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黄庭坚,到底是啥关系?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婺州金华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同时也是当朝显宦、御史中丞李常(之仪)的外甥,原配夫人为孙觉(莘老)之女。
苏轼与黄庭坚相识是通过其岳丈孙觉。熙宁五年(1072),苏轼到杭州出任杭州通判,与故旧孙莘老相谈甚欢,莘老将黄庭坚的诗文示以苏轼,希望其给予点评,苏轼读过黄庭坚的文章后,认为他非常厉害。
其后至熙宁十年(1077)苏轼在赴徐州任上途经济南,于李常(字公择)处见到更多黄庭坚的墨宝,“而得其为人益详”。
苏轼与黄庭坚的交谊之始,元丰元年(1078)黄庭坚的《上苏子瞻书》中最为可靠,其谦称“齿少且贱,又不肖,无一可以事君子”,于苏轼虽“尝忘见眉宇于众人之中,而终不得备使令于前后”之仰慕已久而不能追随左右的遗憾;继对苏轼“海涵地负”之才德极表钦仰,所谓“学问文章,度越前辈;大雅恺弟,约博后来”;信中还说“早有闻于父兄师友”和“未尝得望履幕下”的遗憾;“盖心亲则千里晤对,情异则连屋不相往来,故敢坐通书于下执事”是对二人交谊的笃定。
在黄庭坚结识苏轼第二年,“乌台诗案”祸及黄庭坚被罚铜二十斤,并且贬谪至棲迟县镇,至元丰八年(1085)哲宗即位,方以秘书省校书郎召回。元祐元年(1086)四月,在苏轼引领下,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相继进入被文臣视为殊荣的馆阁供职。而黄庭坚“与翰林学士苏公子瞻游最密,赋诗或无缀。”
元祐元年(1086)九月,苏轼举荐黄庭坚自代其翰林学士和知制诰职务,在《举黄庭坚自代状》云:“伏见某官黄某,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瑰玮之文,妙绝当世。举以自代,实允公议”。书中字字句句都是对黄的褒奖。
从元丰八年(1085)到元祐四年(1089)四月苏轼再次出走杭州,这三年间是苏轼与黄庭坚过从甚密的岁月,二人留下唱和诗篇答四十余篇,在文学创作中互相影响。
元祐六年(1091),黄庭坚因属“蜀党”一派,被洛党成员韩川攻击而获罪,两年后“绍圣”党争再起,黄庭坚又被认作元祐党人一员再次走上贬废之路。可以说黄庭坚终其一生都对苏轼推崇备至,虚心以门人弟子自处,在政治上也与苏轼一起同升沉共荣辱。
《邵氏闻见后录》卷二十一载:“赵肯堂亲见鲁直晚年悬东坡相于室中,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执弟子之礼甚恭。与其他交往类型不同,苏门士子与苏轼属亦师亦友的关系,不仅崇敬、爱戴苏轼,而且亦多与老师同声连气。
秦观在《进策》、《进论》表达自己的政治理念,黄庭坚也在新法的理财措施中与苏轼意见一致。但是从他们传世作品中,可以发现他们又是各具特色的,黄庭坚擅于诗辞,秦观与晁补之则长于议论,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和而不同”。
苏轼的独具慧眼,识得苏门人才,将文学精英团结在其周围,以群体之力推动宋代文学的繁荣发展。
元祐年间高太后辅政时期,是苏轼与苏辙二人政治巅峰时期,苏门文人聚会京城,文人雅集不断,既有师友间的学术切磋,丰富了诗词歌赋,同时品评政治,议论为政得失,亦因此成为哲宗亲政后重点清算对象。师生之间的特殊关系有利于形成交游活动,并且交游活动更是文化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
苏轼承袭欧公学术理想衣钵,幸得张公的知遇与庇护,他也做到对弟子的言传身教,多次在仕途上提携他们。师生之间的交游活动是对文化思想的更好承袭,但是客观方面它也是形成门生故吏和朋党政治的不安因素,故而对该交游圈应该辨证看待。
网址:苏轼和黄庭坚,到底是啥关系? http://c.mxgxt.com/news/view/674670
相关内容
黄庭坚和苏轼的关系如何 黄庭坚和苏轼的有趣故事优质黄庭坚与苏轼之间关系
苏轼与黄庭坚关系很好吗
苏轼与黄庭坚的故事
诗坛知己:苏轼·黄庭坚·米芾
求苏轼和黄庭坚之间的逸闻趣事
黄庭坚是苏轼的学生吗
苏轼与黄庭坚:一对璀璨的双子星
黄庭坚:做苏轼的优质死忠粉是什么体验?
【文明小故事】苏轼、黄庭坚师徒情深