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励勤为何未实现大满贯成就?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自我提升指南#
王励勤为何未实现大满贯成就?
在中国乒乓球早期,运动员普遍身材较为矮小,缺少培养高大肌肉男选手的经验。由于乒乓球桌较小,过高的身高会使上肢移动过长,影响近台进攻和快速变速能力,而四肢较长也可能影响稳定性。
因此,技术的强大被认为可以弥补一切不足。中国队一直强调技术的重要性,认为强大的技术能解决所有问题。然而,在比赛中存在一种被称为“数值怪”的现象,即简单的机制能产生巨大影响。王励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尽管他的打法并不被看好,但他却成为了一个难以复制的案例。
一开始,大多数人对王励勤的打法持怀疑态度,认为他不够灵活,年纪大也不会有什么作为。相比之下,刘国华早早退役当教练,马琳和刘国政更受欢迎。但国家队队内体能测试显示,王励勤100米跑成绩为10秒90,长跑成绩出色,这反映了他对体能和耐力的训练。
人体的耐力发展黄金期是13-17岁,而王励勤从未中断过长跑训练。成年后,他保持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不熬夜,按时服用营养品,不食用高脂高糖食品。现在,王励勤的力量在国家队中仍首屈一指,被誉为“大力王”。
现代乒乓球注重五大要素:速度、力量、旋转、弧线和落点。在王励勤身上,这些要素集中体现。他将速度和旋转完美融合,尤其是正手上手后球的速度与旋转结合得非常自然,弧线长且出手点高,让对手难以防守。虽然他主要依靠正手进攻,但在落点方面也有优势,击球点更高,打出的角度更尖锐。
身高1.86米的王励勤在中国乒乓球界堪称凤毛麟角。与亚洲其他选手如中国台北的蒋澎龙和韩国的施承敏(身高1.86厘米)相比,他的步法更快、力量更强,攻防转换和摆速更合理。乒乓球元老岑淮光认为,亚洲选手最理想的身高是1.75米左右,如果能解决重心移动和击球后的恢复问题,亚洲人也能走大型化路线。王励勤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虽然技术上还未达到完美,特别是在反手上旋球对抗中不占优。
面对困难时,他的调整速度不够快,往往在比赛初期表现平平,最终意外落败。例如2003年世乒赛被施拉格逆转;2004年雅典奥运半决赛遭遇王皓压制;2007年世界杯不敌柳承敏;2008年北京奥运会状态全无;2009年横滨世乒赛被王皓压制;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严重受困于张继科发球并遭其击败。
与孔令辉相比,后者完全成型于38mm时代,而王励勤的正手弧圈发力更大,展现出惊人的威力。同时,他卓越的身体素质和核心力量使得他能快速恢复状态。他与苏斯、波尔等人的对决令人难忘,其恢复速度和发力动作的结合堪称奇迹。论及王励勤的身体素质,无疑是国乒历史上的佼佼者,除了身高稍高影响视线外,其他方面堪称理想乒乓球运动员模型。
相较之下,刘国梁较矮,孔令辉、马龙力量不足,马琳和王皓体重超标,张继科有腰部问题,而小胖尽管综合素质接近王励勤,但在身高和体能上仍有差距。
王励勤不仅拥有理想的身高和臂展,覆盖台面广;脚下移动灵活,支撑起以侧身为主的打法;卧推保持着国乒记录,正手力量巨大;长跑成绩优异,体能充沛;自律性强,不易发福,且少受伤病困扰。他的比赛策略在很多方面与小胖相似,都追求实用主义。他的主要战术是迅速进入旋转球相持状态,而不是从复杂的短球控制开始。
他通常选择简单直接的进攻方式,如劈长和反拉,这在对抗反手起板质量不佳的传统中式直拍打法选手时特别有效。只要对手的起板不够强劲,王励勤就能利用这一点取得优势。在他的职业生涯中,面对许多采用左推右攻加横打起下旋的传统直拍选手,这种策略一直很成功,直到2006年后遇到了王皓才有所改变。
技术上,他的正手弧圈球非常有力,体现了典型的中式横拍打法,尤其是正手位的强大攻击力,无论是侧身抢攻还是半出台抢拉都非常熟练。30岁之前,很少有人能在进入正手相持阶段时与他匹敌,直到2009年后马龙凭借摆速的优势才开始占据一些上风,那时王励勤已经31岁了。然而,他在反手上旋相持方面并不占优,主要采取防守策略,主动发力较少,早期甚至可以说他是“横拍单面拉”。
这一点在2007年后遇到技术更加先进的王皓和张继科时尤为明显。这也导致他在早期比赛中,经常因为急于使用侧身而在反手没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强行进攻。而到了中后期,面对王皓、张继科和马龙等对手时,他经常被对方先进的反手技术限制在反手位,难以转移到更有优势的正手相持。此外,王励勤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他对左手选手有很强的克制力。
除了对波尔外,他对其他左手选手几乎不败,包括队友和国际对手。在他和闫森、陈玘、郝帅等同期或稍晚的选手对决中,他们几乎没有胜算。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上,33岁的王励勤在正手相持上击败了比他年轻一轮的许昕,以4:1大比分获胜。他对左手选手的策略非常明确,通过劈长到正手然后压制直线,以及反手撕斜线和贴防两个大角度调动对方,迫使对方进入正手相持。
在中国乒乓球历史上,对左手打法思路最清晰的选手可能是他和樊振东之间,马龙在这方面也稍有不及。尽管有这些技术特点,王励勤在短赛程的世界杯上多次输给外协选手,并且在奥运会上也两次因输给更擅长控短抢攻的队友而止步半决赛,未能实现大满贯的梦想。
然而,在长时间的世乒赛中,他凭借更强的体能和身体素质,能够在连续六轮单打大战后,甚至在男双、混双和男单三线作战时仍保持极高的体能和专注度,最终夺冠。李晓东教练在反手视频教学中曾指出,王励勤是他反手教学的一个典型案例,其强劲的反手被形容为“拔枪式”。
要想夺得大满贯,就不能有明显的技术短板。遗憾的是,二王一马都有明显短板。其中,王皓的技术最为全面和先进,但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却是他的软肋,导致他在面对奥运会等重大比赛时屡遭败绩。提及中式横拍,大力其实是跳出了孔令辉、王涛那一代以直拍为主的打法,转而偏向欧式打法。这种打法强调用强大的旋转和拉球击穿对手防线,小胖在这一点上贯彻得更彻底。
然而,随着主管教练由吴指导换为王皓后,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强调直横融合的台内控制限制了小胖很长时间,这一点不在本文赘述范围内。趋向于欧式打法的王大力,在小球时代和21分时代都有明显的优势和劣势。他的优势在于旋转比一般横拍更足,小球时代更为突出,速度快且旋转强,常常使对手无法有效改变旋转而造成失误或直接打出界外球。
然而劣势也很明显,当时横拍整体反手较弱,不论中西方,横拍的反手技术一直停留在格林卡时期大开大合的反挡阶段,缺乏快带快撕或者拧拉的出现。更不用说大力本身是正手利的打法,反手技术动作不合理,导致他形成了单面攻击的局面。
另一个原因是慢热。当杨影还在中央5解说乒乓赛事时,曾在07年世乒赛上惊讶地表示:“王励勤居然都喊起来了。”很多人只知道运动员赢下局面球会叫,其实从一开始体校小朋友的时候,教练就会强制要求每赢一个球都要叫出来。这样做是为了快速调动自己的情绪以及排解紧张情绪。但因为性格原因,王励勤很少在比赛开始就喊叫,这就出现了像07年世乒赛那样的惊天大逆转。
实际上,即使单项技术突出的选手如张继科、刘国梁等,他们的其他技术也没有同时代那样明显的短板。相反,像张继科这样的正手同样也是世界顶级水平,这才成就了他最快大满贯的奇迹。因此,在二王一马本身都有缺陷的情况下,他们之间的胜负并不意外。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网址:王励勤为何未实现大满贯成就?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http://c.mxgxt.com/news/view/393416
相关内容
王励勤的难题:感情绯闻满天飞 思想完美主义者王励勤“为情所困”?
王励勤的5段情:备受娱乐明星喜爱,赵薇最大牌,福原爱最纯洁
王励勤贴身指导樊振东,拒接王皓调令,师徒情深
福原爱被爆选恋人以王励勤为标准
王励勤承认与主播女友分手:纯属个人原因
王励勤背后有严父 金牌教头解密乒坛一哥成功路
乒乓大腕北川献爱心 王励勤成“陪练”
赵薇嫁给王励勤的三大理由
葛优外甥本以为退圈多年,其实换脸讨生活,背后原因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