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以年轻化叙事书写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4-05-25 10:50

从1994年4月20日至今,互联网接入中国已届30年。30年来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中国,同时也改变了中国文学,其中包括网络文学的出现与繁荣。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发布的《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网络文学作家、作品、读者数量都呈稳健增长态势,其中作者规模达2405万人,作品数量达3620万部,新增作品420万部,用户数量达5.37亿人。

古代礼仪、建筑、服饰等传统文化元素被网络作家频频用于创作之中。图为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清平乐》剧照,再现了多彩的宋代文化。资料图片

当回溯中国网络文学30年发展历程时,我们发现,无论是将1996年的金庸客栈及其开启的“论坛模式”作为网络文学的起点,还是从1998年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问世算起,或者再早些,将1991年的北美《华夏文摘》作为网络文学的源头,在类型故事和通俗小说的表征下,青春性/青春文化和中华性/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融合发展始终是迭代前行的中国网络文学的鲜明标签。可以说,30年来,一代代年轻网络作家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滋养下,以磅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热血和天赋铸就的年轻化叙事,与同样年轻的网络用户互动协作,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从早期BBS、论坛发帖及实体书分享的线上阅读,到VIP收费订阅、移动阅读和多元化开发、全产业链消费/分发,乃至而今逐步迈进的智能传播时代,30年不断迭代的网络文学作者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无间断接力书写与极其丰富的创造性呈现和创新性表达。不少网络文学作者充分调动传统文化宝库和古典文学资源,结合时代流行元素,创作出海量蕴含传统文化元素的网络小说。从某种程度上说,网络文学就是“青年文学”,网络作家都是“青年作家”。得益于媒介与通信技术的进步,与前辈作家的文学创作不一样,网络文学的创作与传播是即时性、互动式的,也就是说,网络文学作者在创作的同时受到了用户的即时反馈,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是在与用户互动中打磨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化的书写是用户同步参与的。

其次,30年来的网络文学作家们在各类小说类型、故事题材上全面拥抱传统文化。拥有庞大粉丝群的网络小说大多带有传统文化的深刻烙印,这些小说涉及仙侠、历史、现实、言情、都市、军事等类型和题材。我们不妨从几部受到持久热捧的作品里管中窥豹:今何在的《悟空传》以现代文明思想重塑西游记里的人物形象;萧鼎的《诛仙》以道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为基本立意;猫腻的《将夜》以孔子师徒为原型重构大写的“人格”;蒋胜男的《芈月传》引用了历史教材里完璧归赵、胡服骑射、商鞅变法等故事和《诗经》、楚辞的篇目等。

网络作家之所以拥抱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得益于作为“根”“脉”“魂”的传统文化的滋养,另一方面也与行业主管部门主流化、精品化的创作引导有关。《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非遗、国风题材和“国潮热”是近年网络文学创作中的热点与亮点,以阅文平台为例,仅在2022年就有超5万名签约作家主动将非遗元素化用到作品中。再如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与阅文集团主办的“阅见非遗”第一届征文大赛中,就有6万多部非遗题材作品,涉及京剧、木雕、造纸技艺、狮舞等127个非遗项目。

再次,网络文学以庞大用户和粉丝群作为基础,以原创故事IP作为核心“元故事”,打通了全媒体运营的泛文娱产业链,开辟了一条从线下出版、付费阅读到影视、动漫、游戏、网络电影、网络剧、有声读物、舞台剧、微短剧等产品形态的跨媒介叙事渠道。传统文化因子在多元化传播的矩阵式故事世界里达到了几何级增长。有数据表明,网络文学用户80%以上为年轻人,30岁以下的超过60%,经常看电影电视剧、玩游戏、看动漫的网络文学读者分别占比61.7%、46.6%、31.7%,其中64.1%的游戏用户玩过由网络文学改编成的游戏,90%的读者愿意为网络文学周边产品付费。

在一个快节奏、碎片化的媒介时代,网络文学的大IP与长尾IP现象并存。网络文学先是在付费用户中形成口碑,引发话题讨论,继而形成趣缘社区和粉丝群,再以IP形式打造品牌,多元开发,由此形成了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粉丝经济。以“一源多用”形成“马太效应”,为整个网络文学产业链带来庞大的商业价值,同时也为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的传播增值,拓展了价值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网文IP在影视、动漫开发过程中以视觉、影像很好地演绎了中华文化之美,比如动画片《斗破苍穹》里美到极致的“中国风”,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清平乐》《芈月传》里呈现的上古奇观、空间美学和宫廷仪轨等。

最后,网络文学以跨文化传播方式拓宽了传统文化传播半径,真正做到了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网络文学通过版权出海、模式出海、生态出海等模式,创造性地为当下跨文化交流、文明交流互鉴开辟了一条新路。出海作品如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天道图书馆》、书写东方创世纪神话的《巫神纪》、以中式餐饮文化为依托的《异世界的美食家》等广受好评。2023中国网络文学论坛上,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发布了“网络文学国际传播项目”,入选该项目一期的4部网络小说中,传统文化题材就占了3部。

更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6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入选大英图书馆。纵观这些作品,内核都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画春光》以瓷器文化为底色描写了“玲珑剔透万般好”的瓷之精妙;《掌欢》状写了一道道传统美食,展现了“色香味俱全”的食之美妙;《猎赝》以文物修复为题材,刻画了“千波刀”“随形补缺法”等技之巧妙。

不可否认,网络文学作家对传统文化的书写也是一个不断纠错、不断更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数字时代的网络文化语境中,网络文学在将传统文化融入青年亚文化、二次元文化创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非理性、情绪化等因素。这需要年轻的网络作家拥有更强的文化辨识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用先进思想、科学观念和现代审美对其进行分辨、过滤,去芜存菁,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融中华性、青春性为一体的具有全球价值的网络文学IP。

(光明日报 作者 李安(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专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

网址:网络文学以年轻化叙事书写传统文化 http://c.mxgxt.com/news/view/5780

相关内容

网络文学内容精品化 推动文化产业增量发展
“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在沪揭晓,彰显精品化主流化发展趋势
《2023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发布,重庆网络作家已超40000名
网络文学打开阅读新可能 | 新京报快评
王跃文推出首部历史文化随笔集《走神》: 故事高手写给大众的历史书
佛山:让“十大传统文化”与阅读相遇
探寻津沽城市文化源头与脉络 《天津之睛》新书发布
传承非遗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
年轻人热衷茶文化 湖南茶文化节打开喝茶新方式
陈崇正小说《归潮》研讨会举办,专家共话潮州文化与文学魅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