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学院”的实验者
吴超(左一)、夏维伦合影
“生命力学院”成员在作画
文/羊城晚报记者陈晓楠图/受访者提供
4月,一个阳光熹微、万籁俱寂的午后,广州番禺一间独栋民宅里却热闹非凡。这里有一场特别的聚会,几位青年、小孩用彩色粉笔在前院水泥地面上自由绘画。随后,他们在轻巧活泼的音乐声中,恣意舞动。
房子被树木、篱笆、绿植盆栽以及无所不在的涂鸦和音乐围绕,屋内挂满各具特色的美术作品。
吴超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夏维伦是跨领域艺术家,他俩是一对夫妻。这里是他们倾力打造的社群——“生命力学院”,招募来自各行各业的成员共同实践艺术创作、心理实验。他们以绘画、音乐、舞蹈和作品展览等方式,庆祝第四期学院艺术节的圆满落幕。其中,8位成员的故事经由吴超、夏维伦的整理撰写,汇集成故事集《我们终将被艺术治愈》,近日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
从艺术到治疗
“我们一直关心艺术与生命的关系。”吴超说,他们不满足于工作室里的创作,而是选择走出去,深入真实生活。
这趟“艺术出行”的旅程起始于医院。2014年,吴超和夏维伦进入医院,发起“植物人艺术唤醒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需要心理学等学科的支持,于是开始了跨学科的探索。
吴超认为,艺术作为人文学科的一级专业,所要回应的是人的精神层面的根本性问题,而艺术治疗作为艺术与心理学交叉的二级应用专业,它要回应的是具体的创伤、情绪症结等问题。
“但是这两者的边界其实是很模糊的,因为人的心理、意识等方面是互相影响的。如果我们要为现代人普遍的精神危机寻找一条出路,在面对具体的每一个人的问题的时候,其实艺术、心理学、艺术治疗甚至传统心性文化的方法都要整体启用,这也就是我们做跨学科融合研究的意义。”吴超说。随后,他们在医院中进行了大量案例研究。
后来,吴超前往法国巴黎第八大学读艺术与科技专业博士,尝试把艺术、医学、心理学、脑科学等积累多年的跨学科实践经验整理出来。读博士期间,受研究人的意识模态的导师JeanVion-Dury的启发,她相信,艺术是人类最原始、最共同的语言,可以对应人类所有意识活动模式。“我自己也是‘实验品’。我有大量的意识探索笔记。”吴超说。她也通过潜意识绘画、禅修等方法,不断探索和记录自己在意识层面的变化。
关注到当下部分城市人群存在的精神危机,吴超和夏维伦决定做点什么。一个连续多年资助他们艺术项目的朋友也说,心理问题在当下社会越来越普遍,你们有这么多专业方法,为什么不做点服务普通大众的事?于是,他们把在医院中所实践的专业知识转向社会服务,开启一个跨学科实验项目——生命力学院。
是艺术社群,也是“田野实验场”
2020年,正值新冠病毒肆虐之际,吴超和夏维伦在番禺区租了房子,从一片荒芜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空间。他们和2个从前的学生以及几位有空就来帮手的志愿者一起打扫、布置。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和招募,“生命力学院”的第一批成员加入进来。
2021年1月,生命力学院迎来了它的第一次展览——“医院生成美术馆”档案展。这个展览不仅展出医院项目成果,也展示了学院的“实验成果”。展览一半在医院,一半在时代美术馆,两个部分相互呼应。
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并非易事,资金问题一直是个难题。在最初筹款时,他们在微店上卖了夏维伦的画。最终,决定采取一种新的共创模式:由参与实验项目的成员共同出资,承担这项研究的运行成本。
有别于市面流行的艺术疗愈短期工作坊,生命力学院以一年为一期。“一年是自我探索、发生改变的起点。”吴超说。为此,她精心设计了常年活动流程,“4/5是融合了心理学的艺术教学,1/5则是涉及传统心性和禅宗的方法。”实验项目吸引了40多位成员,他们每隔一周来到这里学习、创作、讨论。
它不仅仅是一个艺术社群,更是一个田野实验场。这里汇聚了来自不同背景、有着各种困惑的成年人。两位艺术家与成员们共同成长,并致力于将这片“田野”中的故事和产生的“化学反应”转化成更为系统的研究成果。
在这里,艺术不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它逐渐进入成员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陪伴与治愈的力量。吴超和夏维伦希望这里能够培养一群既充满活力、希望,又勇于进行精神探索、自我剖析的人。
“疗愈”的三步起效机制
生命力学院的一楼展出一组作品《仰望星空》:一尊灰色的泥塑人像蹲坐在“地板”上,凝望眼前一幅绘着夜空的画作——在一片蓝色中,女性人像轮廓隐约浮现,她的身旁有流星划过。“这组作品给我带来静谧、平静的感受,似乎暗藏一股力量。”一位观众听完创作者的分享,说道。
作者燕子(化名)原是咖啡馆的老板,如今则是一位努力工作的打工者,同时也是一名中年单亲妈妈。离婚后,燕子与孩子生活了10年。3年前,她独自带着孩子从老家回到广州,开了一家咖啡馆。她每天连轴转,对咖啡馆倾注心力,但仍然面临亏损难题。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也越来越不愿意与她交流。那时40岁的燕子对自己产生了深深怀疑,“就像困兽一样,焦躁不安,感觉无力依靠自己扭转局面”。
经朋友介绍,她报名加入生命力学院。她在这里找到了一个安全、信任的环境,可以真实地表达自我,而不用担心被评判。“学院的一些方法确实能给我启发和引导。”她说。比如她开始学会放下头脑中评判、攻击自我和他人的部分,让电影场景一般的画面和念头自由地出现、消散,她的脑海慢慢变得空旷和宁静。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艺术家。”吴超说。她介绍,在生命力学院,“疗愈”的起效机制分三步:第一步是通过艺术创作“承托生命”,重新唤起个人对自我生命之独特的欣赏,唤起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第二步是结合心理学触及成员们工作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在两周一次的工作坊中讨论;第三步则是让每个人成为“意识的研究者”。因此,不少成员长期自我观察、记录,汇聚成一本本“意识笔记”,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我们想充当激发者和引路人的角色。”吴超说。他们引导成员从第一步走向第三步,通过交流探讨、户外拓展促进成员之间的群体关系和信任,并鼓励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学到的方法,影响和改善自身及周围关系亲密之人的生活。
2019年5月,吴超与2位资深心理师朋友合作上线了一档音频节目《生命力研究共同体》。如今,生命力学院的两位成员接下了他们的接力棒,成为音频节目策划团队的核心人物。有三位成员还组织起精读读书会。“这里就像一片田野,他们身上能不断碰撞出新东西。”吴超说。
责任编辑:
网址:“生命力学院”的实验者 http://c.mxgxt.com/news/view/5891
相关内容
“生命力学院”的实验者书写信念的力量,邹雷长篇纪实文学《燃烧的生命》举行新书发布会
阿来柳建伟等人点赞 杜阳林《立秋》 “具有现实主义写作的能量和生命力”
龙华区创新实验学校何立新老师新水墨师生作品展即将开展
看了《哈尔滨一九四四》的人体实验案…
中国音乐学院举办“劳者自歌”劳动主题音乐会
逛展|穿越艺术展品与生活空间的壁垒,体验独特生活美学
中国音乐学院学子带来经典民族歌剧荟萃 新生力量备受期待
“中国木版年画的前世今生”主题活动在郑州科技学院艺术学院举办
博物馆学的力量|湖南博物院举办“21世纪国际博物馆学基础书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