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希泰、俞敏洪:洪泰成立5年摸索了很久 2017才成熟
洪泰 5 年,对话盛希泰、俞敏洪:我们的进退、得失和成长喜忧
大多数初生牛犊的新基金们总是更习惯于先从某一块业务着手,而洪泰几乎是一开始就多线并进,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布局。
你很难用看待一家常规基金的眼光来看待洪泰。
2014年,洪泰基金从一支3亿规模的天使、VC基金起步,撕开其布局创业投资版图的一角。五年过去,洪泰基金已成为一家全生命周期投资机构,从前期天使、VC贯穿到后期PE。在“募资难”持续蔓延的2019年,洪泰基金先后完成几支基金的募资:专注医疗大健康、消费和教育、先进制造领域的国调洪泰基金;聚焦人工智能、下一代信息技术的国同洪泰科技智能基金。不仅如此,今年7月,洪泰成为青岛科创母基金的管理服务机构。自此,母基金也成为它版图中的最新部分。
洪泰提出的“三个圈层”(投资圈、退出圈、生态圈)也绝非大多数基金管理人可以想象的机构运营观。大多数初生牛犊的新基金们总是更习惯于先从某一块业务着手,而洪泰几乎是甫一开始就多线并进,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上述布局。近期,他们还打算募集一支美元基金,以期成为这个领域里最具影响力的玩家之一。
如果将这一切归因于洪泰的创始人,似乎又合情合理。它的两位创始人:前华泰联合证券公司董事长盛希泰和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早已在各自领域叱咤多年,这样的商业明星组合几乎注定了洪泰不会选择一条寻常的基金发展道路。在盛希泰看来,“老手快打”不仅是因为二人多年的积累,对事成有足够的底气,更在于这是一种“守正出新”的机构生存策略。
不过,一路以来的高举高打也为洪泰带来争议。更或者说,由于过分光芒的创始人背景,洪泰从来都不是一家缺乏话题的机构。2017年11月,在洪泰成立三周年时,盛希泰亲自撰文《我的迷茫与战斗、努力与坚持》,复盘了洪泰在投资上的得失,也正面回应了他们曾经遭遇的质疑。盛希泰曾感慨:“也许(这)是行业New Comer必须付出的代价。”
成立五年,洪泰基金管理规模已经超过300亿人民币,旗下共有12支基金,共投出187个项目,覆盖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先进制造)、消费、医疗大健康、新文化(0.250, 0.01, 4.17%)等领域,其中不乏易点租、KK馆、深之蓝、优客工场等行业独角兽和准独角兽。
对于一家投资机构来说,5年或许是一个比较恰当的观察节点。这也是我们此次采访盛希泰和俞敏洪的缘起。在两个小时的对话中,我们聊到了他们对做基金的理解、洪泰的投资得失、边界扩张、它特有的生态蓝图,以及,这两位并不年轻的基金新手的成长喜忧。
以下为对话摘编:
谈投资
稳健是机构投资人的第一要义
36氪:洪泰成立三周年时,你们曾发表长文自陈得失,如今你们的自我评价有什么改变?
盛希泰:洪泰历史上真正的、可能也是唯一的一次调整在刚成立不久就完成了。2015年3月,我们第一支基金到位,两个月的时间,我们一下子投了十几个项目——虽然有部分是之前积累几年的项目,但这个手速还是太快了。2015 年的 4 月 29 号,我们在昆仑饭店召开第一次LP大会,调整了我们的战略。
2015年,无论是投资行业还是整个商业社会都很膨胀。我做投行出身,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风控是我们的第一纪律。所以在经历过最初的两个月后,洪泰的投资速率就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节奏了。
36氪:创投行业每一年的变化都是翻天覆地的,你们的投资逻辑、辐射领域有哪些调整?
盛希泰:大方向上我们始终没有改变过,总的来说是五个大赛道:AI大数据、智能制造、医疗大健康、消费、新文化。尤其是AI大数据和智能制造,过去三年任何关于高科技企业的年度评选,榜单上起码有三五家是洪泰的被投企业。
俞敏洪:洪泰不是一家只做某个垂直领域的投资机构,我们的团队应该有更宏观的视角来观察中国各个产业的发展。实际上风险投资的要义也不是说我在投某个领域,而是投某个行业或某个板块里最好的公司——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觉得风口过后一地鸡毛,就是因为任何风口都只能诞生一两家最牛的公司。所以我们的根本任务是抓住最有前景的公司。这是一以贯之的。
36氪:新东方也有战投部,它和洪泰基金有合作吗?
俞敏洪:我们在基金层面合作不多。洪泰的PE基金会比较关注教育行业,尤其是它能做一些公司间的并购,比如把它们整合形成一个独立的上市公司,这是新东方做不了的。
36氪:在过去5年里跑出的明星公司——比如拼多多、趣头条等中,都没有洪泰的身影,如何看待这种错过?
盛希泰:我觉得这不叫错过。离开华泰后我曾做过两三年的个人投资,当时就想过一个问题:个人投资和机构投资的区别是什么?答案是:机构投资人的平均回报更重要,而不是单个项目上的得失。
回头来看,我觉得洪泰没有砸一些所谓的明星公司,反而是对的选择。WeWork上市失败就是一个癫狂的典型。
当然,这和我的职业背景也有关。我做过十几年金融机构的一把手,金融的本质就是为风险定价,对我来说稳健是个好习惯。所以在过去5年,洪泰一个大坑都没踩过,同时能保证每一期的基金回报都不错,我们每年都有退出,每年都会给LP分钱。
俞敏洪:客观地说,洪泰第一期基金的规模很小,如果特别强调追逐所谓的明星项目,哪怕一单失败,可能都会导致这支基金的满盘皆输。所以我们要保证的是投资的稳健性。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泰哥的做法和我非常一致。教育领域的风口前两年特别多,现在市面上好几家估值极高的教育公司都来找过我,并且我有机会在他们估值还在1亿到5亿美金之间时投入,如果那时投进去,赚钱肯定是可以的。但我一个都没投,因为我认为如果是投资就得保证持续性的成功,而不是短期的利益。
我和泰哥都是偏谨慎型的人。平时通电话时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谨慎谨慎再谨慎,哪怕我们的步子慢一点。”
36氪: 按照你们的“稳健”逻辑,那面对过去四五年估值畸高的一级市场,岂不是普遍下不去手?
盛希泰:过去几年的一级市场确实癫狂。三年前智能驾驶何其牛,我的压力非常大。有合伙人跟我说泰哥这个项目创始人有多牛,但我就是摆事实、讲道理,果然到了2017年没有一个成功的。
我见过这么多成功的企业家,做过一百多个IPO,他们辛苦了十年二十年,一年一两亿收入,市值一二十亿人民币,凭什么你一上来不挣钱就这么高估值?我觉得投资最重要的一点是尊重常识。
从洪泰的角度来说,我们在人工智能等一些领域布局比较早,所以受市场影响有限。比如三角兽,我们是在天使轮进去的,当时一千万估值,现在已经接近3亿的安卓用户。这就是一个项目就能把一支天使基金全赚回来的代表。
36氪:但风险投资的本义之一不正是——通过捕获超级项目赚取超额回报,哪怕代价是整体的高死亡率?
盛希泰:结果或许是一个更直观的回答:目前洪泰超过5亿美金的项目已经超过10个,因为我们进去得足够早,回报相当可观,比如易点租、狼人杀,包括今年刚投的KK馆等,我们每一期基金每年都会分钱(给LP)。
俞敏洪:我想到一个词叫:静水流深,我们不在意一时的喧嚣。哪怕一个公司都不上市、全部被并购,只要回报足够好,对基金来说这仍然一个很好的结果。我相信在中国的投资机构里,洪泰的业绩肯定可以排进前十名。
36氪:你们的一位同事告诉我们,“稳健”也可能是因为二位都曾获得巨大成功,有偶像包袱、怕输。
盛希泰:“名声”确实是我们珍视的,说白了我们丢不起这个人。到了我们这个岁数还用自己的名字搞个基金(洪泰基金出自俞敏洪和盛希泰二人名字),有时想想也挺后悔的,没退路了。所以我们在许多决策上确实会比较慎重。
俞敏洪:同意泰哥的说法。当个人品牌和基金捆绑在一起后,投资肯定会变得更加谨慎,因为这不仅意味着基金本身的成败,也意味着我们俩人是被定在历史名册上了。所以我们每时每刻都如履薄冰。
36氪:基金行业有一个说法叫Vintage(年份),指生于不同时段的基金命运也各有注定。洪泰与“双创”同样起步于2014年,在你们看来这是一个绝佳年份吗?
俞敏洪:要说最佳年份,我想如果我们2011年、2012年来做基金可能会更好。可惜那时候我和泰哥的交集还仅限于几次见面、甚至都没单独吃过饭。
盛希泰:有时候我也在感慨,人成事,大势很重要。不过,我们在创办洪泰时,根本没想过2014年是不是一个好年份。但我们确实赶上了这一拨,很多事情做起来更加顺一些。
但问题也是有的,比如风起云涌的时候会不会随波逐流,会不会被搞晕,甚至会不会有一天退潮的时候发现自己内裤都没穿。这是我们要时刻警惕的。
谈生态
“三个圈层”是洪泰的差异化打法
36氪:不久前,洪泰成为青岛科创母基金的管理服务机构,你认为洪泰最大的胜出点在哪?
盛希泰:这个竞标程序是非常严格的。结果说明一切——这至少证明洪泰团队的整体梯队非常强,我们打造了一个狼虎遍地的强者丛林。
俞敏洪:我觉得有两个重要的基础。
一个是我们的历史。过去5年,我们对出资人负责,让他们看到了很好的回报——这就像是你交了一个朋友,五年之内他没有做过任何欺骗你的事情,你当然愿意一直交下去。
另一方面是团队建设。泰哥几乎凭借一己之力组建了一个包括前、中、后台在内都非常牛的团队,并且大家拥有相对统一的价值观。
36氪:有人评价泰哥“搞关系”“攒局”的能力特别强。
盛希泰:我不认可这种说法。所谓攒局能力,就是你的朋友圈,但别人不会因为跟你关系好就投你钱,不可能,这是非常基础的逻辑。洪泰募的每一分钱都不是 LP 闭着眼睛投进来的,每个 LP都不傻,他们都很聪明。
俞敏洪:真正可以为你带来钱的不是你的人际关系,而是你的人格记录,再加上你现在做的这件事大家愿意和你合作,这件事最终才能成。不可能说我请你喝两瓶茅台酒,你就把几百万、几亿给我们了。他们一定是认为给我们的钱,最终我们可以加倍地回报回去。
36氪:除了母基金,你们还有VC、PE、专项基金,甚至还有洪泰智造等板块,对一家投资基金来说,这是否过分庞杂?
盛希泰:洪泰不仅仅是在做投资,更是在做一个和投资相关的生态。
比如洪泰智造。一方面我希望把它培育成一个独立的IPO企业,同时也希望通过它去帮助我们投资的智能制造公司,把投后服务做好。
生态的一个好处是,各个环节之间可以形成借鉴关系。比如早期投资和后期投资之间往往存在“鄙视链”:做VC的人觉得这帮PE特别不性感、没有独到的能力,而PE的人又觉得VC在胡搞、什么都没有就几亿美金估值,事实上,这种认知上的隔阂是可以通过生态的建立消除的。
36氪:有什么案例可以证明这个“生态”的可行性?
盛希泰:比如我们在看一些和人工智能相关的项目时,一定会推给洪泰智造看一下,他们是做实业的,有几十个顶尖的工程师给我们的投资团队提意见。
昨天有人给我推了一个AI项目,我同时丢给了我们的AI和医疗团队,两方在一个小时内就给了意见,两边一结合,基本上见不见创业者都能下判断了。
36氪:你们的前行者们,大多也是先将某一板块做到极致后再展开全链条,而你们是一上来就迅速把战线拉得很长,为什么?
盛希泰: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和洪哥之前已经完成了对人生的历练,我们有对企业判断的法则,当然也包括一定的朋友圈积累。所以,我们的打法和年轻的基金创业者肯定不太一样。
36氪:做生态、实现更大的规模,和基金的业绩回报,这两者谁优先?
盛希泰:业绩当然比规模更重要。或者应该这么说:做生态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投资业绩。
36氪:洪泰的业务扩展中,有没有“主动退回”的时候?
盛希泰:有。2016年,洪泰与地方合作的好几支基金主动停掉了。虽然规模可观,利益(管理费)巨大,但合作方不够专业,价值观不同,很容易给洪泰品牌带来伤害。坚决停掉,坚决放弃利益。
36氪:洪泰的边界会在哪里?
盛希泰:我们的边界非常清晰。洪泰所有的业务拓展都是围绕两个基因展开:合规风控和投资。
为了达成后者,就要建立好认知、做好投后,以及退出等。而对于合规风控,我们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中后台系统。说实话如果把这部分成员砍掉三分之二,洪泰可以赚得非常多,但我们为了做得长远更希望把风控体系做好。
洪泰最终会形成投资圈、生态圈和退出圈三个圈层。
36氪:大多数基金的底层逻辑大体相仿,“生态”是洪泰最大的差异化吗?
盛希泰:可以这样理解。但我觉得一家基金的差异化,根源还是创始人的不同。
洪哥是企业家基因。新东方实现了两个奇迹:一是教育规模化,二是教育的线上线下融合。这两件事新东方都做成了,他对企业的理解相信会比大多数人都要强。
而我做过100多个IPO,每个招股书都是企业画像,里面都会讲述企业的历史沿革和他们的成功路径,这对我是深刻的启发,这些不是从书本中就能得到的。
谈价值观
洪泰是我的命根子,守正是价值观第一条
36氪:现在一线看项目的机会多吗?
盛希泰:我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看项目,平均三五个,保持手感。没有感觉你怎么下刀呢?洪泰每一个项目在投资之前我都要见两次,单次不少于一个小时。
36氪:有没有项目被否的时候?
盛希泰:当然。我们的风控体系很严格,不管什么项目、谁的项目,只要觉得不对就不能投。我曾经有两个项目在投决会上被否,我就自掏腰包投资,后来发展还不错,又以原始价格的一半把股份转给了洪泰。
36氪:你说了很多次“风控”,很少听到一家投资基金会如此强调这个词。
盛希泰:我在金融机构做了十几年,最大的体会就一条:合规风控永远是第一。我觉得守正太难了,太多机构的死亡都是因为守正出了问题。
36氪:二位都是管过万人大公司的企业家,管理一家基金和管理一家公司有什么不同?
俞敏洪:我觉得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新东方说起来有几万人,但实际上我管的就是前面一两百人,这些人是下面层层扩散组织的根基,最后到终端就是大批的员工老师。但在基金里,你管理的每一个人都希望他有创意、有思想、有决策能力,不仅仅是要听话干活。所以泰哥领导的团队,不是一个领导力的展现,而是创造力的展现。
越是精英、越是牛的团队,每个人越会按照不同的方向走,然后就四分五裂了。但现在整个团队在泰哥的领导下,这种价值观和思想非常统一。
洪泰每年都要召开三四次的全体会议,讲的最多的就是价值观,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我们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36氪:洪泰的价值观是什么?
盛希泰:八个字:守正出新、成人达己。
洪泰是我的命根子,守正是我们强调最多的。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前几年P2P很火,我做金融这么多年,洪泰却一个P2P都没投,为什么不投?这就是自律、常识。什么是伟大?不偷鸡摸狗,阳光下的利润、成就别人的同时顺便成就自己。
俞敏洪:我在新东方20年,反复强调的就是做正确的事。我提出过四句话,“持正念、走正道、做正事、得正果”。洪泰的价值观和这个完全一致。
36氪:价值观是聚拢人心的一种方式,但靠什么来留住人呢?
盛希泰:价值观之外,钱当然也很重要,但人民币基金怎么能和美元基金比呢?我觉得人和动物的基本区别就是有自我驱动力、有成就感,需要被重视,我们鼓励每个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希望每个人在洪泰都是在成长的,洪泰也应该是可以帮助你成事的地方。
谈成长
下一个5年,洪泰必须跑得更快
36氪:选择成为事业搭档,你们最看重彼此的特质是什么?
盛希泰:我本来觉得我很勤奋,但认识洪哥之后发现,我和他差得还很远。
俞敏洪: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合作,首先是因为我们身上的不同。
从做事风格上来说,泰哥做任何事都抱着必成的信念,他身上的这种冲劲有时让我看到更年轻的自己。我俩的个性也非常不一样。泰哥的性格比我急躁,换句话说,他希望在更短的时间内把事做成,我属于相对稳健、保守的性格。
但我们俩在价值理念上又非常融合,比如我们都深信做基金、做资本这件事的责任是无比巨大的。我们平时交流最多的也是洪泰的价值理念、做事方法,这些方面我们是完全达成一致的。
36氪:基金的日常运营,你本人的参与度有多高?
俞敏洪:我的重心整体还是在新东方。我是故意这样的,如果我也天天来洪泰上班,极有可能和泰哥有冲突。我的角色更多是在洪泰的精神文化、品牌和价值观方面,剩下的日常工作我主要给一些建议。
盛希泰:洪哥是洪泰的精神旗帜,我是旗手。
36氪:近期洪泰还会有什么新战略?
盛希泰:一个是我们会对洪泰的品牌做一些梳理,不同板块之间会做区隔。另一方面,在To B领域的投资上,希望做些不太一样的东西,可能会做一支规模更大的跟行业结合的基金。希望在未来的To B领域,洪泰能是有行业影响力的机构。
另外就是美元基金必须要做。如果你想成为一家顶级基金,就必须要做美元。
36氪:从个人来说,过去五年你的成长变化有哪些?
盛希泰:对我来说这是创业的5年。原来我在证券公司做老大这么多年,待在舒适区里,生活圈都固化了,后来决定来做投资,还是从天使投资做起,完全不一样的圈子。
洪泰最开始的两三年有一半的时间在摸索怎么做,2017年之后我真正思考得比较成熟了,现在可以说是比较稳健地往前走。
不过一个人也不要夸大个人成就。我和洪哥年轻时赶上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他创业,我做证券。如果没有时代赋予机会是没戏的。这一次创业,我经常开玩笑说我们属于“废物利用”,赶在退休前再做一些新鲜事。
36氪:关于下一个五年,你们的期待是什么?
盛希泰:一定要比现在好。五年后,我希望洪泰在投资战绩、平台搭建、团队建设等方面能有进一步的提升,成为一家被内行外行都尊重的机构。我也坚信外部环境会越来越好,比如这一年来让所有基金都比较难受的资管新规,最近也有一些调整,我相信政策层面也会更加到位。总之,未来五年一定会是过去五年的Double。
俞敏洪:我们期待可以做到triple。
从大势上来说,未来五年的中国还有非常大的机会,比如“一带一路”这样的大工程,未来能带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断强调的对民营企业的利好政策等等。
对于基金行业来说,也在诞生许多新的机会,同样的一杯茶换一种方式去卖,可能就是新型的升级版商业模式,同时也会诞生新一代企业。
对于我和泰哥来说,我们肯定是信心更足。有了过去5年积累的经验教训,同时我们的团队也起来了,不再只是我们两个人。如果说过去一段时间的经济环境并不理想,洪泰是逆势而上,那未来中国经济和发展继续往上走的话,我相信洪泰会跑得更快、更容易。
责任编辑:常福强
网址:盛希泰、俞敏洪:洪泰成立5年摸索了很久 2017才成熟 http://c.mxgxt.com/news/view/477330
相关内容
俞敏洪聊合伙人:盛希泰为什么比徐小平王强更适合我?罗永浩成了俞敏洪的贵人!
马化腾退了,俞敏洪挺着
俞敏洪需要“N个董宇辉”
罗永浩与俞敏洪的恩怨情仇
这档节目豆瓣8.9,俞敏洪和腾讯新闻做了一个“局”
俞敏洪想退休,他累了,李国庆爆料俞敏洪妈妈曾拿菜刀要分红
寒冬中如何打开俞敏洪、徐小平、王强的钱包
俞敏洪要的是东方“多”选
俞敏洪的老员工,成了罗永浩的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