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我的“仇人名单”,四个仇人简称浅芳丽莎,指的是谁?

发布时间:2024-09-26 14:05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苦难之前,一切皆是未知,对于过往的诸多惋惜,亦不敌今后将要遭遇的许多无奈。

而困难总归是一时的,当一切尘埃落定,突破万难走出的人,必然能够勇往直前、光芒万丈。昔日的余秋雨,也曾经受磨难,他曾言:“我的‘仇人名单’,有四个仇人,简称为‘浅芳丽莎’。”那么这个简称,指的又是谁呢?

余秋雨

余秋雨的成长史

1946年8月23日,余秋雨出生在浙江省余姚县,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化学者和散文家,他的一生,主动充斥着许多文人该有的气质,那份气质,来自于自我的沉淀和社会的历练。

余秋雨相对当时的很多人而言是幸运的,他早年有幸随父母去往了上海,接受了相对完善且先进的教育。1963年,他顺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但入学不久之后便奔赴农村参与劳作了。

特殊时期,余秋雨的生活并不好过。人的一生何来全然的平顺和安康呢?他的磨难,从少年开始,童年的幸福可能是他整个童年为数不多的美好回忆。那段日子中,余秋雨痛失父亲,那个宛如大山一般支撑着整个余家的男人轰然倒下,家庭的经济情况变得捉襟见肘。

余秋雨本人也在也是多年的辛勤劳作,一双文人的手也渐渐变得粗糙。1971年,他有幸从农场返回上海,被分配至复旦大学进行鲁迅教材的编写工作。当特殊时期过去,余秋雨的"新生"也便开始了。

多年的动荡和磨难,令当时尚且意气风发的少年余秋雨变得沉稳且厚重,他已然吃尽了生活的苦楚,明白了生命之重。他投入到当代文学的学术大潮之中,其编写的《世界戏剧学》更是成为了全国这一学科的权威教材。

1985年,余秋雨成为了当时全国最年轻的文科正教授,这样的荣誉,对他而言是实至名归。次年,他更是被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成为了最年轻的高校校长。

除此之外,余秋雨所获得的荣誉更是不胜枚举,但这一切并非其之志向所在。1991年,余秋雨选择辞掉一切职务,一路西去,奔赴广袤无边的西北大草原,去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亦系统的考察着当地属于中国文化的全部重要遗址。

一场"寻找千年辉煌"的旅程,令余秋雨的内心得到了升华,他在期间写下了无多作品,成为了十分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余秋雨与马兰

少年的苦难,令余秋雨活的比许多人都通透,他的妻子马兰是一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他十分珍爱自己的妻子。二人在事业上也算相辅相成,马兰所诠释的许多舞台剧本,都是由余秋雨亲自操刀的。他们风风雨雨,酸甜苦辣的携手度过了彼此的大半生岁月。

对余秋雨而言,他的岁月中挫折不少、磨难不少,可人生总在继续,纵然放不下如斯多的过往,亦要学会往前看。

但是,那些昔日酿成家庭悲剧的仇人,当如何释怀?可是,他又不愿事后罪责,祸及仇人的妻儿们,于是,他为了铭记那段岁月,给这四个仇人取了简称——浅芳丽莎。

此恨绵绵是否有期限?

余秋雨对于仇人名单的删选,显得十分慎重。他一路走来,遇到的磕磕绊绊何止一二,倘若一些过节都能算上仇恨,日子未免过分较真和难堪。于是,他对确认自己仇人名单的选择,设定了十分严苛的规定。

其实,余秋雨的选择标准无外乎三项:亲人、时间以及对方的权势地位。

为何会有这样的标准呢?站在余秋雨的角度之上,甚至是站在一个世俗的角度上,都不难理解。

生而为人,没人能够做到全然的善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其中多数不过就是自身的利益。而在自身的利益当中,自然囊括了家人和自己这两个最为宽泛的概念。

余秋雨的父亲在那场动荡岁月中不幸丧命,其的消逝,是一种毫无尊严的死亡,名誉的损毁,令余父很长一段时间内死后也饱受诟病,不得安息。

当时导致这一切的幕后凶手,不正是剥夺了余父的生存和名誉权利嘛,甚至是整个余家和余秋雨本人,都被牵连,饱经风霜。还有余秋雨的爱人,也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

庆幸的是,那样艰难的岁月,已然成为过往。但世界的流淌,并不能完全磨平经历者的伤痛疤痕,一切的事态,都不是一句"过去了"便能够消除。幕后真凶还在叫嚣着,未能得到惩戒。

而当时所遭受的伤害,持续了二十年以后,至今都未能停止。余秋雨只能在午夜时分,环抱着自己,默默舔舐年少时期的伤口,无法多言,只能声嘶力竭的呐喊,呼叫着内心中多年的不甘和苦闷。

可那又如何呢?这"浅芳丽莎"四人,身居高位,手握权势,常人难以撼动。他们拿着手中的权柄,或依靠着背后所依仗的权势肆无忌惮、到处作恶,毫不知收敛。

故,"浅芳丽莎"四人究竟代表的是哪四个人呢?余秋雨从未公开表达和揭露过。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他十分清楚自己倘若揭露了事情的真相,将这四人多年的恶行公之于众,该是如何的民愤难消。

并且,在愤怒之余,余秋雨也是一位理智且心善之人,他很清楚,这四人的名单一旦公开,他们的家人必然遭受牵连。

纵然其之家人可能对他们的言行毫无认知和了解,也难以善了。如此权衡之下,他才会选择将主使、高官、主编和编剧的姓氏,用一种谐音的方式重合组合成"浅芳丽莎"四字。

余秋雨并不能坦然的表示自己的态度,毕竟那是如此巨大的仇恨。所以,他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列举出仇人名单,将四人永远的"关押"在内心深处,直至某一方先行离开这一人世间。

消亡,隔绝了很多东西,一方的逝去,也便代表着一种关系和情绪的消弭。

那么,余秋雨为何会想到用"浅芳丽莎"四字来罗列仇人名单呢?这要从他对一位画家的拜访谈起。

饱经风霜的画家和作家

多年前,余秋雨有幸拜访了一位画家,此人住在潺潺流水的江南人家,拥有着一间属于自己的画室。他去那日,画家和他进行了一场促膝长谈。

或许是聊到尽兴之时,画家拿出了自己珍藏的宝贝——一本陈旧的画稿,画稿的最后一页,显然是一片人名,其中有些已经被划掉。余秋雨对此不解,画家微微一笑,解释道这是他的"仇人名单"。

其实,画家和余秋雨有过相似,或者更加悲惨的经历。其所遭受的毒打和残忍对待,一二言难以概之。仇恨在心,如何磨灭,画家选择将仇人写在纸上,冷眼旁观着他们的起起伏伏。

画家说,他不会主动去招惹对方中的任何一人,因为这些人没有资格让他使用对手的礼遇。可是,他的人生差点毁在这些人手中,他也无法做到释怀,在谈笑间忘却,他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对自己的过往负责。

划掉的,表示往生,而逝亡,便是对他们过往罪行最大的惩戒。善恶到头终有报,只盼早到与来迟。

画家的言语一直萦绕在余秋雨脑海中,他坚定且清澈的眼神,豁达且坦然的姿态,都让余秋雨茅塞大开。他的处境,和画家如何之相似,那么,他也应当拟定一份仇人名单。所以,便有了"浅芳丽莎"的仇人简称名单。

报复是一份冤冤相报何时了的难解,但仇恨并不是。冷眼旁观他人的生逝,或许才是对过往痛楚的最大铭记和释怀。

而且,余秋雨所梳理出的"浅芳丽莎",或许并非一定在特指谁,而是在彰显这四人所代表的极致之恶。他们四人身上的恶,是无数细末组成的巨大之恶,是足以令无数人陷入泥泞的困顿和痛苦。

余秋雨与莫言

余秋雨并非在把四人当做对手,而是在时刻提醒自我,保持冷静,切莫陷入泥沼不可自拔。那四人的"面目全非",也验证了他们的可怜和悲惨。当然,这样的情绪中,不带怜悯,唯有默然。

余秋雨完成仇人名单之后,也算完成了一场心灵的洗涤。星云大师告诉他,受辱是为世界承担苦难。他所遭受的一切,都是在洗涤着世界万物,那样的境界,又有几人能够达到?

余秋雨所求,或许便是一份祥和与宁静,可他总是被许多的舆论捆绑和困扰,曾经的他,陷于其中,后来的他,学会释怀。就当是一场修行,面对过往的苦难就当是一份恩情,感恩他们的伤害,促使了他的成长。

换言之,便是这些人是以敌对面目出现在余秋雨身旁的知己。他们的目的很单纯,能够打击到余秋雨便是最大的成功。而一度,他们确实成功了,幸好最终,余秋雨学会了自我成就。

最终的余秋雨,知道了自身的弱点究竟在何处,学会了坦然的面对自己,消化自己的不足,然后以此促进自我的成长。

责任编辑:

网址:余秋雨:我的“仇人名单”,四个仇人简称浅芳丽莎,指的是谁? http://c.mxgxt.com/news/view/40166

相关内容

国际博物馆日|刘海粟美术馆聚焦明代仇英与海派名家
看到复仇时聪慧谨慎的薛芳菲在面对被折磨的父亲还是情绪崩溃时…
你下次给我留个心眼,我可是有仇必报的人
水浒传中,只有一个人单挑可以打过林冲,可他却打不过李逵
薛芳菲复仇大计将成!“如今我已功德圆满!现在换我回报你”
金书一绝学,自带复仇属性,习者皆成顶级高手,却都不能报仇雪恨
以梁实秋的视角看莎士比亚
可以浅浅dream一个是真的吗 鹿晗的演唱会谁不想看啊 简直视觉听觉双重盛宴…
原创1992年,余秋雨给糟糠之妻递离婚协议,14年的陪伴抵不过一个新欢
200余件珍品讲述梅兰芳艺术人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