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是吕剧的发源地,吕剧是山东省最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让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传承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命题。今年54岁的东营市垦利区吕剧团“老团长”刘永明就是这样一位践行者。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传承与发展这门祖辈流传下来的地方剧种,写吕剧、唱大戏,始终坚守着内心对吕剧的炽热。
“小时候,每当祖父在家里练习唱功,我都会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时间久了,自己也跟着唱了起来,越唱越喜爱。”说起吕剧,刘永明打开了话匣子。
自小受祖辈的影响,对吕剧耳濡目染的刘永明,不知不觉爱上了吕剧,从那以后,他的生活再也离不开吕剧。
刘永明十分羡慕那些在台上演戏的演员,也渴望有朝一日能登台为父老乡亲演出。1985年初,机会来了,滨州市吕剧团招聘戏曲表演的学生,刘永明问闻讯后高兴万分,自己终于有机会圆梦了。
“想演得好、唱得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练功练唱、方式方法、舞台经验,这些都很重要。” 在校期间,刘永明辛勤练功,多年的付出后,他先后考入青岛吕剧院,烟台艺术学校深造。 毕业后,1987年1月,刘永明加入垦利区吕剧团,开始他的唱戏生涯。
越来越完善的环境,越来越多的支持和帮助,让刘永明有了更多学习机会和更大的舞台。
“说起来,吕剧是我的红娘。” 在垦利区吕剧团,刘永明跟妻子相识、相知、相恋,30多年来,二人早就将学吕剧、唱吕剧、创作吕剧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从未放下。
刘永明说,在东营像他一样的吕剧爱好者还有很多,正是一批批的吕剧爱好者和遍地开花的庄户剧团,让吕剧焕发了新的活力。多年来,刘永明带着演员外出演出,东营的街头巷尾、垦利的大小村落,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凭借对吕剧的执着和热爱,刘永明2008年9月荣获第五届“中国滨州·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荣获“优秀演员奖”;2011年10月份,参加了“中国滨州博兴小戏艺术节”,参演剧目《一枚钻戒》荣获二等奖以及音乐设计奖;11月份,参加了“中国小戏小品奖”的决赛,参演剧目《好事多磨》,荣获观众最喜爱剧目奖。个人荣获“观众最喜爱演员奖”。2011年参加第二届东营市“黄河口文艺奖”比赛,报送的吕剧《好事多磨》获二等奖……
2015年,刘永明卸任吕剧团团长一职,逐渐从光鲜的舞台上退居幕后。现在他的主要工作是扶持年轻演员,甘当人梯,基本牺牲了自己的演员业务。“没有舞台上的摔打就不会成长,但演员从课堂走到舞台的过渡是非常艰难的,我能做的就是耗在排练厅里,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词反复地跟他们示范、研磨。演员们要经历从学戏到创作的过程,就先要按照传统经典一招一式地学好,慢慢从中领悟戏剧创作的理念,才能具备自己独立创作的能力。”
刘永明创作的剧本,无论是古代戏还是现代戏,其题材都是发生在本土甚至是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特色,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赏。
“文艺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通过一部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村民,触动他们的心灵,净化他们的思想。” 刘永明说。这些年,他创作完成30多部作品,其中,《大后方》获2017年全国‘中华颂’小戏编剧奖、《请假》获2017年全国‘中华颂’小品编导奖三等奖、《拆》获2019年全国第八届小戏小品汇演优秀编剧、《钱有富买鸡》获2019年全国非遗小戏汇演优秀编剧,《三媳参会》荣获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等。刘永明个人先后获得山东省首批“齐鲁之星”、第七届垦利区劳动模范、垦利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员等。
说起对未来的打算,刘永明表示:“我要继续写戏、排戏、演戏,让老剧种迸发新活力、传播正能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宋少双 通讯员 黄颖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