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萌:内容创业,还有机会吗?(万字干货)
央视前主持人李小萌,近两年成了短视频内容创业的头部IP,目前抖音拥有930.4万粉丝。
近期她出版了新书《你好,我们》,从自己的蜕变经历出发,为成长,尤其是女性成长提供了一种崭新路径。同时她也在山东卫视和抖音同步开启了《你好,我们》李小萌女性友好年度演讲,光抖音端就有超过6000万人次的观看,电视台的当晚收视率也排进了全国前十。
近日,我们和李小萌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聊了聊内容创业的相关话题,以下是本次访谈精编,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口 述:李小萌 央视前主持人、《你好,我们》作者
访 谈:陈为 正和岛总编辑
编 辑:米丽萍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创业无非4个字,
“干就完了!”
陈为:这本《你好,我们》,写得特别真实,里面写到怎么求人,包括平台有多少年薪都写出来了,特别真实,我理解勇敢的人才真实,包括罗翔讲过一句话,“在人类所有的美德中,勇是最稀缺的一种品质”。作为一位内容创业者,您这种勇敢是先天性的还是环境倒逼出来的?
李小萌:勇敢很多时候是人生的阅历带来的,但是阅历背后,肯定有一种现实的倒逼力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自我的觉醒和这种倒逼力量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很多时候,你自己不想成为勇敢的人,怎么逼其实也没用,勇敢的第一步是一种主动性。我在原来的大平台的时候,大家看到的是我在节目里的勇敢,汶川地震、维和任务区、在天上的特技飞行表演,那个是不用我主动选择的勇敢,因为我的职业需求,我要做这个节目我就得这么做。
但是在书里我敢于袒露自己失败的地方、比较幽暗的内心角落,是因为年龄、安全感、自身的觉醒和蜕变,让我没有那么在意别人的评价,这时候主动的勇气就自然而然呈现出来了,我觉得这是一个人成熟和变得开阔的一种表现。
这本书的主题其实也是这种主动“becoming 成为”的一种动态、一个过程,一个内容创业者,如果连这种主动觉醒和蜕变的勇气都不具备,那么,想要做好这一行,其实是很难的。
陈为:这本书里写了你的很多成长、蜕变,包括突破。我记得金惟纯老师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原生家庭的影响要占70%,包括我见有的企业家,已经很有钱了,但是仍然不自信,你是如何超越原生家庭带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的?
李小萌:我生活在一个很传统的家庭,我父母都是1940年代的人,我父亲的第一份职业是教师,我母亲一直是工厂医务室的医生,就是非常典型的北京市民家庭。
他们从每个月的收入几十块钱开始把我养大,他们也是非常正直、善良、传统的价值观,坚持与人为善,不要跟别人产生冲突,不要谈钱,要自我约束,认为女孩子不要太轻佻、不要有攻击性。
我父母对我的家教很严苛,尤其是我父亲对女性的审美是一个很标准或者很固定的审美,就是要像我妈妈那个样子,端庄、大方、沉稳、话少,于是他并没有观察我是什么样的人,他也希望我是那样的人。
在我生命前30多年,就是按照他设定的那个样子在生长和处事的,所以养成了正直、善良、不谈钱、不社交、自我封闭、端庄、沉稳、话少、不攻击别人的性格,甚至连自我保护的勇气和动力都不足,天然认为只要我足够善良,世界一定会善待我,这就是我家人给我的对世界的一个描述。
我写的第一本书和这本书都提到了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但有一个好处是,为了我的女儿,我读了大量的教育、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的书。
我也接触了这方面的专家、朋友,慢慢知道原生家庭并不是定型我人生的一个模子,它让我有机会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或者我自己发现了让我并不那么舒服的时候内在原因的来处。
原生家庭的原因让我变成沉稳、不攻击、不表达的性格,但我实际上的性格并不是这样的,所以,我的优势在于能超越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重新摸索一条属于我自己的路,找到我内心真实的“自我”是什么。
这就是原生家庭带给我最好的东西,它带给我一些困惑和困境,同时也带给我更多的视角和机会。
这也是我内容创业的起点,因为关心家庭教育话题,我才去读那么多的书,因为我内心有困惑,对我自己成长很好奇,所以就不断地去读书,去思考、去反思这些事情。
但是,对原生家庭的反思不是要求父母过来给我道个歉,你们得为当年的那种不符合成长规律的方式承担责任,我只是为了了解我自己到底怎么回事,所以它带给了我一个全新的创业契机。
我从全职妈妈来到职场,率先做的就是家庭教育的电视节目,第一本书也讲的是亲子教育的话题,包括我们现在做短视频也是在教育的主赛道里,所以非常感谢原生家庭给我带来的正反两面的影响。
陈为:这本书的副题其实也可以叫“过关”、“闯关”,我虽然没有创业,但内容创业者一定要过好几道关。比如第一关可能是金钱关,我们原来都是不谈钱的,羞于谈钱,但是创业之后核心就是找钱、赚钱、分钱,这一关心里的坎是怎么过的?
李小萌:的确,内容创业者很多时候都有很重的心理负担,我也不例外,我的闯关其实是被逼着闯的,当一个人的生存受到挑战了,如果不去努力的话,生活就会陷入困境。很多人创业开始就是为了自我实现,但是有的人是无路可退,我是属于后者。
我看《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她离婚寄居在别人家里,无路可走了,憋在那写出了《哈利·波特》,她说当你无路可退的时候,你没有任何的精力照顾自己的造型和人设了,只有拼!
事实上,所谓的绝境,也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好像是众叛亲离似的,其实,只要你肯去拼,会发现你自己完全可以。
当你有勇气去拥抱这种挑战和不确定的时候,很多人会自动被吸引过来,然后和你一起去闯关。当这些志同道合的战友和你并肩的时候,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和理解都会发生很深刻的变化,我们再也不会单一视角地看待问题了。
很多内容创业者非常容易在自卑和自负之间来回摇摆,不是自惭形秽,就是妄自尊大,谁也比不了或者是谁也看不上,但是事实上,创业就是要沉浸在具体的问题和困难之中,去成为一个解决者,我所有的关,都是在这个成为解决者的过程中,闯过去的。
所以,解决者思维是很重要的,不要做一个简单的执行者,也不要成为一个简单的开拓者,要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人。
这么看,所谓的钱的思维、钱的问题,包括如何理解内容和商业的关系,如何选择赛道、如何不断螺旋上升的很多突破问题,都是在一边干、一边解决的过程中闯过去的,所以我们团队常说的话就是:干就完了!
“有央视的平台,
连狗都能出名”
陈为:还有一关就是社交关,其实很多内容创业者都有点“反社交”的属性,都比较清高,甚至有点孤傲的。但是创业要主动去链接一些人际关系,这个容易吗?
李小萌:“反社交”的确是很多内容创业者的特点之一,但是这个特点也是一体两面的双刃剑,一方面,摒弃无效社交,专注在业务和内容本身,是内容创业者的关键优势;另一方面,必要的人际关系的链接对于创业来说又很重要,尤其是过去我真的非常宅,比较封闭,是个不会向世界发出请求的人,我过去主动维系关系的欲望非常弱。
所以在我刚开始决定要创业的时候,我感觉我什么资源都没有,也没什么一技之长。朋友们都觉得怎么可能?你在央视20年,怎么可能什么资源都没有,怎么可能没有一技之长?
的确,我就是个主持人,没有央视的平台啥也不是,白岩松说“有央视的平台连狗都能出名”。我和很多有平台幻觉的人不一样,就是从来不会把平台误以为是自己的能力,相反,我是把我一点点的能力都看成是平台的。
比如说过去,我采访过很多名人,但是我从来不主动合影、要联系方式。那个时候我认为我们不攀附则贵,我不去做这种社交型的主动的邀请,觉得自己很特立独行,特别好。
但是创业之后,这种想法就特别耽误事,因为要对项目对团队负责,我就开始硬着头皮去主动拓展和激活过去的人脉关系和支持系统。
而且,我也慢慢发现,主动说加个微信这是一种交往的延续,也是向别人释放善意,这种释放其实是自我打开的一个过程,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书里面我写了很多关于如何打破这个困局的思考和行动方案,大家可以去看看,真的特别神奇。
陈为:对,打开自己就会打开一个新世界。其实还有一关,就是从内容生产者到团队管理者的过程,因为很多内容人其实是有点羞于管理,或者叫回避自我表达,但是我看你带领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编导和制作团队,是不是有时候得先从自我表达,甚至是从发脾气开始?
李小萌:的确,这种管理和所谓的愤怒的表达,其实并不是我预谋的。在书里我写到了很多这种管理上的冲突,我希望对大家有启发。我的性格过去是回避冲突的,但当我一开始跟他们讨论技术、内容的时候,他们就会说,好好好,你放心,我们会调整,但是,后来我意识到,这种表态其实是在说“你闭嘴”。
这是我不能接受的,因为一部作品的口碑和结果是要我去承担所有责任的,所以,有些冲突如果我一如既往地默默妥协了,最终我们是无法共同完成好作品的。
所以当我适度地表达这种愤怒和有勇气去解决冲突的时候,反而让作品和合作变得更加顺利,因为我对事不对人。作为一个内容创业者,不管你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要有这种担当和勇气来面对那些过去曾经让大家难堪的所谓“冲突”。
所以,冲突管理,其实是我们走向成熟的关键一关,这在书里也有很多篇幅去表达其中的来龙去脉,这也是很多做事的人,走向管理者身份的一个关键突破点。
这不仅仅是话语权的问题,而是通过必要的冲突搭建有效协作系统的问题,对大多数内容创业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蜕变。
内容创业的本质:
把表达和认知力变成影响力
陈为:对,从传统媒体到所谓的新媒体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思维方式的切换,我看你原来做节目的时候有很多坚持、争取的东西,有的东西必须要这么做,但是做新媒体的时候其实有失控的那一面,就是让大家把自己的创意充分展现释放出来。这个什么是要争的,什么是不争的,它边界在哪儿?
李小萌:其实,内容创业肯定会有很多不同的视角和细节值得去争论,这个是非和得失一两次看不出来什么所以然。
但是所有的内容创业者都必须是长期主义者,长期判断的均值,决定了内容创业者的认知水位。
所以,只有长期把“是非”当成底线,把暂时的“得失”放在一边,才能成为真正优秀的内容创业者。面对这种难题的时候,我的态度也很明确,求同存异,保持开放心态,不断去测试我们坚持和妥协的平衡点.
很多人认为表达空间和尺度是限制创意的关键原因,其实,我不这么认为。
当我们在技术层面、创意层面的能力有缺陷的时候,很容易把问题归结在空间和尺度的问题上,其实千万不能这么简单地甩锅。所以我更愿意在技术和创意层面去跟大家讨论,然后去测试,再不断总结一些方法论,让我们的决策变得更加科学合理。
我们公司的slogan是:做有态度的内容,做有温度的商业。也就代表着我们的价值观是有很多底线和边界的,比如以迎合情绪来获得流量的,没有公共议题价值的私德批判,哪怕再火,我们也不去碰。不对个人产生伤害,不对公序良俗产生挑战,是我们一直在坚持的底线。
陈为:作为一个内容创业者,我看有时候的确也会涉及到一些新闻性的题材,你觉得当年的这种新闻理想现在还在吗,今天这个环境下我们如何做好热点话题的讨论?
李小萌:其实书中的第一章,我花了很长的篇幅写了这个问题。理想这东西很贵的,长期以来我都在想如何在没有记者证的前提下,去完成我心中关于一个“记者人生”的再实现。
我辞职的时候,签完所有的字以后,新闻记者的采访证就上交了,所以,我们是没有一线的采访权的。但是,我们关切社会热点的这种本能和理想始终是没有放弃的。
现在我觉得,其实每个人都是一线的记者,我们都在力所能及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和呈现一种新的新闻观念。
虽然时代在变,但是,充分的案头工作和田野调查准备工作的习惯,是始终不会变的,也不能丢。我们能客观理性地对一些热点事件进行评述,对于公众更好地理解真相,引导观念的改变都很有帮助。
所以,无论是我们做科普、做评论、做演讲,都是过去新闻工作的一种延伸,只要恪守理性、清醒、兼容并包的价值观体系,始终为社会提供建设性意见,我认为就是有价值的。
陈为:作为内容创业者,您是如何保持这种热点题材的敏感性的?如何在众多热点中,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空间?又怎么规避所谓的蹭热点的诟病?
李小萌:我举一个例子,冬奥会的时候,谷爱凌当时就是最爆的、最热的一个运动员,当时她说她最爱吃的是韭菜盒子,几乎所有的媒体都给了巨大的流量去讨论。
的确,她是很棒,非常有天赋,又坚持,有那么多的闪光点。但这并不代表那些寒门出身的冬奥冠军就应该没有流量关注、默默无闻,像徐梦桃他们这些冠军,有的父母是开修鞋铺的,有的开着烤肉摊,他们是在那样艰难的家庭环境下,苦练出来的,他们没有谷爱凌那么多的选择,但是他们靠自身的努力能成为世界冠军、奥运冠军,难道他们不值得我们更多的关注吗?
所以,我们用新的价值体系来重新思考热点背后的观念,这是我们捕捉热点的原则,也是我们价值观的一种体现。
陈为:其实,作为内容创业者,我看到书里面单独有一个部分讲,怎么用表达来建立影响力,甚至转化财富的,内容创业者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李小萌:内容创业的本质其实就是把表达和认知变成影响力,无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条视频,或者是一张图片、一本书、一台演讲,它们的本质其实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认知连接,我们能通过一次认知连接把自己的观念和用户之间的桥梁搭建起来,只有这个桥梁在,表达才能真正变成影响力。
这背后其实暗含着很多经济学原理,首先最重要的是稀缺性的问题,所有的表达必须具备独特的稀缺性,才会产生有效的认知连接。
我们做表达的,其实是在做观念和认知的市场,只有具备稀缺性的认知和观念,才具备产生认知连接的基础,才会产生价值杠杆,就像洋流和风一样,只有两边的水温和气温是不平衡的,才会具备稀缺性的空间,在认知市场里,这个信息的流动才能变成现实。这么来看,创造稀缺性是认知表达的核心和基础。
其次就是表达界面的问题,我们不同的表达载体,会有不同的表达界面,面对不同的载体、不同的群体,我们需要选择不同的界面,所以,内容创业者在背后需要不断地根据媒体、载体来创造不同的内容和表达界面。
在我们这里,哪怕是抖音和视频号,我们的界面和内容选择其实都有不同的定位,也有不同的选择。再比如我们一台《你好,我们》的女性友好年度演讲,和一本《你好,我们》的心理成长的书,这两者的名字看起来是一样的,但是内容和界面完全不同,但它们底层的一些价值观念又是高度一致的。
创造不同的界面,就是为了更好地和用户之间产生有效的连接。在我看来,实际上界面创新是做内容创业的创意关键,同一个价值观念,不同的界面表达出来,影响力会有天壤之别。
第三个关键点是信用体系的建立。前两点其实是效率体系,就是如何多快好省地做好内容,商业的本质离不开效率体系和信用体系这两个底层逻辑,说白了就是如何做好内容,和如何持续做好内容这两个简单又朴素的问题。
信用体系其实就是内容品牌的问题,品牌的底层逻辑就是信用溢价,用户长期信任你的内容,选择的时候大量节省了筛选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我们大部分做内容的人如果出现了问题,一定是中间自觉不自觉地悄悄违约了,这就让用户对你的信任成本无形提高了。
所以,靠长期主义的耐力,建立一套可持续信任的体系,是内容创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守住了这3个关键点,以用户为中心,持续地迭代自己的认知,优化自己的界面,坚持做正确且难的事,最后一定会是个静待花开的结果。
爆款短视频,
有这3个方法论
陈为:做视频的很多人挺羡慕你们,因为有不少过亿点击的视频,简直就是一个爆品创意工厂的感觉。这个有没有什么方法论,总结过吗?
李小萌:除了我刚才说的基础的3个认知的底层逻辑之外,最重要的方法论就是持续不断地尝试。也就是要让自己处在一个小步快跑的迭代状态里。
我的帐号很多人都说,你原来是央视的、你是名人,你做流量当然容易了。是这样吗?很显然,这是个巨大的认知误区,新的内容推送逻辑,完全不吃这一套。
最早的时候,凭着我非常肤浅的对短视频的理解,给自己做了4个要求,去主持人、去名人化、去专业化、去央视化,我觉得我把这些都去掉,把自己还原成一个特素的人,我讲干货、讲认知、讲道理,但是数据却非常一般。
而且一开始,我们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内容垂直,老讲家庭教育,但是数据却始终没有大的突破。
后来有一天团队准备了一个稿子,就是我们第一条超级爆款视频,现在几个平台的点击率加在一起7个多亿。但是,这个稿子最初团队都很忐忑,因为第一特别长,另外它有点“知音体”,就是有点那种赚人眼泪的感觉。
的确,过去的我特别反感这种感性的表达。但是我心里知道,我们在做一个新的事,我是70后,我是传统媒体出来的,我不能自认为懂新媒体,而且这篇稿子的价值观本身是非常正向的,这个故事我在今年的年度演讲里也讲了,后来演讲切片发出来,还是很火爆,又是上千万的播放量。
在录之前,他们担心我看了稿子会犹豫,我就决定不要预先看一遍了,直接开始录,录完10分46秒,非常流畅,感情也非常真实和饱满。大家说太长了,要不然剪成两条或者三条发吧。
我说既然我们要尝试突破,就别搞个温吞水了,这是一个很催泪的故事,切断了情绪就断了,所以最终10分46秒发出去,当天就炸了,数据一路狂飙,最终全平台近7亿的播放量,涨粉好几百万。
现在看起来,冒险和创新的前提,是要有一个真正开放的大脑和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机会小步快跑,不断迭代。
与此同时,这篇稿子和这个视频,也打开了我们对“叙事驱动”的重新认知。从此,我们就把叙事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武器,当成我们最重要的一个界面来打造。
事实上两年多的短视频探索过程中,“叙事”已经成为我们最大的一个特点,不管是普通人自己的故事,还是一个品牌的故事,我们都能通过独特的视角,给它讲出非常精彩的一面,很多企业家迷恋我们讲的品牌故事。
我们不妨总结出一些可以复用的经验或者说方法论:
第一,短视频其实不用追求绝对的短,只要足够好,10分钟也能有人看下去,千万不要机械地把长短当成自己不必要的限制。
第二,不要老讲道理。视听语言和文字语言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拍摄视频的过程中,好的编导和摄像是通过视听语言的信息量叠加,尽可能做到结论过程化和情节化,说白了就是线性和具象化。而文字语言则高度体现了思考的重叠、结构和抽象。
所以如果写作缺乏这种描述和抽象能力,就会变得特别清淡,但是在视听语言里结论语言化,是个大忌,或者说,结论的力量会被大幅度削弱。
所以,我们开始重新深度审视视频端的叙事和描述之间的关系,叙述和描述的配比,真的是个非常迷人的组合方式,对这个关系的探索也让我们整个团队都受益匪浅。
第三,不要被流量绑架。有位学者问我,你的视频数据越来越好,会不会就被流量和数据绑架了,会不会因为迎合数据做内容。我想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所以,我们如何和数据相处与和解是我们运用数据的底层思路。
我们在内容创作上的底线和坚守是不会让步的价值观,所以数据不会绑架我们,我们只是应用好了数据而已。
最后,反而是主持人化、央视化、专业化、名人化在另一个层面被重新唤醒了,并且结合了大家喜欢的内容,也没有改变我们的价值输出,只是优化了我们的表达界面而已。
陈为:所以心态的开放性很重要,没有偏见,没有先入为主,先试。这次三八演讲也是一个突破,而且在我们看来,国内的年度演讲里面终于有了一位女性主讲人,以前是男性主导的,这次的演讲从筹办到事后,有哪些复盘?
李小萌:我们和内容团队、商务团队以及制作团队,分别开了复盘会。演讲真的是个超级复杂的项目,但是我们一开始就明白,压力都是自己给自己的,自己给自己定目标,做好短视频时代的一次严肃作品的复古。
实际上我们也想除了短视频之外,还能不能有别的作品形式和界面来表达女性友好,表达女性价值观念的当代性。
这个项目前后协同的人数可能不下六七百人,而且内容、商务、制作、宣发等等涉及到很多个合作方,而且这些合作方都是初次合作,这件事我们打算持续做至少10年,所以,按照10年的长远眼光来看,这个开局我自己还是挺满意的。
因为我们做到了全国第一个上星的女性年度演讲,并且是在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这天,甚至可以说全球都应该是非常鲜见的大型的女性主题演讲,因为基于李小萌这个IP,金字塔尖的那个超级产品终于出现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我们做内容创业,商业模式无外乎广告、电商、IP运营这3个主要的模式。我们广告和电商做得都还不错,但是在IP运营上,有很多想法一直没有去落地。
这次演讲和书的同时发布,我们把商业模式和产品逻辑之间的层次感做出来了,这也让一个IP孵化的公司的商业模式不是那么单一,具备了超越脆弱性的可能,让我们公司具备了更长久的弹性和韧性。
我们这种寄生在社交媒体平台的IP,一旦平台衰退,个体的力量是很难超越商业周期的,所以我们需要迭代出一个超越周期的超级产品。虽然不能说演讲一定可以超越周期,但是我想它的概率最大。
我们不能因为有自身的优势,就一头扎进优势里忘乎所以,如果我们缺乏远见,最初的优势反而最终可能会让我们溺亡,这是我给内容创业者的一个发自内心的诚恳建议。
陈为:这个演讲产品和商业模式的践行,最后觉得结果超出当初预期了是吧?
李小萌: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但是结果整体是超预期的。无论是台端还是抖音端,数据都是非常超预期的,各方的评价和数据都是非常好的,第一年收视率就能杀进全国卫视的前十强,所有合作伙伴都变得更有信心了。
我们预计明年数据会有更强的增长,这个项目作为内容创业的一个小小的MVP项目,最终闭环了。
我们也在不断总结经验,希望明年能更上层楼。而且,我自己工作这么多年,除了物质的回报之外,我们自己的提升,包括荣誉感、归属感,都是工作带给你的非常不可替代的一种价值感。
我我记得那天讲完之后,我们自己团队的小伙伴们穿着带公司logo的文化衫,到处散落在舞台周围,讲完了他们冲我一招手,我眼泪就下来了,我觉得这种并肩作战的感觉非常幸福。
增长是解决很多问题的良药
陈为:你们3个合伙人,两个是从出版业出来的,挺机缘巧合的,而且到目前为止合作得很好,内容创业的合伙人该怎么选,怎么能处理好合伙人的关系?
李小萌:书里我有一个小节,专门写了如何选择合伙人,尤其是内容创业的合伙人,真的是非常严格的几个原则,大家可以去看看。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些别的感受。
我觉得我跟卢俊、姜喆成为合伙人是偶然中的必然,也是必然中的偶然。首先我们3个人的价值观是非常合拍的,这个真的比找对象都难。过去我在这方面其实走过弯路,吃了很多亏,很多都是稀里糊涂地往下走。
过去的经验给我的教训是,你不能只是看中一个人能帮你,但你不跟对方做任何具体的约束,就乱释放股权。
实际上,凡是能够用现金解决的,比如说顾问费用的形式或者给薪水的形式能解决的,尽量少用股权去替代。当时看你好像是省了钱,但是如果你发展起来了,一定会为你当时的决定而后悔,不仅仅是经济成本的问题,各种隐形的成本是看不见的。
我是1973年的,卢俊是1978年的,姜喆是1979年的,年龄、时代和家庭背景都有相似性,一个电视台的,一个妇女出版社的,一个是中信出版集团的。
春节我们3家在一起过的,都是带着父母和孩子,彼此之间是可以亮出后背的人,甚至是可以托孤的人。所以不仅仅是合伙人,甚至是生命合伙人。
还有,需要有一种都吃过见过的格局,只有经历过很多事的人,才能有一种胸怀把很多七七八八的事不当成事,这个真的需要很大的胸怀。
我们3个人在分工当中既互相帮衬,又界限分明,所以协作是非常高效的。
我们广告代理公司的老板说,没见过3个人的合伙关系这么好的。我当时觉得特别骄傲,虽然协作中冲突也许不可避免,但是无论发生什么都可以坐下来推心置腹地、设身处地地去交流,这种协同和共生的关系,是非常新的合伙人关系。
陈为:吴伯凡先生给这本书写的序也比较有特点,他说“欢迎来到真实的世界”,做内容创业会让你打破原来的那种央视光环,或者说是名人的一些负担吗?
李小萌:在央视,的确是挺虚幻的,而且我能意识到这种虚幻,但是我没有沉溺其中,所以我才敢辞职的。只是一开始几年,我很难有真正的勇气和机会去面对真实的世界,之前的各种挑战其实都是擦破皮级别的损伤,都没有激起我“自我”的真正觉醒。
但是现在做内容创业,真的把我抛入到了非常洪荒的真实世界里来了,产品、财务、法务、战略、运营、营销,这些具体的事其实都是汹涌而来的。
我们3个人都在其中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其实好的管理和好的生活是一致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制造“负熵流”来抵抗不断的“熵增效应”,真实世界其实就意味着不断的熵增,所以吴老师的这篇序,真的非常深刻,大家看完这篇序,就能真正理解我这本书要讲的是什么。
陈为:内容创业界有一个现象,叫“央视系”,原来几个同事做得都挺好,像罗振宇、樊登、王凯,他们为什么能做得不错,这里面有没有什么共通性、规律性的东西?
李小萌:我觉得他们都是非常非常长期主义的人。你看罗振宇每天一分钟做了多少年,樊登一周一本书做了多少年,都是8年、10年的这种长度,《时间的朋友》都第8年了。
王凯讲四大名著,那种投入程度你完全想象不到,都是自己在写讲稿,把自己的理解、审美、故事呈现出来,又要适合孩子听,所以重新去做了非常好的二度创作,他对音频品质的要求也特别高。
这些长期主义者最初是看不见今天的成绩的,但是他们就是义无反顾地坚持去做,这是很了不起的,我要向他们学习。
他们对内容生产品质的坚持,然后不断地从用户的反馈当中再去优化和迭代,做更好内容的产出,这种循环迭代的方法论,是他们的共性。
另外他们在上台阶的时候,都有一个不错的CEO来到他们身边,内容创业需要配合很好的解决者角色,我们公司姜喆担任CEO,让整个公司的确定性增强了很多。
内容创业者理性思维少、心软、没有套路,管理有时候是需要一些软硬套路的,很多内容公司不是太松,就是到另外一个极端去了,拿捏不好。
但是如果遇到一个好的CEO,像姜喆这样的,那真的可以让一个有持续生产内容能力的人插上翅膀,能够起飞。
我觉得既要认识自己的长处,也要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短板,千万别想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不住就把自己能力不行的那部分,找一个棒的人把它托起来。
陈为:在你看来内容创业者,有什么长短板会影响他们的发展?
李小萌:长板我就不说了,其实大家的问题都很相似,就是如何在内容供给侧做出可持续运营的内容产品,这是所有内容创业者的基本困境。
怎么解决好供给侧的驱动力问题,是我们所有内容创业者的命根子,无论是我们,还是樊登、罗振宇、王凯,都需要持续地关注内容供给侧的有效性问题。
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意味着老用户没有稀缺性需求出现,新用户也无法吸纳进来。
这个困境其实和中国经济差不多,增长乏力,所有的业务看着都不对,增长是解决很多问题的良药,但是,我们也知道,不可能一直在增长。所以,如何不断地优化自己的内容供给能力其实是个永恒的问题。
做一个终生创业者
陈为:你在创业过程中,有没有受到一些创业导师的提醒和启示呢?
李小萌:其实到处都是导师,生活和创业本身就是良师,我们都非常尊重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商业导师,但是我始终不认为导师能解决经营中的问题,所有的路需要自己走,自己去消化学习和提升。
我的导师曾经有一次提醒我不要发那种直播业绩战报,实际上这是这个行业里自己壮胆和展示招商信息的一个窗口和物料,但是导师也说得很对,这个战报的水准,不是个人的成绩,是整个团队的成绩,而且,很多水很深的事,我们要自己摸清楚才算是真本事。
到今天为止,我们做得逐步上了轨道,那些经营中的难题,都是需要我和团队非常扎实地一点点死磕,才能战战兢兢地往前继续走。创业的失败率是非常高的,真的是九死一生。
敬畏所有的事,才能侥幸存活下来。所以,那些反复创业的企业家们,真的非常令人敬佩。
陈为:企业家群体里,你比较欣赏谁?
李小萌:我欣赏的企业家其实挺多的,讲谁都是挂一漏万的,挺不好说的,但是,如果俞敏洪让我去东方甄选卖书,我就说是俞敏洪。(大笑)
陈为:真实的估计也是他吧?
李小萌:他带领东方甄选的绝地反击,把之前教培的桌椅都捐掉了,然后以那样的年纪,自己完全都是衣食无忧的情况下还在不断地探索,在完全看不见前途的时候自己开直播,先给大家讲书,然后又去东方甄选站台,这就是创业人的姿态。
什么时候把我打倒了,我还要晃晃悠悠也得站起来,不管是大环境的问题,自己内部的问题,反正我还得站起来,我觉得这种心态如果建立了,你就是会愈挫愈勇,这才叫终生创业者。
《欢迎来到真实的世界》
作 者:吴伯凡
本文为吴伯凡为《你好,我们》这本书写的推荐序。这篇序清晰地洞察到整本书的思想深度和内容价值。
这是一本很“酷”的书。这里所谓“酷”,是本来意义上的“酷”——“酷烈”、“残酷”之“酷”。各章的标题就透出这种色彩:“要么重启,要么淹没”,“随遇不安,直面残酷”,“自我残化的力量”,让“独立成为事实”,“刷新与破局”,“失控与创造”。
读者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一种从苦痛、艰辛的经历中赎出来的清醒。简言之,这是一种与“醒”密切相关的“酷”。
人的所有的力量中,醒,是一种重要而又极易忽略的力量——人一直在昏昧之中,什么力量都无从说起。
说到“醒”,我们自然想到了《黑客帝国》的名场面。墨菲斯摊开两手,右手一颗红药丸,左手一颗蓝药丸,让尼奥决定吃下哪一颗。选择蓝药丸,就是选择了重回熟悉(因熟悉而舒适)的虚幻世界;选择红药丸,就是选择了陌生(因陌生而不适)的真实世界。
当尼奥吃下红药丸,沿着狭窄漫长通道坠落在荒凉的地面时,墨菲斯对尼奥说出那句著名的台词——“欢迎来到真实的世界”。如果给这本书加一个副标题,“欢迎来到真实的世界”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大男子主义的法国哲学家拉罗什福科曾说:“女人有两大天敌——时间和真相,面对天敌,她们的做法只有一个——徒劳地躲避和掩盖。”他说的只是他的时代、他的圈子里的女性,这句偏激的话倒是提醒我们(男人和女人),真相像时间一样永远如侍在侧,躲避既无可能,也无必要。
但哪怕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当红蓝两颗药丸摆在面前,毅然决然地选择红药丸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真实往往意味着荒凉,真相常常暗含着不适。
生活中的很多事后被证明是正确、明智的选择,其实是“当初没得选”的选择,是让你觉得不幸、过后才发现是大幸的运气。我们有时候会像爱丽斯一样,被命运的无形之手推进了“兔子洞”,在恐惧和慌乱中坠入不可知的深渊,想不到后面会有那么多别有洞天的故事和桥段。
李小萌也有类似的经历,但她的“历险记”显然不同于爱丽斯梦游仙境,除了远谈不上奇幻,最大的不同是:爱丽斯的历险是由醒到梦的童话,而李小萌说的是她自己的种种辛酸变故如何令她由梦到醒。
读这本书的时候,本人多次想到安兰德的话。“我可以为你而死,但决不会为你而活。”以前只是觉得这话说得“霸气”(尤其是当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说这话的时候),但我并没有意识到其哲学的底色。
我永远是作为一个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依附、屈从于别人的女人)活着,“为你而死”本质是上为我自己(我自己作为人的责任和荣耀)而活,在责任面前当仁不让地死,本身就是我的活法(活出责任,活出荣耀)的一部分。说得更直接一些:我可以为你而死,但跟你(个人)没关系。
安兰德还有一句名言:“你说‘我爱你’,但你有‘我’吗?”没有“主语”,何来“谓语”,一个连“(自)我”的没有的人拿什么去爱别人呢?一个形同虚设的“自我”所申称的种种行为(比如“爱”)只能是虚无缥缈的。
做人,尤其是做女人,要是要让自己的人生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其中最重要的,是让这个句子有“主语”。用李小萌自己的话说,“让独立成为事实,独立的终极目标是走向精神独立”。
在现代世界,几乎所有的岗位(从行医到驾车)都是要有执照和许可证的,但最重要的“岗位”(从做丈夫、妻子到做父亲、母亲)都是“无证上岗”的。其中最不可思议又最司空见怪的是“人”(自我)这个岗位的“无证上岗”。
“误把平台当能力”并非少数人的认知误区,而很可能是一种通病。很多时候一个人只是一个“界面”或“显示屏”,界面的“精彩纷呈”不过是后台支持系统的呈现,但时间久了,人常常不假思索地认为精彩等于自己。“梦”的世界,就是这样开始的。
李小萌的不幸或者说幸运就在于,突变让她不得不告别梦游仙境的生活,来到真实而荒凉的世界,而且还得在这真实废墟上重建属于自己的世界。
而所谓“重建”,其实是前所未有的建立“属于自己的后台支持系统”,在自己所在的这个“位”上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德”。
“重建”不是暗中以男性为参照系或对手的存量争夺,而是以超越男人与女人的“本来人”为蓝图的人格重建。如李小萌自己所说:“男性和女性,并不是两种对立的性别,而是人类的品质分别以男性、女性呈现出来的两种形态、两个版本。”
男人和女人以不一样的方式表现出人类亘古不变的美好品质——勇气、尊严、希望、共情和怜悯。
“柔中透刚,刚柔相济”是李小萌的观众和读者对她的共同印象。有人说,李小萌的特点就在于她有几分“男子气”。
其实这样的“气”并非“男子”专有,而是作为人本该具有的气质和品格,只是“女子”以自己的方式透露出来。“柔”不是“刚”的对立面,在特定的时候和场景下,“柔”是“刚”质地更优的版本,正如“刚”有时也是“柔”更为恰当的表达。
李小萌以菩萨低眉般的柔软的语气讲述了不少金刚怒目般的事实,很酷。
排版 | 米小白
审校 | — — 执行主编 | 徐悦邦
网址:李小萌:内容创业,还有机会吗?(万字干货) http://c.mxgxt.com/news/view/448242
相关内容
娱乐圈最干净女星李小萌 谈了一场11年的恋爱今成这模样大小杨哥凉了吗?粉丝还会给机会吗?
8000字干货
内地演员跟风跑国外发展会有前途吗?
演员王雷毕业典礼跪地求婚 女友李小萌落泪
短视频内容创作是风口,但千万别走弯路
听创业明星讲创业故事(精选13篇)
老干妈扩张史:真正的国货之光
千万带货网红麦小登结婚全程直播,结婚还在带货,真会玩
罗永浩创业失败又欠债 币圈两大金主扬言“助其还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