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揭秘金曲奖(二):不靠谱评审团制的恶果(三)
但金曲奖之所以与独立音乐结缘,除了独立音乐日趋成长的大环境之外,更多还是托福于它自己所设立的小评审团制。与格莱美浩浩荡荡数千人的评委人数,以及极其细致的细节打分相比,同样担纲一个地区权威颁奖礼的台湾金曲奖,显然从一开始就因为这种小规模的评委团,以及完全依赖评委个人即兴发挥的评审制度,而人为制造了每一届不大不小的种种冷门。
从金曲奖的评委组成来看,大多数还是乐评人、DJ、老音乐人,甚至还有唱片行的老板或店长。除了DJ这个领域接受主流的音乐居多之外,无论是乐评人,还是那些与当届入选歌手和作品没有任何关系的老音乐人,甚至唱片行老板,实际上从音乐品味来讲,都与主流那些烂俗的音乐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都会在自己长期的音乐审美生涯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而由于金曲奖没有关于每首作品、每个歌手极其专业的打分细则,形成用录音、唱功、编曲、演奏、制作等具有明确标准的细分项目来得出一个综合评定,这就导致了金曲奖的评审制作在缺乏有效的理性限制上,最大程度堕入了感性的深海,再加上极少的人数比例,就将这种感性变得更百花齐放。因此,每届金曲奖的获奖名单,实际上根本不是歌手在一个特定的音乐标准下的较量,反而成为评委间品味与格调间的博弈。不要说音乐本来就是感性的之类的废话,音乐创作当然是感性的、自由的,但音乐评审却可以是理性的,可以用一定专业数据来管理来衡量的。在这一点上,金曲奖实际上也是在重复着所有中国人、中国文化里的一个固有顽疾,那就是黄仁宇老先生所说的无法在数目字上进行管理。
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正是金曲奖的这种评委机制,也导致了评委在评选作品和艺人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种文艺化逆返心理。比如说你让十个自称是文艺青年的人,去评选一个音乐颁奖礼,这其中选秀歌手落选的比例就很有可能会是100%。因为对于许多浸淫真正音乐世界多年的人来讲,越是新闻性的歌手和音乐,就越是会造成他审美上的逆返心理。而越是相对应这些独立音乐特别、别致,甚至是标新立异的作品,就越是能得到他的认可,这种反差也直接导致周杰伦至今都没有拿到过一届“最佳国语男歌手奖”。而这种反差,虽然也会因此给乐坛带来如陈建年这样优秀的音乐人和音乐。但与此相对的是,过于追求对立的效果,也往往容易导致判断上出现偏差,直至模糊了一个综合性音乐颁奖礼应该有的宏观、客观和平衡。而这不是具体每一个评委的错,错的根源还是金曲奖自己搞出了这么一个体制来放大出每个评委的感性,最终始得自己落入了一个年年无标准,换评人即换标准的怪圈。
网址:独家揭秘金曲奖(二):不靠谱评审团制的恶果(三) http://c.mxgxt.com/news/view/577878
相关内容
SJM凭什么入围?第21届金曲奖不靠谱提名盘点揭秘金曲奖背后的评选机制与大赢家
不断衰退的金曲奖,三十而立,大众审美和独特审美的选择
告五人金曲奖年度歌曲奖,背后的音乐制作秘密揭晓!
第30届金曲奖三大看点 权威公信被称乐坛晴雨表
《Hakka客家》斩获“第十二届华语金曲奖”
揭秘十大劲歌金曲:含金量最高的奖项究竟花落谁家?
最新一届金曲奖获奖明星名单?
【独家揭秘:揭秘娱乐圈神秘黑幕,明星隐私大曝光!】
不爱大咖,金曲奖是有原则的“怪人” —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