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奖作者VS网文作家: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不是对立分离的关系
1月12日,在一场探讨网络文学之于时代关联的研讨会上,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与网络作家爱潜水的乌贼面对面交流,双方围绕自身的创作经历、创作与互动、创作与时代关联、创作领域未来展望等多个层面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杨早,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鲁迅文学院研究员、评论家王祥,北京大学副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丛治辰作为嘉宾共同参与了此次研讨会。
“文学照亮美好生活——2021探照灯年度书单发布暨阅文名家系列研讨启动会”1月12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活动中,徐则臣、爱潜水的乌贼、杨早等人围绕网络文学之于时代关联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网络文学是在重新为人类创造神话
在杨早看来,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之间不是近乎于对立甚至分离的关系,杨早表示,“文学就是一棵大树,只是不同的枝桠在上面生长出来,在我们这个时代得到不同的滋养,开出不同的花朵,但是花朵之间又有相似的地方和相通的地方。”
徐则臣说,自己在大学期间曾被一本书感动,这让他觉得作家是一个很神奇的职业,也因此写作至今。《耶路撒冷》是徐则臣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回到老家,与几位儿时伙伴相遇,他们各自的人生境遇、理想追求和对往昔生活的回顾,写出了一代人的生命和精神历程。在很多人看来,《耶路撒冷》可能是徐则臣在为上世纪70年代的这拨人代言,但从他个人的角度来看,他从未想过要代言,“这么多年,我在看、我在听、我在想、我在想象、我在虚构,我就要把我所思所想,尽我所能做一个彻底清理,文学说到底是一个人的事,它的独特性就在于我能涵盖多少就涵盖多少,我希望把所有的公众资源转化为个人的独特资源,而不是说把我们个人的独特资源一下子全变成公共的资源。”
《耶路撒冷》,徐则臣 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年3月版。
爱潜水的乌贼先后创作了《奥术神座》、《诡秘之主》、《长夜余火》等作品,但实际上,他一开始的梦想是希望成为科学家,而不是作家,在阅读了大量网络作品之后,他产生了一种冲动——“我也想创作这样一个东西,我也想把我脑海里的东西写出来,我也想表达我的想法。这个冲动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强烈。”在他眼中,网络文学是在互联网浪潮的引领下应运而生的时代产物。“我觉得好的网络文学作品一定是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我们必须从现实中汲取养分,在小说里尽量还原一个栩栩如生的世界,让读者觉得就跟真的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这种现实感、真实感是非常重要的。”
在王祥看来,时代与文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共通性。王祥认为,网络作者很多是在创造神话。什么叫神话?神话就是神灵的故事。神灵通过自我修养成长为神,并且过程中用自己的超自然力解决问题、达成人类愿望,这就叫神话。那么,只有古代神话才叫神话吗?在他看来,大众文艺的共同工作就是重新为人类创造神话。从这一点来说,爱潜水的乌贼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在全世界神话想象资源的基础之上逐渐构建自己的神话,构建了“乌贼神话”,而且这个“乌贼神话”有很多特点,和很多玄幻小说作家不一样。他与很多网络小说创作者不同,没有陷入一味强调强大而忘记现代性的问题。相反,王祥认为,“乌贼神话”中的现代性表达很充分。
《诡秘之主》,爱潜水的乌贼 著。
作为网络文学的资深见证者,杨晨发现,曾经的网络文学主角大都是“苦大仇深”这一类型,而现在的主角,大都从小家境不错,觉得社会是很美好的,“其实网络文学创作就是反映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迁,当社会变好的时候,小说环境、小说背景也会变好,我认为网络文学天然是最适合刻画时代的写作方式。”
想写好当下的生活,
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就是回头
作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人,在杨早看来,他们各自接受的文学传统的滋养并不一样。对此,爱潜水的乌贼和徐则臣从各自的经历出发进行了回应。武侠小说作家是对爱潜水的乌贼影响最大的人,“一位是金庸老先生,还有一位是古龙。我这个年龄,小学刚好就是看武侠的时期。侠的精神、讲述叙事的方式,以及承接中国的通俗文化、唐传奇这些东西,对我的影响可能是最深的。”
而影响徐则臣最早的则是先锋派,“先锋派那拨人是从西方过来的一些经验的继承,所以我们继承了他们,对西方现代小说的技巧,相对比较熟。接下来,进入中年开始关注现实,很多人开始接地气,关注自身生活场域里非常切实的物质和精神的问题。继续往前走,现在个人的状况,我觉得西方这块,我已经接受了一部分,或者我还得继续接受,而且接受起来整个途径、路径基本上没有什么障碍,反而欠缺的一块是古典:中国传统文学还有民间文学。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提一个问题——中国故事。”
在徐则臣看来,作为一名作家,想写好当下的生活,想认识好当下的中国人。“那么我觉得可能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就是回头。”他认为,“这个回头不是简单的复古,也不是弄一个格律、弄一个章回体,我们从传统文学叙事资源、民间叙事资源、文化资源里去发现某些可以供我们处理当下生活的东西。”
在这里,丛治辰从宏观的角度点评了网络文学发展至今,对整个文化产业的影响和推动。他表示:“中国作家用中国的思维方式去塑造的故事,我们写的题材都承载着中国深深的烙印,网络文学更多地去讲故事以及世界的架构,世界的架构一定会有不自觉的对于现实的某种提炼。”
作者丨何安安
编辑丨李永博
校对丨刘军
网址:茅奖作者VS网文作家: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不是对立分离的关系 http://c.mxgxt.com/news/view/584847
相关内容
茅奖作者VS网文作家: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不是对立分离的关系茅奖作者VS网文作家: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不是对立分离的关系 — 新京报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乔叶:文学是人学,写人人都有的那颗心
网络文学以年轻化叙事书写传统文化
第四届泛华文网络文学金键盘奖全网征稿
余华:百分之九十的茅盾文学奖作品,不如莫言最差的一部
读者介入对网络文学的影响
茅盾新人奖·网络文学奖得主我本纯洁“重新”出发 从“小书房”走向“大社会”
“豫籍茅奖作家作品”研讨会圆满举行,共促河南文学创作与研究
茅盾文学奖,最受欢迎的五部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