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马伯庸《长安的荔枝》:小说是无数迷人的细节

发布时间:2024-12-24 17:23

  小说的细节,总是迷人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诗中这一小小的荔枝背后,有无尽的历史细节和值得诉说的故事。在马伯庸所著的《长安的荔枝》中,他以历史为骨架、文学为血肉,讲述唐朝小吏李善德想方设法、历经艰辛将鲜荔枝从岭南运抵千里之外的长安的故事,透过这一历史中如尘埃般细小的微观事件,我们不仅感受到唐朝由盛转衰的宏大历史背景,也可从中看到小人物身处职场的无奈与细小事件背后的博弈,与古代的“自己”相遇共情。

  如果说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情节是小说的“骨骼”,那么细节则是小说的“血肉”,三者共备,相融相洽,小说便能绽放出迷人光彩。熟悉马伯庸作品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历史细节控”,一直坚信“唯有细节足够细致,才能将读者拖入到当时的情境中去”,以虚构的故事呈现出历史逻辑的真实。《三国配角演义》打捞被遗漏的配角故事,呈现细节改变历史走向的力量;《长安十二时辰》精准描摹时代生活细节,再现巅峰时期唐朝社会的风土人情;《显微镜下的大明》以被忽略的地方性事件为切口,讲述细微处的古代中国;《两京十五日》对史书中寥寥记载进行文学演绎,呈现历史的另一种可能……史书记载往往宏阔而冰冷,以坚硬骨架支撑起历史天空,而马伯庸却从史书中常被人所忽略的细节入手,于历史缝隙内作起绣花文章,讲述隐藏在宏大历史叙述背后有血有肉的小人物和小事件,并据此来挖掘历史之大、洞察人性之真,而小说《长安的荔枝》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历史只是墙上的一个挂衣钉,用来挂我写小说的大衣”,这是大仲马对于历史小说的真实和想象两者关系的妙喻。马伯庸在小说创作中,很好地处理了真实和想象的关系,他以历史为钉构建起整部小说的架构,再用文学的想象创造更有戏剧性的小说血肉,让整部小说呈现出真实的、鲜活的历史侧影。《长安的荔枝》讲述的唐朝差官飞骑为杨贵妃送荔枝的故事,是唐朝统治者为满足口腹之欲不惜劳民伤财,而百姓背负沉重捐赋杂税,连果腹温饱的需求都难以得到满足的真实历史剪影。

  虚构故事里有历史逻辑的真实,岭南荔枝早在汉代就成为皇家贡品,而如何将“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的岭南鲜荔枝运送到千里之外的长安,史书上并无明确记载。这便给马伯庸的文学创作留下了较大的施展空间,他虚构了一个唐朝九品小吏李善德,从他被同僚陷害而接下运送任务,南下岭南寻找荔枝转运之法,到成功找出最优解将鲜荔枝运抵长安的曲折经历中,富含官场上的风云诡谲、古代的交通运限制、基层民众的生存状态、人性的温暖寒凉等真实历史细节。一斑而窥豹,运送荔枝过程中的丰富细节不仅呈现出唐代社会经济生活的面面观,也折射出整个唐朝政治制度的腐败和冗余。透过这枚小小的荔枝可以看出,当创造过诸多辉煌的唐朝从上至下“烂透了”,走向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正应了结尾那句话:“荔枝”吃多了“上火”了。

  《长安的荔枝》无疑是迷人的,书中大量唐朝政治、经济、交通等细节丰富着我们的想象,而主人公李善德的喜怒哀乐是小说最能唤醒现代人共鸣的细节,我们可以被李善德在不可能中寻找可能性的倔强所感染,从“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的话语里,看到即便身处逆境,也要从绝境中寻找希望、拼尽全力让生活充满阳光的我们。

| 审核:杨月

| 复核:周伟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击图片订阅特种纸制的中国青年作家报

网址:文学评论|马伯庸《长安的荔枝》:小说是无数迷人的细节 http://c.mxgxt.com/news/view/468819

相关内容

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历史背景下的权力游戏与人性探索
大鹏导演新作《长安的荔枝》开机,演员阵容和剧情引人期待
马伯庸再添新职:将被聘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
作家马伯庸将被聘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
高晓松带路,马伯庸郑钧作陪,这是什么神仙旅行团?
马伯庸新书《食南之徒》首发式在穗举行,畅谈美食与文学创作
马伯庸长篇小说《大医》获骏马奖
马伯庸小说何以在IP市场“洛阳纸贵”
马伯庸:作家最大的困扰就是“作家”这个词
马伯庸,明日履职南大教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