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与中原文化的联系
中原沃土,文化之源。几千年来,群雄逐鹿,王者争权,中原大地,历尽沧桑,饱经忧患,九曲黄河在这里伸展,中华文明在这里扩展。在中原大地之上,河南人向外地人说起豫剧,往往眉飞色舞,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外地人提起豫剧,也大都翘指称赞。可以说,豫剧是河南人的骄傲,是中原大地上一枝永远开不败的奇葩。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原文化孕育并推进了河南豫剧的变革,河南豫剧反过来又成了中原文化前进的动力,对中原文化的繁荣、传承、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河南豫剧从无到有,从一般到复杂,从单一的取悦到后来的文化传媒,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豫剧所承载的艺术精髓取于河南源于河南,豫剧与中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豫剧的起源
豫剧,也叫“河南讴”、“靠山吼”。豫剧的前身是河南梆子,河南梆子源于陕西的梆子腔,也就是我们大家所说的秦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区差异,陕西梆子腔逐渐河南化,同时也受到了其他地方戏如同州梆子、蒲州梆子、皮黄腔、罗洗等的影响。清代乾嘉年间,河南梆子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河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剧种,并且经过众多老艺术家的改良,演变成了现在的豫剧。豫剧最初发展于以开封为中心一带,开封浓郁的文化氛围为豫剧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随着豫剧的逐渐发展,现在又分为四个流派。开封一带流行的是祥符调,祥符调有明快、活泼、俊俏、华丽的特点,它是豫剧的母调,是河南梆子的源头和核心。祥符调传入豫东地区后,形成了一个地域流派,豫东调,豫东调主要流行在商丘地区的永城、虞城、鹿邑、宁陵,山东的曹县、菏泽等地区,音乐高亢、激越、挺拔,女声花腔较多,明快、俏丽,男声挺拔、昂奋,以本嗓“带喊儿”唱出,“河南讴”之名由此得来。沙河调大约形成于清朝同治年间,比祥符调、豫东调形成时间晚一些,主要以漯河、周口为中心,流行区域在许昌、禹县、长葛、郾城、安徽的界首、阜阳等地区,音乐特点粗犷、豪放,以激情见长,特点是字多腔少、似说似唱,生活气息浓。豫西调形成时间较晚,大约在清朝末期,主要流行在郑州以西地区,由于山区较多,豫西调又叫“靠山吼”“靠山簧”“山梆子”,音乐特点浑厚圆润、沉稳厚重,尾音落音低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豫剧的形成与中原人民的风土人情,生产生活,欣赏习惯密不可分,是中原文化造就了豫剧。
二、豫剧的发展
民国时期,豫剧的前身河南梆子逐渐成熟。当时的梆子戏通常表演于乡村的大戏台,而 1914 年时倩云先生进入开封羊市街普庆茶社演出梆子戏,成为河南梆子由戏台进戏园的历史转折。此后,河南梆子的演出由小戏院推进到大戏院,逐渐扩大了河南梆子戏的影响,提高了梆子戏的声誉。
1934 年,樊粹庭正式投身豫剧事业并创办了豫声剧社,豫声剧社”的创办是豫剧城市化的开端。樊粹庭先生对豫剧社的管理有很大的创新,通过他的创新,豫剧有了重大的跨越,真正在人民生活中扎下根,真正和城市文化结合在一起。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更是让豫剧从地方走向了全国。她带领着她的剧社走进六座城市演绎豫剧《花木兰》,她又在樊粹庭对豫剧社的改革基础上,巧妙地将豫东、豫西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同时还融入了曲剧的唱腔,让豫剧更好地发展壮大。后来,《朝阳沟》的出现对于豫剧的发展来说是质的飞跃,它不但做到了戏曲与现代生活的结合,而且也摆脱了传统戏曲的枷锁,由此形成了豫剧现代戏。
在豫剧的发展成熟过程中,除深受人们喜爱的《花木兰》《七品芝麻官》等古代戏外,现代戏也以其深刻的写实性赢得了赞誉,如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朝阳沟》《刘胡兰》等。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戏曲发展受到制约,尽管全国戏曲行业前景普遍不景气,但豫剧现代戏《倒霉大叔的婚事》等却成了当时影响较大的剧目。在豫剧的发展中,常香玉、阎立品、马金凤、牛得草等戏曲大师应运而生,并有很多佳话传世。近年来又有汤玉英、王清芬、虎美玲、谷秀荣等大批豫剧青年艺术家成长起来并走向成熟。
如今,豫剧文化逐渐成为现代中原人民文化生活的主体,与人民生活密不可分。在平时的生活中,公园里随处可见有中老年人在唱豫剧,他们自己奏乐打板,甚至还有自己的乐器来伴奏。另外,河南电视台每周日晚上都会播《梨园春》节目。豫剧与中原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三、豫剧的特点
(一)受众广泛,娱乐性强
豫剧有着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自豫剧诞生之后,就不断向外拓展,不仅生根开花于河南的城镇乡村、平原山区,而且流布于全国多个省区,在全国三百六十多个剧种中,其专业剧团数量居于首位。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宝岛台湾到鸭绿江畔,“豫剧迷”无处不在。豫剧的娱乐性特别强,形式简单,表演易懂易学,调子简单,词句通俗。再次,豫剧富于地方性,腔调高亢激昂,表演爽直率真,富有河南地域气息。尤其是豫剧的写实风格让老百姓感到亲切,其乡土味儿让老百姓感到自在。
(二)乡土气息浓厚
豫剧体裁几乎全部来自于民间,乡土气息浓厚突出。粗浅的道白,通俗的旋律,恰当的表演,声情并茂,与农民生活相近,以反映普通人生活和家长里短的故事情节为主旨,决定了它通俗易懂、易于传播的特性。不同社团的创新演绎,使剧本更加接近当地的风土人情,所以河南戏曲的创作者通常不详,因为它不可能是某作家独立创作,通常来源于群众的生活,编剧中经常吸收普通群众的建议,尤其演出后与群众的交流结合,成为豫剧的独特创作加工方式。豫剧生活化、平民化,质朴本色,雅俗共赏,因此,深受普通群众的喜爱,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也是豫剧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并成为全国第一大地方戏剧种的根本原因。
(三)无曲无谱,口头传唱
豫剧是民间戏曲,决定了其民间音乐的属性,这种属性不仅使其有别于歌剧、古典乐等形式的音乐,更是决定了它不同于其它音乐形式的创作方式和流传方式。豫剧的初始发展流传于民间,通常是口头传唱,因为无曲无谱,加之演唱人员通常文化水平不高,所以戏曲的传承主要依靠师父的言传身教。豫剧传唱过程中沿袭的多是当地风俗,因为演唱没有固定章法可循,所以演唱者或学习者往往可以根据当地土俗或个人情况,创新唱法。所以豫剧演员也经常借鉴其它名家或戏迷的演唱建议,如此经过不断润色、整合,并伴随时代变迁而吸收民间文化不断充实发展。这些民间创作的特点决定了同一剧种不同地区不同社团表演时的差异,民间艺术的特性又决定了它的广泛适用性,这些剧作者编写时在力争戏曲台词更雅致一些的努力中,使豫剧的文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二、豫剧与中原文化
豫剧是中原地方戏曲剧种,豫剧的题材表现和思想内容,都受到中原地区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民俗礼仪、民间歌舞的影响。
(一)豫剧人物形象中的中原特点
在豫剧舞台上,活跃着大量的人物形象,有美丽的白娘子,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有英勇无比的杨家将,有铁面无私的包拯,这些人物形象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原特色的人物性格。豫剧艺术中对于中原河南地区农民的性格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以及多维度的展示。在豫剧文化曲目中蕴含的人物形象,无论是朝堂大臣、沙场征战的武将,还是现代河南地区的农民形象,都能够清晰展现中原河南地区人民具有的性格特征、爱好等众多方面。
(二)豫剧取材于中原文化
豫剧的题材,主要是中原地区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也借鉴、吸收了中原地区传说故事、民间说唱、历史演义等民间文学的丰富遗产。豫剧可以说是中原人民实际生活的真实写照,豫剧艺术文化的产生吸收了中原地区众多的历史以及民间文化中包含的元素。豫剧艺术文化的众多曲目也都是以河南民间流传的故事,以及人民生活中存在的其它素材确定的,比如明朝永乐年间的《抬花轿》、明朝洪武年间的《桃花庵》和元朝末年的《洛阳桥》。豫剧中的现代戏主要展现的是中原地区农民的真实生活,例如《朝阳沟》《李双双》等,这些经典剧目都来自民间,也符合了中原地区人民的审美,因此,豫剧广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并得以发展下来。对于豫剧艺术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分析,能够发现很多的豫剧曲目中的素材都是源于农村的实际生活。河南是农业大省,长时间的作用下产生了具有河南省特点的农业生产模式。豫剧艺术文化众多的曲目都是历史典故的写照,以及中原农民生活的真实呈现,这些都是受到中原人民的审美特点导致的。
(三)豫剧语言的中原特色
很多的语言学家对于中原方言非常推崇,他们认为中原的创作者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将生活中的语言,直接地应用到自身创作的作品中去,就有质朴、真实、趣味的特点。豫剧语言就具有很强的中原地方特色。豫剧的曲目中很多都是中原的乡土语言构成的。应用地方语言描绘乡土风情,给观众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一些老艺术家认为豫剧之所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就是因为豫剧艺术表演中的乡土语言,以及细致入微的情绪表达,对于人民群众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河南人民群众生活对话中常用到的方言应用到豫剧中,例如:“中”、“咋”等字眼,将中原人民具有的朴实、憨厚性格展现。对于河南的农民而言,很多的豫剧表演就如同是生活中的场景在舞台上的呈现。豫剧中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中原地区戏曲文化、歌舞文化大都是来源于民间。豫剧表演中语言的风格,话语陈述的节奏都吸收了河南地区众多戏剧艺术的特点,集众家之长。甚至还有一些豫剧中具有的唱段,是直接从其它的曲艺说唱曲目中截取来的。《花木兰》是豫剧戏剧中非常出名的曲目,在该曲目的最后一段就是吸纳了河南其它戏剧艺术形式中的元素,和豫剧的唱腔进行有效地衔接。
结语
豫剧是中原文化派生出来的产物,对照着中原人民的审美观念、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它和中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属于一种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从豫剧中的人物情感再到事件发展,包括戏剧的情趣,都充满着中原地区传统文化特色。中原文化活动是豫剧赖以生存的土壤,不仅促进了豫剧的成长与发展,也将中原地域文化的精神本质有机地融注到豫剧中,并通过豫剧使这种中原文化精神得以传播和延续。由此可见,中原地域文化和豫剧两者之间缺一不可,两者相互影响、融为一体。
网址:豫剧与中原文化的联系 http://c.mxgxt.com/news/view/662473
相关内容
豫剧与中原文化的联系“我惠文化传媒”联合摄制的戏曲电影《敬老院的故事》将映 豫剧大腕任宏恩张宝英联袂主演
深化文学与戏剧影视的纽带联系
豫剧中河南方言特征的传承与变异
我和豫剧的作文500字
豫剧大师马金凤与台湾豫剧人刘海燕的一段缘分
鲤鱼香飘郑州图书馆 | 一场美食与文化的“豫”见之旅
文化中国行丨既传统又时尚 古典上海豫园现国潮新风
新时代豫剧的传播扩散,豫剧的网上创作,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张国立现身河南农村听豫剧了,旁边是文联主席刘震云,围满了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