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周日卫报》日前刊登了英国政治学者、前外交官约翰·多布森的一篇评论文章,标题起得非常吸引眼球:《俄罗斯正在缓慢但肯定地成为中国的附庸国》,而这也是该文章最大的、同时也是唯一的看点。
具体到内文,此人并未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据,对中俄关系作出任何有前瞻性的判断,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中俄战略关系的幼稚偏见。
【印度媒体的相关报道截图】
事实上,类似的论调也已经不新鲜了,不过就是西方对中俄关系舆论战的一环,本来是不应该在这类文章上浪费时间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观点在俄罗斯内部,却不乏认同的声音。简而言之,西方怎么看中俄,其实都无所谓,但怕就怕在,俄罗斯还真有人就这么想,而且这些人的身份,大多数还是掌握了巨量社会资源和政治影响力的精英阶层。
此前,俄罗斯科学院就有学者认为,别看中俄经贸在去年的经贸总额已经非常接近2000亿美元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关口,但两国的供需关系其实不太健康,长此以往,俄罗斯或许会沦为中国的“原料供应附庸国”。不过,相比起西方专家的偏见,那名学者还是基于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出发,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那就是改善中俄经贸结构,不能只向中国出口原材料。
另外,在一些俄罗斯政治精英的眼里,如果不改善与西方的关系,提高俄罗斯的经济竞争力,与中国发展合作,只会从战略上限制俄罗斯。2014年时,中国还只占俄罗斯贸易总额的十分之一,8年过后,已然翻了一番。随着俄乌冲突持续白热化,俄罗斯事实上与西方世界决裂,与中国的关系还将进一步发展。
【俄乌冲突本质上是在收拾俄罗斯轻信西方留下的烂摊子】
对此,这些俄罗斯政治精英就作出了非常草率的判断,认为俄罗斯的“向东看”战略,中国是最大受益者,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国际伙伴、最重要的出口买家、最大的进口出口国,以及不可或缺的外交伙伴,特别是在印度日益走向靠拢西方阵营的情况下。
而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反而会吃亏。他们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俄罗斯一半的对外贸易会跟中国高度相关,同时在通信、运输以及能源生产等关键领域,也相当依赖中方提供的技术。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将在俄罗斯拥有非常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并且会利用这种影响力左右俄罗斯的外交决策,比如说终止跟印度跟越南的军事合作,并在一些重大地缘热点问题上支持中方立场。甚至说,俄罗斯会向中方提供最先进的俄罗斯武器或是设计,同时在北极以及中亚地区向中方“敞开大门”。
但有必要指出的是,上述设想其实相当不切实际,更落入了西方媒体的叙事陷阱,这也反映出,俄乌冲突在持续一年后,俄罗斯内部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精英群体,对西方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认为俄罗斯与西方合作才能获得战略自主,与中国合作就是沦为“附庸”,这就是赤裸裸的偏见了。同时这也是他们对中俄在战略层面的合作,理解不够深刻,或者刻意去解读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普京上台初期,整体也是向西方靠拢的】
但问题在于,俄罗斯不是没跟西方接触过,俄罗斯总统普京上台之初,一度也坚定地拥抱“西化”方针,换来的却是北约长期且无底线的东扩,更见识到了美欧出尔反尔的政治姿态。过去的错误依然历历在目,俄乌冲突打得一地鸡毛,本质上也是在收拾当年的烂摊子。俄罗斯已经承担不起再犯错的代价。
另外,我们也要明确一点,在国际政治层面,“附庸国”是非常严肃的概念,从属国在内政、经济、外交等方面没有完整的自主权,从上至下地受到宗主国的深度影响,这意味着双边主权高度不对等。但在如今的国际范围内,严格符合传统附庸国定义的国家,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
【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基本都是原材料,量大,但并非不可替代】
不过,面对西方世界“俄罗斯沦为中国附庸”这种荒谬的结论,俄罗斯之所以仍不乏认同者,亦是有原因的。俄罗斯当前的综合国力,确实难以与中国相比。而俄罗斯对自己的定位,又是能源出口大国,这就导致在中俄供需关系中,俄罗斯处在一个虽然重要却比较低端的位置。
另外,虽然中美俄是当今世界的三极,但俄罗斯的性质其实不太一样,中美两国的崛起,有非常清晰的历史脉络,唯独俄罗斯如今的强势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继承了苏联的遗产,这也导致在与中美的直接对话中,俄罗斯多少会产生不平衡心理。美国是单极世界的老牌霸主,中方是多边主义的后起之秀,但俄罗斯呢?想要找到自己的地缘政治定位,还有相当一段时间。
【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已经很难回到过去】
最后再说句难听的,在中俄关系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俄罗斯被质疑有可能沦为中国“附庸国”,说明在西方媒体看来,俄罗斯已经不再是跟中美相提并论的一极。
俄罗斯首先要做的,不是真的顺着西方的思路去这么想,从而产生对中俄关系的质疑,而是要好好反思下自己,为什么与中国平等互惠的合作关系,俄罗斯却会被当成弱势的那一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