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争鸣

发布时间:2025-01-02 06:33


康熙的亲生父母到底是谁?(上)

□ 黄伟民

  康熙大帝的亲生父母到底是谁?这是大清王朝讳莫如深、民间几百年来传说不休的一个问题。最近几年间,我们研读了大量文献资料,确凿的依据充分地表明,冒辟疆与董年正是康熙大帝的亲生父母!

  (一)康熙确认其亲生父母是冒辟疆与董年。

  康熙,即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清圣祖,八岁继承皇位,十四岁亲理政事,六十九岁去世,在位六十一年,是我国君临天下最长的君主。他开创了我国历史上辉煌一度的“康乾盛世”。

  (1)康熙微服私访到如皋认父。

  1684年9月,康熙第一次南巡到南京,然后渡江到如皋。他在如皋水绘园西堂同冒辟疆见了面,还亲书了宋代朱熹《濯清亭》诗:“涉江采芙蓉,十反心无斁。 不遇无极翁,深衷竟谁识?”康熙特意借用朱熹之诗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熹”和“熙”既同音又同义。“朱熹”,寓意自己是“朱氏康熙”。他借用此诗说:我渡江而来,是深切思念光彩照人的芙蓉花(意指董小宛和董年姐妹花);为此,我反反复复反顾自己从何而来,内心怎么也不感到厌弃;特别是这次如果看不到高龄永继的无极翁(意指冒辟疆),我心灵深处的苦衷还有谁能知道呢?这样,康熙将对亲生父母的无限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了。时人在如皋三台山建造了“皇亭”,将康熙书写的这首诗,制作成御碑,长期竖立在那里。冒辟疆的庶弟冒褒常去“皇亭”,并写作了皇亭诗。后来,日本侵略军窜犯如皋,烧毁了“皇亭”。此碑也作建桥材料使用了。“文革”中碑文遭砸毁,碑石依然留存至今。而冒辟疆对康熙认父十分高兴,把祖宗所种朴树回购了,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还朴斋”,其衷情幽意可想而知。冒辟疆之子冒丹书,把吟唱“西堂相会”的诗词编成《西堂词》一书,并由藩宪丁思孔作序。由于诗词内容太显露而遭毁,但现在还可以在《冒氏宗谱》里看到丁思孔的这篇序文。康熙的侍从曹寅,也收集了西堂诗文,但十分之九被删毁。

  (2)康熙对冒辟疆的反清活动网开一面。

  冒辟疆自始至终坚持反清立场。为了表明自己不是被人误解的“吕不韦”,他在康熙十三年五月十三日组织了反清团体“洪门”。“洪门”反清失败后,他回到如皋。此时冒辟疆处境十分危险,随时有可能被砍掉脑袋。可是,他偏偏安然无事。原来,康熙和他达成了协议,让他在三间草屋“匿峰庐”闭门谢客思过。冒辟疆的诗友邓林梓写诗记载其事,诗曰:“旧是开元鹤发人,梦华清泪渍衣新。茆堂结得羲皇契,五柳高风自绝伦。”此诗清楚地表明,冒辟疆已和康熙签订了契约,做一个陶渊明式的避世之人。

  (3)康熙为其生母建造皇宫“碧霞阁”。

  1685年冬,冒辟疆得知董年的下落,便去河南白云寺,看望在庵中修行的董年,并劝她回到如皋。但由于孝庄皇太后还在,董年不愿连累康熙,执意不南下。如今该寺内尚有五块康熙题写的石匾,所有石匾皆正反有字,而嵌入墙内的一面是看不到的。现在解读匾额背面文字,康熙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他是大明忠臣的后裔,即冒辟疆的儿子。1687年孝庄太后死。在这之前,康熙已动用曹寅的江南织造的银子,在如皋建造了皇宫“碧霞阁”,给董年居住。康熙近臣张符骧,如皋人,曾为《冒氏宗谱》作序。他写诗记载了康熙通过曹寅花巨资建筑皇宫“碧霞阁”:“三汊河干筑帝家,金钱滥用比泥沙。”此处所述“三汊河”,即如皋内城河、外城河和运河汇合之处。董年死后,江南织造因财务亏空,闹得不可开交,朝廷派员侦查此事。康熙在大臣写的奏本上批道:“朕只知在龙潭造皇宫,其他的地方造皇宫一概不知。”这里所云“龙潭”,即如皋“黑龙潭”。《潜徽录》一书中施闰章写了冒辟疆召集了众多诗人在如皋倡和,有“黑龙潭树下晚集”一语。

  (4)康熙封姑母为“淑妃”。

  顺治的小妹即康熙的姑母,比康熙大五岁。他俩从小在一起,天天作伴,越发要好。康熙十七岁时,孝庄太后给康熙这位姑母招了个驸马。但康熙早已知道,他的亲生父母是冒辟疆与董年,他和这位姑母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坚持要娶其为妃。当时有御史力谏,认为这有悖于人伦。但康熙却一意孤行。事隔一年,竟下圣旨,封姑母为“淑妃”。由此可知,康熙对冒辟疆与董年为其亲生父母是坚信不疑的。

  (5)康熙命令收回冒氏“逸园”。

  “逸园”是冒氏家族的祠堂。冒辟疆庶弟冒裔,背着冒辟疆,将“逸园”低价出卖。1684年9月,冒辟疆向康熙提及此事,康熙回京之后,指使盐政裘充美给他完成三件事,其中第一件事就是帮助收回冒氏宗祠“逸园”。于是,裘充美和翰林韩菼、巡抚汤斌等人共同商量如何以官府名义出面解决此事。但冒辟疆认为,当年收买“逸园”者是巧取豪夺,如今也不要用强夺的方式解决问题,坚持出高价收回“逸园”。这让裘充美十分感动,他特意撰文,叙述此事经过,并刻石纪念。现在,我们从《冒辟疆全集》中还能读到裘充美的这篇碑文。

  (6)康熙对冒氏族人关爱备至。

  1684年9月,冒辟疆将孙子冒浑介绍给康熙,引起了康熙的特别关爱和提携。《潜徽录》中有冒辟疆写给冒浑的诗,诗曰:“绮年何意学从戎,万里扶摇一诺中。”这说的是冒浑年青英俊,本不想投笔从戎,只因为康熙轻轻一诺,冒浑在广阔天地里飞黄腾达了!据如皋县志所载,冒浑带着儿子冒重光一道远征。经过短短五年,冒浑成为从一品的武官,并被封为侯爵。冒辟疆也因此被封为光禄大夫。

  1699年,康熙在龙舟上接见了冒辟疆的堂叔冒蒙求,并恩赐冒蒙求“月告存,日有秩”六个大字。此语出自《书·礼王制》:“八十月告存,九十日有秩。”其中,“告存”即告知存在之意;“有秩”即长久之意。“月”和“日”合并则为“明”字。这六个字说的是大明王朝长久存在之意。

  1707年,冒辟疆之子、康熙同父异母的哥哥冒丹书七十寿辰。据《潜徽录》所载,康熙将冒丹书全家,包括冒褒、冒裔两位叔叔,都请到皇宫里,举行了祝寿活动。由此可见康熙对兄长的一片深情。

  (7)康熙对父母之乡的官员给予特殊礼遇。

  如皋县令董廷荣,是冒辟疆的好朋友。他任期已满后,仍不见新的任命下来。为此,冒辟疆让董廷荣带着他写给康熙的信去京朝见康熙。董廷荣就凭此信得到康熙钦见,还恩赐他一件珍珠龙衣。因此,冒辟疆非常感动,作诗二首,以纪其事。这二首诗都是写给董廷荣的。第一首诗中写道:“姓字高标御座前。”这是说董廷荣获得殊荣,他的尊姓大名在康熙皇帝面前突出地显示出来了。第二首诗中写道:“竚看朝端沐龙光。”在这一诗句下面,还加了注语:“艺祖解珍珠盘龙衣赐之。”“艺祖”一词见诸《书·舜典》一书中,指的是“巡守四岳”的舜。康熙南巡回京,冒辟疆便用“艺祖”来称呼他。试问:如果不是生父冒辟疆信荐,康熙能见董廷荣并恩赐龙衣吗?

  (8)康熙把京城“善法寺”更名为“定慧寺”。

  康熙六岁时就随生母董年和姨妈董小宛来到如皋,为祖母祝七十大寿;三十一岁时,作为当朝皇帝,微服私访如皋。如皋是他生父的衣胞之地,是他生父和姨妈共同生活多年的地方,是他生母十分喜爱的地方。这样,如皋便成了康熙心田上永远磨灭不了的一方圣土。1702年,康熙下令将京城辽代的“善法寺”更名为“定慧寺”,并将如皋“定慧寺”释兰谷和尚即溥畹带到京城“定慧寺”。康熙还为京城“定慧寺”题了“慈恩广覆”四个大字,不言而喻,这是在怀念亲生父母冒辟疆与董年。

  (9)康熙对生父冒辟疆治水建议言听计从。

  冒辟疆深深懂得,治理水患关系到国计民生。他的父亲冒起宗曾经是几十万大军的监军,守护、治理黄河。1684年9月,冒辟疆向康熙提及治理黄河和淮河的问题。康熙一回京就派遣工部尚书大司空孙屺瞻负责治理水患,并要冒辟疆参与治水工程。冒辟疆已七十四岁高龄,他带上儿子冒丹书一道上阵,不辞辛劳,前后奋斗了五年,终于大功告成。事后,冒辟疆感慨万千,并赋诗一首,诗中写道:“知我最深称世讲(谓方虎司业),啣恩特厚媿儿曹。虞翻释憾秋千上,满幅吴绫泻海涛。”这意思是说,方虎司业,你是最了解我的,我仅是趁机会向儿子进言治理水患,谁知他说动工就动工,这一恩情特别厚重,我对儿子实在有愧啊!现在我内心像荡秋千一样,又像是海涛翻腾,实在是忐忑不安,不知如何才能释放满腹遗憾。冒辟疆作为父亲对儿子的体贴之情溢于言表。

  (10)康熙积极推进汉满和谐。

  清兵入关,以野蛮的手段,实施残酷的屠杀政策,造成深重的民族灾难,汉满积怨很深。康熙完全明白自己周身流淌的是大汉民族的血。身为大清皇帝,康熙努力化解民族矛盾。他到金陵时,首先到明孝陵吊祭。这是一项很有政治胸怀的举动。他组织了强大、精干的班子编修《明史》。康熙还到泰山朝拜,去孔庙祭孔,极力提倡以国学为主体的儒家治国理念。康熙努力弘扬民族文化。他命令彭定球等人,编纂《全唐诗》。所有这些举措,都促使民族矛盾缓解,推动了社会发展。康熙积极推进民族和谐,功不可没。

  综上所述,康熙对自己的身世认定是明确的,也是可信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否定他给自己所作的这一身世结论。

  (二)康熙近臣证实冒辟疆与董年是康熙的亲生父母。

  关于康熙的身世,康熙的近臣是一清二楚的。认真研读他们的有关文字记载,对认定康熙的身世,至关重要。

  (1)韩菼的证言。

  韩菼(1637-1740),江苏苏州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迁礼部尚书,并任日注官,成为康熙朝夕不离的近臣。他是冒辟疆的学生,曾在如皋水绘园居住六年。因此,他笔下的文字,其史学价值非同一般。

  冒辟疆于1693年离世,其墓志铭由冒辟疆之子冒嘉穗、冒丹书提供素材,韩菼撰写,康熙钦定。据《冒氏宗谱》记载,为撰冒辟疆墓志铭一事,韩菼给冒嘉穗、冒丹书写了一封信。信中有两句话说得既含蓄又明确。一句话是“令先慈贤行不便详列”。这就是说,冒辟疆正妻苏元芳的贤行是不宜多说的。因为生下康熙的不是苏元芳,而是董年;而董年又不能写。还有一句话是“尚欲为三兄作序”。这“三兄”是谁?没有他人,正是康熙。冒嘉穗、冒丹书,是韩菼的两位兄长;康熙比韩菼年龄小得多,以“兄”称之,以示敬重。他这句话说得更直截了当了,这篇墓志铭,我韩菼仅是操笔而已,实际上是康熙钦撰的。试问:如果不是冒辟疆的亲生儿子,康熙能亲自为冒辟疆撰写墓志铭吗?

  冒辟疆墓志铭中写道:“嘉穗、丹书俱能读父书,以孝谨世其家,有万石二子风。”万石二子,指西汉石奋及其四子皆官至二千石,而汉景帝号为万石,人称“万石君”。这样,韩菼十分巧妙地把冒辟疆的儿子嘉穗、丹书的身份亮相了。其弟是康熙皇帝,那么他的两个哥哥自然具有皇家风范了。这也正是康熙把自己的真实身份在其亲生父亲盖棺定论的墓志铭中记载下来了。

  冒辟疆墓志铭中还写道:“子嘉穗,贡监生,……丹书,廪贡生,……将以康熙甲戌冬十二月葬先生于城东万花园祖墓之左,……今康熙中……。”在分别写到嘉穗和丹书,两次亮出康熙大名之后,落下千钧一笔:“视彼三公子,所得为何如?”粗一看,冒辟疆只有两个儿子,怎么写成三个儿子了呢?韩菼没有写错,他两次提及的康熙,不正是冒辟疆的儿子吗?韩菼这支笔也太厉害了,把不允许明明白白说出去的事,在这篇铭文里又不能不说的事,就这样巧妙地说出来了。文稿到了康熙手里,也毫无异议地通过了。韩菼写出康熙的生父是冒辟疆;康熙也认定自己的生父是冒辟疆。

  (2)陈鹏年的证言。

  陈鹏年(1663-1723),湖南湘潭人。康熙四十二年任江宁知府,后受康熙之命,督促修《冒氏宗谱》。陈鹏年深深感到《冒氏宗谱》是一部非同寻常的书。他在康熙五十五年孟春写于长沙的序文中说:“而石渠、天禄阁欲询之故老者,亦将有采择焉。”石渠、天禄是两个阁名,原为汉代宫中藏书室,以此指国家图书馆要收藏《冒氏宗谱》,以便皇帝查阅故老者,有据可查。这一句话就泄露了天机:《冒氏宗谱》怎么要进皇家图书馆呢?清朝皇帝为什么要查阅《冒氏宗谱》呢?陈鹏年对其中的奥秘是十分清楚的,但又不能说得十分明白。

  陈鹏年在这篇序文中,还写了这样一段话:“尝诵吾乡茶陵相国之铭,曰‘冒氏不见氏族书,不知何许人。’噫,是说也,单宗后门之士恶闻之。然历元至今,如皋氏族之盛之伟,孰有加于冒氏者哉?”这茶陵相国就是康熙的老师熊赐履,也是冒辟疆的挚友。陈鹏年引用他“不知何许人”这句话,这是“明知故问”,其意特别强调,《冒氏宗谱》中有个人没有写进去,这个人不是一般人,正是康熙!陈鹏年进而借题发挥,满怀感慨地说,哎哟,这种说法,就是要开后门才能进《冒氏宗谱》,康熙听了一定是很不高兴的!你看,从元朝开始,直到如今,在如皋各氏族中,哪个能比得上冒氏家族这样强盛、这样伟大的?陈鹏年的这番话,决不是凭空而来。他在江宁为官时,同江宁织造曹寅很熟悉。曹寅把同自己一道长大的康熙的身世告诉陈鹏年了,所以,陈鹏年才能写出上述寓意深长的文字。

  (3)陈维崧的证言。

  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江苏宜兴人。清文学家。他认冒辟疆为义父,长期在冒府居住。他没有经过科举考试,直接由冒辟疆向康熙推荐,当上翰林院检讨。所以,陈维崧在给冒辟疆的信中写道:“这是开朝以来旷世未有的异数。”

  陈维崧在冒辟疆的孙子满月之际,作长歌志喜。长歌中写到冒辟疆的儿子谷梁(即嘉穗):“谷梁鬑鬑颇有髭,作人醇谨得家法。出口謇讷无微词,毕万之后定尔尔。”陈维崧把冒辟疆写成了“毕万”。毕万是晋国大夫,他的后代是魏国的开国国君。这就标明了,冒辟疆的儿子康熙是绝了大清血脉、断了大清后嗣香火的开国国君。陈维崧借典喻今,既揭示了真情,又不让人抓住把柄。

  陈维崧在1664年作长歌《秦箫曲》,讲冒辟疆一生和清廷相交的故事。“一生总为秦箫误”“十匹红罗红刺天”,说冒辟疆用十匹红罗装饰成红楼,用一生工夫著作《红楼梦》,让这“秦箫曲”响遍大江南北,唱响朝廷内外,让人们都知道历史的真相。“有眼只读帝京篇”“却与黄金不相识”,说的是人们只知道大清怎么样、怎么样,但“黄金”在哪里,根在哪里,人们都不懂得。“殿中朝贵皆知音”“会须一曲送上天”,说的是当今朝廷权贵如李天馥、梁清标、龚鼎孳、吴梅村等等,都是冒辟疆的知音,他们会把其引吭高歌的“秦箫曲”送到“天上”,即在朝的康熙皇帝,在天之灵董小宛。“好将并石摩云调”“歌出贞姬烈士心”,说的是冒辟疆从石头里迸发出来的、响遏行云的“秦箫曲”,唱出了一代巾帼英雄的非凡情怀。董年是顺治妃子,封为“贞妃”,而对冒辟疆来说,则称之谓“贞姬”。陈维崧一篇《秦箫曲》,用文学语言,写下了大清王朝这样一段秘不可宣的真实历史。

  (4)李天馥的证言。

  李天馥(1635-1699),安徽合肥人。清康熙三十年(1692)为武英殿大学士,当过日注官。董小宛收集的三百余首古宫词,李天馥保存下来,加上自己收集的一百余首,采取集句形式,形成一百二十首古宫词。这本书,后来作为珍本保存。李天馥作为日注官,他没有在其诗文中透露任何有关信息。但他运用集古人诗句写成的一百二十首古宫词,却成了破译历史谜团的利器。读他的这一百二十首集句诗,或者是暗示董小宛和董年姐妹俩进宫,或者是寓意康熙是冒辟疆与董年的儿子这一历史事实。

  古宫词八十一首:“银河一带水悠悠,月过南宫渐映楼。心寄碧沉空婉娈,晓屏无睡待牵牛。”“心寄碧沉空婉娈”,选自唐刘沧《洛神怨》。因为李天馥知道冒辟疆自喻为曹子建,而把他的心爱之人董小宛和董年视作娥皇和女英两位“洛神”。刘诗中还有“片月青楼落未央”之句,而董氏姐妹都在青楼中生活过,而后都去了皇宫。这未央宫是秦朝皇宫,暗示吕不韦和赵姬生了秦始皇之事,实指冒辟疆与董年生了康熙之事。如此非凡的弥天之事,仅凭一首诗就具体生动地表述出来了。

  (5)熊赐履的证言。

  熊赐履(1635-1709),湖北孝感人。他是康熙的老师,冒辟疆的挚友。熊赐履说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冒氏不见氏族书,不知何许人。”这种存疑之语,在宰相熊赐履心中决不是一个问题。他说的“不见”,正是应该见诸《冒氏宗谱》;他说的“不知”,正是他全知。问题是应该见诸《冒氏宗谱》的这个人,而又是决不能写进《冒氏宗谱》的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朝皇帝康熙!熊赐履发出这千钧一问,实际是破解了当世一大谜团。作为当朝宰相说出的当朝皇帝的身世,当然是完全可信的。

  (未完待续)

网址:学术争鸣 http://c.mxgxt.com/news/view/632033

相关内容

艺术留学导师
金臣亦飞鸣美术馆举办现当代艺术展,做大虹桥“无墙美术馆”
高鸣油画艺术展在泉州揭幕:艺术享老 讲好延年故事
林鸣岗——谈艺术品的正能量
杨鸣理想中的阵容!超级新援透露自学战术14天,将与马尚一决雌雄
世界文坛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大家陈鸣楼
卜喜逢:《红学史上的第一次学术碰撞——蔡胡论争考论》
童星邓鸣贺春晚后走红:领导安排在北京上小学
大学时代的马斯克、马化腾和张一鸣
杨鸣离婚,小三的同学爆料:称其是学影视表演专业,长得气质时尚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