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传统皮影戏传承下去
图/文 杨豪 付亚丽
九月,丹桂飘香,本来是八月桂花香,九月,桂花才迟迟开花。这也不错,大悟县三里镇通往四庙的马路两边,桂花开得一片金黄,浓郁的花香沁入心脾,令人沉醉。在这里,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皮影戏已经开锣一个多星期了!这是楚之乡农民文化艺术团长付光辉组织的,既让全镇欣赏到传统文化艺术的大餐,又让老艺人聚聚一起切磋交流,让皮影戏这个传统艺术得到一次弘扬!
演出的间隙,笔者采访了已近80岁的老艺人(班主)彭树国,他说,皮影戏快要失传了,他先后带了8个徒弟,现在都不唱了,有的为了生活,都打工干别的去了。年轻人都追求时尚的艺术,对皮影戏不怎么热衷,但这一传统文化不能丢失。幸喜国家也在重视,把皮影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加之有付光辉这样的热心人士把老艺人组织起来,带徒弟,才能让这艺术庚续下去!
我们再来看看湖北大悟县三里与河南罗山铁铺北路子皮影剧团的生存状况。
湖北省大悟县与河南省罗山县交界处有一名关叫九里关。九里关人杨栋,乡试三科不中,绝却仕途之念,以皮影戏为业。他觉得三人班皮影戏分工不细,影子动作少,就发明了五人班,前台三人,后台两人。他还编写了很多通俗易懂的套词,供徒弟们习用。他的徒弟众多,而以朱子贤、黄秀元最为出名。朱子贤唱戏,字正腔圆,念白典雅,尤其是音量宏大,能够声振数里,一时无匹。他若登台,只有黄秀元能给他当搭档。杨栋死后,朱子贤将五人班增为八人班,分工更为精细,成为一大流派,后人称为“高腔皮影”或“北路子皮影”。朱子贤还取了40个江湖辈份字,供再传弟子区分长幼次序。他尊杨栋为第1代,自己为第2代,顺次排辈。高国忠先生受业于北安山皮影戏名人邓老十,属23代。现在在世的皮影艺人,还有22代的,一般属25、26代。
据我所知,东新红花的一支民间草台班,由于班主李修武的故去而解散,幸喜湖北大悟县三里镇四庙的一班没有因班主高国忠的故去,而由河南湖北边界的彭书国而接力。但他的班子中也是几个班子组合起来的草台班,彭班主现年78岁,已近老龄化,他担心他老了之后没人再接班了,他的几个师兄弟甘自礼、田正炳、彭书家、胡传胜、雷登炎、陈安远、郭道理,这些人的子女中没有一个人爱好皮影戏这种民间艺术,失传是早晚的事。但他们中的陈安远曾经是大新镇文化站长,但陈安远也去世。
彭班主皮影戏班的活动范围还辐射很广,数县十八乡,有河南信阳、光山、新县、湖北的大悟、广水、红安等;有钱的村民过生日,孩子考学,六十大寿,一般都请皮影戏班,随着农村电影的萎缩,皮影戏还是深受农民欢迎的。他们一般唱《封神演义》《隋唐》《三侠五义》《七剑十三侠》等传统剧目。一部戏一般唱二至三天,工钱七百元,七、八个人平均下来也就是几十元,生意清淡,但他们乐在其中,纯粹是一种爱好。
呼吁政府文化部门予以扶持!
该戏班子成员大部分的成员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唱起戏来热情洋溢、精神饱满,可给观众余音绕梁、三日不歇的感觉,它的魅力激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喜爱和传承。在数百年来,在缺吃少穿,条件极其艰难的情况下,皮影戏仍在广泛流传,仍在发扬,仍在传承。那么,到了今天不缺吃不缺穿,物质条件和经济条件较优越的情况下,皮影戏的发展趋势好像是“后继无人”了。
我想:“后继无人”这个问题就在于经济收入和付出不平等的条件下产生的,可能是缺乏赖以生存的营养成分,辛辛苦苦地演唱一天才那么一丁点收入,实在是不划算,实在是没有动力。那么,政府部门和相关文化部门如果提倡发扬皮影戏,对剧团成员的社会贡献给予肯定和高度评价,并给予相应的经济扶持和一定的待遇,从某些方面来讲是划算的,是有动力的,是对发扬和传承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是有帮助的。其实,形势是刻不容缓的。因此,我在这里大声呼吁政府和文化部门要对皮影戏剧团的工作顺利开展予以大力支持和及时拯救,以使皮影戏这种传统的文化瑰宝发扬光大,一路走好,前途充满鲜花和希望。
皮影戏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很高的保护价值,而且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市场经济开发价值。然而它的生存和发展却不尽人意,作为汉唐文化传统的沉积的文化产物,应把对皮影戏的抢救、保护与传承作为“文物”“国粹”加以对待,切实纳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的规划。给它以充分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这既是我们神圣的使命的责任,也是我们发展文化产业的责任。
责任编辑:
网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传统皮影戏传承下去 http://c.mxgxt.com/news/view/52350
相关内容
它曾被搬上中国舞台,柬埔寨非遗皮影戏背后的传承人民艺起评:影视非遗双向奔赴,文化传承润物无声
海林市持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湖南衡山: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
古老非遗与青春碰撞 非遗新生代,让传统文化有了“年轻态”表达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广州津虹YY直播如何用直播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
温宿县小学生体验皮影非遗文化
文化中国行 | 光影流传 梦幻绮丽 非遗皮影祝您端午安康
江西万年:非遗赣剧进校园 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一笑还从掌握来——辽南皮影的历史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