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军事家——郭子仪

发布时间:2024-12-23 14:38

郭子仪(697一781)出身于官宦家庭。从郭子仪的曾祖起,郭家就世代为官。郭子仪的父亲郭敬之曾先后辗转多地担任刺史,退休后在长安病故。郭子仪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中等官员家庭,良好的家庭背景对他日后的性格、眼界和学识等方面有很大影响。

郭子仪出生的时期,正是武则天执政时,国家虽然相对稳定,但是边境战争有增无减。为了缓解边境的困扰,武则天增加了武举,来选拔军事人才,天下的英雄豪杰每年都有机会参加考试,接受选拔。郭子仪就是在武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被授予官职。其后,长期在今内蒙古和山西一些地方担任中下级军官。长期的军旅生涯,为郭子仪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为他日后在唐朝政坛上大放异彩准备了条件。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郭子仪在军队任职直到五十七岁,最终担任了朔方节度右使。公元758年,安史之乱爆发。这是唐玄宗在位后期任用奸佞、昏庸误国的必然结果,也和唐朝中期节度使权力过大、极易拥兵自重的制度有关。起兵叛乱的安禄山是杂胡人,曾在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任节度使。史思明也是杂胡人,曾任平卢兵马使。很快,安禄山、史思明率领精锐部队十五万人以奉旨讨伐杨国忠为名兵逼潼关,直接威胁唐都长安的安全。

危急时刻,唐玄宗任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率部讨伐叛军。年近花甲的郭子仪系唐室命脉于一身,开启了他中兴大唐的荣誉之路。

安史之乱前,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王朝承平日久,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长期的和平环境之下,官员和士兵不习武备,战斗力大大削弱。而安禄山、史思明的军队经过长期的训练和蛰伏,士气正旺。因此,面对叛军的突然进攻,官兵们无所适从、惊慌失措,或逃或降,或被叛军杀戮,黄河以北二十四郡很快尽被叛军控制。在安禄山

的纵容下,叛军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人民深受其苦。惯于寻欢作乐的唐玄宗仓皇应战却节节败退,直到郭子仪就任以后,才扭转了局面。他率部收复了几个郡,壮大了军威,鼓舞了士气,将叛军阻挡在了马邑(今山西朔州)地区。

随后,郭子仪又举荐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在郭子仪和李光弼的相石配合下,先后又收复了河北的多个县城。此后二人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在与叛军的交战中不断取得胜利,一举收复了河北,形势开始有利于唐军一方。这时郭子仪建议乘胜追击,直取潼关,但遭到了宰相杨国忠的反对。唐玄宗听信杨国忠,最终导致潼关失守,使得叛军兵逼长安。仓促之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杨国忠等人匆匆西逃。愤怒的土兵杀死了杨国忠,杨贵妃也被逼在马嵬坡自杀身亡。后来叛军占领了东都洛阳,一时间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唐玄宗继续往西南逃亡,命太子留下来平叛。于是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尊唐玄宗为太上皇,这就是后来的唐肃宗。唐肃宗即位后,立刻组织兵马收复长安和洛阳。郭子仪再次建议先取潼关,这次获得了唐肃宗的首肯。唐肃宗从回纥借来重兵十五万,命儿子李俶为兵马大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向潼关进发。由于郭子仪指挥得当很快攻克潼关,为收复长安城奠定了基础。

在此前后,安史内讧,安禄山被杀。唐肃宗求胜心切,命郭子仪大举进攻叛军,但这次战斗遭到了失败。后来广平王率蕃汉部队十五万人支援,回纥太子也率骑兵协助讨贼。双方苦战数个时辰,终于夺回了长安城。此后唐军一路乘胜追击,不久收复了东都洛阳。可惜的是,后来即位的唐代宗惧怕郭子仪功劳太大难以制约,听信权宦程元振的计策,将郭子仪调回京城。叛军闻讯后组织反攻,又从李光弼手中夺取了洛阳。危机之下,唐代宗不得不再次启用郭子仪,郭、李二人又合力作战,重新夺回了洛阳。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这时吐蕃借唐朝大局初定、国内空虚之际,起兵占领了长安,把长安城洗劫一空。危急时刻,又是郭子仪挺身而出,率领游兵散勇数千人攻击吐蕃军队,吐蕃军队得知郭子仪率军来战,吓得不战而走。而此时当权宦官程元振又惧怕郭子仪功高盖主,欲让唐代宗暂以洛阳为都,以免朝政被郭子仪控制。郭子仪闻讯苦苦劝谏,认为长安地理位置重要,皇帝需要明察秋毫知人善用,尽力守住此地,并且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选择贤才中兴唐室。唐代宗这才回到了长安。

就在唐代宗还朝的前一年,郭子仪还率军多次击退了因受猜忌而反叛的大唐旧臣固怀恩军队的进攻。郭子仪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指挥若定而又能忍辱负重,接连取得胜利,为唐朝的安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他的这些功勋,都是他在五十七岁至八十三岁的这段老年阶段里取得的。

郭子仪为人正直宽厚,忠诚谨慎,一旦身许国家就以国事为重,从不以个人恩怨为念。他和李光弼同为中兴名将,世人称为“郭李”。二人原来都是朔方节度使安思顺的部下,因存在竞争关系长期不睦。郭于仪出任朔方节度使之后,李光弼担心郭子仪报复,但郭子仪非常诚恳地告诉李光弼,不要有这个顾虑。他还把李光弼推荐给了皇帝,李光弼因而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便。李光弼看到郭子仪处处以大局为重、以国家为念,深受感动。后来二人成为莫逆之交,配合默契,共同为国分忧。

郭子仪和李光弼战功赫赫,难免功高盖主,引起皇帝的猜忌。公元758年,唐肃宗一面命九节度使联合讨伐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另一面又惧怕郭子仪、李光弼功劳太大难以控制,故意不设元帅之位而任命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虽然战争中,互有胜负,但整体对唐军有利,可惜由于鱼朝恩不懂战略战术,九节度使缺乏统一领导,唐朝军队一度大败而回。此时,一直嫉贤妒能的鱼朝恩把责任推到了郭子仪身上,并向唐肃宗进谗言,致使郭子仪被召回朝廷,剥夺了军权。尽管郭子仪淡然处之,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满,鱼朝恩依然不放过郭子仪,又指使人盗掘郭子仪父亲之墓。郭子仪以国家为重,尽量大事化小,忍辱负重。唐代宗忍不住问起此事,郭子仪说:“我一直在外带兵打仗,不能禁止暴行,土兵挖掘了别人家墓的情况也不少。这是上天对我的惩罚啊!”公元769年,鱼朝恩又邀请郭子仪喝酒,有人暗中告诉郭子仪这可能是个圈套。但郭子仪仍然只带了几名家僮前往,这让鱼朝恩感到奇怪。郭子仪据实相告,并且说:“如果你真有杀我的意思,我少带几个人就不烦劳你再精心设计了。”一席话竟说得鱼朝恩非常感动。

正因为郭子仪坦荡无私、以身许国,唐肃宗、代宗在长期的交往中对逐步建立了足够的信任,郭子仪也在朝野赢得了很高的声望。

从五十七岁起平定安史叛乱,郭子仪的仕途屡有沉浮、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他都能够宠辱不惊。唐肃宗即位后拜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先后封他为代国公、汾阳郡王。唐德宗即位后、郭子仪更是被赐号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位极人臣。公元779年、八十三岁的郭子仪告老退职。

郭子仪的七子八婿也都成为一时显贵,在给他祝寿时、子、婿拿的笏板摆满了床铺,因此名剧《打金枝》又名《满床笏》。此外,经郭子仪提拔的人中有六十多位封相拜将,成为后世美谈。

公元781年,郭子仪以八十五岁的高龄安然离世,朝廷谥号忠武,赠太师,充分肯定了他对维护唐室江山做出的贡献。史称郭子仪“功盖天下而王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忌,穷奢极欲而人不非”。郭子仪以不朽功勋名垂青史,并且功成身退、善始善终,难怪被称为“五福老人”。

网址:唐代军事家——郭子仪 http://c.mxgxt.com/news/view/442184

相关内容

流传千年的“打金枝”故事与唐代名将郭子仪
郭子仪是个什么样的人 郭子仪以国事为重
唐朝名将功臣郭子仪
中兴名将郭子仪:五福老人郭子仪拜寿的故事
无畏战将:唐朝传奇郭子仪的征战人生
郭子仪简介
细谈“打金枝”温馨画面背后,是郭子仪与唐代宗的暗中对决
郭子仪晚年期间从不关家门,儿子:东西快被偷光了,郭子仪:保命要紧
郭子仪为唐朝做了哪些贡献?他为什么能够寿终正寝?
醉打金枝背后原因?这其实是郭子仪与唐代宗的暗中角力,充满危机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