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隙暗生:论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变化

发布时间:2024-12-31 13:32

作为三国时期名字最大的君臣搭档之一,很多人都对刘备与诸葛亮的组合寄予很高的期望,他们二人也没有让大家失望,在乱世之中硬生生的建立起一个蜀国,这一切都是君臣二人共同付出的结果。

能有这样的结果,和他们二人之间的信任密不可分。

在刘备弥留之际,将整个蜀国托付给了诸葛亮,这几乎是一个人对好朋友最大的信任,而诸葛亮也做到了鞠躬尽瘁,没有辜负刘备,只不过鲜有人知,关系这么好的二人,其实也曾心生间隙。

一、最佳蜜月期

(一)初次接触

刘备和诸葛亮“合作”的开始,来源于刘备三顾茅庐。

在战争时期,除了兵力、金钱外,优质人才非常的重要,尤其是懂兵法的谋士,在那个年代是绝对的“硬通货”,为了成就一番事业,当时刘备带着两位兄弟来到了卧龙诸葛亮的家,希望“请求”诸葛亮出山帮助蜀国。

这个时候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并不平等,因为此时诸葛亮虽然选择了出山帮助刘备。

两人之间的关系还是以利益做为纽带,诸葛亮随时可以离开刘备阵营,同时在做事的时候也会以利益为出发点,不会像后来那样“意气用事”。

那么刘备与诸葛亮的情绪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目前并没有资料表述诸葛亮与刘备是从何时开始拥有“兄弟之情”,不过一件事可以证明两人的关系开始发生转变,这就是诸葛亮前往东吴。

(二)热恋期

在刘备与诸葛亮相遇前,刘备虽然一心想要做大事,并且拥有关羽、张飞这样的顶级战将,可运气着实不好,基本上很少打胜仗,几乎一直处在躲避的状态当中。

那时的刘备与孙权相识,只不过两人的地位完全不同,刘备每次找到孙权都是前去“投靠”的,简单来说,此时的刘备就是孙权的小弟。

可诸葛亮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点,在诸葛亮归来后,刘备与孙权的关系变成了“同盟”关系,意味着刘备和孙权开始平起平坐。

其实在赤壁之战时,孙权和周瑜还是多多少少看不起刘备兄弟的,他们是给诸葛亮面子才会同意同盟这件事,为此,诸葛亮还立下了军令状来获得孙权的信任,这就是著名的草船借箭。

事实上,诸葛亮对刘备的付出远不止这些,刘备能够以荆州作为根据地慢慢的发展蜀国实力,很大方面得益于诸葛亮的人脉。

诸葛亮虽然表现的是一个“孤家寡人”,可实际上他背后的关系网非常强大,他的关系遍布整个荆州,从这个角度来看,荆州是诸葛亮帮助刘备“打下来”的。

(三)刘备的信任

在此之后,刘备与诸葛亮的友情持续升温,此时的刘备已经可以将这个生命交付给诸葛亮,刘备在前往益州的过程中,荆州由诸葛亮全权守护。

要知道荆州可是刘备的大本营,一旦荆州失守刘备就会再次变回“流浪”状态,可见两人之间的信任。

而在益州稳定后,刘备也再次将诸葛亮叫了过来,让诸葛亮全权管理益州。

在那个时期,刘备就像是一个甩手大掌柜,几乎将所有的事情全部交给了诸葛亮管理,丝毫不担心诸葛亮会生出谋反之心。

而诸葛亮的所作所为也是对刘备最好的回馈,可互相之间如此信任的二人,为何会心生间隙呢。

二、心生间隙

(一)法正的出现

在刘备与诸葛亮的蜜月期,有太多的记载来表达两人之间的信任,在《蜀书》中曾记载:“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诸葛亮在《出师表》也曾表示:“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这种感人肺腑的君臣关系在历史中极其少见,或许只有曹操与虎痴许褚之间的关系才能媲美,不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会出现变化。

那么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疏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就要从法正的出现开始说起了。

作为刘备中后期的主要谋士之一,法正从出现虽然明面上没有对刘备和诸葛亮产生太大的影响,可在他出现后,刘备与诸葛亮的思绪开始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在入川的一系列战斗中,诸葛亮无论是上场率还是参与程度都达到了历史新低。

在《蜀书》中曾记载:“益州既平,(刘备)拜(糜竺)为安汉将军,班在军师将军(诸葛亮)之右。竺雍容敦雅,而干翮非所长。是以待之以上宾之礼,未尝有所统御。”

这其实已经是在变相的剥夺诸葛亮的蜀国中的影响力和地位,简单来说就是刘备开始分权,不过这只是一个开始,汉中称王成为了刘备和诸葛亮分裂的导火索。

(二)夺取汉中

在夺取汉中后,刘备立刻马不停蹄的开始了新一轮的安排部署,这次部署显然没有诸葛亮的参与,因为一系列的变化几乎看不到诸葛亮的身影,与此同时,法正的职位却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刘备汉中称王后,法正被任命为尚书令,要知道那个时候诸葛亮的职位还是“军师”,这一切都表明此时的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已经有所降低。

他不再将国家的全部权力交付给诸葛亮,在不同地方去安排人手,分割诸葛亮的权力,从国家治理角度来看,这件事可能是正确的,可问题在于,发布这些人事任命的人有问题。

在此之前,几乎整个蜀国全部由诸葛亮一个人去管理,刘备就是一个甩手掌柜,就好比本来是诸葛亮一个人在管理整个公司,结果股东突然空降了好几个部门经理,这些部门经理有事还直接和股东对接,这其中的含义已经非常明显。

可以看出,在后续的一些列战斗中,几乎看不到诸葛亮的身影,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襄樊之战和刘备的东征。

襄樊之战表面来看是关羽“自作主张”发动的战斗,可实际上关羽显然没有胆子独自发动进攻,这一切肯定是得到了刘备的授权。

这段时间是刘备和诸葛亮关系出现矛盾的时期,诸葛亮发现刘备有别的想法后,几乎处于放手的状态,蜀国也遭遇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劫难。

整件事以桃园三兄弟:关羽、张飞和刘备接连死亡画上了一个句号,经历这一切后,刘备恍然大悟,为了缓和与诸葛亮的关系,他做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白帝城托孤。

三、重归于好

(一)最后的遗言

或许诸葛亮也没有想到,多日不见后,竟然要与刘备见最后一面,看到这位与自己共同奋斗多年的主公,诸葛亮内心或许还有很多的情绪。

可这些情绪也渐渐的被打消,颇有一种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感觉。

只不过此时刘备的内心却十分的混乱,其中有不甘、有气愤,同时还有一些悔恨。

如果这些年没有盲目出击,完全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的安排来行事,或许这一切都不会发生,蜀国也有一统三国的机会。

可现在说这一切已经晚了,刘备再也没有机会。

为了弥补这些年诸葛亮受到的伤害,刘备才说出这一番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敢这么说,当然不是授权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而是料定诸葛亮不会对这些年的遭遇记恨自己,反而会用心来辅助自己的儿子刘禅,完成他和诸葛亮没有完成的梦想。

事实上,刘备的做法也非常正确,他在去世后,诸葛亮确实一心辅助刘禅,用鞠躬尽瘁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变化,并不能说明刘备对诸葛亮有不满的情绪,只不过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刘备觉得诸葛亮一人不足以完成蜀国的统一大业,才会开始使用不同的人才,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诸葛亮进行“弃用”。

可事实证明,诸葛亮才是他唯一值得信任的大臣和兄弟,诸葛亮也确实有能力将蜀国带到巅峰。

按照诸葛亮的安排,当蜀国占据荆州和益州后,会不断的发展蜀国自身的实力,以同盟来安抚吴国,以武力来震慑魏国。

那么诸葛亮的决策是否正确呢?从三国后期可以看出,吴国一直在走下坡路,内部投降派的声望日益壮大,魏国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消灭了吴国,如果蜀国继续发展下去,也能够走到这一步。

至于魏国内部,在曹丕死后,司马懿已经在马不停蹄的进行篡权活动,此时蜀国很难拿下魏国,因此会有极大的概率形成对峙状态并保持下去。

结语:

其实诸葛亮的遭遇在现实社会中经常可以看到,很多老板在小有成就后都会选择踹走身边的得力干将和与他一起创业的功臣,反而去聘用一些名气很大的人。

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作茧自缚”。

从某种角度来说,一个企业的发展并不在于有多少优秀人才的进入,而是在于创业时期的骨干力量留下了多少,因为他们才是能够共存亡的人。

参考文献:

1.《蜀书》《三国志》蜀国部分 陈寿

2.《出师表》诸葛亮 三国时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址:嫌隙暗生:论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变化 http://c.mxgxt.com/news/view/611247

相关内容

别被《三国演义》骗了,刘备、诸葛亮、关羽都和历史记载的不一样
真实历史中的诸葛亮与魏延关系如何呢?
三国志14诸葛亮人物关系如何? 诸葛人物关系分享
历史上的周瑜和诸葛亮关系如何 真的是既生瑜何生亮吗
诸葛亮是怎么对待魏延的?历史上魏延和诸葛亮关系怎样?
“既生瑜何生亮”,历史上周瑜和诸葛亮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
诸葛亮与魏延究竟是什么关系?他们关系如何?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形象分析
诸葛亮与周瑜:三国时期的两位智者的微妙关系
王者荣耀诸葛亮的前世今生 人物关系错综复杂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