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为什么喜欢“晚婚晚育”
近日,经济学家任泽平发布了一份《中国婚姻报告 2021》,数据显示,结婚率自 2013 年见顶后持续回落。2013-2020 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从 1347 万对的历史高点持续下滑至 813 万对,2020 年同比下降 12.2%。其次,"晚婚"现象突出,25-29 岁接替 20-24 岁人群成为新的结婚"主力军",高年龄层段(40 岁以上)结婚登记的占比则有明显的上升。
中国人结婚少和结婚晚现象的背后,是新一代对婚姻态度的变化。
随着 90 后逐渐步入适婚年龄,他们开始直面婚姻。然而,无论是城市生活所带来的经济压力,还是注重自我、追求独立人生,都一步步造成了城市青年婚育观念的深刻变化。为此,深晚记者采访了几位 90 后,从他们的故事和讲述中,我们可以一窥在如今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下,一股力量正默默地涌动着,在这里,传统的爱情和家庭观念正逐渐被颠覆。
追求自由寻求个人价值
卸下肩上的包,李琳坐上床。音乐从音响里缓缓流出,充盈着这个二十平米的小屋,让李琳从工作的压力中暂时抽离出来,放松身心。
这是她最为享受的独处时光。
家在内蒙古的李琳,去年毕业后在深圳一家媒体工作,不定时的工作时间让她对于私人时空有了更刻意的追求,几经寻觅,她在深圳租下一间二十来平的单间,作为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一个人的生活比较自在,我能随时做想做的事,也不会打扰到他人。"在李琳看来,太早结婚,或许会对自己自主的个性好生活造成不可逆的影响,两个人以及可以预料的孩子必定会对自己现在这种生活格局带来全面的改变和重塑",结婚后需要操心许多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琐事,婚姻像一种束缚,无形中剥夺了个人空间。"
这与她的恋爱经历有关。大学时,由于和恋爱对象异地,两人频繁地使用手机保持联系,这让她感觉"像被手机绑架了",时间不知不觉就在手机的屏幕一闪一暗中流逝,每天留给自己的时间所剩无几,她无法云展开自己想要的生活。
生活习惯上的不同,也让她深感不适。一次旅行中,她发现无论是睡觉、吃饭还是干其他事,如果两人要和谐相处,必然要求同存异,而这一定程度上需要牺牲自己的偏好,"婚姻让一个人的生活变成两个人的事,而我不再仅仅属于我自己。"
伴随着不同文化的输入,新一代青年更注重追求和实现个人兴趣和价值,也更在乎人生的自由,在深圳机关单位工作的杨雪也是如此。
早上八点出门,晚上七点到家,周末有时加个班,和大多上班人士一样,杨雪大部分时间都被工作占据了。工作之余,她看纪录片、养猫、和男朋友逛超市等等,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 , 让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各自安好,这样的状态于她和男友而言都是恰到好处。
所以当她面对别人问起"怎么还不和相恋六年的男友结婚"时,她却有一套自己的说词。结婚意味着进入人生下一个阶段,结婚后,难免要承担起生孩子的责任,这也意味着她和男友中有一个人需要失去大部分的人生自由。杨雪不敢随便把一个生命带到世上,这是她无法做出的承诺和牺牲。
这样的想法来源于杨雪朋友的亲身经历。
杨雪朋友毕业两年后,由于父母的催促,早早生下孩子。但在此后的几年里,她甚少带孩子,照顾孩子这项任务被分配到老一辈的手中。谈及生育,她说,虽然孩子也给她带来许许多多不曾预料的快乐,但她也还是认为自己的青春因为孩子的到来戛然而止了,"本来我认为它会是一场漫长的浪漫之旅"。
朋友的生活显然让杨雪的看法多了又一个佐证。在她看来,育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要为孩子提供必需的营养、早期启蒙与保护。而这种猝不及防的青春告别,她坦言自己并不甘心,"成为父母要对一个新的生命负责,而我还没有做好这个准备。"
结婚和生育成本让人望而却步
在博主书生众多影评微博中,一条转发自财经新闻的新闻有些突兀,其标题是" 6 年结婚人数减少 400 多万对,这届年轻人为啥不爱结婚",书生在下面戏谑地评论道:"房价就是最好的避孕套"。
书生是深圳一名国企员工,2019 年毕业后来到深圳,业余时在多个自媒体平台做电影解说的内容。他坦言经济压力是自己恐婚恐育的主要原因。
在当下的婚姻观念中,结婚意味着婚前彩礼、购房、房贷、生育等一系列问题。
"大部分人都知道,中国的丈母娘要求结婚时男方有房子 , 我完全可以理解他们为人父母的心情。"书生恳切地说。在大部分一线城市,高额的房价让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望而生畏"。除了房价外,书生还提及结婚彩礼的问题。在他的老家江西,男方需交付三十万的彩礼钱。
目前,他与两个男生合租在福田区竹子林附近的一所老式小区中。租住的房子为 93 平方米,每月租金与水电物业等杂费加起来需要六千元左右。书生无奈地表示,房子现在已经变成了奢侈品。"每个打工族肯定都体会过租房的辛酸,没有一个安稳的住所哪敢生孩子。"
在知乎帖子"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不想生孩子?"中,有回答称"在无法负担的前提下,不生孩子是对自己负责",书生十分认同这种观点。"婚姻和孩子都是需要花精力经营的,你必须先把自己顾好,才能对他人负责。"书生曾在互联网公司实习,经历过 996 的高压工作环境,他表示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二茬罪"。"你已经被人‘割韭菜’了,为什么还要生一个‘小韭菜’呢?"书生开玩笑地说。
书生是一个女性主义者,在结婚生子的问题上,他很尊重女方的意愿。"如果对方需要有一纸结婚证来保障这段关系,我也完全可以接受。"书生坦率地说道,"我不拒绝去跟另一个人生活,但要说结婚生孩子,目前还不在我的计划之内,我想先提高经济实力。"
同样的想法也发生在杨雪身上。尽管自己和男友已经工作三年多,但在生活成本高企的深圳,很难存下太多积蓄。父母远在老家,没法给予经济支持或者帮助,"现在的社会环境下,我们不得不去拼搏,只有这样才能在大城市扎稳脚跟。"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许多为人父母的心愿,也成为他们日后为孩子快速成长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孩子的学费补习费、上学的学位、家庭的支出等等,这一项项都是人生无从规避的选择题,"你在不在乎,它都在那里儿",而现在这种只谈恋爱不谈婚论嫁的状态,显然让他们的心理有了一份自在和从容,"这份自在与从容,与一纸婚约并没有太大的关联,爱永远是性别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而不是其他"。
"恐"的是对未来的不确定
"父母三年前离婚后,我开始对家庭很失望。"谈起自己的原生家庭,谢健所能想到的,便是父母离婚后对自己的影响。
谢健也曾拥有过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然而,父亲的背叛打破了这份平静,随之而来的是无止境的争吵,家庭最终走向破裂。父亲离开后,只剩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这种经历让谢健变得敏感,而身边朋友的失败经历则加深了他对感情的不信任。最近,谢建一位认识十几年的朋友突然离婚,几经打听,才了解到他们离婚的原因。原来朋友瞒着老婆在外面赌博,欠下 30 万赌债,虽然最后离了婚,但赌债仍需两人共同偿还。"婚姻是一盘风险很大的生意。当有一天你发现,和自己同床共枕的这个人,根本不是表面的样子,那种感觉真的难以言表。"在谢健看来,走进一段失败的婚姻比单身更为可怕。
曾接触过上百个案例的心理咨询师汪晶晶表示,在所有案例中,亲子问题和感情问题咨询占了绝大多数比例。许多恐婚恐育的人,在的是一个"恐"字,"他们不是不想结婚不想生小孩,而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充满恐惧和担忧,他们害怕的是未知:结婚会不会不幸?生儿育女会不会成为拖累?究其根本,是对婚姻的不信任感。他们对婚姻制度、对另一半的不信任,让婚育焦虑情绪不断滋生。"汪晶晶说。
除了身边朋友的亲身经历,互联网,似乎也让这种不信任感有了某种加速度扩散的趋势。
打开网页,搜索"恐婚恐育",会发现,知乎上围绕恐婚、丁克的话题高达几千帖,豆瓣则存在各种各样恐婚恐育小组。同时,新闻里出现的"家暴"、"婚内出轨"等字眼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婚姻中的负面影响不断被放大,伴随互联网长大的 90 后,比过去更容受网络的影响。
"每天一个恐婚恐育小技巧""恐婚指数已超标"等语句充斥在各大社交网站,也成为不少人的口头禅。事实上,伴随着这些语句的出现,是悲剧和负面案例的发生。
平日喜欢上网的杨雪表示,虽然自己不会特意去看恐婚恐育的话题,但偶尔刷到了,还是会忍不住点进去看一下。
恐婚恐育的人群并非主流
虽然自 2013 年以来,中国多数地区结婚率出现下滑,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与 GDP 大体呈负相关关系,也受人口流动、老龄化等因素扰动。
据中国婚姻报告 2021 数据显示,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结婚率普遍偏低。2019 年上海、浙江、山东、广东、福建、天津结婚率全国倒数,此外,北京结婚率 6.0 ‰,在全国排名倒数第八,低于全国平均 6.6 ‰水平。反观,西部欠发达地区结婚率则普遍偏高。2019 年贵州、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甘肃、云南、四川结婚率全国排名靠前,超全国平均水平。
"事实上,恐婚恐育的人群并非主流。"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执行院长、社会学者于长江表示,早在几十年前,一些发达国家已存在结婚率和生育率下降的现象,这是都市现代化所带来的普遍趋势,现在国内的发达城市正在经历同样的发展过程。
现代化都市化伴随的是各方面的变化,在于长江看来,过去几辈中国人都视结婚为必然之路,随着社会的开放与各种观念的传播,结婚生育变成了一个可选项。工作、生活、各种兴趣爱好让现代人的生活变得更为丰富,"为什么一定要结婚?"成为现代年轻人的疑问。
"如今养育孩子的标准提高了,父母亲不仅要从生活上照顾小孩,还要面临学区房、考试读书等问题。"于长江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比父辈们寄予更多希望在小孩身上,他们要求小孩高分的同时,还要德、智、体、美全面均衡发展,似乎每个家长都要变成一个育儿专家、教育专家才敢生小孩。"这些负担过于沉重,不仅仅是 90 后害怕承受,放到任何一个时代的人身上,都是不大不小的问题。"
尽管如此,在当今社会出现恐婚恐育的现象,在于长江看来并非坏事。"人们对婚姻和生育有了更加多元的想法,并且认真思考着人生的种种可能性,这证明了社会正变得更为包容和开放。"
深圳晚报记者 唐文隽 实习生 林俊伶 杨晶
网址:90后为什么喜欢“晚婚晚育” http://c.mxgxt.com/news/view/666035
相关内容
专访余晚晚:90后投资人眼中的时装周谁说明星才做慈善?90后女孩余晚晚为爱行走卢旺达
你最喜欢的体育明星是谁为什么
90后喜欢的明星,90后喜欢的歌曲排行榜
余晚晚是什么来头?怎么评价余晚晚?
晚晚张辛苑为什么闹掰?晚晚是刘野的小三?晚晚个人资料曝光 (2)
明星晚育成常态:早生和晚生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明星喜欢跟助理结婚?
结婚当晚一般做什么?
晚晚是谁?我为什么支持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