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彼此――漫谈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
我们需要彼此――漫谈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
来源: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发布时间:2019-01-25 695
今年做新生访谈带给我很多感触和反思。当学生们聊到大学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时,有些学生淡漠地说还没有交到什么能走心的朋友,觉得跟初中和高中的同学更亲密;有些学生说周围的人都很忙,有时感觉自己空下来都不知道该找谁;有的学生说想找个男朋友,只是因为能够在一个人吃饭或上自习时有人陪;也有同学说在大学里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甚至觉得活着很没意思……种种这些给我一种感觉:这些孩子怀着美好的期待来到大学,但不同程度上在人际交往中体验到了不适应和失落。这中间当然有很多个体差异的原因,但接下来我想通过心理学的视角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和重要性。
一、人际关系的心理学意义。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理素质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很多大学生来访者并不是因为有症状而来求助,他们的问题和痛苦很多都可以追溯到他们对关系的失望上。因为关系的失望而宁愿忍受孤独不再主动亲近别人,回避正常的社交活动,习惯用情感隔离,理智化等心理防御机制。有些来访者会说,仅仅像咨询师有这么个人坐着陪着就很好,生活中没有一个感觉安全的人可以听她这样毫无保留的说话;一些人因为现实中理想情感的不可得而沉迷虚拟网络来获得精神上的补偿;还有一些想要远离家人,选择了地理位置较远的大学来主张自己的独立。当然,更严重的心理疾病、高危性行为、甚至吸毒等上瘾行为,都可以联系到对重要关系的失望上。
二、人际关系的必要性。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大学时期更是一个人自我价值趋向成熟稳定的重要阶段。所以,在这样一个发展时期,做一些人际关系有关的哲学审思就非常有必要。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不能在社会中生活的个体,或者因为自我满足而无需参加社会生活的个体,不是野兽就是上帝。”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强调,人对于自体客体的需要贯穿一生,自体客体的需要的来源有可能是一个人,也有可能是一本书,一场电影带给人的共鸣性体验。但这些获得的背后意味着,我们依然期待有一些人能走进我们的生活。我们对于跟人在一起的体验需求就跟人需要呼吸,需要氧气一样重要。在心理咨询中,最具有治疗性的体验之一就是发现别人也是如此。在这学期的团体辅导中,给我体会很深的是最后大家分享心得的时候,几乎每一个成员都觉得第一次团体课对她们的帮助很大,当她们看到这么多跟她们有着相似问题的人之后,觉得自己的问题就没有那么严重了。也就是说,我们需要通过他人来确认自己,就像在镜子前看见自己的样子一样。镜像概念在科胡特关于发展健康自体需要的理论中处于核心地位。他说这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拥有足够好的共情式回应体验的人会感觉到自己是一个被整合的整体,当在他面临得不到确认的时候,他们会利用已经内化的前期体验去经受可能发生的事情,让自己很快恢复平静。所以,在发展同一性的问题上,在大学阶段,我们需要更多更深刻的人际互动来确认自己。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发展我们的人际关系呢?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说,要知道一个人的问题在哪?先要分析他的哲学假设。同样,我觉得要解决人际问题,先要了解我们认同的人际观是什么?我们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是围绕家的形式来发展人际关系,我们强调根基,弘扬“家文化”的传承。最直接的好处是人际关系网络很稳定,这有益于每一个家庭成员自体的稳固。但到了现代,我们自身的文化不能满足于自我个性部分的发展,我们吸收了一部分西方个人主义文化精神。我们的人际观不知不觉也发生了改变,家人之间联系的紧密度已经大不如从前,人们变得羞于需要他人。我们很焦虑的想要完善自我,把看起来的不受欢迎理解成了自己不够好。这是一个循环,越是觉得自己不够好越是想要一个人呆着,越是一个人呆着越是看不见自己的好。但事实上,人际的需要是优先于你好不好之上的。不管是谁,都像需要氧气一样需要他人!只有在人际观念上发生一些改变,我们才能走出“只是一个人”这个魔圈的第一步。再加些人际交往技巧的学习和试错的勇气,相信一定会很快碰见一些能理解你,回应到你的朋友和恋人!
网址:我们需要彼此――漫谈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 http://c.mxgxt.com/news/view/636032
相关内容
大学生如何处理人际交往关系【心理科学】如何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
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
一、人际交往概述(2):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和作用
大学生如何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科学网—调查显示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室友关系最难处
大学当中,大学生遵循这几个人际交往规律,助你收获满满友谊
人际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处理和维护这些关系。
大学里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