的话说,“人家来看相声,看的是郭德纲”,言外之意,别人都是可以替代的,报酬多少得是郭德纲决定。
这种分配方式难说公平,但在当时的环境下肯定是行之有效的。
而且在经历了徒弟出走之后,德云社又培养出了一批替代的人,整个社团运转并未受到影响。(尽管当时很难堪,郭德纲铁公鸡的传说甚嚣尘上。。。嘿嘿嘿)
而现在的直播,也越来越像当初的剧社。
人们说道某个大主播,记住的是主播本身,而不是他的平台。
就像三只羊,人们肯定想起来的是大杨小杨,没人会觉得他的徒弟如何如何;
辛选,辛巴是当然的精神领袖,尽管自己已经多次宣布要退出直播,但影响力无出其右;
……
这种环境下,其实就是最好的名角儿挑班制度的催生土壤。
而新东方的个别之处在于:他把自己的明星主播当成了普通员工,试图用管理普通员工的方式,去管理一个明星,这当然就产生了冲突和矛盾。(即使是在传统公司里,也有一句话叫做,销冠不受指责。而新东方的管理者则试图打压销冠,自废武功)
人们不得不思考:在董宇辉的直播里,俞敏洪是什么角色,东方小孙是什么角色,他们各自起了什么作用?
如果只起到了打压、压制明星销冠的负面的作用,股东们(投资者)为什么要支付那么高的品牌溢价?
在这些环节里,到底谁是不可替代的,是董宇辉还是俞敏洪?(有人说到了俞敏洪对董的提携,首先,这是俩问题,当时的提携并不意味着现在仍然有制约力,只是发挥了道德作用。其次,他不止提携了董一个人吧,但跑出来的只有董这一个。这证明了啥,是他的提携没用,还是别的原因……?)
让道德的归道德,商业的归商业
曾经有位资深票友讲到民国期间的“出走和裂穴”,就曾经意味深长地说,“凡是自己挑班的角儿,都是对大洋看得很重的”
马也看重,张也看重,两个看重利益的人在一起,如果没有好的分配方式,就只能分道扬镳。
这是正常的商业规则,无关道德。
同样,董宇辉出走新东方,我也觉得是正常的商业行为,无关商业道德,对董、或俞的私德不愿多说。
我也不认识人家,自然也不评论私德。
只是,真为新东方可惜。
本来是自己一手捧起来,且很大可能将来不能复制的奇迹,给他合理的分成就能留下来,继续印钞。
就为了CEO或创始人的“掌控欲”,就为了“没了强大的新东方,你什么都不是”这种荒唐的理由,就为了“小编也参与了串词写作,功劳不是董宇辉自己的”这种阴暗的心理,居然就活活逼走了摇钱树!
幸好我不是新东方股东,否则我得气死,而且还束手无策。
张君秋出走,扶风社由盛转衰
事实上,马连良马老板虽然口碑一直不错,但在关键的人事处理上,无疑是出了大问题的:
张君秋要求涨到500元被拒绝,出走,出走后自己挑班组建谦和社。头两场票房收入1200多,去掉其他演员的分成,张君秋到手收入增加一倍多,说明他要求涨工资的要求并不是空穴来风;
著名琴师杨宝忠,因为炫耀胡琴技艺惹怒了马老板,马老板在吊嗓子的时候开始使用别的琴师,只在正式演出时不得不用杨宝忠操琴。结果,杨宝忠知趣的自行退出。因为其身价太高,无法搭班其余剧社,只能把精力转向自己的三弟杨宝森,“拉胡琴再好,也不是角儿,我要让我们老三成名”。
知名琴师杨宝忠
杨宝森,就是那个四大须生之一的杨宝森……马连良为了面子,生生给自己造出了一个巨大的对手。
……
从马连良的角度,也许他有自己的理由,比如,“市场无法接受涨价之后的马张组合”,比如“要保持艺术完整性,胡琴的花腔不能掩盖我的唱腔”等等。
没法争辩,只能让后人评说。
张君秋和梅兰芳,左为梅兰芳
张君秋组建谦和社之后,前两场收入就达到1200多大洋,随着独立之后名声渐渐响亮,包银又增加了两三倍之多,甚至连上海的大剧院都开始无力承担起包银费用,托人向王瑶卿(四大名旦的师父,早期曾给张君秋说戏)关说,“让张老板降一降吧,我们实在是无力承担啊”
这一方面说明了张君秋的票房号召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张对银钱看的极重。
明星制下,天价薪酬有其合理性
当时,凡是成名的角儿。有三个方面为人熟知:
第一,挣钱多,排场大。咱们上文说到的张君秋马连良,当然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余的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甚至不那么出名的二路演员,只要自己挑班,都得有自己的排场。
比如“十全大净”金少山先生,单单是跟包(就是现在的助理)就有十人之多。他的家离剧院只有三四百米,也得做汽车去,要的就是这个派头。
比如马连良先生,吃羊只吃羊胃底那一条棱,一头一百多斤的羊,那条肉也就大拇指那么大,吃一盘炒羊肉,得杀二三十只羊。
比如梅兰芳先生,当时在香港演出,想吃北京的豆汁,让人早上从早点摊买一暖瓶,坐飞机送到香港,晚上演出之前喝。
(唉,这种奢侈其实很伤天和,损自己的福寿。叹息)
第二,明星制给了艺人们向上爬的刺激动力。
就像有德云社的演员说,“在后台,一个月挣三千的,和挣三千万的坐一起,你怎么能不努力?”
自民国之后,挑班制盛行,名角儿为了自己的地位不下降,二路角儿为了往上爬,纷纷排演新戏,更新戏服道具,极大的丰富了演出内容,保证了演出的基本质量。
比如马连良的扶风社,就要求演员每次上台之前必须要刮脸,要三白。什么是三白,就是水袖白、护领白、靴底白,靴底要刮,要打白粉。
这样走出来人也精神,台步也漂亮,上来就是个碰头好。
扶风社在张君秋来之前,和马连良配戏的是林秋雯,一个天资平庸的旦角演员。
就是这个林秋雯先生,在张君秋来之后,不但甘于退居二路旦角,还在研究上台的妆容。有人曾经在几个剧院碰到他,问“您也来看戏啊?”
他回答,“我在看剧场的灯光,每个剧场灯光不一样,需要画的妆浓淡不同”
即使是这样的二路演员,也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精益求精,那个戏怎么会不好看。
第三,既然是明星挑班,则明星的收入就会拉开成天价。
上文我说到,各个名角儿都自己挑班唱戏,他即是主要演员,也是戏班老板,自己为盈亏负责。那么,他的收入就会跟普通演员拉开,而且会相差极大。
就像曹云金吐槽,“我演一场挣150,(郭德纲)你挣46万”
没错,这就是角儿和普通演员的差距。
我没查到那些挑班唱戏的老板们的收入,只在网上看到了早期梅兰芳先生在某茶楼唱戏的分帐单。在这个单子上,梅拿50元大洋,龙套拿3吊铜钱。一元约等于5吊。
则唱一场戏,梅的收入是龙套的250/3=83倍。
这还是在他早期没怎么成名的时候。
等成了角儿,他的收入甚至可以拿到别的知名演员的三四倍(四大名旦、四大须生这种等级)。更别说别的二路演员,那更没得比。
前几年,舆论曾经严厉抨击过演员的“天价薪酬”,但在我看来,这种天价薪酬,在某种程度上是合理的,对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是良性刺激。
总不能唱好唱差一个样,努力不努力一个样,那不就是另类的大锅饭么?(就说马连良的三白,有哪个剧团能一丝不苟的做到?)
明星挑班需要大众的理解和磨合
与过去的名角挑班相比,现在的影视娱乐行业(比如德云社)、直播行业也是典型的明星挑班制,一个明星就能撑起来一个团队,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就能远远超过其他人。
就像郭德纲以一人之力,激活了整个相声市场,复活了相声的小剧场演出;
李佳琦、薇娅、辛巴、疯狂小杨哥这些直播带货明星,也给电商行业带来了新的面貌和动力,三只羊网络年纳税两亿的新闻,曾经震惊业界;
开心麻花团队,每次拍电影都能获得不错的票房,尽管电影质量可能遭到种种非议……
在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可能暴露出来一些问题,比如利益分配不均造成的团队出走(德云社和新东方都先后出现了这个问题),比如注重挣钱超过了工作质量,开心麻花的电影质量就经常存在争议,而李佳琦也曾多次带货翻车。
再比如直播行业的偷税漏税问题(薇娅)……
但我相信,这些都是行业快速发展的小问题,只要行业还在发展,这些问题都会被解决。就像德云社现在演出的红红火火,谁还记得出走的曹云金何云伟?
李佳琦带货照样是秒没,谁还记得当初的“哪里贵啦,还是要看看自己的工资涨没涨”,哈哈哈
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的走好未来的路。
各位,加油!
------------
题目用了“裂穴”,这是相声行业的术语,一般不用在京剧界,但我没想到更合适的形容方式。
本文引用了若干文章和资料,以及网络图片,在此致谢。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网址:八十三年前,张君秋与马连良裂穴,已经预示了董宇辉出走新东方的结局 http://c.mxgxt.com/news/view/392633
相关内容
八十三年前的“马张之争”,已经预示了董宇辉出走新东方的结局对话新东方董宇辉:从老师到网红主播,我们做对了什么?
风起“小作文”:董宇辉与东方甄选遭流量反噬
董宇辉“单飞”后东方甄选股价已下跌47%,市值蒸发超134亿
东方甄选董宇辉事件,重新上演 顿顿公开指责 东方甄选 董宇辉小作文事件过去半年, 东方甄选 又出内讧了。6月26日, 东方甄选 主播顿顿直播时,竟然公...
董宇辉发全员信,“望俞老师一切都好”,公司新址距新东方200米!股价暴跌、股民指责、机构看衰,俞敏洪如何收拾困局?
董宇辉单飞,俞敏洪主导分手:明星员工与公司体面双赢?
董宇辉,归来!
董宇辉:如何走出人生低谷?
俞敏洪需要“N个董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