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这字写得歪歪斜斜,为何依然被称为国宝?
在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中,有一件书法作品,作者是北宋宰相王安石,时隔一千多年,龙飞凤舞的笔划仍然让人拍案叫绝。
王安石,字介甫、半山,号半山老人,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因主持变法和文学上的成就,流名千古。少为人知的是,他也擅长书法。苏东坡曾称其书法“无法之法,然不可学”。米芾说他学杨凝式,黄山谷说“比来士大夫,惟荆公有古人气质,而不端正,然笔间甚遒”。
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卷 纸本 29.9×119cm 上海博物馆藏
这件国宝叫做《行书楞严经旨要卷》,是王安石去世的前一年写下了的。王安石两起两落,晚年便生活在金陵钟山,率领弟子著书立说。晚年已经心灰意冷,只是醉心于佛学,传抄这份经书,也不过是求得心灵上的平静。他将此作品藏于报宁寺中,并没有大肆宣扬。
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局部
《愣严经指要》每个字仅如指尖。字体接近楷书而稍带行书笔意,墨色淡雅,点画清劲,通篇布局有“横风疾雨”之势,虽然行与行之间很紧密,少有空白的地方,但并无缭乱的感觉。如果仔细品尝作者的用笔,看起来好像漫不经意,而闲和的韵味就在锋毫中露出来,从中可以看出王安石罢相后,生活处于一种安逸舒适的状态,成就了休闲之中一代名相书法家的美名。
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局部
黄庭坚摹拟王安石书法,达到乱真的程度;自谓得之于王安石;王安石得颜真卿真谛,但却以无意得之,其天分如此,从李之仪的评议中可以领会黄庭坚对王安石书法的赞赏态度。
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局部放大
蔡上翔引用张敬夫的观点似也可成为黄庭坚观点的注脚:“王丞相书初若不经意,细观其间,乃有晋宋间人用笔佳处。”“余喜藏王丞相字画,丞相于天下事,多凿以己意,顾于字画独能行其所无事。晚年所书,尤觉精到”。“荆公率意而作,本不求工,而萧散简,如高人胜士,敝衣破履,行乎高车驷马之间,而目光已在乎牛背矣”。
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局部放大
看似率意,实则高人一等,因其行事的有主见,故其书法也显露出独特的个性,这种个性是无法模拟的。
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局部
王安石主持变法,不仅在当朝得罪的人实在太多,后世每逢变法与守旧之争,就成了派系斗争的工具,如张居正变法期间,忽然有许多文人批判起王安石来,借古讽今。古人向来认为字如其人,以他的字体评价其为人急躁,极尽诋毁之言,令人扼腕叹息。
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局部
经过历朝守旧顽固派的疯狂打压,王安石的传世之作所留无几。目前公认的只有2件,其中一件就是《楞严经旨要卷》。从这份作品来看,它确实像急就章一样急促率意,看得出王安石行书速度极快。但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它却突破了突破了保守的思想观念,具备以“意”取胜的独特个性。他在书法上以飘逸的风格独树一帜,无疑是宋代书法稳重中的一缕新风。
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局部放大
“宋四家”之首的苏东坡,曾这样夸赞王安石书法:
荆公率意而作,本不求工,而萧散简,如高人胜士,敝衣破履,行乎高车驷马之间,而目光已在乎牛背矣。这也足以证明,王安石书法艺术的精妙,也足以证明《楞严经旨要卷》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宝。
声明:文图均转载网络,内容未核实,如有侵,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
网址:王安石这字写得歪歪斜斜,为何依然被称为国宝? http://c.mxgxt.com/news/view/39782
相关内容
果然质疑歪哥,理解歪哥,最终成为歪哥小白狐被石姬蛊惑,走了歪路,雅雅做法让他安息
崔如琢《横斜䟽鸦》
王安石拜相,苏轼专门写诗嘲讽,3年后王安石为何还力保他不死
努力的意义?三句歪理,歪得太有道理
王安石为教训苏轼出一上联,虽平淡无味却成千古绝对,至今没对出
姑娘不愿和王爷腻歪,奈何手无缚鸡之力,只能任由他摆弄
方斜文知道何西喜欢玫瑰之后还特意去接了玫瑰…
斗了半辈子的苏轼和王安石,登上名山各写下首千年经典,高下立判
当代书法家启功,嘲讽何绍基写字像“猪手”,称赞自己执笔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