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论:“小沈阳事故”与大众娱乐心态——中新网
小沈阳靠“跑偏”式台风在春晚小品舞台上另辟奇景,这很有些像前些年“二手玫瑰”出现在歌坛的情形。艺人既然选择了“跑偏”,就要明白自己已经预先舍弃了被人见人爱的机会,怎么样在成名之后把风格做得更极致,或慢慢拓展自己在那些“不跑偏”领地里的能力,就成了一个艰难而复杂的抉择。再考虑到央视春晚舞台多年来一向追求“中正平和”,今后对小沈阳的“跑偏”能容忍到一个什么程度,也是一个敏感话题。从这个角度说,小沈阳的一炮而红,不太像是“现象”,而更像是央视春晚既有审美惯性下的一次“出轨”和“事故”。
一个《不差钱》令小沈阳在央视春晚一炮而红,而同时现身五家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以及央视元宵节晚会上模仿秀表演的稳定发挥,则再次显示了小沈阳舞台才能和心理素质的稳定。一时,春节后苦无耀眼话题的媒体人齐齐地把聚光灯都投向了他,众口一辞热炒起“小沈阳现象”。
那小沈阳到底算不算是娱乐时尚界的“现象”呢?放到2009年的央视春晚,或近年的东北二人转舞台,他绝对是——要知道在成功登陆央视春晚之前,他在民间舞台已有类似“转王”这样的美誉(当然这只是一种不确定的说法);但要是放到更长久的时空和舞台背景下展望,成为“现象”之路似还漫长。这一点,从小沈阳登陆春晚所赢得的如雷掌声背后的动因,以及他近年在各类舞台上的表演,便可找到论据。
谁在为小沈阳鼓掌?
先说小沈阳赢得的掌声,那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在经年压抑观众“对笑的超额预期”后累积起来的。实质上,在经历了把相声由几十分钟野蛮压缩至几分钟,和对郭德刚这样拥有广泛观众基础的艺人的拒绝,以及对杨少华的几次“临时撤梯子”之后,如今春晚所谓的“语言类节目”,也就剩下小品了。就艺术表现功能而言,小品并不比相声高级,但它比相声更善于诠释(或投合)各电视台的长官趣味,这才使它在近十多年的历程中,渐渐形成了从央视春晚到地方晚会的一枝独秀。不过任何文艺,善于让自己的艺术风格投合买方趣味的,终究人数有限,又何况是面对要求一向“超级丰富”的央视春晚!所以十几年下来,最合适的几位艺人已经被用得疲惫不堪。有潜力的却一时还没有积攒够打拼央视的火候与心境(比如曾经登陆过春晚的前一代“转王”魏三等),有的好不容易熬出境界,却又被这漫长的出头过程搞怕了,选择了自动退出(比如范伟等)。观众只好无限期地把事先准备好的掌声藏在口袋里,继续期待下去,直到他们有一天看到小沈阳这样的亮色。
小沈阳的另一部分掌声,来自于近年通过视频和各地方频道“午夜广告插播文艺”熟悉他的那些知音观众。早就看好这个人,一度已被各色娱乐新闻告知此人登陆央视春晚无望,现今却又奇迹般地见到他出现在春晚!我想,这一部分观众发出的喝彩声应该是最由衷兼最热情的,这喝彩声里,有时甚至还夹杂了一些演艺之外的欣赏情结——比如对“草根”终于登堂入室的某种“补偿性激动”。这样的观众,媒体人和娱评作者中从来不少,所以这一部分掌声,往往听起来也就相对响亮些,有些甚至还被提前升华到了“文化”的高度。
“跑偏”的小沈阳:成名后的真正考验
一种舞台表演能否具备“文化”内涵,恐不是单靠文人的热情就能发掘出来的,它还必须事先具备一种——舞台行为遭到提纯、净化(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后,还能继续呈现生活本质的功能。赵本山在登陆央视春晚后的近二十年里,也是最近这十年,才堪堪具备了这种资质,小沈阳能不能青出于蓝,打破老师的“春晚成熟”纪录,在目前看来还是个未知数。
就小沈阳已有的舞台特色而言,男扮女妆和学唱这两大绝活,已经充分得到施展,以后如何给人们带来惊喜,这是一大考验。毕竟现有的绝活儿是经历了过去数年默默无闻的积累才攒下的,可在国家电视台赢得全国性的知名度之后,收入上面临的诱惑和在市场上所受到的压榨,肯定都要胜于以往无数倍。一个从草根崛起的艺人能否抵御得住这种诱惑,为自己尽可能多的争得创新和充电的时间,这也是一个考验。要知道观众是最热情的,也是最容易喜新厌旧的。
小沈阳靠“跑偏”式台风在春晚小品舞台上另辟奇景,这很有些像前些年“二手玫瑰”出现在歌坛的情形,但艺人既然选择了“跑偏”,你就要明白自己已经预先舍弃了被人见人爱的机会,怎么样在成名之后把风格做得更极致,或慢慢拓展自己在那些“不跑偏”领地里的能力,从现在他在舞台和电视剧里所显现的能力来看,已具备把上述任何一极做好的潜力,能否兼容似乎就不好说了,一涉及取舍,就成了一个艰难而复杂的抉择。再考虑到央视春晚舞台多年来一向追求“中正平和”,今后对小沈阳的“跑偏”能容忍到一个什么程度,也是一个敏感话题。从这个角度说,小沈阳的一炮而红,不太像是“现象”,而更像是央视春晚既有审美惯性下的一次“出轨”和“事故”。
观众的最大期待:让年富力强的天才艺人顶上来
在我个人看来,2009年的央视春晚当是近十年来水准最高的。可即便如此,在指望大家看完之后,像十几年前那样兴奋、众口一辞地去称颂,显然是不可能的。一方面观众眼界高了,另一方面媒体和央视自己已把好话抢先说出来了。传媒轰炸有时候是会招致人逆反的,指望在这样的审美年代,还让一台晚会去承载太多娱乐之外的讯息和意蕴,更是非常的不现实。那么,央视春晚下面的路又在何方呢,这恐怕又是一个比预想小沈阳星运更严峻的话题了。
无论如何,已经成为“人民艺术家”的赵本山,迟早是要卸下为央视春晚支撑零点时段收视率这项重担的(退不退春晚那是另一回事)。即使从保护艺术家的创造力和健康本身来考虑,观众和春晚也都不应该再强迫老赵年年干重活儿。那么,让年富力强的天才艺人们顶上来,恐怕才是央视春晚观众的最大期待,也是导演身后的那些有决定权人士的迫切任务。这比在娱乐版上发起“小品能不能再继续独秀央视春晚”的讨论更带有建设性。不管小沈阳或别的什么天才演员能不能成功接班赵本山,央视舞台上的小品到了近年,其实都已呈现出逼近高峰、马上就要滑入低谷的曲线。这一方面跟央视春晚的审美惯性有关,一方面也是因为时代毕竟在多元、观众在光怪陆离的娱乐元素面前已宠辱不惊,非艺人的个人才艺所能挽回。
隐忧:市场压榨对艺人创造力的扼杀
公众对娱乐的消费心态,与他们所爱戴的艺人的创作生命力之间,历来存在着矛盾:一方面,公众总要求艺人超常发挥,不间断地再创新高,而作为鼓励,公众回馈给艺人充满无限诱惑的市场;另一方面,市场又会充分压榨艺人的时间和自由度,使艺人的创造生命力过早地衰竭、枯萎。甚至不仅仅局限于演艺领域,这些年在全世界,包括体育在内的许多服务于大众娱乐事业的明星,都已比他们的前辈大大缩短了持续辉煌的时间,商业对明星资源无休止的开采、榨取、揠苗助长,导致我们大家都几乎在无知无觉中,沦为扼杀每一项有创造性文娱工作者的帮凶,这可能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严峻、却也最无可奈何的大众文化难题。怎么办?先不要急着从宏观上悲观和着急,每个有点责任心的相关人士,从自己手头有关的事情上,对“趋利”的急切打一点折扣,可能就都有了。
-徐 江
网址:文化评论:“小沈阳事故”与大众娱乐心态——中新网 http://c.mxgxt.com/news/view/439737
相关内容
小沈阳与沈春阳:娱乐圈中的爱情典范与成功之路小沈阳与沈春阳:娱乐圈中的亲情传奇
师徒不再?小沈阳与赵本山背后的真实故事
沈春阳与小沈阳:娱乐圈中的爱情清流,携手共绘传奇人生!
小沈阳:从喜剧明星到音乐新秀的惊人转型之路
小沈阳感恩赵本山:揭晓师徒情深背后的故事与情义
娱乐圈那些事儿:小沈阳化解尴尬,郭德纲与冯巩,星爷退居幕后
十位名人的职业规划故事——小沈阳
小沈阳为何能在娱乐圈屹立不倒?
小沈阳沈春阳的爱情故事,从微末到成名,相互扶持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