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近代民居概览
太原近代民居概览
《文物世界》 2004年06期 张玲
太原市近代民居中式建筑居多,其中以传统四合院为主,此类主要分布在旧城中南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日益频繁,中式建筑受到了极大冲击,发生了急剧变化,中西合璧式建筑在太原这座千年古城中也出现了。
一、中式民居
在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中式民居中,传统四合院独具特色。四合院是明末清初的一种基本住宅建筑,有其独特的魅力。它有较为合理的空间安排,布局严谨,讲究对称,自成天地,环境清雅,封闭性强,具有防火、防盗等其他住宅形式没有的优点,适合家庭居住。四合院以它内部空间的宽敞,室内结构与庭院空间的有机结合,深受居民的喜爱。
四合院,顾名思义,是由四方之屋围合而成的院落。即将东西南北的房屋围在一起,使建筑结构形成一个闭合的空间。四合院一般形式为:坐北朝南,中轴对称,院内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南房三间,厕所设在西南角,大门开在东南侧。整个四合院围成一个完整的居住空间,南北向长,东西向短,呈长方形。
这些四合院民居的木雕、砖雕都雕刻精美。尤其是墀头部分有精美的砖雕饰件,砖雕影壁雕刻手法精湛。前廊花罩的木雕精致。梁枋有保存完好的沥粉贴金彩画。其中部分民居正房为二层建筑。如:开化寺民居、“书业诚”旧址、靴巷28号院、张氏民居、坝陵北街9号院、杏花岭民居、精营西边街18号院、文津巷24号院等。
1.开化寺民居:位于太原市开化寺南街的34号、西街的28号。为清代道台衙署办公地和居住之处。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两院建筑形式均为四合套院,硬山顶建筑。院落整体布局保存完整。
34号院坐西向东,原有7个院落,2个偏院,现存四进院落,一个北偏院。二进院有雕刻门楼,门两边有砖照壁,过庭面阔五间;三院建有牌楼门,南北厢房各五间。四院西房五间;南、北厢房各五间。北偏院又称北楼院,楼坐北朝南,为二层建筑,硬山顶,面阔五间,东、西厢房为平房,各为三间,南面建二间“喜雨亭”,楼下西面有一地窖,面积约15平方米,还有一水井。
开化寺西街28号又称南楼院,坐南向北,前后为二进院,里院南楼为二层五开间,东、西厢房各四间,为平房,中间过庭为三间,前院东西厢房各三间。两院共有房屋100余间。房屋的窗户、墙上还保留部分图案。
2.亨升久鞋店旧址:位于太原市靴巷32号。亨升久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73),为山西及邻省闻名遐迩的鞋店,店主苏晋恒,山西寿阳人。店址为四合院建筑,建于1914年。有房屋22间,面积618平方米。砖木结构,西房为正房,原为亨升久作坊。保存完整。
3.张氏民居:位于皇华馆街12号。皇华馆邻近明清时的贡院,系皇华使者所居之地,即主考、副主考的接待场所。皇华为称颂使臣之词。此民居为民国时期四合院建筑。为一张姓商人的私宅,现其后代居住。坐北朝南。北房五间,南房为五间二层楼,前檐雕有花罩,手法精湛。砖雕影壁雕刻精美,栩栩如生。保存基本完整。
4. 东夹巷民居∶东夹巷原为明晋王府前的夹道。20世纪30年代,阎锡山的军官、炼钢厂的管理者及商人在此兴建了十多处院落。皆为四合院,风格相近。大门墀头部分皆有雕刻手法精湛的破雕,并保存有精美的破雕影壁。均保存完好。
5.赵树理旧展 赵树理故居位于南华门15号。现为市文物保护单位。赵树理(1906~1970).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赵树礼,山西省沁水县尉迟村人。他的代表作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1965年春,调山西省文联后在此居住。旧居为四合院建筑,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308平方米。现存院门、南房、东房、垂花门。赵树理居东房,面阔三间,陈设书桌、衣柜、床等赵树理生活用品,以及小说原稿、照片等珍贵文物。建筑皆为硬山顶。
6.新民街东花园:为阎锡山的公馆。建于20世纪20年代。三进院落。主院皆坐北朝南,卷棚顶,面阔五间。东西两侧皆为长廊。主院东西侧均设偏院,房屋面阔均为三间,未设厢房。六个偏院及长廊建筑均雕梁画栋,流光异彩。
7.在传统民居中,还有一些民居建有花园。如:位于太原市精营东边街12号的徐永昌旧居。徐永昌(1889~1959),山西崞县(今属原平市)沿家沟村人。民国年间曾任山西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军令部部长等职。宅邸为20世纪30年代,徐永昌任山西省政府主席前,仿照北京某王府而建造的。是一处典型的民国时期的传统四合院,坐北朝南,现占地面积2420平方米,房屋24间,建筑面积375平方米,卷棚硬山顶式建筑。方亭2座,院西现存28米的长廊。院东侧原建有花园,现已无存。院内建筑皆建有地道。现为太原市民主党派所在地。
另有位于万寿宫街2号的四合院。建于1920年,为民国时山西邮政局长张汉山宅。坐北朝南。正房七间,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为三间。四合院现保存完整。西侧原建有花园,现已无存。
二、中西合璧式民居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至20世纪30年代,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这一时期居住建筑在太原市有了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多种新的居住类型。由于受到了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这些民居在传统的民居基础上,吸收了西式建筑的一些特征,出现了中西合璧式建筑。这类民居一般在院门上运用了西方的砖石券柱形式,在建筑的门窗、墙、女儿墙、山花等部分采用了西式造型。有的建筑还出现了阳台。如鸣盛楼戏院旧址。
1."书业诚"旧址∶位于太原市靴巷30号。为1915年祁县最大的晋商渠氏家族在太原城内开办的文化商号,是当时太原城有名的大书店。前店后宅,以经营图书为主,
"书业诚"总建筑面积367平方米(共28间)。整个建筑为四合院形式,坐西朝东,中轴线上为东楼、西楼。东楼临街为中西合璧式二层楼阁式门面房,原为"书业诚"书店,一层明间辟为院门 西楼为二层木结构建筑,与东楼皆为五开间。南北为硬山顶厢房各三间,为店员住所。后院为寝宅。
西楼为正房,有木楼梯、木走廊连接一、二层。此楼为藏书楼。一层天花板处有0.9×0.98米开口。藏书可由一层直接吊送二层;方便快捷。一层南有通道,内置一木质楼梯作为紧急通道,如遇火情,可由此楼梯直达一层。此结构可谓独具匠心,巧妙合理。西楼前有抱厦,装饰华丽,梁枋皆描金彩绘,上绘有花鸟、书籍、香炉等图案 雀替为镂空浮雕,雕刻有牡丹、盆花香炉、琴棋书画。一层正中高悬黑漆牌匾,上书"书业诚"三个大字,苍劲有力、庄严气派。此院的布局沿袭了当时渠家大院最典型的设计,注重气派,极富变化,砖雕、木刻精湛,手法多样,繁复中见出凝练。
"书业诚"是渠氏家族昔日辉煌的象征,是当时社会、建筑、工艺乃至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凝结和反映。
2.工程师楼 位于校场巷32号。清时校场巷为"精骑营"的演武场。清末迁入居民,形成街道。工程师楼是修筑正太铁路和同蒲铁路时,为本籍和外籍工程技术人员而兴建。共4栋。中西合壁式建筑。每栋楼都自成一个独立的院落。
3.裕德东里民居 位于太原市城区北部的裕德里"。原为阎锡山兵站总监黄国梁的住所。以其"裕德里"堂号取名,堂东为"裕德东里",西为"裕德西里"。大多坐北朝南,正房五间,进深5~6米,东、西厢房三间。南房三间,另在西南角设属所一间。大门在东南,门楼影壁装饰比较讲究。
4.精营东边街民居 为阎锡山集团上层人士的公馆及高级住宅。这些别墅多采用西方建筑形式。一般住宅为传统四合院形式,但在材料和做法上受西方建筑形式的影响,建筑外形为破石结构的券柱式,西式特点突出。
5.南华门阎氏家居住宅:位于南华门东四条。1916年后,阎锡山任督军期间,其直系亲属及军政要员,在太原城内构筑豪宅,除中式建筑以外,还构筑了西式建筑。此为洋房住宅,完全西方的建筑形式,现存楼房二栋,中、西式建筑,坐北朝南,分别约150平方米,东侧楼房三层、西侧二层,合计房屋近20间。内部设备较好,已出现卫生间、厨房等现代化住宅设施。现为山西作家协会占用。
6.“鸣盛楼”戏院旧址:位于中校尉营13号。民国时期四合院。二层硬山顶建筑,面阔七间。二层明间悬出阳台。东厢房三间、南房三间,坐北朝南。
中式四合院住宅是自古以来逐渐形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并保存至今,是太原城市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合璧式住宅虽然是对中国数千年的传统建筑进行了沿袭和改造,但又在造型和结构上打破了传统建筑中千篇一律的单调形象,包括吸收钢铁、水泥、玻璃等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充分体现出在特定历史时期文化思想在建筑文化中的真实反映;对太原城市的发展和变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从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一段历史的延续和一个城市的内涵。别具特色的太原传统住宅形式现已留存不多,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城市建设中愈来愈散射出迷人的魅力。
(作者工作单位: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网址:太原近代民居概览 http://c.mxgxt.com/news/view/449849
相关内容
看展逛口袋公园,丰台太平桥居民家门口感受多元文化网红排名 2017 最新概览
— 个人档案概览 朱亚文
2017年最新流行的好听歌曲概览
崇启海居民祖先主要来自太仓
大屏应援花费概览
一、港星收入概览
娱乐圈璀璨瞬间,最新明星消息概览
最新新剧排名,热门剧集一览,热门新剧排名与一览无余的剧集概览
泰国最新新闻概览,社会、经济、政治与娱乐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