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为“师”,是旧时代梨园行的习惯。虽然你可能觉得,把一些演员称为“老师”是对教师职业的不尊重,但实际上,称为“师”,与教师无关。
可以想到,很多人都对现在管演员叫“老师”的这种做法忿忿不平,只是有太多人不懂为什么称“师”罢了。
师的本义,不是什么“传道授业解惑”,那是后人加上去的。你难道就不知道过去都把教师称为“先生”吗?
师,到底什么意思?
师,其本义为古代检验军权的兵符。后来,“师”干脆也用来代指军队,队伍。比如说,我们的军队叫“正义之师”,或者称水军为“水师”。
“师”字代表军队,远比其他字义出现得更早。比如《诗经·小雅·采芑》里就有“陈师鞠旅”一句。
因此,“师”在古汉语里,它主要想表达的意思是“权力”。
可能很多人会很意外。例如提到一个词“师父”,可能很多人印象里“师父”,就是说老师如同父亲有大恩、可钦可敬这种意思,错了。
实际上,“师父”指的是老师如同父亲一样有管教弟子权力。三纲五常,父为子纲,师代表的是享有与父亲同等的权力,所以师为徒纲,徒弟不听师父的话,师父可以弄死他,还不用负法律责任。
说回管演员叫“师”。这是梨园行的旧习,其起因,就是强调演员地位的不同,这个演员比其他演员有更大的权力,这就叫“师”。
旧时代的梨园行,那些名演员,是其他演员的领导者,他是演员里的头目,管束着其他演员,所以叫“师”。并且很多人都知道,过去还管名演员叫“老板”,演员是商人吗?做生意吗?叫“老板”,其实也是在强调,这个名演员与普通演员不同,他有着更大的权力。
管演员叫“师”,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代有一位诗人叫崔国辅,与李白、杜甫、孟浩然都是好朋友。崔国辅不仅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乐府曲剧的作家,他就把演奏乐府曲子的那些乐工称为“师”。
又比如另一位大神诗圣杜甫,他写的《江南逢李龟年》应该是众所周知的了。杜甫在作品里称呼李龟年,也常称“师”。杜甫又不是李龟年的徒弟,为什么管李龟年叫师?就因为李龟年是那些乐工的头头,因而曰“师”。
至于“老”字,则是唐以后加上去的,纯粹就是尊称而已。并且在元代时,称呼演员、乐工为“老师”已经很常见了。这个时候,“老师”这个词还与教师没有关系。
换句话说,“老师”原本就是古代称呼名演员的称谓,只是后世把“老师”这个词加给了教师这个职业,所以说,人家才是本主,教师还是抢了演员的称呼呢。
“老师”这个词,到了现在,本义产生了变动,并非是我们的价值观出了问题,纯粹就是一群文盲古人以讹传讹造成的。没办法,旧社会的文盲太多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