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刊:华谊兄弟开启明星股东时代
华谊兄弟开启明星股东时代\2009年8月29日,北京,第13届电影华表奖颁奖礼结束后,群星亮相华谊兄弟举办的庆功酒会。图/CFP
被外媒称为“中国环保名片”的李冰冰。资料图片
已经成为华谊兄弟股东的冯小刚。中国周刊记者/高鹏 摄
当华谊兄弟在创业板上市,冯小刚、张纪中、李冰冰、黄晓明等一批大牌明星突然成了持有市值数千万元股票的股东时,一种旨在推动中国文化娱乐产业市场化的变革,事实上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周刊记者 李佳蔚 北京报道
冯小刚没有理会台上主持人胡一虎示意结束的眼神,也没有顺从台下王中军“差不多了”的手势。他像念电影台词一般,用四平八稳的标志性京腔说:“你们让我说,就让我说透了。”
台下顿时大笑起来。
笑声刚落,冯小刚的声音响起:“我会在这个公司干到底,我会跟着王中军干到底。”
这是1月13日,南京,首届中华文化人物颁奖典礼现场,作为颁奖嘉宾的冯小刚一顶白色鸭舌帽,一身灰褐色短款皮衣。他要颁奖的对象,正是自己的老板王中军——当然,开股东大会的时候,冯小刚摇身一变为华谊兄弟的股东时,王中军就不是老板了。
等到老板上来领奖的时候,冯小刚没忘了推销华谊兄弟的股票:“如果在座的有华谊兄弟的股民,我告诉你们华谊兄弟的股票可是很值钱的,绝对有投资的价值。”
现场再次笑成一片。包括从冯小刚手里接过荣誉证书和人形奖杯的王中军,脸上笑容灿烂。
也许是巧合,冯小刚这番广告收效显著。之前一周一路下滑至最低51元的华谊兄弟股票,在冯小刚高调表示忠心之后,接连两天涨幅超过2.5%,每股实涨6块多。
无疑,这对于持有华谊兄弟股票的股民来说是一个好消息。身为华谊股东的冯小刚持有288万股,意味着两天之内他的账面财富多了将近1800万。
在冯小刚背后,是包括张纪中、黄晓明、李冰冰等众多大牌艺人在内的华谊明星股东。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的演艺命运和财富命运已经随着公司上市,与华谊兄弟绑在了一起。
“就像微软给工程师股票”
著名影视评论员司马平邦曾经与王中军讨论过华谊兄弟的上市之路。在王中军的感觉中,“华谊上市是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没有导演的时候,来了冯小刚;没有市场的时候,出现了贺岁档;没有大资本的时候,来了马云;没有资格的时候,国家打开了准入大门;在需要突破瓶颈的时候,可以创业板上市。”
2009年9月27日中午,华谊顺利拿到创业板上市通行证。接到喜讯的王中军长出一口气:“我终于有时间看看剧本了。”回忆当天的情景,华谊兄弟副总裁、财务总监胡明至今还记得王中军的兴奋之情。
国庆假期结束,华谊兄弟开始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路演,上百人排着长队,气氛高涨。王中军形容说:华谊兄弟的路演更像电影首映礼。
首映礼的火爆预示着正式开演的成功。10月30日,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正式在创业板上市交易,成为第一家进入国内资本市场的民营文化娱乐企业。
而更为公众津津乐道的是华谊兄弟众多的明星股东:冯小刚持有288万股,张纪中持有216万股,黄晓明持有180万股,李冰冰持有36万股????人们惊奇地发现,华谊兄弟那些为观众所熟悉的大牌明星,摇身一变,从签约艺人成了公司股东。但周迅却是个例外。
周迅没有认购公司的股票引发了舆论的猜测:莫非一度拥有华谊“一姐”头衔的周迅要离开华谊?
对此,华谊总裁王中磊亲自出面解释:公司给周迅做了专业知识的讲解,但她还是没有买,这纯属个人选择。而她的经纪人则直截了当地表示:周迅从来不碰任何金融理财产品,自己东家的股票也不例外。
胡明坦言没有想到公众会对明星股东这么关注。“可能我们每天与明星在一起,都熟视无睹了,就像微软会给工程师发股票一样,自然而然的事情。”
据她介绍,自成立以来,华谊分别在2007年和2008年进行过两次增资扩股,第一次每股价格为0.53元,第二次每股价格为3元。其中,冯小刚、李冰冰、张纪中都是在第一次买进,而黄晓明、张涵予等人则是在第二次买进。在所有明星股东中,冯小刚、张纪中和黄晓明位列三甲。
“我们面向公司所有的艺人,只要有意愿,都可以购买,每人最多可以买180万股,都是自己掏钱购买的。”针对外界所传的“赠送股份”一说,胡明予以否认。“不过,在这两次增资扩股以后来公司的艺人就没有股份了。”
血缘关系
随着华谊兄弟股价的一路上扬,众多明星股东的身家也是水涨船高。冯小刚所持股份最高时市值超过8000万元,在艺人中持股最多的黄晓明达5000多万元。
局外人并不了解,这些明星入股华谊兄弟的背景是什么。
作为华谊兄弟签约的第一个演员,李冰冰与华谊的合作走到今天已有10年之久。谈及当初入股公司的原因,她在接收《中国周刊》采访时的回答,几乎可以代表众多明星股东的心声。
“我们都见证了华谊的飞速成长,华谊兄弟上市意味着将娱乐行业转变成产业,是行业核裂变的结果,投资华谊股票是对华谊市场预期的看好,毕竟它是娱乐产业里结构最完整的公司,完整意味着有抵御风险的能力。”李冰冰说。
而在华谊兄弟上市之前,就有部分艺人开始向身为华谊兄弟财务总监的胡明要公司财务报表。“黄晓明经常对我说,拿报表给我看一下,我说你看得懂吗?他说‘我可以学啊’。”
从签约艺人到公司股东,胡明觉得,身份的转变会让华谊兄弟与明星的关系更加紧密化。
“毕竟大家都是花真金白银买的股票,股权关系就像是血缘关系。”胡明如此形容明星股东和华谊兄弟之间的关系。
不过,胡明认为投资华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要说艺人很难判断,就是专业财经人士也很难判断,因为在华谊之前没有专门的影视公司上市,判断起来,没有先例可以参考”。
资深影视评论人司马平邦则认为,让签约艺人持股是华谊兄弟稳定核心明星资源的“一招妙棋”。
之前华谊兄弟在这方面有过教训。2005年,时任华谊艺人经纪主管的王京华出走,几乎掏空了公司核心艺人资源,让华谊元气大伤。当时,王京华控制着华谊的大部分艺人,被范冰冰称为“干妈”。为避免第二个王京华的出现,由王中磊亲自操盘,经纪团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如果王京华也花500万买了华谊的股票,她还会走吗?”司马平邦说,“华谊的明星持股的合作模式,只是一个开始。”
正略钧策创始人赵民也认为华谊的做法值得借鉴。“中国绝大部分创意产业其实都遇到类似的挑战,如何留住成功成名的支柱,大家可以学习王家的这两个哥们儿。华谊这步棋的目的很明显,以股份为筹码,尽可能留住大牌。”他对《中国周刊》表示。
让明星持股显然已被影视公司视为“稳定团队”的有效措施。据国内知名的保利博纳电影发行公司负责人于冬介绍,保利博纳计划于2010年下半年登录美国纽约交易所,在股票持有方面,旗下明星和长期合作的导演肯定也会成为公司股东。
“我们不能拿枪逼着冯小刚”
对于冯小刚、李冰冰、黄晓明这些明星股东来说,他们又是如何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呢?胡明的观点是:他们行使自己的权利更多的表现在“意见的专业性”。
胡明说,原本舆论一直有关于李冰冰和周迅谁是“华谊一姐”的争论,但是在最近《风声》的宣传推介中,李冰冰、周迅和黄晓明们就向公司提出了一些意见。最终,《风声》的宣传效果很好,没有让“一姐之争”影响电影本身的宣传。
同时,胡明认为,更多的时候,明星意见的专业性体现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上。“在华谊,拍任何戏都有一个前提:导演主演都得喜欢,在创作的状态,这个事才能干。”但是在商言商,对于王氏兄弟来说,如何在艺术价值与商业诉求之间找得平衡,并非容易的事情。
比如,王中军想要在影片里植入广告,冯小刚表示反对。“小刚在植入广告上是非常排斥和敏感的。他说,中军呀,你别弄这么多广告,观众都在网上骂我。”王中军回忆当时的情景说:“但是我说这还真得让骂,这没有办法,给那一个镜头好几百万呢。”
这种分歧到《集结号》时达到顶点。最初,王中军以无法植入广告为由,拒绝了《集结号》拍摄的提议。但冯小刚却看好《集结号》的故事感染力,并深信故事感染力背后的商业价值。即使最后电影开拍,身为老板的王中军也不看好前景,甚至公开表示“认赔30%”。
唯其如此,冯小刚在《集结号》的拍摄过程中,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据相关媒体报道,冯小刚感觉太累,太艰苦,找不着感觉,有时候大骂“谁再当导演,谁他妈的不是人”!甚至还让大家解散、回家。
冯小刚的老伙伴高军看不下去,给冯小刚打电话说要看小样。“看到中间就不行了。”高军说,“一直哭到最后。然后我告诉冯小刚赶紧跟王中磊、王中军说,在媒体上别再说认赔的事,这个片子肯定赚。”高军还掏出300万元作为追加投资,给了冯小刚信心,结果《集结号》票房收入高达2.8亿元。
高军说,在后来的庆功会上,冯小刚给他来了一个90度的鞠躬。
《集结号》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意见的专业性”的重要性。“主意很好,自然就听;如果不靠谱,自然就不听了。”胡明说。
在接受《中国周刊》记者采访时,已经贵为金马影后的李冰冰同样坦言,在公司运营层面“很难给到具体的意见,战略的制定是最难的,也是最考验领导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但是对于剧本、拍摄、表演这些环节而言,我们艺人要做的是对作品精益求精,这也是我们参与公司运营的一种方式吧”。
事实证明此言不谬。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段子是,《甲方乙方》杀青关机后,冯小刚与当时的东家新影联副总经理高军一边吃饺子,一边看样片。片子一放,据高军回忆,“冯小刚急得放声大哭,鼻涕眼泪一大把,吃的饺子都喷出来了。”原来因为播放人员不熟悉机器,结果播出来的样片声音与画面不同步,演员张嘴没有声,一闭嘴却说话了。
冯小刚绝不能坐视自己的导演前程被这样的低级失误所断送。冯小刚他们随即找到北影样片室,继续审片。看完之后,在场的所有人纷纷起立鼓掌,刚刚鼻涕一大把的冯小刚立刻破涕为笑。
冯小刚这种把作品视为身家性命的性格,注定了他是个很难妥协的人。对此,胡明戏言,“尽管小刚导演是我们的股东,我们也不能拿着枪杆子逼着他说:唉,现在业绩不好,你赶快拍个赚钱的戏!你这么逼着他,他不在这个状态,是肯定做不好的。”
“从这点上来说,王中军能够把冯小刚的创造力,最终兑现成票房上的盈利,十分难得。”原光线传媒总裁助理张小争说。
转折点
上市之后,华谊兄弟和它的明星股东在发展思路上都发生了变化。华谊兄弟一直有一个“明星双年会”的活动,原来的主要内容就是集合各路明星,“招待客户,展示实力”。
“但是到了2009年,我们觉得这样做是不够的。”胡明说,“我们在观念上有一个变化,我们原来觉得明星很红了,有很多代言广告就行了。但是现在明星成了股东,我们希望他们的形象更正面、更积极,希望出现一个更立体化的明星股东。”
正是基于这种思路的转变,在2009年的明星双年会上,华谊兄弟第一次将年会主题定为“绿色和公益”。
“当冯小刚、李冰冰们介入资本市场后,意味着他们自身的商业价值有了一个可以充分放大的平台,他们的一言一行与自己的利益、与华谊的利益息息相关。对于他们而言,已经到了一个经营自己的阶段。”清科创投高级投资经理武乘锋表示。
显然,华谊的明星股东们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
2009年12月底,李冰冰以世界自然基金会首位全球大使的身份,出席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临行前,李冰冰就准备了印有中国色彩的环保手绢、与气候峰会主题相符的绿色衣服。
作为中央电视台的特约记者,李冰冰要在第一时间把在哥本哈根的“环保感受”发回到国内。哥本哈根峰会之后,李冰冰被外媒称为“中国环保名片”。
“‘李冰冰’这个品牌到今天到了一个转折点,升级变得尤为重要,我的经纪人纪翔曾经告诉我,我是这个品牌的创始人,而他是这个品牌的CEO,他会像管理企业一样管理这个品牌。”李冰冰告诉《中国周刊》。
除了经营“李冰冰”这个品牌之外,李冰冰还要成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影视投资公司,与自己的东家华谊兄弟进行包括电影、电视剧拍摄等方面的合作。
“我发现其实我们自己能做很多事,甚至是一些专业公关公司的业务。”至于传闻中的公司为什么一直没有浮出水面,李冰冰解释说,“我的团队暂时还没有精力来开拓,随着团队分工的细化,我的经纪领头人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做更宽泛的规划。”
“老板支持我做自己的品牌化影视公司,这也是一种进步,更是一种信任!”李冰冰说。
其实,在哥本哈根峰会之前,李冰冰已经和自己的团队一起创建了公益品牌L.O.V.E-有责任的生活,其主要内容为“乐活种树,低碳生活”。
李冰冰的经纪人纪翔表示,“以前,我们对商业代言的理解只是形象合作,停留在浅层次上,随着娱乐产业的不断进步,艺人品牌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成为新阶段的课题。‘有责任的生活’本身一定是商业化运作的,因为要保证其造血机能。”
这样看来,李冰冰及其团队在商业上的设想无疑与从华谊出走的范冰冰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范冰冰在2006年离开华谊之后,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自己做制片人,投拍《麦田》、《胭脂雪》和《金大班》等影视剧,取得了不俗的收益,成为了不折不扣的“范老板”。但是范冰冰方面在得知记者的采访对象包括李冰冰等华谊兄弟的班底后,婉拒了《中国周刊》的采访请求。
对于“品牌经营”的做法,胡明认为“符合华谊上市后的角色转变”。“从单纯的演艺明星到具有公众意义的明星,每一个艺人个体形象的改变汇聚到一起,就是整个华谊形象的改变,在资本市场上,这种改变就意味着财富。”她说。
同时,胡明也承认,“明星已经与华谊成了利益共同体”。
一杆大旗
华谊兄弟上市之后,有一次,王中军对媒体说:“上市使得市场更容易看到你、了解你,并优先选择你。到了国际市场这个层面,你发现进账几万美金就是一分钟的事。”
而除了“一分钟几万美金”的进帐之外,对于华谊兄弟而言,更重要的恐怕是吸引更多人才的加盟。
“我们曾经向马云提起艺人规模扩大的难度,他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把个性化的东西流程化,把流程化的东西个性化,这样企业才能做大。”胡明告诉《中国周刊》,对于当初如何扩大华谊兄弟的规模,曾经成为整个公司的困惑。
现在,这种困惑已然不再存在。
“华谊作为第一家上市的影视公司,好比在这个圈子里高高竖起一杆大旗,树立了自己爱才的形象。”司马平邦分析说,“这就像华谊在说,加入吧,现在的股东就是你的明天,干得好你就和冯小刚一样。”
舆论认为,从更大的范围来看,华谊兄弟的上市极有可能撬动整个行业的人才格局。清科创投高级投资经理武乘锋认为,影视娱乐产业和互联网行业极为相似,最为重要的是人才资源,“这种让明星持股的激励方法,很容易吸引到一些潜在的重量级人物的加入,加速新陈代谢,实现华谊人才资源的良性循环。”
按照业界人士的判断,当资金充裕、人员充足之后,华谊兄弟要做的就是实现影视娱乐的全产业链,实现文化产品的工业化生产。
《风声》的成功,已经证明了华谊在编剧、导演、演员、制作和发行等方面的能力。华谊兄弟离全产业链只差一步,就是院线。
“我们极力打通影视娱乐的产业链,在影院业务上短期发展目标是在两年内建设6家影院,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在5年内累计建设约15家影院。”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近日公开表示。
其实,早在上市初期,华谊兄弟已经开始在重庆、青岛等二线城市建设自己的影院。一个中国版的“时代华纳”已在路上。
而在华谊兄弟之后,中影集团、保利博纳的上市计划也已启动。商业的动力正在成为中国文化娱乐产业市场化的强大引擎。
“这种强大的商业力量必将催生更多优秀的导演,优秀的演员和优秀的影视文化产品。”司马平邦说,“它可能影响的范围更大。”
“大家都商业化了,那就按照商业逻辑、市场规律办事,有万千股民在关注我的公司,那就不能说我花大价钱投资了一部片子,有关部门一句‘不符合规矩’就一下子给我打回来了。”司马平邦说,“比如,我拍了一部极度刺激的片子,很好很卖座,但这个片子我本来就是拍给成年人看的,无形中就会冲击到现在的审批制度,那么,分级制度是不是也可以很快地推出呢?”
而一位国外投行高管则表示,“如果我是华谊兄弟的券商,我会在招股说明书中写上‘华谊兄弟上市开启中国电影市场真正市场化的元年’。”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址:中国周刊:华谊兄弟开启明星股东时代 http://c.mxgxt.com/news/view/509968
相关内容
第一财经周刊:揭秘华谊兄弟的成长历程人资案例分析:华谊兄弟的明星股东效应
明星股东增持撑场华谊兄弟 王忠军质押七成股份
华谊兄弟CEO王中军:明星地位和股票无关
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娱乐业已进入“明星驱动IP时代”
华谊原始股周年解禁 明星股东两难:抛还是不抛
华谊浩瀚启动2016发展战略 6位明星成股东
实录:华谊兄弟明星汇启动绿叶行动 揭晓代言人
华谊兄弟掘金明星市场:7.56亿收购多名艺人持股公司
华谊兄弟的私募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