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丨背书马冬梅,考试孙红雷的背后,是怎么回事呢?
Hello,
这里是心研书籍,我是平原~
小伙伴们,生活中你有过同朋友各说各的谁都不理解谁的经历么,想知道从脑机构层面是因为什么么?大家跟平原一起来看看吧~
01
语言乌龙
想必各位在座的小伙伴,无论是日常社交、还是网上冲浪,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的文字、语音信息,无时无刻都在与语言打交道。
我们可能都经历过这样的背书过程,考前书上写的是“马冬梅”,但真正上考场,脑子里记住的、笔下写的却是“孙红雷“。
这其中就体现了言语理解的重要作用,这样的语言理解不止体现在背书、考试上,在社交媒体上,因语言理解产生的误会也不在少数。比如不同的断句方式、又或是视觉偏差,就会误解对方的意思。
02
语言理解偏差
因语言理解造成的乌龙不只有轻松欢快的一面,也有其黑暗面。
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我们见证甚至是亲历了不少“网络骂战”,但矛盾的最初,可能只是我们曲解了当事人的意思,或者是信息传递过程中失真了,但却都造成了出人意料的后果。
根据言语行为理论,交流不仅仅是命题的交换,听者还需要从编码的语义中推测说话者的意图,这需要利用多种信息资源。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如说话时的手势、场景等)共同决定了听者对话语内容的解读。
像前几天冲上各大平台热搜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复试低分逆袭“的话题。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学专业2022年计划招收一名研究生,共有两名考生进入复试。两名学生的初试成绩分别是390分和331分,两者相差59分。原本以为390分的考生能被录取,结果却出现反转,低分考生逆袭上岸。这种巨大反差让网友感到惊讶,在网络上引起了大量关注,各种谣言或者是质疑声不断。
在这一系列语言传递过程中原本的语义就发生了扭曲、变异。初试占弱势的考生曾发表过一篇影响因子为6.58的SCI论文,但在传播过程中,信息逐渐演变成了“该考生发了6篇SCI”;从“该考生姓陈”联想到“该考生是陈姓院长的儿子”。这其中的理解偏差引发了一场浩浩荡荡的网络暴力,直到官媒下场解释,这场因言语理解有误、信息传递失真导致的网络暴力才得以中止。
03
开卷有益
因此,对于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语言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人们已经可以通过听、说、读、写进行即时的或者跨越时空的交流,在接收对方传递的信息时,如何精准地捕捉到语言的意义,知晓对方的动机,这其中就涉及到了十分复杂的认知神经机制。
探讨和揭示人类如何理解语言,目前已成为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多个科学领域的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语言理解——认知过程和神经基础》系统阐述近年来对语言理解认知过程和神经基础的研究进展。
读过本书,你可以形成对语言理解的独到见解,那么,下次再背书时,就可以利用策略,正确地记住并写出“马冬梅”,不再被带节奏。
书籍简介:
-END-
各位小伙伴,你们有没有和朋友产生过一些交流的小乌龙呢?有哪些和语言有关的有趣经历?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故事。文案:平原排版:卡卡校对:明明 喵君姐姐网址:荐书丨背书马冬梅,考试孙红雷的背后,是怎么回事呢? http://c.mxgxt.com/news/view/416858
相关内容
孙红雷黑社会背景孙红雷传记揭秘成长走红历程
明星大腕荐书:孙楠杨幂林志炫朱迅等爱读什么书
周冬雨马思纯关系如何?揭秘双黄影后背后秘密
成功人士背后的挫折故事
小红书健身达人推荐(小红书健身博主推荐)
东西问·荐书丨韩胜宝:听世界讲述中国孙武的故事
张艺兴称孙红雷是自己的素材库,这对娱乐圈CP背后有何深意?
孙红雷做演员前的两段经历 被传有黑社会背景
梅西与苏亚雷斯的亲密时刻:家庭合影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