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思想”的形成及其特点

发布时间:2024-12-22 17:25

摘 要 俄罗斯新一轮总统大选即将开始,普京时代已近尾声。7年多来,普京作为俄罗斯第二任总统,无论是在国家治理,还是在发展俄罗斯的对外关系等许多方面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已经形成一个思想体系。本文把普京思想的形成划分为五个时期,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普京为俄罗斯解决了国家的定位、发展方向和走什么道路这三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为后普京时代俄罗斯的复兴和发展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一、“普京思想”已经形成独特的体系

     普京俄罗斯总统第二个任期时间已经所剩无几,后普京时代即将到来,俄罗斯将再次面临一个重要的抉择。从20世纪末的最后一天普京接过总统权杖起,俄罗斯就开始逐渐复苏。经过7年多的努力,普京逐渐把俄罗斯从负债累累、沉疴深重、病入膏肓的困境中拖离出来。“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的俄罗斯”的诺言正在慢慢地变成为现实。如今的俄罗斯与叶利钦时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根据俄罗斯媒体的报道,俄罗斯经济目前已经恢复到原苏联解体前70%的水平,军事力量恢复了80%。[1]“俄罗斯重新崛起”(或曰“复兴”)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引起了西方世界的高度关注。美国“尼克松和平与自由中心”主任D.赛姆斯在详细研究了俄罗斯近年来的发展之后提出,俄罗斯仍然是“一只熊”,美国现在与俄罗斯对话时必须开始把它作为一个重新崛起的大国,而不是“一个像叶利钦时代那样需要更多理解和耐心的病弱大国”。日本京都大学教授中西辉政还给俄罗斯重新崛起确定了时间表,他认为,2013年左右,俄罗斯将东山再起,具备强大的实力。[2] 西方政治家的担忧不无道理。俄罗斯连续多年保持6%以上的GDP增长速度,经济实力大幅提高,有了足够的底气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公开叫板。
  俄罗斯是如何重新站起来的?普京通过哪些途径得以使俄罗斯重新返回到世界大国之列?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和衰落都具有其客观上的必然性和一定的偶然性。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过去的超级大国来说,从它的衰落、崩溃到重新崛起,经历了近20年左右的时间(从1989年苏联解体算起),普京上台到现在为止也不过7年多的时间。他的前任无法做到的事情,他却做到了。这其中除了国际大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外,普京作为俄罗斯这样一个大国的领导人,他的个人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7年多来,普京作为俄罗斯总统,无论是在国家治理,还是在发展俄罗斯的对外关系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他把治国理念、经济发展战略、对外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社会文化体系的构建等诸多领域统统包括在其思想体系之中并付诸实践,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二、“普京思想”的五个发展时期

     普京思想体系的形成首先是俄罗斯社会发展的独特产物,经历过五个不同的阶段。从普京的思想倾向看,他是反
  对叶利钦时期的新自由主义路线的,取而代之的是把俄罗斯拉回到现实主义之中。然而,尽管他的思想基础与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密切相关,且早期社会主义的教育给他的思想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但他并不赞成社会主义。他出生于50年代初期,贫困的家境使他从小渴望强大,造就了他坚强的性格。他的成长期是60-70 年代,社会主义思想和苏联蒸蒸日上的发展培养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立志报国成为最大的志愿。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是普京思想形成的第一阶段。
  普京的思想发生转变是从苏联解体之后开始的。当时他已经是苏联克格勃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一名中级军官,亲眼目睹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繁华以及柏林墙的倒塌。在东柏林德累斯顿5年外交官的生涯,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导致他对诸如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资本主义的腐朽性等一系列问题有了新的看法。冷战的结束、国际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促使普京对世界、对俄罗斯的社会现实进行思索,这是第二个阶段。
  普京思想的第三个阶段始于他从东德回到俄罗斯之后。当时的俄罗斯社会正在进入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苏联的解体使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残酷的现实对普京产生极大的冲击。他追随彼得堡市市长索布恰克实行改革,致力于发展对外经济,并且做到了有所作为。但随着索布恰克竞选连任市长失败,普京本人也陷入迷茫之中。普京在苏共被解散后虽然也退了党,但他的党证却一直保留在办公桌的抽斗里,反映出当时他对俄罗斯前途的迷茫和矛盾心理。俄罗斯社会变革的现实改变了普京的思想。
  普京思想形成的第四个阶段,从1997年开始,以他进入俄罗斯最高领导层为标志。叶利钦成功夺权,政治改革有所建树,经济改革却惨遭失败,深感自己回天乏力。此时普京成为他的最佳人选,顺利通过了五个月总理的“实习期”。期间,普京的最大政绩是平息了车臣危机。就在正式入主克里姆林宫的前夜,普京发表了昭示着他思想成形的《千年之交的俄罗斯》,在这篇长文中正式提出了他所主张的意识形态观:俄罗斯“新思想”。普京的俄罗斯新思想源自于俄罗斯民族的传统文化,认为俄罗斯社会团结的支撑点之一是“俄罗斯人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的价值观”,把爱国、强国的目标与历史悠久的俄罗斯民族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从中寻找动力。以俄罗斯思想为基点,普京把强国、爱国、恢复大国地位作为三个重要目标,贯穿到对国家的治理和对外政策之中,开始探索国家复兴之路。

  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的爆发是普京思想第五个发展时期的重要促动因素。事件之后,俄罗斯经历了与美国的蜜月期和软权力的博弈,经历了与欧洲的明争暗斗。北约东扩的压力没有减轻,颜色革命的威胁接踵而至。普京沉着应对,使俄罗斯与世界各大国之间的关系游刃有余。但是,俄罗斯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却危机不断。为了应对新的国际局势,普京提出了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外交学说。在国内,普京继续强化国家权力,社会改革进一步深化,大胆地把经济发展推入“攻坚”阶段。经过7年多的实践,普京思想进入成熟期。尤其是针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不断挤压,普京以新的思路灵活应对,机智沉着,不卑不亢,并且主动出击,利用俄罗斯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三、“普京思想”的几个鲜明特点

     1.古为今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普京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中表达了三个“不”的思想:不回到过去,但不否定过去的成就;不搞激进的改革;不照搬西方模式。任何一个民族,其思想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历史和传统的继承,文化的发展尤其如此。人类最宝贵的是智能经验的存在物,无论哪一个国家在谋划自己的未来的时候,总是要倚重自己过去的经验教训。如何正确地总结过去,以创建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思想来,取决于领导者的智慧和能力。实践证明,民族主义没有填补马列主义被否定后留下的意识形态真空,造成了俄罗斯社会的思想混乱。普京的聪明之处不仅在于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并拿过来为己所用,而且还善于从俄罗斯传统文化中汲取能够为己所用的东西。特点之一就是重新把沙俄时期的外交大臣戈尔恰科夫[3]“请”了出来,把他的外交思想规定为莫斯科外交学院学生的必修课。
  俄罗斯重新“请出”戈尔恰科夫是因为戈氏早在150年以前就提出了“俄罗斯国家利益”的概念。这个概念对于今天的俄罗斯仍然是非常迫切的问题,因为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的对外政策对于俄罗斯来说具有特别沉重的教训。尼古拉一世崇尚的是一种极其保守的欧洲独裁政治思想——神圣同盟的思想。其政策的最终结果是使俄国在1855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遭到惨败,国家面临着沦为欧洲次要国家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时任首席大臣的戈尔恰科夫提出了转变俄罗斯对外政策的构想。他认为,当时俄国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为国内的自由主义改革创造最有利的外部条件。戈氏清楚地认识到,俄罗斯地域辽阔,地理位置独特,与世界强国相比经济发展滞后,这就需要在对外政策上积极而又慎重,不能采取任何冒险做法。值得注意的是,后来的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因严格地遵从了这种哲学而被当作维护和平的帝王载入史册,尽管他对国内形势的看法与戈尔恰科夫大相径庭。亚历山大三世当时为了维持俄罗斯的安全和整个欧洲的平衡,甚至对法国的革命歌曲《马赛曲》也产生了兴趣。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为俄罗斯赢得了不少和平发展的机会。在亚历山大三世之后, 尼古拉二世时期的改革家斯托雷平也承袭了这一传统。斯托雷平当时认识到和平对于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如果“给我们20年国内太平的时间,您就会对俄国刮目相看。”[4] 然而遗憾的是,斯托雷平作为一个改革家,他的思想并没有得到国内政治上层的回应。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普京充分认识到和平与安定对于俄罗斯的重要性,提出了“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的俄罗斯”[5] 的豪言壮语。
  2.西为俄用,从实用主义理论中寻找切入点
  “不照搬西方模式”并不代表对西方的一切都一概排斥。普京是属于具有创新思想的新一代领导人,在2006年5月10日发表的国情咨文中,他再次明确表示:“当代俄罗斯的对外政策依据的是现实主义(прагматизм)、可预测性(предсказуемость)和国际法至上 (верховенства)的原则。”[6]
  所谓“实用主义”是流行于美国的一种生活哲学,它秉承的是美国人的性格和精神,实用主义有四个特点:第一,行动、参与的原则。即对任何事情都不会袖手旁观,而是主动介入,并且凭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和改造事物。强调人的行动,行动便是生活的过程;第二,经验、实证的原则。经验就是人生活的经历,人与周遭环境相遇的体验,经验的体验也是实证的出现;第三,效果和价值的原则。实用主义解决形而上学争论的标准是看其是否对人的行动有效,有效即是真理,也就是价值;第四,自然主义和整体主义的原则。[7] 实用主义哲学的鼻祖是美国哲学家杜威和罗蒂,因为最能体现这种性格和精神的就是美国人。
  如果根据这个理论的特点来分析普京的所作所为,就不难发现,俄罗斯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但无论是‘有所为’还是‘有所不为’,都有一个核心,就是俄罗斯的国家利益,目标是恢复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和作用。在这种务实思想的驱动下,普京不辞劳苦地坚持出现在各种外交场合,只要涉及到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就不惜做出最大的努力,哪怕是重大让步。他上任后频频出访,尤其是对于与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大国的关系普京更是不遗余力,与大国首脑的会晤常常是一年数次。美国小布什总统上台后,大力推销他的导弹防御系统。为了拉近与美国的关系,表明俄罗斯的态度,阻止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在半年的时间里,普京与小布什的会见就多达四次。据不完全统计,普京在2001年一年内出访或在国内会见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多达120次,其中与中国、美国、德国等几个大国领导人会见的次数也都在10次以上,频率最高。继2001年7月16日与中国签署了宣布“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稳定了与东方近邻的友好关系后,普京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于改善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主要是与美国开展对话和合作,为发展经济、吸引外资、减免外债、处理车臣问题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放下大国的架子,重修与一些弱国、小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普京从调整和修复曾经是同盟国家的关系做起。在半年不到的时间里,普京不仅访问了与之具有传统友好关系的国家如中国,而且还与朝鲜、蒙古、古巴和印度这样一些曾经被冷落了的国家恢复了联系,发展与这些国家之间的军事合作和经济伙伴关系,并一起发表共同声明或共同宣言。
   普京的这些外交新思想为俄罗斯树立新的国际形象赢得了不少分数。[8]
  3.东西互补,在世界秩序重建的过程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如果说,普京向中国学习了韬光养晦,并把它成功地运用到俄罗斯的对外政策中去的话,在经济上,他也学习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经验,并在俄罗斯各地建立了不少经济特区。除此以外,普京还善于从东方文化中汲取营养,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
  2006年3月,普京在访问中国期间,忙里偷闲地访问了河南嵩山少林寺,专门听取了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方丈介绍中国的禅文化。普京肩扛八岁的小沙弥释小广与少林众僧合影的照片吸引了全世界好奇的目光。普京的访问除了说明他对东方文化情有独钟外,也许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发出了这样几个强烈的信息:第一,俄罗斯是一个尊重其他文明、文化的国家。在此之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普京的国内政策横加指责,说俄罗斯又回到了专制时代。普京通过少林寺之行想要表达的是,所谓的全盘西化在中国行不通,在俄罗斯也同样行不通。西方要在全世界推行西方模式的民主是错误的。每个国家都具有自己本民族所特有的文化传统,在本国文化传统下的世界各国也必然会有自己的政治制度。包括中国和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有权力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不需要其他任何国家来说三道四。
  第二,“为人为国,非强大不可立足,”这是普京从个人成长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几十年以来,普京对发生在学龄前曾经被人揍了一顿的一段往事仍然记忆犹新,并且从儿时斗欧这样一件小事中得出了深刻结论。普京说:“我甚至还记得事情发生的地点和经过:是在邻居家的院子里,而不是在我的‘领地’上。当我第一次被揍的时候心里很是窝火。揍我的那个小伙子看上去其貌不扬。但很快就弄清楚,他的实际年龄比我大得多,身体也棒得多。那次事件对我来说是第一堂正正经经的‘马路大学’课,而且成为一次很有益、很严肃的教训,从中我得出四点教训:首先,是我错了。具体的细节已经忘记,好像是那小伙子只是对我讲了一句不礼貌的话。而我也毫不客气地粗鲁地回敬了他。实际上我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冤枉别人,因此马上就受到惩罚,这是应有所得。在当时我的心里也是这样想的。其次,如果我面对的是一个身材高大的人,也许我就不至如此了。只是因为那小伙子一眼看上去其貌不扬,因而感觉到那是可以欺负的人。直到我被揍了以后才意识到不可如此。我明白,对待任何人都不可如此卤莽,应当尊重所有的人。这是一堂很好的‘示范’课!再次,我终于明白,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我是有理还是没有理,都应该是强壮有力的,这样才有机会予以回击。因为那小伙子没有给我任何机会,也没有机会!最后,我得出结论,应该时刻准备好对受到的侮辱立即进行还击,要立即回击!”[9]
  普京儿时得出的这个经验教训促使他后来积极参加柔道等各种体育健身运动,通过体育锻炼既增强了自己的体质,成为“强有力”的人,也磨练出自己坚强的性格。这个教训后来又成为他自主地选择进入国家安全部门的人生道路的座右铭。
  众所周知,普京是个武术爱好者,拥有拳击和柔道两个冠军头衔。普京从13岁就开始学习摔跤,那时候摔跤在俄罗斯十分流行。这项体育运动改变了他的命运。普京在上10年级的时候,就获得了桑勃式摔跤一级运动员称号。这在当时非常罕见。有一次,体育学院的大学生们应邀到学校来进行表演,但时间过了却没有来。普京就换上和服,在同学们面前表演了柔道,受到同学们的赞扬。虽然普京的个子不高,但却是班上篮球队队员,还是学校手球队队员。

     当上总统之后,又从上述四点教训中发展引申出治理国家的理念和对外政策的道理。而强壮的体魄为他后来成为日理万机的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健康有力的首脑代表着俄罗斯国家的形象,因此也成为获得俄罗斯广大民众支持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三,宗教文化在社会重建的工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俄罗斯正面临着文化重建的重要时刻,教会认为,俄罗斯人正在从沉重的社会病态心理中重新站立起来。只有教堂才能医治酗酒、犯罪、物质崇拜以及去道德化等等腐蚀灵魂和社会环境的恶习。俄罗斯国家在摈弃了马列主义的世界观和社会主义制度以后,一直在寻找新的支撑点。普京是一个基督教信徒。据报道,在俄罗斯的历史上,他是第一个公开承认自己是基督教徒并面对着摄像机镜头画十字、亲吻十字架、做祈祷、吃圣餐的国家领导人。在“访谈录”中他是这样讲述他受洗的情况的:“邻居阿尼娅大婶是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她经常去教堂。我出生的时候,她和我妈妈背着我父亲偷偷地给我做了洗礼,父亲是苏共党员,当时是车间党支部书记。”1993年,当普京在列宁格勒市苏维埃工作时,曾经接受以色列外交部长的邀请作为官方代表团的正式成员出访过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妈妈把我受洗礼时的十字架交给我,让我到上帝的坟墓那儿去朝圣。我按着妈妈的要求做了,随后把这个十字架戴到脖子上,至今也没有摘下来。”[10] 后来,普京又以旅游者的身份带着全家再次访问了耶路撒冷。那次从圣城回来之后,普京就成为教堂的常客。普京经常去教堂做礼拜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在一次电话热线问答中,一位女职员问道:“常去教堂是不是因为心中有什么痛苦和烦恼?”普京坦陈,上教堂做礼拜完全是出于自己的意愿,同时他还表示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养成这个习惯。[11]

  当上总统之后,普京仍然牢记自己作为一个教徒的神圣责任,所到之处从未忘记宣传宗教信仰的好处,无论日程安排有多紧张,“圣事”却是不会疏忽。
  普京学过桑勃式摔跤,后来又改学柔道,而且对柔道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柔道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而是一门哲学。这是对长者、对敌手的尊敬,那里没有弱者。在柔道里,从仪式到一些细节都具有教育的因素。武力和宗教所倡导的和平与安定本来是一对矛盾,但在中国传统的禅文化中,把两者科学地结合在一起了。中国传统武学的核心,就在于要求习武者通过修身养性,即更加注重修炼内功,不仅在武技上,而且在精神上也战胜对手。也许这正是最吸引普京的地方。普京从韬光养晦等中国文化中已经尝到不少甜头,但对于其中许多深刻的内涵却知之有限。通过对少林寺的访问,普京期望能够从中获益,做到知己知彼,既有利于加强中俄两国之间全方位的合作,也有利于应对中国。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中国宗教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有利于俄罗斯充分发挥东正教的积极作用,担当起从精神上振兴俄罗斯的重任。
  显而易见,普京对少林寺情有独钟是具有其深远的战略目的的。通过对少林寺的访问极大地推动了俄罗斯与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在包括宗教文化等各方面内容在内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中俄两国之间互办国家年的创举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

     四、对“普京思想”的基本评价

     1.经过7年多来的大胆实践,普京的思想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回归到现实主义的理论,即以“权
  力意志”为基础,追求国家权力和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是普京思想的核心。《普京文选》(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中收集了他从1999年12月起至2002年7月为止发表的560余篇文章和讲话中的116篇,内容函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普京思想的完整体现。但这些只是他思想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普京表现出灵活多变的特点,不断调整俄罗斯的国家战略,使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更加巩固,也使“普京思想”的内涵更加丰富。
  2.普京为俄罗斯找到了“国家的思想”——俄罗斯思想,为俄罗斯文化文明确立了新的立足点。“俄罗斯思想”作为俄罗斯民族思维方式的根本体现,就像一根长长的“线”,贯穿于俄罗斯一千多年的历史之中。这根线从“罗斯受洗”,俄罗斯文化开始形成的那一天为起点,到普京就任俄罗斯第二任总统,提出所谓“俄罗斯新思想”时为止,暂时就是一个终点。普京解决了“我们是什么人”(国家的定位)、要“往哪里去”(方向)、“如何去”(走什么道路)这三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为后普京时代俄罗斯的发展和复兴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7年多来的实践证明,普京的尝试是基本成功的。
  3.普京复兴俄罗斯主要通过以下途径:首先是理顺关系。在国内,重建国家制度,强化国家体制,重塑国家形象,以社会稳定和发展经济为主要目标,努力构建公民社会。在国际上,为俄罗斯明确定位,改善与美国、欧洲国家以及中国等大国的关系。尤其是抓住“9.11”之后的大好时机,大力发展与美国的关系,并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但在涉及到国家安全等重要利益问题上,绝不退让半步。与此同时,努力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以及其他中小国家的传统关系,为俄罗斯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而对于以发动“颜色革命”为目的的意识形态进攻,同样毫不留情地予以还击。其次是以国家利益为第一重点,大力发展国家经济,充分利用世界能源问题的凸显为俄罗斯提供的机遇,为经济的全面复兴打下了一个较好的物质基础。
  4.俄罗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仍然是俄罗斯重新崛起道路上的拦路虎。伴随着俄罗斯重新崛起的是世人对俄罗斯帝国文化死灰复燃的担忧和惧怕。与邻国之间不断发生的各种冲突和龃龉,给人留下了一种俄罗斯大国沙文主义阴魂不散的感觉。虽然最终问题还是能够通过最高领导人之间的对话加以解决,但造成的不良影响却是难以消除的。在传统的俄罗斯思想中,“爱国主义”常常是和俄罗斯的大国沙文主义、侵略扩张伴随而生的,普京在谈及这一点时也不无内疚。而这种思想的理论基础又是源自于“第三罗马”和“救世主”意识。这种思想意识已经渗透进俄罗斯民族的血液之中,不仅俄罗斯的历代领导人都没有能够摆脱,大多数俄罗斯人从来也都是以此为荣的。在社会主流文化中,这种思想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各个时代的作家文人对此从来也是不惜笔墨。俄罗斯的许多文学作品对这种思想不仅没有加以任何批判,反而大力颂扬。包括普京在内的大多数俄罗斯人都是在这种“爱国主义”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就普京个人的特质而言,他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爱国主义者。不过,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只有一步之遥。俄罗斯能否挣脱传统文化糟粕的束缚,走上一条现代化的健康发展道路,尚需拭目以待。

  注释:
  [1] 参阅《环球时报》2006年2月23日第一版。
  [2] 同上。
  [3] A•M•戈尔恰科夫(1798.6-1883.3)是沙皇时期的政治家,贵族切尔尼科夫的后代,从小在俄国首都圣彼得堡欧洲式沙龙和宫廷中生活长大。1817年开始进入俄国外交界。1820-1822年代表俄国出席各种国际会议。1822年以后在俄国驻西欧各国的大使馆工作。1856年4月出任俄国外交大臣,与法国和普鲁士建立了友好关系。1868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指定他为帝国首相。他趁着普鲁士和法国之间打仗的机会,派遣俄国舰队重新进入黑海,并在海岸修筑起炮台,确立了沙俄的地位。1873年,在他的领导下,俄国又与德国和奥匈帝国建立了三皇同盟。参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3卷,第317页。
  [4] 参阅《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3卷,第317页。
  [5]《中国新闻周刊》,2003年第20期。
  [6] http://www.president.kremlin.ru/mainpage.shtml / Послание Федеральному Собранию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2006年5月10日。
  [7] 罗玉海:“实用主义是一种生活哲学”,载《四川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8] 也有一些俄罗斯学者认为,普京在第二任期表现出强烈的新保守主义的思想倾向。参阅Дугин и Павловский о Путине на "Эхо Москвы",2004年6月15日。
  [9] 摘译自О.Блоцкий, Владимир Путин- история жизни, Москва, 2002, сс.60-61.
  [10]《远东经贸导报》2001年4月23日。
  [11] 摘自申明:《俄罗斯新主——普京》,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0年版,第262页。

     (作者简介: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研究员,博士,上海,200083)

     收稿日期:2007年9月

网址:“普京思想”的形成及其特点 http://c.mxgxt.com/news/view/420486

相关内容

知识型网红的形成机制及其营销特点,市场营销论文
普京形象頻遭西方媒體貶損抹黑 普京秘書:他毫不在意
普京用一词点评中俄关系,特朗普胜选后,他心里这样想
特朗普对普京的示好,换不来普京的一声祝贺
中国学者提问:若特朗普想“联俄抗华”怎么办,普京回应
知识型网红的形成机制和营销特点
京剧唱腔的特点及作用
特朗普谈到与普京的关系
2019知识型网红的形成机制及其营销特点.docx 文档全文预览
中国人喜欢普京什么?九成受访者认同这一点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