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坛对于史铁生意味着什么
作者:张恩杰
时隔十年重磅回归的地坛书市以“我与地坛”为主题,契合了史铁生先生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对于当代青年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校正和引领作用。
史铁生的生前好友、文艺批评家、作家解玺璋将于9月8日上午地坛书市开幕式结束后,亮相地坛文化讲堂,展开一场主题为“史铁生的读书与精神涅槃”的讲座。在书市开幕前夕,解玺璋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畅谈了地坛对于史铁生的人生意义,剖析了史铁生的作品特色及写作风格。
《我与地坛》是创作精神转折点
史铁生从小住在北新桥那边,离地坛公园很近。尤其是在他刚患病时,经常坐着轮椅来地坛读书、散心。“他创作的《我与地坛》,正是他经历了痛苦后的反思,是一种对未来的思考。在我看来,这部作品是他文学创作精神上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解玺璋说。
史铁生在患病以前的写作,基本上是比较现实主义的。比如他创作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的插队生活》,还有好多散文,都带有一种写实的态度。这与他那时阅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传统文学作品是有很大关系的。
“他创作《我与地坛》的时候,透露出对于生与死关系的很多思考。这时他面对着一个现实难题,就是患病后身体不能动了,生活空间随之变小。按照他以前的那样一种文学观念再写下去,就到了一个没得可写的境地。”解玺璋称,此时史铁生开始朝着精神方面发展,包括他阅读方向的转变,扩展了他的文学创作精神空间。
史铁生后来写的《病隙碎笔》,就带有一些哲学反思的意味。他很注重思考人的终极价值,生与死的关系,人怎么对待死亡、对待疾病。在解玺璋看来,这与史铁生的自身状况有关系。他除了关心一些大家同样关注的社会性的问题之外,还有很多跟他自己身体状况有关的话题。
写作使得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解玺璋表示,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还提供了自己最初对于写作的一些认识。他说,在那些沉淀了各种思绪的日子里,“其实总共只有三个问题交替着骚扰我、陪伴我。第一个是要不要去死?第二个是为什么活?第三个,我干吗要写作”?
生和死是史铁生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他的整个人生都在试图对这个问题做出回应。至于写作,他有过这样的想法:“为了让那个躲在园子深处坐轮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也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置。”这种认识后来进了一步,他明白了:“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他又说:“只是因为我活着,我才不得不写作。或者说只是因为你还想活下去,你才不得不写作。”
在史铁生看来,写作使得生命变得更有意义,也更完美。生命都是有残缺的。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身体有残缺,就去死;写作其实是对于这种残缺的不甘心,也是对这种残缺的纠正;写作固然是为了追求完美,但完美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无尽的过程。
解玺璋说,史铁生活着的时候,他们三五好友常去史铁生家做客,与他畅谈文学人生。史铁生病逝后的头一两年里,他们在地坛公园里追寻史铁生的踪迹,为他举办过《我与地坛》作品朗诵会及追思会。后来他们把活动转到清华、北大、北师大、人民大学等各高校,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史铁生及他饱含生命哲学的作品。
举办多场有关史铁生的讲座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本届地坛书市文化讲堂,史铁生生前的三位好友将带来三场有关史铁生的主题讲座。除了解玺璋的“史铁生的读书与精神涅槃”主题演讲,另有陈镭于9月9日下午带来“史铁生之路——《务虚笔记》的寓示”讲座;史铁生名篇《我与地坛》中“长跑家”的原型,他生前好友李燕琨会在9月10日上午带来“史铁生与地坛”的讲座。
此外,读者蒋萌将于9月11日上午带来“从《我与地坛》到我走入文坛”的主题讲座。蒋萌现年43岁,作家。他下肢残障,将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及作品《生命是劫后重生的奇迹》,讲述史铁生《我与地坛》对他的深刻影响。(张恩杰)
[责编:刘冰雅 ]
网址:地坛对于史铁生意味着什么 http://c.mxgxt.com/news/view/430910
相关内容
周杰伦对于华语乐坛究竟意味着什么?遇见地坛,遇见史铁生
史铁生《我与地坛》:痛苦与幸运的交织
赢得年轻人的心,为什么是史铁生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如何与生活和解,如何活出从容?
你知道一瓶86年铁盖茅台意味着什么吗…
史铁生:不知道命运是什么,才知道什么是命运
明星对于一个电影意味着什么?
史铁生和余华什么关系
余华和史铁生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