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糖葫芦” 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新潮流。这款糖葫芦价格高昂,有卖 88 元、99.9 元、168 元甚至 492 元的。商家将其与爱挂钩,引发购买热潮,不少人觉得谁还没有送自己另一半一米糖葫芦的,就是不够爱,提供不了情绪价值。
在社交媒体上,收到一米糖葫芦的女生们幸福感十足地晒出自己被爱的瞬间。有霸道总裁为让老婆吃上一米糖葫芦,特意开车 200 公里去买,评论区里满是羡慕之声。商家们也不失时机地推波助澜,用充满诱惑力的文案撩拨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声称这个冬天检验真爱的标准就是一米冰糖葫芦。
随着一米糖葫芦的走红,又出现了一米玫瑰花、一米荷花、一米烤肠、一米金条等。这些产品的评论区里,除了艾特对象给自己买的声音,也渐渐出现了很多嘲讽的声音,认为年年都是不同的网红产品,年年上当的还是同一批人。
所有一夜爆火的网红美食,背后的走红逻辑几乎都离不开 “要想赋予商品额外的价值,就让它与爱挂钩” 这句流量密码。糖葫芦本身不值钱,给它套上个 “爱” 的滤镜,价格就可以瞬间飞升。
在济南市场,“一米大串” 冰糖葫芦也迅速走红。售价在 29.9 元 —168 元 / 串,各种类型的加长版冰糖葫芦被放在显眼位置,成为店内主推产品。不少顾客预订,店主从早穿到晚都穿不过来,需要提前两天预订。该产品不仅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也俘获了不少家庭消费者的心。年轻人觉得这种糖葫芦很有意思,拍照好看,有冬日氛围感,还能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增加冬天的乐趣。
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数据显示,“一米大串” 冰糖葫芦的搜索量环比增长超 19 倍,小红书平台上相关笔记超万篇。济南市场上售卖 “一米大串” 冰糖葫芦的门店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店主认为该产品给年轻消费者带来了新体验,与当下年轻人的审美时尚相吻合,他们对于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新中式产品有较强的购买热情,这也是食品行业创新的动力之一。
二、消费背后的跟风潮流
回顾历年网红美食,如泡泡机、袖子棒棒糖、秋天第一杯奶茶等,都与爱或爱自己相关,引发跟风潮流。近年来,网红美食层出不穷,从泡泡机到袖子棒棒糖,再到秋天第一杯奶茶,这些美食都巧妙地与爱或爱自己的主题相联系。它们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引发了年轻人的跟风热潮。人们渴望通过这些美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给自己带来一份小小的满足感。以秋天第一杯奶茶为例,这个概念在网络上一经推出,便迅速走红。许多人纷纷晒出自己收到的奶茶或者为他人购买奶茶的照片,以此来表达爱意或者友情。这种行为不仅仅是为了品尝奶茶的美味,更是一种社交互动的方式,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同样,泡泡机和袖子棒棒糖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泡泡机可以制造出五彩斑斓的泡泡,给人带来梦幻般的感觉;袖子棒棒糖则以其可爱的造型和丰富的口味,成为了年轻人喜爱的零食之一。这些美食都通过与情感的结合,引发了人们的跟风购买,成为了一时的潮流。
商家利用年轻人心理,设计各种噱头,诱导消费。商家们深知年轻人的心理需求,他们善于利用各种噱头来设计网红美食,从而诱导消费者进行购买。一方面,商家会强调产品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以吸引年轻人的好奇心。比如,网红土豆面包因外形酷似土豆,好吃又有创意,刚上市便在社交媒体上意外引来网友们的关注和抢购热情。另一方面,商家会利用社交属性来推广产品。他们在小红书、微博等平台上投放大量的打卡软文,赋予产品社交货币的属性,让年轻人觉得购买这些美食可以成为一种时尚,一种社交方式。例如,盲盒作为潮玩具备的社交属性很吸引当下的年轻人,商家通过购买盲盒、认识 “娃友”,甚至参与 “换娃” 等方式,满足年轻人对消费、娱乐以及社交等的需求。
此外,商家还会采用饥饿营销的手段,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比如,某些网红产品如 “山姆超大泡面桶”“B&C 牛角包” 等,在上市当天便被抢购一空,甚至在二手平台上出现了高价代购信息。这种营销方式让消费者觉得这些产品非常珍贵,从而愿意花费更多的钱去购买。
商家还会利用锚定效应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比如,在日料店或牛排店,菜单前面的几个菜品总是特别贵,当消费者看到后面的菜品时,就会觉得相对便宜。星巴克出售二十多块钱特别贵的矿泉水,也是为了让消费者觉得咖啡更便宜。商家通过这种方式,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消费陷阱。
三、假性自我关怀的标准
1. 是否为迎合他人期待,如为发朋友圈让对象买 “一米糖葫芦”。
在当下的消费潮流中,很多人购买 “一米糖葫芦” 等网红产品往往是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消费主义盛行,正是利用了人们有意无意迎合外部期待或通过和别人比较来提升自我价值感的心理。就像一些人为了发朋友圈,让对象开几个小时车去买 “一米糖葫芦” 或 “一米玫瑰花”。这种跟风从众的行为,其实是建立在低自尊基础上的讨好行为,很难让人真正获得快乐。例如有些女生看到别人都有对象买的网红东西,就非得让自己对象也买,不买就觉得自己没被爱,可实际上自己可能并不是真的想吃或想要,只是为了和别人一样,能在朋友圈晒出来让人羡慕。
2. 是否执着于取得某种成就,如模仿他人行为却失去乐趣。
很多人在消费过程中会执着于通过购买网红产品取得某种成就。比如模仿别人开封夜骑,本来是为了好玩和证明自己青春有活力,但为了到达目的地把自己累得不行,好几天缓不过来,骑行就不再是放松乐趣,变成了必须完成的任务。旅游也是如此,本来是想放松,结果为了打卡网红景点,把行程排得满满当当,一天下来累得要死,只为在朋友圈有几张好看照片,证明自己旅游得很成功,却根本没好好享受旅游过程。购买 “一米糖葫芦” 也可能存在类似情况,人们可能只是为了跟风,而失去了真正享受美食的乐趣。
3. 审视生活是否变好,如购买 “一米糖葫芦” 后的实际效果。
购买 “一米糖葫芦” 后,我们需要审视生活到底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拍完照发完朋友圈后,真的能全吃完吗?血糖可能会飙升,而且这种高价糖葫芦可能只是一时的满足,过后可能会带来经济压力。还有那些打着 “爱自己” 旗号买的一堆好看但鸡肋的小摆件,除了积灰,并没有其他实际作用。有些人买了一堆网红化妆品,不适合自己肤质还过敏,却因为是网红产品而忍不住买,最后钱花了却没得到好处。
4. 是否有消极情绪,如因未收到而陷入精神内耗。
当人们没有收到 “一米糖葫芦” 等网红产品时,可能会陷入精神内耗。比如会想 “他不给我买‘一米糖葫芦’,是不是不够爱我?” 草莓塔、瑞士卷、“一米糖葫芦” 等网红产品层出不穷,人们孜孜不倦地试图赶上每一个潮流,但只要另一半有一次没有给自己买,就可能陷入这种消极情绪之中。
四、理性消费的建议
增强消费意识,了解评价和经验。消费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增强消费意识,比如在购买商品前,查看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和经验分享。可以在电商平台的商品评论区、社交媒体上的相关话题讨论中,了解产品的优缺点、使用感受等。同时,也可以向身边有经验的朋友、家人咨询,获取他们的消费建议。这样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商品,避免盲目购买。
理性看待网络广告,避免冲动。在面对网络广告时,我们要保持理性。很多广告会利用明星代言、情感诉求等手段来吸引消费者,但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广告的绚丽或者明星的魅力就冲动购买产品。要认识到广告与人的情感有关系,很多广告传递的是兴奋、年轻、活力等有关的感觉,但其产品可能并不一定如广告所宣传的那样好。同时,广告的产品与人的密切关系也可能会让消费者盲目相信明星代言的产品而冲动消费。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需要,理性看待广告,不被广告所蛊惑。
培养辨识能力,掌握消费常识。消费者应具备一些基本的消费常识,如了解商品名称与规格型号、主要成分与含量、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掌握市场行情与价格比较的方法,了解同类商品的价格水平,通过比较判断所选商品的价格是否合理。学会识别虚假广告和误导性宣传的特征,如夸张的宣传用语、不实的承诺和保证、偷换概念、断章取义等。通过观察商品的外观、包装、标签等细节,判断商品是否为正品,了解商品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检测方法,核实商品的生产厂家、销售渠道等信息,确保购买的商品来自正规渠道。
保持与朋友沟通,减少盲目性。在消费过程中,可以多与朋友沟通交流,分享消费经验和心得。如果朋友有类似的消费经历,可以听取他们的建议,避免自己盲目跟风。同时,也可以和朋友一起探讨理性消费的方法和技巧,互相监督,共同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例如,当自己想要购买 “一米糖葫芦” 等网红产品时,可以先和朋友商量,听听他们的看法,避免因为一时冲动而陷入消费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