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室友”,为何触动大众神经?
●室友是发生在小空间里最紧密的人际互动。好比上海弄堂里的邻居关系,无可避免会产生矛盾。
●人格成长的关键在于平等互动,室友关系放在今天独生子女的时代,显得更加不可或缺。
●主持人:本报记者 龚丹韵
●嘉宾:于海(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
解放观点:最近,“中国好室友”一词火了。四川师范大学学生黄昱舟,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冲回宿舍,抱着六个电脑,背着三个单反相机,提着一个小乌龟冲出宿舍,一个人拯救了全宿舍的财产,被网友赞为“中国好室友”。您觉得室友关系的好坏,为什么会如此触动大众的神经?
于海:新闻报道中的室友关系大致有两种,或者很好,好到舍生取义;或者很差,差到成为仇敌。但是请注意,新闻事件都是极端个案,缺乏推广和联想意义,基本都是小概率事件。现实中的室友关系,对大多数人来说应该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回忆。现在老同学聚会如此之多,从大学、中学到小学,微信、微博上晒的同学会照片也铺天盖地。此外还有各种培训班,包括MBA班、国学班、党校培训等各种项目组成的室友关系。可以断定,一个人如果回忆往事,印象最深刻生动的往往是室友。可以说,室友关系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经历,甚至是仅次于家人的最亲密关系。
解放观点:室友关系的重要性究竟体现在哪里?
于海:室友关系近似人际关系中的初级群体。社会学家库利创造了“初级群体”这个概念,指那些亲密、面对面联系、有合作特征的群体。初级群体对人至关重要,是因为,它是人的社会性和理想形成的基础。对此最简单的表达就是“我们”。“我们”包含着一种同情和相互之间的认同,而“我们”就是对这种认同的自然表达。
进一步剖析室友关系,不难发现室友之间的相互影响非常大。比如我当年在北师大读书的时候,一个房间7个人,大家一起交流读过的书,全宿舍一起去听喜欢的讲座。 1978年的大学里,充满了求知渴望,最热的就是文化和哲学。当年我最热爱哲学,买了许多哲学书,结果带动大家一起买,本宿舍热衷哲学的名声传出去,其他宿舍的人也会时不时跑到我们寝室,了解哲学的动态。这个宿舍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有上海、北京、青岛,也有来自农村。那位来自农村的室友,现在已经是军事科学院的将军,同学会上他说,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大学四年同寝室同学的互动经历。当年我们在寝室里高谈阔论时,他是一个聆听者,但大家的兴趣和思维,深深影响了他一生。
如果假设,一个人的生命中,遇到的是另外一批室友,在朝夕相处的影响下,兴趣爱好、价值观、就业决策、谈朋友的选择等等,或许都会与现在完全不同。室友之间,志向、人格、职业理想、学术理想,都会互相激荡。这种密切的互动,一方面影响人格心智,一方面也影响生活情绪。室友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解放观点:室友对一个人的成长,究竟能影响到什么程度?
于海:从本质上说,室友是发生在小空间里最紧密的人际互动。这种高频繁互动,无可避免会产生矛盾。就好比上海弄堂里的邻居关系,好的可以互相送馄饨,坏的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鸡犬不宁,今天你家孩子欺负我家孩子,明天我占了你的空间等等。室友关系也同样如此,联系太紧密,产生的矛盾无法回避。两个人如果彼此不熟,显得礼貌冷淡,没有情感上的深切投入,至少不容易结怨。不熟悉的人之间如果发生矛盾,很快会被另外一种机制解决:让他一回吧。但宿舍里今天让你、明天又让你,凭什么总要我让你呢?忍让不是解决办法,小的事情会积累成大事,矛盾不化解,必然越积越深。这是一种非常稠密、粘着的状态。意识到不能回避、躲不开的时候,如何不让矛盾发展成负面情绪,需要理性、智慧以及通达的情感。
此外,社会学家齐美尔分析过,数量对人际互动也有极大影响。假设只有两个人在一起,必须保持对话,一言不合,没有转圜余地。不难看到,两个人的宿舍里,要么关系很好,要么非常冷淡,合不来就避而不见,早出晚归。假设三个人在一起,那情况就不同了,第三个人可以成为倾听者,可以调节其他两人之间的紧张,也可以帮一个人打击另一个人,互动关系变得更加复杂。所以室友的相处之道,和人数也有极大关系。
解放观点:对今天的独生子女来说,要处理好这种稠密的人际关系,似乎更有难度吧?
于海:是的。现在的年轻人集体意识更弱,自我意识更强。宿舍相处需要集体主义道德。如果一个宿舍里人多,有个老大哥、老大姐般的人充当调解角色那还好,否则就很难有转圜余地。尤其今天大城市里的独生子女,少年成长期间,始终没有游戏伙伴,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平等的互动。他们是被父母溺爱着长大的,一直处在比别人高一头的地位,这不是正常的互动关系。将来到了社会上,凭什么你就比别人高一头呢?而游戏伙伴,是小时候一起打弹弓,一起吵架,这时候边上还会有人说一句:你不能耍赖!若你还要赖下去,就没有人和你玩了,这就是道德的社会化,教育孩子学会与伙伴平等地互动。
美国社会学家米德认为,人在与他人的互动,了解他人的评价中,慢慢比较出自我的地位,领悟出自我的价值。他者的种种反应,转化为自我的种种属性。这样的“自我”,实际上包含“他我”。当独生子女缺乏游戏伙伴时,几乎在特权般的呵护中长大,不去关注他人,无法感受他人的所思所想,结果形成了一种向内收缩的“自我”,社会化过程中的“社会自我”基本没有形成。
现在的独生子女要一直到高中、大学里开始住校了,才有室友成为交往伙伴,弥补成长中的长期孤独状态,开始了平等的互动。这些本应在未成年时期就学会的东西,直到接近成年或成年以后才有机会接触。这样的互动关系实在来得太晚。于是有些人就会轻易认为,与自己不合的他者就是敌人,对周围充满警惕甚至敌意。这也是一种“独生子女综合征”,曾经什么都是他一个人的,现在是多人在一起的分享关系,一时难以适应。人格成长的关键在于平等互动,室友关系放在今天独生子女的时代,显得更加不可或缺。
(来源:解放日报)
网址:“中国好室友”,为何触动大众神经? http://c.mxgxt.com/news/view/429800
相关内容
泰国为何对我们这么好,原来王室和总理...@利剑的动态《密室大逃脱大神版》:比明星版的友谊更深厚
泰国皇室上演“甄嬛传”,90后新宠妃崛起!夺嫡大战一触即发!
体育男神为何总是被“娱乐
中国最好听的十大动漫主题曲 中国动漫歌曲盘点 最好听的国产动画歌曲
梅根仍未分清英国王室与娱乐圈的界限,难以获得大众认同
韩国女歌手BoA成为大熊猫福宝一日经纪人化浓妆接触大熊猫
末路,因为室友呼噜声太大,白宝山一锤子结果了他,现场触目惊心呐!
为何梅艳芳是张国荣最好的朋友?
㊥凯发一触即发(中国区)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