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穴
光明,经穴名,出自《灵枢·经脉》。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在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主治目痛、夜盲、近视、目花、胸乳胀痛、乳少、下肢痿痹。直刺1-1.5寸。
主治
目痛、夜盲、近视、目花、胸乳胀痛、乳少、下肢痿痹
目录
名词释义功能作用定位解剖详细主治详细操作临床运用配伍相关论述名词释义
穴为足少阳胆经之络,别走足厥阴肝经。少阳厥阴主眼,肝开窍于目。本穴主治眼疾,有开光复明之功,故名光明。
解剖
在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详细主治
1、目痛、夜盲、近视、目花等目疾。
2、胸乳胀痛、乳少。
3、下肢痿痹。
详细操作
正坐或侧卧,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处取穴。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夜盲、视神经萎缩、白内障、偏头痛、精神病等。
2、现代研究,光明穴是嗜酸性白细胞的敏感穴位。针刺光明和太冲,对青少年近视眼有效,针感到达眼部有38.2%。如合谷配太冲、外关配光明,隔日交替使用,针刺都釆用手法运针激发感传,可提高视力和改变屈光度。
配伍
1、配睛明穴、攒竹穴、头维穴、四白穴治目赤肿痛。
2、配肝俞穴、睛明穴、临泣穴、三阴交穴治雀目不能夜视。
3、配睛明穴、太阳穴、风池穴、合谷穴、侠溪穴、肝俞穴治眼痒。
4、配肝俞穴、风池穴、角孙穴、攒竹等穴治早期白内障。
1、《针灸甲乙经》:“去踝上五寸。”
2、《针灸甲乙经》:“胫热肘痛,身体不仁,手足偏小,善啮颊。”
3、《针灸大成》:“眼痒眼痛。”
4、《采艾编》:“光明,少阳此络于肝,至此而益光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