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家王亚彬:文字就像舞蹈的倒影

发布时间:2024-12-23 13:46

文/王亚彬

【编者按】书房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物质呈现,通过书房,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人的内心风景。在2020年“世界读书日”之际,建投书局和澎湃新闻·翻书党联合推出“书房里的世界观”系列人物专访,我们将陆续邀请学者、诗人、作家、音乐人、舞蹈家与读者们分享他们的书房与阅读。本期嘉宾为舞蹈家王亚彬。

舞蹈家王亚彬

谈书房:书房是一个充满能量的精神世界

我书房里的书,最多的是小说类,其次是科普类,还有一些和我舞蹈专业相关的康复运动书籍。书房的书架上,我留了几个小格子专门存放演出节目单、海报以及海内外演出的纸媒报道,这些内容记录了我们演出的行走路径以及在世界舞台上留下的反响,这是我觉得特别有意义的一种私人收藏。

王亚彬

我的日常工作:舞蹈基本功训练、编排作品、演出,以动为主,比如一个新舞作的排练要持续许多个月,比如一个晚上的演出要连续舞动90分钟。舞蹈家与剧场、排练场有着极其粘稠的关系,我不在剧场,就在去剧场的路上!从走进舞蹈世界至今,我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消磨在排练场和剧场。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动静相宜,保持身心最佳的平衡状态。当我进入到书房后,周遭立刻安静下来,涌动的思想在书中和笔下流淌。许多部舞剧的构思以及2016年出版的第二本文集,都是我在书房里完成的。走进书房,有着与我走进剧场相同的感受:远离喧嚣,进入到一个静谧的、丰硕的、充满力量的场域。

我不断地走进、走出剧场,走进、走出书房。书房对我而言,像是一个神秘的后花园,它广博的精神力量对物理世界是一种支撑,充满能量,我在这总是可以汲养、吸收、滋润心田。

王亚彬和她的书房

谈阅读:阅读可以使人抵达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对一个以舞蹈为事业的人来讲,我觉得读书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因为在舞蹈的世界中,我们通过突破身体的局限,掌握技艺、抒发情感,讲述故事,最终进入自由的表达境地。舞蹈作品的创作,和作家写作一本书,和电影导演拍摄一部电影,是一样的。舞蹈创作也是需要思想的沉淀和表达,通过作品架起沟通的桥梁、借助作品和世界上更多的人进行交流。像我们在国内外的演出,与从未谋面过的观众在剧场相遇。他们通过作品了解舞者、编舞,了解中国故事、文化背景以及艺术作品的当代性,透过作品去认知“我们”。

创作,需要的不仅是舞动的技巧,更需要架构和思想!这就需要多阅读,如此会让思路有一个全新拓展,同时加强思想的深度和精神的厚度。

读书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我觉得读书可以让人变得更加睿智、让人的精神世界更加开阔。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他未必在现实世界里行走得很远,但通过阅读他可以抵达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这就是阅读的力量!大学期间,我报了许多有关于文学的选修课,早期的这些课程打开了我对于文学世界的热爱。在后期舞蹈的创作过程当中,我才发现读书其实对我来讲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让我更加善于思考,让作品更加具有逻辑性和思想性。我相信读书的习惯和勤于思考的方式会更好地促进舞蹈作品的创作编排。

王亚彬的书架

从一开始进入文学的世界中,我的老师教导我不能走捷径,并且给了我特别好的一条建议:尽量去阅读经典,因为经典的是经过时间的洗刷和考验最终保留下来,意味着其精神意义超越了它存在的那个时代,甚至可以向未来。我的阅读基本上都是以经典为主,经典的小说、经典的戏剧剧本。我偶尔也看一些比较新鲜、年轻或者流行的一些文字,但我个人觉得读书需要直觉。如果一本书可以非常好地吸引读者读下去,就说明读者需要它,它对读者有致命的吸引力和独特价值。那这本书很可能就是一本很好的书籍,这是我在阅读方面选择和评判的标准之一。

尽管现在有很多阅读的软件和电子的阅读方式,尽管我试图去接受新的阅读方式,但我还是喜欢纸质书,电子书永远无法取代纸质阅读,如同AI技术永远无法取代人类现场表扬一样。虽说纸质书没有电子书来得便捷,但其更有阅读的仪式感和精神凝结的象征。纸质书是现实的物体,是手触的存在。当读者拿起纸质书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它的重量,如同握手可以感受到对方的温度!无论什么媒介的书籍,都是人类精神世界非常重要的一个能量体!

我是一个特别喜欢逛书店的人,在北京有很多很好的书店,比如建投书局,还有一些比较独立、前沿、小众的书店,比如万圣书园,我基本上都去过。我个人觉得走进书店的感觉就是像把全世界精神的精髓都集中在一起,并且向读者非常精致的呈现。书店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存在,它集中了既具有独特性,又具有普适性的书籍,将它们集中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省去了漫无目的挑选的过程。我在巡演路上,无论国内外,除了剧场,最喜欢去的是书店和博物馆,这两个地方可以令我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巨大的能量。

王亚彬的书架2

谈写作:文字对于我而言就像舞蹈的倒影

无论编舞,跳舞,还是写作,作为我的体验,它们存在着一种特异的通感。我写作中,有时奋笔疾书,感觉思想、体验和情绪喷涌,手尖在键盘上舞蹈,其实也很像自己在舞台表演时的状态。编舞的过程和写作的过程都是通过语言,舞蹈是肢体语言,写作是文字语言,去叙述和表达思想,呈现情感,叙述故事。我可以很清晰地觉察到抒写时的节奏变化、结构存在、修辞描述,这是与我编舞过程非常相像的体验。

我个人觉得文字对于我而言就像舞蹈的倒影,纸面和舞台,不同的介质,相似的感受。

舞蹈家王亚彬

谈“我的理想生活”: 希望让观众聆听更多女性声音

作为一个不在剧场,就在去剧场路上的人,我的理想生活是希望不断可以发现和联合优秀的舞者、艺术家们,不断创新,为世界舞台的观众带来最好的作品。当然,我希望可以成为一名非常伟大的国际编舞,我现在也在这个方向上不断的努力。就此刻来讲,一个强烈的渴望:希望疫情可以尽快过去,恢复演出,如同以往,大家一起排练、巡演,通过艺术作品与人们保持一种联系和交流。

在我心目当中,理想的女性形象应该是独立的:精神与经济的独立。我个人觉得,无论女性从事怎样的职业,她应该是非常具有独特价值的个体。像我在过去的创作当中,做过女性三部曲:舞剧《青衣》、英国国家芭蕾舞团的全球女性编舞计划《她说》,还有挪威剧院和我一起联合制作编舞的《海上夫人》。实际上在进行这些创作的时候,也是希望将女性的形象和角色更多地呈现在舞台上,让观众更多的聆听女性的声音。因为我们都知道,在剧场最初的形态下,女性是不允许登台进行演出的。从历史的发展到今天,女性不仅可以在舞台上呈现自己的艺术才华,同时还可以作为主创去为更多的性发声,让这个世界对女性有更多的关注和认识,我觉得这是一个无上荣耀的事情。

王亚彬和《青衣》

谈“我最想分享的一本书”:《生命该如何寄托》

对我有特别深刻影响的书籍其实还是挺多的,但我特别想来分享一段我自己在书写过程当中的一段感悟,因为在当下这个时间,我特别希望当时的那个我写给自己的文字,可以鼓励现在的自己。同时也希望分享给朋友们,因为它是关于初心、关于梦想的追求。就像我之前谈到的,我们不在剧场就在去剧场的路上!我希望我对于舞蹈艺术一直可以葆有这样的炙热和初心。这是我在2016年出版的第二本书《生命该如何寄托》里的:

“这个世界如果舞者或者舞蹈家和他们的作品被理解,我觉得这样一个群体所面对的所有都值得了。作品除了带给人们情绪上的愉悦外,如果能从精神世界去感染和陶冶,那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我还是想要重复的说舞蹈是追求真理的一个过程。我们要创造历史,而不是重复历史,我们从历史中吸收传承,继而发展创造,带领人们探寻未知世界的美。因此,舞蹈成为我们了解未知世界的钥匙。如此,我们了解舞蹈的过去欣赏现在同时对于探求未来充满了渴望和想象。舞蹈在时空里通过动作的叠加,使观者产生印象,这些印象的主意积累,传递着情绪,情感动作的组织编排结构着不同的人事物,使生命变得更加灵动,并充满哲思诗意。舞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场表演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与时空相比,舞蹈现场显得那样短暂,但这样的短暂因为凝结了智慧,灵性,修为的传递而成为永恒舞者,是艺术的载体之一。舞蹈将时间的长度质变般的凝结为浓度,舞蹈的瞬间即永恒。

作为一个舞者,编舞平时最爱的就是舞蹈,我是幸运的,因为不仅是我选择了舞蹈,舞蹈,也同样选择了我。舞蹈艺术是多维空间里的现场艺术,充满鲜活感性的释放和禅思般的深思,哲思。舞蹈是完整的共融的间距,共性个性的,瞬间即永恒,瞬间既逝,但却永恒存在的艺术,这是我对舞蹈的认知,希望你我共享。”

我特别希望在这段文字可以勉励自己,同时希望和更多的朋友们一样,在生命当中不要忘记对于梦想的追求。

另外像我在2015年改编过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老师的同名小说舞剧《青衣》,对于我也是非常特殊的。我当时就觉得这本书就是为我写的,虽然他讲述的是一个京剧演员毕生的追求,但实际上这本书适合每一个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每一个人都想成为自己的专业那个舞台上的主角。在经过长期的对这本书的了解和阅读过后我决定,把它改编成舞剧:将文字通过肢体语言、通过我们在舞台上的形象塑造,将小说当中的人物立体在舞台上,然后走向观众,同时获得了很多观众的感同身受、对于作品的认可和对于生命的思考。

网址:舞蹈家王亚彬:文字就像舞蹈的倒影 http://c.mxgxt.com/news/view/441120

相关内容

舞蹈家王亚彬:文字就像舞蹈的倒影
王亚彬:生命,以舞蹈寄托
王亚彬的老公叫什么, 舞蹈家兼演员的她为什么不演戏了
「北京」亚彬和她的朋友们 亚彬舞影工作室出品 舞剧《海上夫人》
王亚彬携手中外舞者 国家大剧院“相聚”
生命该如何寄托:一位舞蹈守望者思想手记
罗志祥,“亚洲舞王”,舞蹈界的搞笑达人!
被称为“舞王”的明星,罗志祥上榜,而他的舞蹈像“艺术品”
王亚彬
世界十大舞蹈家有哪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