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途:新工人精神文化现状

发布时间:2024-12-30 07:47

1、新工人消极的精神文化现象/表象

  我们这个社会出了很大的问题。社会发展的目的出了问题,人生活的目的出了问题。这就导致我们的环境出了大问题,新鲜的空气成为一种奢求,人们白 天看不到蓝天白云,夜晚看不到星星月亮;我们的社会公平出了大问题,很多人挥霍无度,很多人居无定所;打工群体的现状和未来出了大问题,待不下去的城市, 回不去的农村,迷失在城乡之间。

  生活在打工者聚居区,和工友一起交流生活工作和思想状况,进工厂打工体验,我有一些观察和感受,大多数都是消极的,而这些消极的状态往往不是个 体的原因造成的,而是由社会原因导致的。我这里先罗列一下我看到的工友的消极的精神文化状态,目的是希望我们一起去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这样的状态不 改变,我们这个群体没有前途,我们的社会也没有前途。

  迷茫:

  迷茫的状态是一种无法实现目标、没有出路的茫然状态。打工群体在当今的社会结构和发展变化中备感迷茫。从农村到城市,不同年龄和背景的工友的目 标会有差异,目标包括:挣钱养家、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追求城市的生活方式。在追求这些目标的过程中,打工者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变 化。变化之后,打工者发现,在自己适应了城市和打工生活之后,却很难实现在城市生存和发展的梦想。

  迷失:

  迷失和迷茫不同。迷失是,本来以为自己有目标,但是却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对目标产生了怀疑和质疑。一个工友曾向我喃喃自语一样地说:“我不知道 我是该追求拥有一辆宝马,还是追求幸福。”如果一个人的目标就是“养家糊口”,虽然这个目标也不容易实现,会经历各种辛劳,但是精神上的痛苦远远小于这个 不知道该追求宝马还是幸福的工友。这位工友的叙述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对于他来讲,宝马和幸福不可兼得。我觉得,更可悲的事情是,宝马和幸福对于他都是一种 想象,以想象为前提进行思考就失去了基础,也会没有结果。

  分裂:

  打工者思想意识和生存体验存在严重的分裂。一个朋友曾经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你事做工人问题研究的,你觉得你所说的新工人形成工人阶级或者形成 主体意识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回答说:“这个问题的答案不那么简单。从打工者的思想价值观层面,他/她们受到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头脑里一样充斥着成功学、 拜金主义和消费主义,如果只是这样,那么这个群体自身没有出路,这个社会也没有出路;但是从生存体验上,打工者体验着工作的艰辛和物质生活的困苦,这样的 体验让这个群体具备孕育工人阶级思想的可能性,但是这只是一种可能性。”

  急于求成、心急气躁:

  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带领下,资本迅速扩张、物质生活和消费观念迅速发生变化,当社会中一部分人在这种迅猛变化的社会中迅速地过上优 越、奢侈的物质生活的时候,其他人必然心急气躁。结果是,人们再也无法踏踏实实地去探索和追求和谐、稳定和持续的社会发展。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之下,工友不 认可自己打工的命运,不认同自己的工人身份,更愿意相信“一夜暴富”的美梦。很多工友都告诉我这样一句话:“我总不能一辈子打工吧!”好像,这样的话任何 人都无法质疑。我要质疑:遵循资本的逻辑下难道还有其他的出路吗?!

  逃避:

  现实很残酷,面对它让人痛苦,由于认为无法改变,面对它感到无力。所以,工友们面对个体无力改变的现实大都选择逃避:有的逃避到网吧游戏、看娱 乐大片和韩剧;有的逃避到小家庭生活和爱情里;有的逃避到自恋中,在一次工友参加的读书会中,一个工友说:“我不觉得我和老板有什么区别,我们都是人,人 都是平等的。”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社会如果不敢于真实面对自己的现实,那么就没有希望。

  麻木:

  麻木的典型特点是对该发出反应的事情没有了反应。我们人的机体能够对外界做出反应是因为我们具备丰富敏感的神经系统,这样,我们可以避免身体受 到伤害。当人的精神麻木,会对各种精神折磨失去痛感。没有了痛感就失去了反应能力,就会失去任何抵抗能力。麻木的状态也许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失去灵魂的状 态,只剩下一个物质的躯壳。记得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个大学生问孙恒最初从事他现在的工作的动因,孙恒想了想说:“如果说最初的动因,那是因为我感觉非常迷 茫和痛苦,痛苦得经常失眠;但是,同时,我相信这世界上一定有一条道路。”我观察和体会到了工友在受到侮辱后的愤怒,和在辛苦劳作后身体的困乏,这些让工 友很难麻木,但是工友会主动寻找让自己陷入麻木状态的方式,哪怕这种麻木状态是短暂的。也就是说,逃避行为的结果是陷入暂时麻木的状态,以便暂时失去痛 感。

  虽然新工人群体现在的文化状态很不乐观,但是,新工人群体还是只能依靠自身文化中积极因素的产生才能谋求自身的进步与发展,这是因为利益集团作 为现存社会结构的获益者,不会主动帮助新工人发展。也就是说,新工人不仅肩负着谋求自身发展的任务,还肩负着改造社会的任务。看到新工人文化的消极现状, 也许让我们觉得前途渺茫,但是我们也别无指望,只能靠我们自身积极因素的发育和成长。

2、资本逻辑与人性的根本冲突:漫长的革命

  到底是有什么样的国家才有什么样的国民,还是有什么样的人民才有什么样的政权?到底是有什么样的老板才有什么样的工人,还是有什么样的工人才有什么样的老板呢?也许世界上本来就没有非白即黑的答案,还是去寻求辩证唯物主义的思辨吧。思辨的基础是现实。

  可以用工人内化资本逻辑的程度来衡量资本控制劳工的程度。资本逻辑内化程度最成功的状况有两种:一种是,工人梦想通过当上老板来摆脱被压迫的地位,而不是追求一个公平平等的社会;另一种是,,一部分工人压迫另一部分工人,自觉成为老板的代理人来完成压迫传递的功能。

  资本逻辑内化普遍成功的现象是:打工者认同资本逻辑中把工作等同于雇佣劳动的做法。在工厂和社会上流行这一些话语,比如:“打工就是为了挣钱!”“谁给钱谁是老板!”打工者受了欺辱或者心存不满的时候也用这样的话语彼此安慰或者自我安慰。

  无论我们是否承认,人是为了某种社会意义而存在的,而且越能够感受和践行某种社会意义,一个人的生活就越充实和越有动力。资本的逻辑的目的是: 泯灭意义进而达到用金钱来取代一切。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之一就是让工作仅仅等同于雇佣劳动/赚钱。工作是不是等同于雇佣劳动呢?如果工作真的只是出卖劳动 从而挣钱的过程,那么挣钱又是为了什么?挣钱可以是为了买房,那买房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成家养家,或者是为了攀比,如果是这样,就说明了挣钱不是为了钱本 身,而是为了某种社会目的(养家)和社会关系(成家、攀比)。当我们被资本逻辑控制的时候,我们就只想着多挣钱买房子这样的线性思维了,而不去反思:为什 么我们拼死拼活地干却买不起房,为什么房价比工资涨得快得多。

  资本的动力和目标非常清楚:不惜一切手段牟取利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少支付工人工资和少承担甚至不承担社会成本。要想少支 付工人工资,就必须想法设法贬低工人的劳动价值;为了少承担社会成本就千方百计地把工人简化成劳动力,而不是把工人当作完整的人来对待。而实现上述目标的 重要手段是推行资本文化并将之在工人中间内化,这就形成了我上面所描述的种种文化现象。

  问题是,人是人,人不是机器,人不是商品。作为劳动力的人,他们/她们为了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有提高工资待遇的诉求;作为社会人,他们 /她们有做完整的人的需要,这包括住房、医疗、子女教育、家庭团圆、养老这些生活要求,也包括精神层面的东西,如:归属感和受到尊重等。在资本/工厂文化 的控制和压迫下,工人无法实现物质需求、精神世界痛苦,这就必然导致劳资双方的冲突。

  因此,和资本逻辑对抗的手段就是去解放人性,就是去探寻人的社会意义。这些社会意义并不是假、大、空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命旅程。我将在后面“做什么样的人”这个部分具体描述和讨论。

3、附录:关于本书“工厂文化”叙述和分析的意义的讨论

  2013年10月6日,我组织了一次就工厂体验的发现和反思的小研讨。有8位来自不同地方的为打工者服务的公益机构的工作人员参加了讨论。下面就是一些讨论记录。

  讨论这些到底有什么用?

  小梅(在广州的社区服务机构工作,以前是工厂女工)(当我还没有介绍完我的工厂体验的时候,小梅打断了我的 发言):你讲的这些都是现象,但是我很着急地想知道“结果”和“出路”。还有,你这些讨论到底有多大的说服力!我觉得这样的叙述力度不够,不能去影响什 么,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吕途:我们作为人,作为工人,如果对这些已经没有感觉的话,就没有出路。

  小梅:我现在就是没有感觉。

  小梦(在北京一家工友培训中心工作,以前是工厂女工):我刚才说了,在我看来你讲的那些现象在我眼里都很正 常,你觉得很受振动,但是对我来讲没有什么。听你讲了这些,也不能说我没有感觉,也不能说我麻木,但是,我不认为那些是对工人的故意伤害。我以前一直在工 厂打工,听你讲的时候,我就在回顾各种工作场景,我觉得对我一点点触动都没有。

  小越(大学毕业生,在云南一家公益机构工作):我听了以后的第一个反应是:这个研究是具有行动意义的,不是 为了研究而研究;给我的第一个感受是:寻求解决工人问题的第一个突破口是文化制度这个层面。我认为这种分析展示了一种方法,给工友兄弟姐妹提供一个视角。 作为工人,因为没有比较,不会觉得这种生活有什么,无法确认自己的位置、前途、命运和出路在哪里,而外面的人却可以揭示这个过程对人的伤害和摧残,让工人 可以从“以人为主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小贝(大学毕业生,在苏州一家社工机构工作):吕途讲的这些对我很有触动。我以前也进厂体验过一个月,我体验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感觉,后来听吕途这样分享以后,我一下子很有触动:噢!原来是这样的!

  吕途:这里有两个层次的问题,一个是,我们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又怎么样;还有一个是,如果我们对这些现象没有感触、没有认识的话,可能就谈不上对制度的反抗。我希望通过我的观察来分解、分析出工人压抑状态的具体细节。如果这样思路和展示没有力度的话,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文化分析和经济分析

  小菊(大学毕业生,在一家社工机构工作,曾经进厂体验过):我们在流水线上的工作非常机械,不像人。小越认为这种生产方式就不应该存在,但是,我有不同的看法。工人在生产线上工作非常痛苦,但是工人也许认为剥削根本就不存在。

  小越:我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听到讨论工人受到剥削的时候,我好吃惊呀!

  小菊:工厂文化这个东西是微观的、很软的东西,好像不能刺痛人。我跟拉长有个争论,她说:因为所有人都是这 样,所以就是这样;我说:不是别人接受我就得接受。拉长不说一个事情本身,只告诉我大部分人都接受了。如果除了从工厂文化的视角,我们还可以从经济的角度 去分析,也许更直接。比如我读过的一个关于苹果手机的报告,就计算了苹果手机挣多少钱,工人的工资是多少钱等。

  小贝:如果刺中要害就意味着是要从经济的角度去分析,这不就是按照主流的思路去分析吗?是用他们的规则去衡 量和思考吗!而我们从文化的角度去分析,好像不那么直接,好像不那么刺痛,但是应该是更本质的,是渗透性的,因为文化遍布在各个角落。也正因为如此才应该 从这个角度、从根本上去思考,而不是用金钱价值去衡量。

  小菊:对于资本的文化和人的解放,人与人的感受不同。如果没有在工厂工作,比如做教师的,或者做白领的,也在这个制度下,他/她可能觉得自己还是一个人。

  吕途:我认识一个大学毕业生,她被分配到电视台里,很好的工作吧,很高的档次把,但她感觉到的是强烈的企业文化,人是为事情服务的,人与人之间好像没有“关系”,她感觉非常压抑。

  小猛(在一家劳工机构工作,以前在厂里打工):我觉得这个研究的意义不只是在中国,对世界也是有意义的。全世界的工作都是相通的。

  小梦:这本书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问题,然后希望能够唤起工人的感受,得到工人的认同。我认为,认同没有问 题,每一个在工厂工作过的工人都会认同,觉得这些是自己经历过的。但是,要达到反思就不容易,可能没有那样的力度。这让我想起一本书《我是一朵飘零的 花》,当时这本书出来的时候,大学生就说触动好大。我当时还在工厂里,同时做义工。一些大学生就组织了读书会,让我们来读这本书。我们读了,但我们大部分 人都说:这本书算个屁呀,什么也不是,压根就不想去讨论,就是觉得很不屑,觉得搬不上台面。后面读书会办得很不成功。针对吕途刚才讲的东西,我认可你写的 东西,但是那你要达到的目的是否能够达到我就不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址:吕途:新工人精神文化现状 http://c.mxgxt.com/news/view/587177

相关内容

吕小布星途闪耀,多元发展展现最新风采
当代大学生与马识途隔空“精神对话” 川大出版社策划文集《问途》
一些老牌男星的现状:吕良伟哪像63岁的样子,温兆伦比同龄人更帅
小胖现状凄惨,聊天记录满是辛酸,狼粉怒斥吕成林故意毁神
岗位平凡用心工作——文明服务标兵候选人吕山山先进事迹
闫妮演我精神状态了哈哈哈,一秒切换到工作状态
关于袁隆平院士工匠精神作文 袁隆平的工匠精神作文
吕文明(2002级本科)
吕文明:书学研究道路上的探索者
长途物流司机:工作细节、个人生活、家庭关系和心理状态分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