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明招山与吕祖谦的不解之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武义城东的明招山,不高不奇,却因南宋大儒吕祖谦而盛名。吕祖谦与明招山的结缘,将武义文化教育事业推至历史巅峰。
图为吕祖谦塑像
吕祖谦所属家族东莱吕氏,是一个延续了几百多年的大家族,从吕希哲到吕本中到吕祖谦,出过17位进士,其中5人先后担任宰相,有“累朝辅相”之称,人才辈出。究其原因,正在于其家规家训的教化。吕氏门风,既通过言传身教传达,也通过家规家范的撰述来实现代际传承。两宋之际毕仲游情不自禁地赞叹说:“西枢旧臣,北门学士。司徒司空,上公之贵。谁实为之?父子兄弟。名声焜耀,轩冕峨巍。世有令德,所以将之。”
那么,是什么样的家规家训培养了本家族如此多的人才?让家族如此一代代连续不断地在朝为官?
敬宗收族的宗法
据记载,吕氏数代均有家规家训传世,吕祖谦将之汇编为《家范》六卷,分为《宗法》(四卷)、《学规》(一卷)、《官箴》(一卷)三个部分。
《宗法》是吕氏家族之规范,其中既有对吕氏子弟尊祖敬宗、重社稷、爱百姓的道德要求,也涉及到祭祀、家塾、婚礼、葬仪等各个方面的礼仪与行为。
其思想核心是“敬宗收族”,所谓“敬宗”,就是要由爱自己的生身父母推原到敬爱祖父母、曾祖父母以至本家族的祖先,即“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所谓“收族”,就是要重视家族的凝聚,家族内部要团结互助,相互扶持,“穷困者,收而养之;不知学者,收而教之”,不放弃、不抛弃家族中的每一个穷困者,并为他们提供同等的教育机会。
图为吕祖谦家训家规馆第二展厅
明理躬行的学规
吕祖谦的讲学,使明招山一度成为南宋理学传播中心,浙东南一带文人心目中的圣地,并拓展为“浙东明招文化”,此后历代有高评。清代史学大师全祖望说:“明招学者,自成公下世,忠公继之,由是递传不替,其与岳麓之泽,并称克世……明招诸生,历元至明未绝,四百年文献之所寄也……为有明开一代学者之盛。”
图为吕祖谦在武义开办的明招讲院
为了更好地教育和规范四方学子,吕祖谦提出了“读书先学做人”的理念,重在倡导“明理躬行”,推行《礼记》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读书方法。学习要“躬行不懈”,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充分体现他“讲实理、育实材而求实用”的哲学思想和实学理念。
南宋乾道九年的春天,与吕祖谦齐名的理学大师朱熹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把自己的长子朱塾,从千里之外的福建送到吕祖谦门下学习,并叮嘱他“事师如事父,凡事咨而后行”,其中的信任与爱戴可见一斑。
清慎勤实的官箴
“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则知所以持身矣。”这是吕祖谦就他的门人戴衍新官上任而请教于他时,对为官之道发表的见解。
清、慎、勤,这是吕氏家族对每一个出仕为官之人的整体要求和原则。清,就是清廉,要临财自克,不贪不渎;慎,就是谨慎,要谨小慎微,谨言慎行;勤,就是勤勉,要勤于政事,不怠不惰。同时,《官箴》还反复强调一个“实”字,“当官处事,但务著实”、“当官者难事勿辞”、“处事者,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急”,强调做官要有实干精神,不避困难,不耍滑头,实实在在做事。
吕祖谦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吕祖谦的精神历800多年风雨而不衰,助推武义在南宋以后涌现一批清官,如有“南包公”称誉的马光祖、为官50年廉明清正的巩嵘、为国敢战权贵的知府徐邦宪、惩贪扬善的大理寺评事徐彦辉、因清廉勤政而特许安息明招山的知县朱若功等。
“东南理学推儒宗,寄迹明招朱吕同。明礼义、知廉耻,前贤昭示,振颓风”……走出明招山,来到明招小学,在孩子们不绝于耳的诵读声中,感受吕学思想的历久弥新。
吕祖谦倡导的“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精神,已成为后人世代相传的思想精髓与文化血脉。“先生墓木已成阴,霁月光风何处寻?”明招山下,熟溪河畔,今天的武义人将用进取的精神、辛勤的汗水和灿烂的笑脸来回答这个问题。
(金华市纪委市监委)
网址:武义明招山与吕祖谦的不解之缘 http://c.mxgxt.com/news/view/492662
相关内容
妈祖信仰跨越海峡:铜陵天后宫与台澎不解之缘敖犬与薛之谦:娱乐圈中的不解之缘
吕布只杀过两个不入流的武将,为何被尊为三国演义第一猛将?
吕大钧简介,后代,族谱
“85后”姑娘与两岸妈祖文化的不解之缘
此人是演义中唯一不怕吕布的猛将,一生六战吕布,越战越勇
演义中,哪位武将的威慑力最强?不是吕布和颜良,而是赵云
按《三国演义》人设来说,赵云能不能打赢吕布?
全战三国传奇武将和领袖怎么招募 传奇武将及派系领袖招募方法技巧攻略
于谦:与郭德纲的不解之缘,德云社的灵魂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