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把春节看作是最重要的节日?

发布时间:2025-01-03 19:57

      春节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辛苦劳作一年的人们,在春节前后的这段时间里,阖家团圆、访亲探友、拜神祈福。为了春节一家人能够团圆,几亿人踏上春运的火车。为什么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近日,北京师范大学萧放教授接受了“道中华”专访,对春节背后蕴藏的中华民族文化进行了解读。

      记者: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常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吃饺子、贴春联、守岁、扫尘等传统年俗是如何传承下来的?

      萧放:作为岁首的春节,从古至今,春节庆贺核心要素没变,变化的是具体的年节仪式、习俗行为、饮食内容与娱乐方式。家庭聚会庆祝新年的模式,在诗经时代就出现了,人们聚集在公堂上饮酒祝寿,其乐融融;新年祭祀祖先等习俗仪式,汉朝已经出现,汉魏时期家庭与朝廷都要举行拜贺的庆祝仪式。桃符封门,爆竹迎年,清晨早起穿上新衣服,先拜长辈。唐人新年饮屠苏酒,次序从幼者开始。宋代除了家族团拜外,朝廷也出现春节团拜。明清时期春节庙会兴旺,初一拜庙也成为人们日常年节行为。北方的年节饺子,南方的糍粑年糕成为典型年节食品。

      进入当代,春节假期是放假时间最长的节日之一。随着信息网络技术与新媒体的发展,春节又有了许多新的过法,春晚、网路拜年、微信红包等等,让传统春节的时空显著扩大,也促成了春节习俗跨地域跨族群的传播与分享,央视春晚在海外华人与国际人士中的国际传播让春节具有了更广泛的世界性。通过贴春联、吃年夜饭等年俗活动,让每一个中国人感知到时间更替和家庭的温暖

      春节是中国人年度生活中的盛大节日,也是中国人休憩与再度丰盈的情感驿站。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我们通过种种年节习俗仪式,为中国人开辟值得期待的美好未来。

      记者:春节不仅是休闲放松的假日,还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春节体现了什么样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萧放: 春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呈现,首先体现了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中国人历来有“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的新旧更替的观念 ,在岁末年初的春节阶段,人们以积极主动精神送冬接春、辞旧迎新。 新的时间,新的开端,新的未来,让中国人在一年又一年中充满了幸福的期待。 这种时间更新意识,是支撑中国人始终保持美好姿态的重要精神保障。     其次,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伦理的国度,春节就是周期性强化家庭家族关系的盛大节日,人们在节日中团聚与对长辈的拜年问安及年节礼物的馈送,让中国人的浓浓亲情得到表达与强化,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与家庭伦理责任,也是对家庭成员社会行为约束力的强固。     再次,春节重视以祭祀的方式表达人们对祖先与自然的礼敬,“慎终追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核心之一,是维系中华文化根脉、促进民族认同的重要实践方式。      最后,春节不仅属于家庭,它同时属于社会与国家,它是促进邻里与社会团结,以及官民互动的重要时机。      记者:中华各民族是如何庆祝春节的呢?      萧放: 春节起源久远,它在伴随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程中,经过 持久地 交流融合,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节日。 汉族与诸多少数民族都共享春节文化,满族、蒙古族、藏族、回族、壮族、土家族、彝族、畲族、苗族、瑶族、侗族等几十个民族都过春节。      当然因为地方物产与生活习惯的差异, 各少数民族的春节有着自己的风土特色。比如武陵山区的土家族过赶年,他们在大年三十之前,就吃年饭,起源于当年抗击倭寇,为国出征的历史纪念。 瑶族春节习俗,如同汉族一样重视辞旧迎新,如龙华的花蓝瑶,年三十要沐浴祭祖,大年初一早晨,老人起床开大门,首先向吉利方向烧香叩拜,然后行四方之礼,鸣炮告四方神灵,然后家中其他成员方可出门。 首次出门都得鸣炮。 花蓝瑶人认为除夕夜祖宗回家团聚,大年初一一早就要离开,所以,儿孙需要鸣炮送行。 春节还是瑶族青年集体舞蹈欢乐的日子,初一至十五期间,青年男女身着盛装,歌舞娱乐。      布依族,春节早上要抢新水,谁先挑了新水,谁就得新年好兆头。景颇族春节初一到初五,青年人身着盛装,背着装有酒肉菜米的竹篓,到公房欢度佳节,白天进行秋千、射箭比赛,夜晚则跳象脚鼓舞。仫佬族春节做糯米糍粑供祖先,初一早上汲新水,当天吃水圆,不吃荤。侗族春节守岁要吃“年更饭”(稀粥),表示新的一年犁田有水,泥巴不硬,粮食丰收。裕固族春节要祭祖守岁,互送礼物,表示祝福。春节期间,是各族人民家庭伦理关系与邻里社会关系增强的重要时间,同时是人们与自然沟通与先人保持精神情感联系的重要时机。      记者:每年春节期间,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也都会在唐人街舞龙舞狮、举办春节庙会等,为什么春节有这么大的感召力,可以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      萧放: 春节在中华民族文化中非常重要,它已经不是简单的时间点,而是被广大人民充分价值化,乃至成为一种民族文化象征与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      首先,春节是中华民族共享的时间制度中最盛大最神圣的传统节日,几十个民族在冬春之际的特定时间点上举行模式基本相似的辞旧迎新仪式,人们在同一时间,以大体相同的庆祝仪式,共享与传承这一重要民族节日。对于各民族传承主体的普通人来说,春节是一次巨大的民族情感聚合认同的文化时间。      其次,春节重视祖先祭祀,重视根源,重视家庭,这是中国各民族共享的伦理文化传统。春节以丰富多样的习俗仪式表达并强化这一中国伦理文化传统,它对于增进中华民族成员的沟通与理解有积极意义。      最后,春节是一个全民共享的欢乐节日,送旧迎新、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通过电视媒体的传播助力与信息网络的联系沟通,她既温润了民族共同体成员,也让所有中华民族子孙感受到春节温暖愉悦的美善。春节让每一个中国人,以及海外华人都获得四海一家的共同感。春节是中国人的身份标志,春节回家是中国人世代的美好期待,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情感汇聚的重要时刻。      记者:有人说,现在年味越来越淡,是什么原因导致?针对这种情况,应如何保护和传承好春节这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      萧放: 春节作为民族文化遗产,它不仅需要呵护、珍视,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经营。在全球化与商业化的浪潮中,春节的变化正在发生。以家庭为依托的春节,也因为家庭规模的缩小而受到挑战。我们应该善于将春节期间的家庭民俗与社会民俗衔接协调,重视传统节俗中固有的凝聚家庭社区的因素,对传统节俗进行传承或创造性的转换。      当然,春节节俗的传承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我们应该重视传统中具体的年节民俗事项,正是春联、年画、鞭炮、龙灯、狮舞、团年饭、拜年、庙会、社火、压岁钱、年节礼物等年俗细节共同营造了年节的祥和氛围。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进入,本来对传统节日就认识不深的部分年轻人因为 慕新好异, 就追捧洋节。 虽然如此,我们也看到了年轻人并非厌弃传统节日,而是不喜欢节俗内容贫乏。      我们社会应该充分利用我们的传统文化资源,用心建设我们自己的节日,积极地将现代社会生活的新内容融进传统节日之中。让大家进入超乎日常的“狂欢”状态,让旧年的郁闷,旧年的压抑,在送旧的鞭炮声中随风而逝;新年的期望、新年的祝福寻着迎春的鼓点落入人们的心田。

     作者萧放     民俗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主任,社会学学位分会主席,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民俗室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研究》首席专家。主要社会兼职: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兼中国节日文化中心主任。曾任日本关西学院大学社会学部、台湾辅仁大学与东华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研究方向为历史民俗学、民间文化史、岁时节日与礼仪民俗等。

监制 | 杨新华 统筹 | 刘佳 胡俊 康坤全 采写 | 班志斌 编辑 | 郭晖 制作 | 胡琪

网址:为什么中国人把春节看作是最重要的节日? http://c.mxgxt.com/news/view/652953

相关内容

邓为If最新采访 黑西装为为超帅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春节为什么要走亲戚?过年为什么要走亲戚?
春节期间需要预防什么疾病
为什么NBA的全明星周末会经常在中国的春节期间举行?
青春有你是什么节目
节气博物馆·谷雨 | 为什么被定为“联合国中文日”,遇见的不止是美
牌桌上的中国年:春节娱乐为何热衷打麻将?——诸暨网
为什么要搞荒野求生节目?
娄艺潇与泰国明星合作的节目是什么
中国人就是太把明星当回事,看外国人是怎么对待中国明星的!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